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力谜语 > 继续灌水!(剪刀浆糊)[已扎口]

继续灌水!(剪刀浆糊)[已扎口]

发布于:2022-05-30 作者:admin123 阅读:52

中国的甲级队战斗序列之繁杂,当属世界之最。当初本来只有那么十二支甲级队,水平相差过于悬殊以至于老虎扑鼠,分成A、B两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只有六支队伍的联赛过于袖珍,于是就年年扩军,一直扩到十四支。此时若从实际出发,甲就是甲、乙就是乙,如同一是一、二是二;若从梦幻出发,则中国球队都是甲级,皆大欢喜。推论一:中国的注册球员将超过巴西。推论二:所有业余队也都是甲级,只不过是甲Z。

足协本意无非是欲增加比赛场次,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球队的整体水平、教练员的技战术素养、球市的立体效应、俱乐部运行机制未达到一定程度之前,采用矬子里拔大个的手段来片面"配股"稀释,只能是缘木求鱼。小学生也懂,在分子不变的前提下,分母越大,则价值越小。面对国际先进的联赛体制,中国足协也不是什么都肯学的,取决于心情。 于是,就有了"签字费"这东西。物以稀为贵,球队后备力量的培养并不在俱乐部急功近利的日程上,能打球的全国就那么仨瓜俩枣。球队倒年年递增,求材若渴,此时不拿一把,更待何时!供求关系的倒挂,导致足协又弄出个颇受非议的转会新条例来。桌面的还在桌面,桌下的还在桌下。

增加两队,联赛仍是乏味,每年初随便就排得出年终的最后座次,八九不离十,就这样,一九九七年,国人在灰暗的天空下看着王俊生戚务生们惨淡经营着他们的足球生意,如同忧心如焚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地呵护着那个补习了五六次也考不取大学的独子,自费也念不上。从前年维泗苏永舜时代算是学习条件不好,只有铅笔头习字贴。如今坐在空调房里,戴着名表,配着电脑,红袖夜添香,名额年年长,还是考了个不及格,又该当何罪?年初,球迷不但不敢把眼光放向2002,甚至放向98,都提着一口气,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夺冠的悬念,是各国职业联赛中一个三翻四抖的经典包袱。如同看武侠,古龙不写招式,就不如金庸过瘾,僧多粥少,抢起来才好看。然而九八甲A,要么万达继续独孤求败,要么申花盛开,最多国安也来造点儿威胁。完了,就这么多。中游各队争4一10名座次,末流保组。三、四个里面选两个降组,这点儿悬念跟没有也差不多了。日本J联赛就是前车之鉴,泡沫火爆之后,看台空了,本来观众日少,门票倒年年加价,他们真以为老子的口袋是无底洞呢。换个频道,看看人家那爆满的球场,过节一样的球迷,满腔自豪感就立马歇菜了。

赶过大车的人都知道,牲口不走翻过车的路。在它那朴素的心里,认为这路捣蛋,上次吃过亏了,这次鞭子抽死也不过去。其实人也一样,在哪家店里买过一次假洗衣粉,八辈子不会再进他家的门。那么你在冰天雪地里痴痴地为一场早已定好结果的比赛去拼命加油助威后,其被戏耍捉弄的程度会比用过了假冒伪劣产品小吗?

郑州客运北站外有个大牌子,上面印有PANASONIC、HONDA等品牌商标和联系电话,不用说,谁都明白它是做哪一行的。中原盛产假货和骗子,现在做生意的人宁肯不赚钱也不去上当。河南省委省政府挖空心思改变形象,外人就是不买帐。俄罗斯早就抵制中国货了,97吃假球亏的球队,98必以眼还眼,以假报假。而去年当过傻X的球迷,今年总比毛驴有记性,最后毁掉的,只能是中国足球。不信,看看东南亚。

说到东南亚,那根朽木之樯已不可雕也。假球与赌波是一对孪生姊妹,一朝伸手,终生是贼。或许说,两队打假球,中间多少还有些情分面子的理由,但是,那些地下赌博公司落户广州,可是实实在在奔着孔方兄来的呀。如果只是观众参与,我们听凭公安局去忙吧,可是,本来就是为钱而踢球的甲A甲B 队员,也上了贼船,主教练赛后骂他判若两人,根本就骂错了嘛--干一行,爱一行,人家做了贼,总要有点儿职业道德。

98赛季结束时,传媒忽然爆炒太阳神队部分主力队员与教练涉嫌赌波被公安部门传讯的新闻,曰彭X颖、温X 武、谭X 德、董X 智、麦X。这不是空穴来风,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除非你光脚!

柏拉图说赌博是人类的天性。恩格斯说没有任何事情比不劳而获更接近人的本性。中国人说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科勒尔说巴斯膝的进球改变了我的一生。

你问我黑哨有多黑,乌鸦含羞包公愧。一方面,黑哨与红包被舆论传媒穷追猛打,不依不饶;一方面,中国足协面沉似水,顾左右而言它--你说有,拿出证据来嘛。哈哈哈,要知法懂法。

率先起来行动的是《辽沈晚报》,他们向十六家俱乐部的问卷调查显然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这场出于无奈的调查有了令人痛心的答案,推开绕来绕去的官员直追拒绝作答的裁判。张忠黄钢王燕春戴羽光仍将出现在九八赛场,因为中国不但只有那么几个球员,也只有那么几个裁判。某些场次,如川军保组,其中就牵扯中国足协的利益,黑哨受人指使也未可知。波洛断案有一条铁定法则:谁受益,谁就是幕后真凶。

哥儿们,90分钟结束后,当你在大量警察保护下才逃离作案现场,会不在噩梦中吓醒!为了下半世能睡个好觉,黑哨,学学哥伦比亚的毒枭,自首吧。

国家队:谁主沉浮?

昆明,怨声载道的春训依然在继续,尽管以崔殷泽为首的一大批教练球员对此骂不绝口。万米跑,依然在数圈,十二分钟、折返跑依然在苦练。自称要与球迷记者好好聊一聊,聊它个三天三夜的戚务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成都。此时,中国足协突然宣布,霍顿出任中国国家队主教练,任期四年,但合同一年一签,98就以年末的亚运会为标杆,目标是必须打进前四。球迷自然要问,这位霍爷何许人也,是不是露露面,掀起您的盖头来?

