首页 - 智力谜语 > 关于朱砂有什么民间故事?

关于朱砂有什么民间故事?

发布于:2022-06-04 作者:admin123 阅读:54

早先,人们迷信。许多人有了病不求医,常去找方士。有一种癫狂病,当时的医生都没法

治;可这病遇到方士,却治一个好一个。因此,人们更是“信巫不信医”了。

有个秀才懂几分医术,他暗自琢磨:“方士只会画符念咒,装神弄鬼,怎么会真能治病呢?这 里准有名堂。

于是,他跟妻子商量了一个办法,想探出方士的秘密。

这天,秀才媳妇去找方士,说她丈夫得了癫狂病。

方士急忙来到秀才家,只见秀才披头散发、满脸泥污,躺在地上正说疯话呢:

“呔,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老丈人让我统带天兵天将下凡,扫荡妖魔鬼怪……”

方士一看,秀才果然疯了。

  他就点火把、洒松香,竖起桃木棒准备驱“鬼”。方士先端一碗

净水放在桌上,又拿起一张画好的符,嘴里念念有词:

“天灵灵,地灵灵,一天三朝过往神。过往神,有神灵,鬼使神差下凡去。吾奉太上老君急急

如律令,为你驱鬼来治病。只要喝下这符水,妖逃鬼散病除根。

说着,方士就要点火烧符。秀才早有准备,嗖地跳起来,一把抢过符纸,抬腿一脚把方士踢

出门外,嘴里骂道:

“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哪里来的妖道胆敢如此无礼?滚,你个老东西!”

方士被踢倒在地,刚爬起来,门已关紧。他叫了半天,没人理,只好自认倒霉回家去了。

屋里,秀才先把那碗水喝了一口,什么味儿也没有,确实是碗净水;再看看符纸,也没什么稀 奇的。秀才反复琢磨:“这都不治病啊。”最后,他盯住画符用的朱砂了莫非这能治病?”

第二天,他把一个得癫狂病的人找到自己家,用一点朱砂放在水里给他喝。那人喝了以后,

病果然慢慢好了。

从此,秀才知道方士“驱鬼”治癫狂病,只不过因为符上的朱砂有药性。这样,朱砂便成了

一味中药。

一、为什么民间故事没有作者?

今天的艺术家或作家已经习惯了在自己作品上署名或签字,也有 无数的法律条文对著作权、署名权进行保护,可是我们却很难找到民

间故事的作者,更不必说通过法律来保障他们的权益。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故事,当它见诸文字的时候,离开诞生地已经很远了。

   然而,我们并不仅仅是因为时空的遥远而无法发现它的作者,从原则

上来说,民间故事是没有作者的。

民间故事不是一次成形的,而是在传播过程中成形,这决定了它 不可能只有“一个”作者。故事如此,诗歌也是这样。德国诗人海涅曾 如此描述一首民歌的诞生过程:“编撰这些民歌的,通常是些居止不定

的民众,如流浪汉、士兵、到处行游的学生和手工业学徒,其中特别是 手工业学徒。

  我在徒步旅行中,常常和这些人打交道,发现他们遇到 任何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都能顺口编出一首民歌,或者昂首向着辽阔

的长空吹出一阵口哨。于是枝头的啼鸟静静地倾听起来。然后又有 一个学徒,背背小行囊,手提旅行杖,悠悠然信步走来,这时他们就向 他吹起那首曲子,他就唱起来,并给这首曲子配上所缺的词,一首民歌

就算完成了。

  歌词从天上掉到这些学徒口边,他只需把它们唱出来就 行了,这些词句比我们搜索枯肠找出来的所有优美诗句更富有诗意。” 民歌或者民间故事,在听、说、唱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并更新自己。人

们往往会发现一首民歌有好几种唱法,一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这都 是听众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动而造成的。

  这种改动并不一定是有 意的,许多人都玩过传话游戏,知道任何一句话在传了十遍后都会产

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当一个故事取得确定的形态时,很可能已经 和最初讲述的故事相距很远了。

小说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作家创作的,民间故事却是由劳动群众即 兴讲述的。

  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作者”,并不意味着民间故事一定是

粗制滥造、不深刻的。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1936年) 一文中,曾把“讲故事”比作酿酒或制陶,讲故事的人“先把事情浸润到 讲自己的生活中,然后再从中取出来”,“如同陶瓷艺人的手绘图案印 在陶坯上一样,讲故事的人的种种生活痕迹也会印在故事中”。

  如果

说现代人的文化是快餐文化的话,那么,逝去的手工艺时代里的那些 故事,就像是陈年佳酿,自然天成,令人回味无穷。

二、蒙古族民间故事

  简单版本: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尔草原有个名叫苏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没有妈妈的小白马驹。小白马在苏和的喂养下长成一匹漂亮的骏马,它跑起来蹄下生风,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马和苏和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还答应要赏给得第一名的骑手一群羊。

  苏和骑着他的白骏马参加了赛马大会,小白马跑在最前头,得了第一名。

  王爷很喜欢这匹漂亮的白马,又见骑手是个小牧童,就蛮横地说:“给你三个元宝,把小白马给我留下!”苏和气愤地说:“我不是来卖马的!”王爷命令手下的人把苏和打昏在地,抢走了小白马。

  可是王爷刚骑上白马就被摔了下来,小白马挣脱了缰绳飞奔而去。王爷命令武士们用毒箭射杀小白马,中了毒箭的小白马跑到苏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苏和难过地大哭起来。

  苏和思念小白马,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对他说:“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苏和按照小白马的话,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马的骨头雕成马头做琴杆,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这就是第一把马头琴。

  从此,美妙的马头琴声传遍了大草原。

详细版本: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民间故事)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

  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不但奶奶心里着急,连邻近的牧民们也都有点着慌了。

  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管下长大了。

  它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

  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因为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邻近的朋友便鼓动他,让他领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

  于是,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到终点的时候,苏和的小白马跑到最前面。王爷下令:“叫骑白马的上台来!”等苏和走上看台,王爷一看,跑第一名的原来是个穷牧民。他便改口不提招亲的事,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大元宝,把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

“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呀。

  ”苏和一听王爷的话,顿时气恼起来。我能出卖小白马吗?他这样想着,不加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你一个穷牧民竟敢反抗王爷吗?来人哪,把这个贱骨头给我狠狠地打一顿。”不等王爷说完,打手们便动起手来。苏和被打得昏迷不醒,还被扔在看台底下。王爷夺去了小白马威风凛凛地回府去了。

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奶奶推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这一声惊叫使苏和忙着跑了出来。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马回来了。

  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痛楚,拔掉了马身上的箭。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来,王爷因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邀请亲友举行庆贺。他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

关于朱砂有什么民间故事?

王爷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人群飞跑而去。王爷爬起来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箭手们的箭像急雨一般飞向白马。白马虽然身上中了几箭,但还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主人面前了。

白马的死,给苏和带来了更大的悲愤,他几夜不能入睡。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他抚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尾做成了一只琴。

  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王爷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蒙古人传说,远古时,蒙古部落被他部所灭,仅两男两女幸存,逃到名为额尔古涅昆的山中,后来子孙繁衍,分为多个分支,山谷狭小不能容纳,因而移居草原.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勃儿贴赤那(意为苍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他们迁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居住.

蒙古人的祖先传说,反映了他们先人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事实,同时也反映了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

三、有什么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曾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演绎出动人的传说。

  据悉,“梁祝文化”正在申请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种世界文化遗产)。另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成为中国最经典的十大音乐曲目,历演不衰。

标签: #民间故事 #什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