英雄:莫间出处。

在中国足协匆忙而混乱的司仪声中,来自英格兰的小老头霍顿犹抱琵琶半遮面。穿过崔殷泽和安杰依扯起的帷幕,面对圈内外东猜西想的老编老记,探出自信的硕大鼻子: CHINESE,我带你们去玩世界杯,GIVE ME FOUR YEARS(ANDENOUGH MONEY)!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多了,在职业介绍所。"如果给我做总经理,我将占领整个火星市场。"西方人贯于在求职时大吹大擂,他们不讲谦虚谨慎,有骆驼不吹马,年薪毕竟是好东西。而中国人就不一样,先说自己水平低,领导要是实在信得过,可以试着于。徐根宝那种"横下一条心"纯属胡闹,不符合国情。因此洋人爱讲我将要干什么,而我们爱看他曾经干过什么。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一这位教头十九岁领取教练证书、二十三岁执教、三十一岁率瑞典马尔默队获欧洲冠军杯榜眼、四次当选瑞典最佳教练、纵横四海、漂泊数洲……且慢,上述辉煌好像都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了吧,而近来除了国际足联发的讲师证,就是诺丁汉森林队的助教证,对现代足球的理解与实践呢?莫问莫问,布袋和尚说不得。

黑箱:足协操作要领。

早期的照相术肯定是恐怖分子发明的一一摄影师一头拱进黑箱中,鬼鬼祟祟地鼓捣半天,一道闪电,一股青烟,你的魂魄被生生勾出来,印在巴掌大一张可疑的牛皮纸上。这套复杂的专业技术,叫黑箱作业,非常人所能为也。

足协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故弄玄虚:先神秘,再吹风,忽而崔忽而安忽而迟忽而徐忽而金忽而咳哟一一你又不是在抛绣球--谁是球迷的大救星!新闻界兀自"竟猜",有鼻子有眼的,满地眼镜。所谓征求过国内"各方"意见,一定是指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安拉、如来佛祖诸位。又说霍讲师在中国15天好评如潮,可是十强赛去西亚的为何又是另外俩顾问?

归根到底是为了"顺应民意",平息球迷的愤怒。舆论矛头所指早就从戚务生转向王俊生了,必须找个洋教头来,不论是谁。一个不行再换一个呗,反正留着"一年一签"的后路,瞎子算命两头堵。

对比老纳:相差五十步。

可以预见,霍顿在中国上演的还是悲剧,这是由中国足球这个大剧本注定的。他已经预感到了这一无言的结局,因此决不许别人把他跟老纳相提并论,谁要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霍就跟你急。可是中国国家队自古以来总共就请过这么俩洋帅,任凭你泾是泾渭是渭,别人总要有比较有分析,堵不住嘴,不如大度些。

相同点:都来自足球强国且都来自二流球队;踢球时名气都没超过魏群;都在中国队刚被痛殴、国人大失所望之际上任;目标都是下一次世界杯决赛圈;来前都是下岗或靠边站职工;都没当过国家队主教练;都不懂中文;都是外人出钱。足协白捡的免税品;都是白羊座(可以替罪挨骂)。

不同点:身份--老霍是国际足联派到第三世界的扶贫模范,老纳骨子里是商人;风格--老霍重视战术组合,老纳强调豹子精神;经历--老霍游荡数洲打工有方,老纳只在家门口声名显赫;期望值--老霍需要亚运第四,老纳想拿亚洲第一;对球员一一老霍赞扬勤奋,老纳斥责懒惰。

结论:中国本来就是亚洲第四,不需要"明显的进步"霍顿就拿得到50万英镑,但他显然不是我们所期盼的真正高水平教练,因此也就不会给谁惊喜,只能把希望放在他的继任者身上。

大刀:向鬼子手上砍去。

从前有个伟大的农民,为一位破落户神仙帮了不大的忙。神仙点石成金,法力无边,要重奖他,这哥们思忖再三,说就要你那个手指头。他真的还不算贪婪,还给留了九个嘛。

老纳也好,老霍也好,他们在中国的实验田必然要歉收,但决不证明洋教练就伺弄不好中国这些歪瓜咧枣。指望经过高手一夜的点拨,就学会乾坤腾挪大法,那是金庸的梦,可惜足协决策者们至今未醒。包机一起去保平争胜,2,500,000美元,与传说中古力特向切尔西开价的两百万英镑相差不远,国家队完全请得起一流的教练,也必须请一流教练。然而,国际管理公司随便掏出五十万英镑,就把足协搞掂了。

既然钱能通神,红塔山完全可以把中国足协承包了,给他们一笔退休金就行。不用在乎请谁来作教练,贝肯鲍尔、古力特,只要是有价的,都行。当然我们肯定要运用农民式的狡猾,让他戴着手套走,而把需要的留下,多钱都留下(赵本山语录)!

年末,等到中国国家队的"联合舰队"真要出战亚运会时,中国足协却忽然改口,一则霍顿的合同不再跟亚运会成绩挂钩,二则必进前四变成了"争"进前四。当然此"争"即彼"争"一一十强赛中保平"争"胜之"争"。这样的说了不算,在中国足坛,在中国足协……我们就不必少见多怪了吧?

球员:以何立世?

98联赛尾声之际,范志毅与孙继海赴英国甲级俱乐部水晶宫队联袂出演中国功夫,李金羽到南锡俱乐部学习法语,加上之前在德甲法兰克福队打主力前锋的杨晨,中国队在欧洲踢职业足球的人数达到了空前的天文数字:四人。

然而,李金羽其实多数情况下连替补名单都上不去,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孙继海和范志毅因为太"赖",多次吃红、黄牌,范志毅甚至因为推揉裁判而即将遭受英国足协严厉的制栽和巨额罚款,水晶宫队这回可损失大了。从正常思维出发,作为中国国家队的队长,前足球先生、最佳射手,小范似乎不应该这样缺乏纪律意识吧?

其实,在国内赛场,范志毅就有着"霹雳火"的绰号,是褒是贬,见仁见智。他的铁杆拥趸顾生荣为求一个签字,也被这位大牌球星使性子打得满地找牙。直到110来,才甩下2000元"私了"完事。上海记者秦天在报上写了一篇战术讨论的文章,中有批评范志毅字样,他便怀恨在心,某日得了机会,一把抓住秦天衣领子,怒喝:你来教教我,这球该怎么踢?众人几乎劝解不下。场外习惯于这样任性胡来,场上难道就能克己复礼、尊重他人吗?

镜头重放之一:

1997年9月13日,金州,十强赛中国主场对伊朗队。下半时15分钟,中国队2:0领先。范志毅在阿里·代伊背向球门拿球时将其拽倒在禁区内,被判点球。这是中国队最终2:4失利的转折点,后22分钟中国队不可思议地连失3球。

镜头重放之二:

1997年12月21日,虹口,甲A联赛第22轮申花对万达队。开场1分钟,范志毅故意用肩膀冲撞主裁判王燕春,被罚下场,范不服判决引发比赛中断达10分钟。从这点来看,范志毅在水晶宫对西布朗维奇的比赛中攻击裁判并不是偶然现像,应该算作是有"前科"之人。

镜头重放之三:

1998年2月23日,虹口,远方俱乐部杯申花对日本磐田具比洛队。比赛中,范志毅在被对手突破后,恼羞成怒,从身后飞脚将对手踢倒,然后自发红牌,头也不回地走下场,扬长而去。

镜头重放之四:

1998年5月17日,上海市体育场,甲A第11轮,申花对鲁能泰山队。上半时37分钟,范志毅将后场带球的巴力斯塔一记飞铲放倒,申领了一张黄牌。5分钟后,巴力斯塔与圣多维撞在一起,众目睽睽之下,范志毅竟然走上前去,往巴力斯塔脸上狠狠地吐了一口粘痰。

事后,范志毅拒不认错,百般狡辩。两位北京记者声称手里有吐痰的生动剧照,但随即就不再有下文。如果他们确实曾有照片的话,一定是被人买去了。这个慈悲为怀的大善人,希望球迷忘掉一切,那是不可能的。

你忏悔吧!

许多好莱坞模式的警匪片都有这样一个情节:毒枭在混蛋律师的簇拥下大摇大摆走向豪华车,为追捕他而身心交瘁的警官坐在法院台阶上发呆,由此开始新一轮的斗争。你不能证明是我杀的人,所以我就没杀人,哪怕那把枪在我身上,而子弹在死者脑袋里。

这时人们多么厌恶那虚伪的陪审团制度,怀念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虽然也有红衣主教滥用自由裁量权修理了"异端"伽俐略和布鲁诺。当然历史在发展,独裁的、落后的东西终究被民主的、先进的取代。然而在九八足球场上,那几起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司,绝不适于用陪审团--传媒和大众一一来判断。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陆俊收没收红包?谁也没证据。但王学智急忙宣布"只有我一个人代表俱乐部对外发言",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叶志彬铲断莫拉小腿,究竟属犯规还是伤害?莫拉是新伤还是宿病?只有他们两个心里清楚,别人通过录像仅仅能看到现像过程。是王涛不愿到国家队打替补?还是国家队不愿用"刺头"?熟知内情的现在都沉默是金,记者无非玩一把哥德巴赫猜想。范志毅既然没在摄像机前面给巴力斯塔洗脸,他为什么不学陆俊反诉鲁能诽谤、山东报刊造谣?

别太在意! 别太任性!球迷们喊两声、骂两声,会在十几天内关注此事。土伦大考、中韩对抗、加斯科因学坏、世界杯在即,大多的热点等着我们去关注。就如同那个放走了罪犯的法官,他老人家忙着呢,有成摞的案卷要拜读,有无数的十恶不赦要严惩,暂时放掉一个两个证据不足的无碍大局。球迷只能看着神探去破下一个案件,非常凑巧又是那个家伙干的。

据说中国足协及申花、鲁能俱乐部都反复观看了比赛录像带,但没能找到想我的东西;范志毅又在《足球之夜》里指天划地,赌咒发誓说没喝多口服液,此事那就教它不了了之吧!不必再取证,不必公安局出面从巴力斯塔面部细胞中采样分析基因。该洗的都洗洗,不管是因为脸皮脏还是厚。相信每个人都有睡不着觉的时候,黑暗中他会借着月亮的照耀审视自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没有人专门跟谁过意不去,范志毅出道十几年了,自然应该明白"公众人物"的含义。俗话说,滴水见太阳,国家队队长代表着中国球员的精神面貌,你不入地狱,谁人地狱?

换帅:还魂草十救心丸

年初,甲A甲B 里的洋教练数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联赛尚未完成布局,走马灯式的换帅大戏就上演了。首先是沈阳海狮队,那个签了合约的著名南斯拉夫高手干脆就没买到中国的机票,这位老兄只会说三个简单的汉字:逗你玩!接着,松日队主帅德国人维尔纳一言不发地打道回府了。崔殷泽在延边敖东的辞职似乎只是"老小孩"的一次任性使气,但弄假成真了。墨里西本来就站在波兰老头安杰伊身后,申花俱乐部给他的任务就是:伺机找到切入点,由幕后走上前台,自己报幕。金正南也许是韩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教练之一,但在鲁能泰山不是,殷铁生并未如他所言要学到多少真枪实弹就匆忙归位复辟了。到下半程,迟尚斌入四川取代米罗西,年初甲A的外籍教练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武汉雅琪的殷立华、深圳平安的肖笃寅、八一的庄连胜、前卫衰岛的刘国江、广州太阳神的麦超都没在主教练的位置上坐稳。有的教练上岗再下岗,有的俱乐部换帅再换帅;总之,这一年中国足坛炒教练之风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当之无愧。甲B 则比甲A更混乱、更无序,城头变幻大王旗,联赛进行当中,甚至有的俱乐部连自己的旗号也弄丢了。仅从这一点来看,年末有人统计说,98中国足球形势大好,稳步前进,你无法不把他当疯子或者瞎子。

这里,我们不能不谈到来自韩国的大学校长崔殷泽教授,他在97赛季率领降组大热门的延边敖东队逮着谁灭谁,几乎就破了万达联赛不败的金身,最终一鼓作气坐上第四把交椅。然而,98赛季开始后,意欲更上一层楼的敖东队遭到了甲A诸强的燃眉追击,前七轮1胜l平(少赛一场)仅积4分,名盖孙山,崔教授愤而辞职。奇怪的是,高晖接手,居然连战连捷,莫非该队又要如上赛季后发制人了?

联赛第九轮,以细腻流畅见长的婉约派太阳神队挑战一向粗犷硬朗的豪放派敖东队,按说该因队制宜、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技术风格打出来,把正常水平发挥出来,才是正理。然而,倘是专家评球赛前如此预测,那么这位专家赛后一定要趴在地上找眼镜!没人想得到,那些精妙传切一脚触球,三传两递简练有效的是敖东队,而太阳神队员控不住、带不过、传不准、射不迸,花拳秀腿,根本击不中对手要害。

高仲勋虽然自己没有进球,但这位前国脚精湛的脚法、出众的意识和灵机一动的想象力却是敖东队的重要精神财富。罗纳尔多毕竟全世界人民才拥有一个,大多数前锋进球,是靠着前卫甚至后卫的穿插扯动、输送炮弹才建功的。那些无球跑位的幕后英雄其实居功至伟,只是摄像机很少对准他们罢了。延边没有球星、没有那种"独"行大侠,就是靠着高仲勋这种球员打天下。足球,毕竟是十一个人玩的。相反那些总要粘一粘、耍一耍、显显本事的,球队里面的帮派比金庸小说中写的还多,还复杂,教练员兼着政委,玩得忒累。

敖东原有几个"大牌明星",在韦纳布尔斯、卡佩罗看来,不过是些县城英雄,但他们曾经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不服管教。直到在韩国,见到对手那些声名显赫的教头要来向恩师鞠躬,才明白了天高地厚,中国的每一个甲A教练几乎都说过:离了XX,地球照转。谁都知道这色厉内茬的潜台词是什么--XX同志已经很不给他面子了,而他还离不开人家。哄着人家上场踢球,说归说。崔教授却敢让任何一个自以为是者坐冷板凳或把队服交回来,"你家有地吗?回去种它吧!"宁肯输球也决不妥协。这是架不容和稀泥、必须端得起放得下的精密天平,主力队员与替补队员都需要公正,付出银子、信任的老板和付出心血汗水的球迷也需要公正。邪不压正!这种队风建设,就不仅是延边敖东队的财富了,那是我们整个中国足坛的财富,应该引起每一位足球人的重视。

因前六场败多胜少而引咎辞职的倔老头在临行时说,球队战绩欠佳,按国际惯例,主教练就应该下课,球队换个思路打法,或许就焕然一新了。闻者足诫!在接受《足球之夜》采访时,敖东的汉子哽咽不能语,连称对不起崔教练,我们太笨了,气走了他。这羞愧,便是教授留在延边后生们心中的巨大财富,知耻近乎勇!

至联赛最后一轮,除太阳神队已铁定降组之外,八一对全兴、寰岛对平安,四队之中必将贡献出另一个倒霉蛋,而这时的敖东,正与沈阳海狮的兄弟们在绿茵场上联欢,步履踉跄地保级成功。此刻,在一场场劳民伤财的保级会演之后,我们很难再想起职业足球自身的本质意义。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5 年前,当施拉普纳率领的中国国家队在第15届世界杯外围赛中再度折戟沉沙,铩羽而归之后,舆论界一片喝倒采之声,先前的"施大爷"变成了"老纳"、"那个德国骗子",失望之余,人们普遍认为,要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称雄亚洲,光靠"请进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于是,派遣一支少年军赴巴西取经的计划从纸上谈到场上,全国各地的希望之星百里挑一地优选出一支精英队伍,以朱广沪、李辉两位青年教练为帅,5 年为期,进行一次揠苗助长似的科研试验。买单的重任,由一惯支持文化体育事业的健力宝公司来承担。

5年后,这支队伍里出了国家队员4名、国家集训队员2名、国青,国奥队员若干,这不奇怪:参看当年的选拔程序理该如此,当时他们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到土伦考场上一伸脚,这支队伍除了运气好之外,再也找不出什么过人之处。健力宝的聚与散问题,几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地方俱乐部说:当年我们是为国家输送人才,不是为健力宝公司作嫁衣裳,健力宝说:这支队伍刚刚磨合成形,救救孩子。最后的结果是:球员解散回原俱乐部,足协收每人40万元的培养费。

这就怪了!为什么一到数钱的时候,足协永远是赢家?既然是健力宝公司与地方俱乐部播种,怎会轮到足协收获?但是,事实就这样简单、足协官员说,就这么定了!根据中国足协为自己制定的有来规定,不得上诉!

那个出语幽默,大喊"滥杀无辜"的陈亦明最后也是这样在上诉对象面前三缄其口。"不要申诉,因为这等于向阎王问自己的死因(利焕南语录)。"

张斌的倒计时开始后,中国足协发狠限制通气会的记者资格与提问范围,接着暂停"新闻发布会",后来恢复了,又变成了我说你听的"旧闻发布会",这一切,似乎都与那个引起风波的东北小伙子有关,他叫隋波,来自足球之城大连,1971年出生,本赛季穿陕西国力

队3号球衣,司职中后卫,绝对主力。

"隋波事件"

镜头重放之五:

1998年3月22日,昆明,甲B 联赛第十六轮。云南红塔主场3:2力克陕西国力队。赛前,红塔队一度落到倒数第二的位置,连叨陪未座的上海航星都赢不了,上轮虽侥幸以一球小胜宏远,但保组形势依然严峻。国力队仅比红塔多一分,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一般来说,比分接近的队伍之间的胜负更有意义,因此双方都志在必得,奖金高高地吊在了队员面前,俱乐部只有一个要求:决一死战。

25分钟,彭伟军开出前场任意球,隋波头球解围,皮球却飞向自家大门,红塔队老将池明华跟上补射得手,42分钟,红塔再次发前场任意球,落在隋波与对手常辉之间,常辉侧身倒勾传至罚球点,埃蒙轻松破网,随波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无动于衷。

赛后,国力队主教练贾秀兰说:"一些场外的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国力队的准备情况,而且这些东西让人防不胜防。"当记者追问究竟是哪位球员表现失常时,贾秀全干脆回答:"3号,随波"。其后,隋波鸣冤叫屈,但并没有到法院起诉。

镜头重放之六:

1998年8月18日中午,训练结束之后,隋波与池明华在训练基地的网球场边聊天。贾秀全从身边走过。

镜头重放之七:

1998年8月22日比赛开始之前,隋波向对方球员常辉借鞋钉,通过贾秀全之手传递,以示坦荡。

两个月后,中国足协职业部主任马克坚在中央电视台记者刨根间底的追寻下。承认陕西国力队曾向足协上交了一盘录着此战之前有人策反国力球员的录音带。但马主任随即声明:这还不算证据。足协不能据此得出任何结论。

这就是因"证据不足"至今悬而未决的"隋波事件"。

我们暂且不谈隋波,不谈这个在冬天的北京城里奔走呼号、讨要清白的年轻人的烦恼,南国广州在联赛结束之后传出了一条更为明晰、更为具体的假球消息。在广州警方的政策感召下,两名被捕的地下赌场"庄家""抖开了太阳神队4队员1教练参与赌搏的惊人黑幕。相比于中国足协一心等待所谓"证据"的消极态度,人们不禁要问:民不举,官究不究?

三角债就这样互相拖欠着--球迷说打假扫黑刻不容缓;足协说不关我的事,公安局自有主张;司法部门说欢迎球迷揭发欢迎球员举证。中国足球的"铁三角"就这样在中场倒脚,直倒得隋波兄弟又要长大一岁了,仍然看不出个青红皂白。

此时太阳神的五大主力因涉嫌赌波被有关部门传讯的消息訇然问世。当然,犯罪就是犯罪,过错就是过错,究竟属于哪类性质的矛盾,自有该管的人来管。人们欢呼这次的"司法介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广州警方既没有等到足协官员打招呼、请求支援,也没有等到007将录音录像带送货上门,他就是干这个的。在警察眼里,只有良民与犯罪嫌疑人之分,而没有球星与球迷之别。

然而,如果那位不慎露出马脚的"庄家"行事再诡秘些,皮肉再结实些,压根就没招供过,这桩假球案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昭示于天下呢?球迷不会忘记,塔瓦雷斯对三连败的惊讶与愤怒;在联赛中19场不败的申花队偏偏输给鲁能队而又在杯赛中两胜之;传说中的"昆明会议"与"烟草联盟";收官时分八一队对海狮、海牛两队的神奇连胜……更值得球迷与地方俱乐部关注的是,五年来,足协收入的上亿元雪花银子,又流向了何方圣土?

俗话说,纸里包不往火,雪堆里埋不住死孩子。唯其如此,才造成现在天天喊"司法介人",人人喊"司法介人",但那个"司法"却迟迟不肯介人的奇怪景象。因为有人就是要在纸里包火,在雪堆里埋藏死孩子。那么,广州警察既给全国同事们教了有力的一招--打击假球黑哨务必主动出击,顺藤摸瓜!同时也给中国足协的官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证据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昆明会议"

正是由于耿直的贾秀全自诉部下"反水",才引发了这个海市蜃楼中的"昆明会议",所有可能的当事人现在都守口如瓶,也许它将是中国足球史上一个永远破解不了的悬案。

此事由于没有官方的正式文本文件,我们只能从民间立场来试图解释其中的奥妙。

镜头重放之八:

1998年10月14日,甲B联赛仅剩最后一轮,中国足协在新闻通气会上突然宣布:由于球队消极比赛,对甲B 联赛的最后结果有严重影响,决定吊销重庆红岩队主教练陈亦明和辽宁天润队主教练王洪礼高级教练证书,停止两人的执教资格。

陈亦明如是说--

次日,连喊"滥杀无辜"的现代窦娥陈教头赴京申诉请愿,坐进了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的直播间。张斌的问题是:最近民间风传甲B 教练中曾有一次"昆明会议",主题就是"做"掉陕西国力队,因此红岩才大比分输给红塔,而辽宁大比分输给五牛?

陈亦明称,联赛间歇期他确实去了昆明,当时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在那里踢得正红火,他是为了选几个物美价廉的好苗子而去的。人同此心,当然在那里遇到一些甲B 俱乐部的主教练也就不足为怪了。既然大家都在足球圈里混,低头不见抬头见,打了几句招呼,压根没提比赛,只是叙旧,仅此而已。

这时我们突然想起一个英国笑话:空军俱乐部开联欢会,邀请军官带家属参加。军官们正襟危坐,大谈空中编队之类战略战术问题,直把花枝招展的太太们听得一头雾水,终于有人忍无可忍了,说:喂!够了没有?难道你们天天上班谈论的还不够吗?军官正色回答:不!夫人,上班时我们只谈论女人。

因此起码陈亦明所说教练们见面不谈足球是不可信的。即使真的没有"昆明会议",至少教练们见面应该有这样的对话:

老C,气色真好哇!怎么样,保组没问题吧?

操!前些日子老弟死的心都有了。这才苦尽甘来。新上来的二线苗子不顶事,这不,来瞅瞅有没有好胚子。你怎么样?

这也是人之常情嘛,无可厚非。

民间如是传言--

由于贾秀全傻大胆点燃了爆竹,坏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行规",犯了众怒,因此,甲B教练们联合起来,决定互相提携,让球送分,"挤"掉国力队,让贾秀全到乙级联赛去打假。更由于红塔与五牛等俱乐部大股东同为烟草行业,因此,"昆明会议"的另一个版本叫作"烟草联盟"。说起来,要让各怀心腹事的八路诸侯齐心协力来做这件没有什么油水的衰事,难度相当大。倒是"烟草联盟"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冤家宜解不宜结,陕西国力的仇人咋就这么多?

喧嚣的主场

镜头重放之九:

1998年4月4日,五台山体育场,加佳队主场2:1战胜国力队。比赛中,南京观众不停地将疾风暴雨般的矿泉水瓶砸向客队,以致于国力队无人敢发界外球。终场结束后,客队魏东被流弹击中头部,国力队员集中到中圈,静坐20分钟,拒绝退场。面对前来劝解的加佳俱乐部总经理潘强,贾秀金嚷道:"看你们别打客场,咱们西安等着瞧。"

镜头重放之十:

1998年8月8日,西安,国力队主场1:0击败加佳队。球迷同样在赛前就开始了投弹比赛,上半时20分钟,客队掷界外球,被一阵杂物堵在场内,比赛中断4分钟。下半时10分钟,陆亿良在角旗附近被击倒,加佳队因此躲进休息室,l小时27分钟后,比赛继续。

背景:苏陕足球积怨已久,从80年代末期的足协杯赛,到七运会预选赛。都曾发生过不愉快事件。1993年由于裁判员的偏哨,致使陕西队在与江苏队事关七运会出线权的关键比赛中失利,与全运会决赛圈失之交臂。赛后陕西队员追打裁判,被中国足协从重处罚,陕西队就此解散。陕西球迷不仅迁怒裁判,更把"仇"记在江苏足球队身上。

在中国足坛,一些球队之间绝对不会打假球,逮着就死掐,可谓不是冤家不碰头。例如辽宁与广东,大连与上海。而地方传媒的主观性,往往又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

中国足协确实有许多毛病,但有毛病的并不仅仅是中国足协。我们不能只盯住足协,而忽略了其它方方面面的不成熟。比如说,是足协拿走了广告、转播等方面的利益大头而使俱乐部赚不到钱,但俱乐部自己草率签约,重复购买"样品"外援又当了多少回冤大头?传媒在舆论监督方面确实起到了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巨大作用,但是传媒本身听风就是雨,消息不实,地方倾向又可曾反省?球迷指认假球黑哨,使之处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可是只要不对我心思,什么样的判罚不喊"黑哨"?自己拥戴的主队不也照砸不误?

98联赛,自打第一轮开始就注定是个多事之秋。作为甲日第四名升班马的松日队主场以0:2负于上届联赛冠军万达队,结局本来并不反常。然而,《羊城体育》翌日登出的一则消息却令人瞠目结舌:昨晚,松日队一位副总经理致电本报,说当值主裁判陆俊在赛前拿了万达队20万元。陆俊与万达立即反击、起诉。后来,《羊城体育》刊登了一纸道歉书,广州法院驳回了陆金哨的起诉,不予受理。年末,陆俊在北京重新起诉。此刻,人们才恍然发现,那些年初信誓旦旦要追踪到底、连续报道的报纸,不知何时早已顾左右而言它了。

"我所犯的罪行,属于可抓可不抓,如果警察一定要抓,就该先抓去年的那个逃犯,否则就是尺度不一,警察收了二十万。"

"我队所得点球,属于可判可不判,如果裁判一定要判,就该先判对方中场的那次犯规,否则就是吹偏哨,裁判拿了二十万。"

这不是张打油的歪诗,前者系逻辑推论,而后者是98甲A首轮之后松日俱乐部领导透露给传媒的重要内参,言之凿凿,煞有介事。直搞得中国足协火大起来,高叫"严惩"--裁判与俱乐部,至少惩一个,然而此事照例又是不了了之。

首轮的中国球市,轰轰烈烈的上座率后面隐藏着严重的危机。球迷对球队的支持,绝大多数依赖于乡土情结。去年他们发现自己顶着凄风冷雨呐喊声援的子弟兵不过是在与对手心照不宣地演习,其受到的愚弄与伤害绝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痊愈的。在首轮走上了看台,并不代表以后每轮都有心情走上看台,更不代表他们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痛。危如重卵,一有风吹草动,必然"崩盘"。

众所周知,球迷要求裁判公正,不过是对主队的"公正",骂大街、摔瓶子,均属群体盲动而非善恶标准。球员要求裁判公正,不过是对我方网开一面,眼睁眼闭,运用"有利"原则。俱乐部要求裁判公正,不过是"这次我们赚了,但也有吃亏的时候。"赛前声势浩大的签字划押搞得裁判们灰头上脸,威风扫地。场上球员动辄脱衣罢赛、围剿裁判在今年并不是孤立事件。某些阴暗面被传媒为"抓新闻"而肆意渲染,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

中国足坛的不成熟,是方方面面的不成熟,而非一时一事的不成熟。天地之间有秆秤,天平的一边是良知,另一边是感情,足球圈内的每个人--球迷、球员、传媒、官员都应把自己当成克拉的种子,在任何情况下永远恒重,让良心与钻石同辉。然而事实上,许多似是而非的双重标准总在强词夺理。

建业之"死"

建业足球俱乐部还好好地活着呢,明年如果能从乙级杀回甲B行列,那个曾高叫"中国足球TOO MONEY,河南建业NO M0NEY"的罗马尼亚外援尤里安还将马踏中原,继续帮助他的中国朋友们冲击甲A吗?就算他真肯信守诺言。可是到那时尚能饭否?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建业足球俱乐部已经死了,哀莫大于心死。河南球迷在一次次上当受骗之后,终于不哭不叫了,该干嘛干嘛去。他们只能怪自己太轻信,太容易打发了。甲B联赛在收官阶段出现了多场比赛结果与赛前预测完全一致的默契球,如果说,真有那个"昆明会议",真有人要搞掉贾秀全的话,张公吃酒李公醉了!除了老早就注定降组的上海航星之外,唯一的输家就是河南建业,此前,河南球迷几次进京"讨说法",敦请中国足协打假。最后一战前,新乡体育场里流传着一条令人欣慰的小道消息--建业已保组成功了!这支胜利的凯歌据说出自中国足协。歌词大意是:足协掌握了红塔俱乐部在对陕西国力的比赛中行贿的证据,联赛结束后就将给以严厉处分,降入乙级,河南建业队曲线救国而保组成功;只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不要打出过激的标语。

此前,河南球迷也曾数次气势汹汹地包车到北京城告御状,但还未见到王俊生,先被职业部副主任郎效农打发掉了。非常滑稽的是,某次这位郎副主任居然还悬腕挥毫,给球迷留下了:"河南球迷,中原之基,祝河南足球勇渡难关,迎接辉煌!"的墨宝,那情形与周星驰的搞笑影片倒有几分相似,星仔每每恶作剧地把人害到要死时:总是诚恳哀痛地保证说:"我会给你风光大葬的。"

建业咋就这么点儿背--97赛季一只脚已经踏进甲A,生被帮徐根宝忙的程咬金们半路"截和",长使英雄泪沾襟;98赛季按实力本在前几名,几家联手造市,与它无关反被"套牢",人家偷驴我拔橛!本来该打甲A,最后去混乙级,河南球迷再不心死,也太没有血性了。它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十年之后,那时,涅磐的凤凰烈火中再生,中原汉子们再一展欢颜吧!

理不直,气壮

联赛结束之后,足球类报刊照理应该销路锐减,然而,一则因为欧洲三大杯、五大联赛仍在热火朝大地进行着,二则传媒勇敢地突破了禁区,连连将刁钻古怪的任意球罚向足协大门,守门员出身的王俊生及其部下们高扑低挡,手忙脚乱。《球报》的"桥哥故事桌"、《体育参考》的"体坛闲笔"、《球迷》的"球迷论坛"等专栏文章以极大的可读性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足球以及与足球有关的一切现象及其规律。

让我们先把目光转向欧洲。

甲A结束之前,进入收官阶段的甲B联赛在一片猜疑声中落下帷幕,黑暗无耻而明目张胆的幕前交易将中原汉子们"做"进欲哭无泪的境地;几场保级大战都顺理成章地验证了赛前预测,同日,渐人佳境的意甲第五轮中,下里巴人卡利亚里队智取豪华军团AC米兰。当球迷在晚上守候意甲之时,才发现原来足球不是像我们那样站着防走着攻的,例如海狮队"血战""泰山。

足球的魅力在于其偶然性,德国历史上有不可知的康德等一大批光芒四射的大哲学家,因此德甲总是冷门迭出,凯撤斯劳膝甚至创造出乙级冠军折桂甲级的千古神话。值得注意的是,该周的数十个进球中有杨晨一粒技惊四座的表演。在他的故国,足球有许多可预测性,比如敖东队与海狮队此刻就都已经保组成功,因为他们必将在最后一轮战成平局。

看了水晶宫队的比赛,人们觉得范志毅"白居也易",但看完英甲再看英超,就不这么想了,还是"白居不易"。英超不但是大牌球星云集,竞争饭碗之地,更是后起之秀脱颖而出的美少年梦工厂,这边球迷还在为才华横溢的欧文惊叹自古英雄出少年,那边陈金刚率青年军再败于太级虎脚下。由此不得不难堪地承认:那所谓"恐韩症"不是记者胡编出来专门跟中国足球过意不去的怪病,而是逻辑学上归纳推理的一个现成例子。

经历了将近六个月沉寂的皮埃罗终于扬眉剑出鞘,刀刀不离门将后脑勺。再不进球,意大利可不似法国那样缺乏前锋,他几乎就要在电视机前看欧洲杯了,在攻与守矛盾的另一方面,五轮来首次上场,而且是在场上门将屡犯低级错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罗西甫一出手就扑出点球,几次兵临城下均力保城门不失,他使人怀想荷兰三剑客时代独步天下的从米兰。此役球队虽败,但罗西赢了,他重新赢回了主力的位置。

中国足球冬眠期间,欧州仍有非常精彩的赛事,使人们暂时忘掉那些雾里看花的黑红真假。也许一觉醒来,2002就到来了,那时的"二流"球队依然二流。

再听以戴大洪为首的民间呼声。

"足球是圆的!"每次大赛失利我们总是用这句话来为自己开脱,也许中国的足球特别圆,不但圆,而且还滑,无法抓住要领。老戴说问号,老马说句号;老戴讲法律,老马讲国情。一个论理,一个斗气;一个参禅,一个修道。两个人就这样唱着对台戏,当真应验了那句老话:理不辩不明,窗户纸不捅不破,沙锅不打一辈子不漏。

然而,某些争议却过多地纠缠在了主题之外,比如,中国足协是否曾违法?这是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按道理中国足协应该立即作出强烈反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说出个子午卯西。让球迷们看了后长出一口气,原来如此!老戴他们不过是泄私愤、发牢骚,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现在的情形却不是这样,老马顾左右而言它,东扯葫芦西扯瓢,甚至说反正"来自中国足协的任何声音都会成为传媒反驳的对象",此言差矣!我党历来主张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法宝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依老马同志弦外之音,传媒都成了专门在中国足协的鸡蛋里挑骨头的无事生非之徒了?

如同古典小说的章回曲折,前两个回合下来,老戴与老马各执一词,各诉其理,尚能再战。人们衷心希望这场讨论或争论能在不作人身攻击的前提下深入发展,社会各界能广泛参与,球迷球员能各作反思。而足协,作为中国足球的最高权力机关,应认真听听民间的呼声,你可以反对他的观点,但必须捍卫他说话的权力。

终于,二十六家董事长总经理们在京城达成共识,统一下达了第N+1次限薪令,虽然此前的N次最终都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了。但吃青春饭的球员对此却很不服气,譬如股票期货等投机市场,就是依靠广大散户的投机心理才发展起来的,"抑制过度投机",不如干脆就不许玩算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党和人民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要是劳动所得并依法纳税,就不应遭受非议。当传媒为中国球员的"高"工资展开舆论调查,结论是众口一词应予限制时,大洋彼岸NBA死结还陷在僵局之中,劳资双方在50%--60%之间推磨拉锯,忽然传来华尔街专家的声音:不!球员拿得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真叫国人听得一头雾水。

其实,员工工资问题在体育之外的每一个领域都存在着,而且一般还都得先小人后君子地丑话说在前头,包括请民工搬个煤气瓶上楼。只要你能为企业或老板带来利润,他觉得值,自然会付出高额薪水及奖金,这既与外人无关,也与全民平均工资无涉。现在有人说中国足球运动员拿的工资是普通百姓的多少倍,他倒真该好好算一算,飞人乔丹的年收入又是一般山姆大叔的多少倍?谁更不近…情理"?

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踢球的人挣了多少票子,而在于发票子的俱乐部几乎全都在亏损,这才耐人寻味。假设每个甲A俱乐部年净盈利八位数,还会有人为 赚了两百万而愤愤不平吗?但是事实上,俱乐部不亏损在中国足坛反而不正常,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搞俱乐部的人另有所图(如地方政府的特殊政策或广告战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足球事业;二、中国足球与世界各国都不一样,它不会赚钱。第二个结论显然是荒谬的,那么它的逆定理就只能是:这中国,搞足球赚的钱流不迸俱乐部的腰包。

至此,问题愈发明晰了,人们自然要间一声:什么样的足球环境才能让中国足球俱乐部赚钱?这个大环境要靠谁赏赐才能营造出来?戴大洪、利焕南们已表述的还不够清楚吗?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运动员都成为纳税大户,整个中国足球界在高投入与高产出的良胜循环中蓬勃发展。临渊慕鱼,不若退而结网,毫无疑问,中国足球的灿烂明天靠今天每一个人的行动而不是空想。

足协广义上说对了一句话:中国足球确实在进步,但这进步,却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尴尬局面。韩国、日本每天前进一步,而我们前进半步,一百天后,还在那里夜郎自大地五十步笑百步,说恐韩症已经痊愈,"击败韩国正当其时"。到年末以七八个国脚为核心迎战韩国青年军,还是赢不了。中韩之间结绳记事,越拧越紧,逐渐缠成死结。

中韩对抗赛打平怎么算?如果在马晓春与李昌镐之间或刘国梁与金泽洙之间,相信陈祖德与蔡振华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加赛还是数小分。但这事发生在两国足球队之间,王俊生回答:不清楚,再研究研究,就不足为怪。难道孙正平忘了打进中国队两球的马达维吉亚"进一球,传一球"了?我们是"二流"。

韩国队越来越不屑与中国队"较量",没有可比性,要比就来比一比双方大学生队员的比例,不是决定因素,但起码也是重要因素。因此韩国人害怕的是,"将来"的中国队而不是眼下。童谣说: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狗在地上跑。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干什么,就得吃喝什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任何一类比赛首先就要确定游戏规则,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之前三大举行的中、韩联赛联队对抗赛,双方赛前也曾就如果平局是否互射点球进行了探讨。此战之前假如双方根本没提过打平之后怎么算,那至少是足协官员失职;否则,一问三不知的足协常务副 还是失职。

韩国人之所以害怕"将来"的中国队。是因为他们想当然地推算:如果中国真正地搞起职业化,就算一千万人出一个球星,也是个不得了的数字。然而,按中国足球的现状来看,韩国的深谋远虑之士就等吧,直等到花儿也谢了。

好莱坞科幻片中有一位外星人这样教育地球孩子:"到我们那个星球去,光速不行,得走一万年。必须以"思维"的速度,现在中国足球的改革也是如此。千万不要以为这五年已经大大地迈出了第一步,还早着呢、且不说这一步本身又成为了第二步的阻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奉劝圈内人士别把那一个客场入球算成两个,也别把霍顿的"精神原子弹"太当回事,中国队还没到能让韩国队真正摆阵对付的时候。

初上大学的人,往往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芒与困顿,此前将考取大学作为自己的终极标靶,现在突然发现那只是个过程而非目的,下一步怎么办?这个问题现在也摆在了中国足球面前。五年来,我们已经完成了从专业足球到商业足球或准职业足球的转换,这本身确实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终究只是个过程。我们的目的也在"大学毕业"之后,即开展真正的职业联赛,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来运作。前面,有NBA与欧洲冠军杯的成功经验可资效法;后面,有假球泛滥黑哨猖撅的形势逼迫。除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中国足球,你别无选择。

然而,改革说到底,是选择一种重新分配利益的形式,它必然要遭致既得利益者的不满直至阻挠。虽然足球本质上只是个球,是项娱乐项目,踢得好不好,与国计民生无涉,但是即使动其九牛一毛的细枝未节也似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般面临重重阻力。如张珊提案,为挽救球市,应将甲"联赛由周日改为周六,泥牛人海,而传说中的足协将在九九赛季让一部分利给俱乐部更是无人喝彩一一那叫割猫尾巴拌猫食,本来联赛收益就应该归股东(俱乐部)来分配。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已经远不是俱乐部老板们的愿望所在,国际足坛上,酝酿中的"欧洲超级联赛"就很说明问题。 足协本身巨大的经济利益及从业人员素质两方面决定了它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自上而下地开展一次革命。如果王健林、周建国们想要享受职业足球的禁果,就必须自己动手摘下来。这场意义深远的革命不会来自"请愿--安抚--再请愿--再安扰"的周期循环。小打小闹的区域改良解决不了中国足球的本质问题。 让我们从资本运营角度来思考问题。国家体育总局面临着"优化资产组合"的抉择,因为它下属的足球管理中心还挂着一块"足协"的"不良资产"。必须实施"剥离"手术,将之推向社会。而作为一项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良好前景的文化产业,足球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赚钱的可能,偏偏在中国搞来搞去血本无归,撤换"总经理"必然是当务之急。各足球俱乐部作为当然的股东投票人。没有理由让一个"贪污(相对概念)"了大量营业收入的总经理(足协)继续坐那把逍遥椅。"营业利润"哪里去了?"股东权益"怎样才能保证?司法介人首先应该由俱乐部提出来,针对足协。 人们常常抱怨:足协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管理市场经济的足球,但是由谁来给足协洗脑?榆木疙瘩死不开窍又怎么办?以权压人,以言代法怎么监督?贪赃在法,腐败堕落如何查处?在真正的市场上,这些问题极其简单:谁买单,谁就说了算!现在,向着职业化迈进的俱乐部董事长们该拍案而起了:中国足球的前途在你们手上掌握着,除了掏钱,你们还有权决定很多事情,谁也不必求! 有感于斯文! (编完此稿,报上传来隋波归属有主,假球毫无根据,隋波要求国为道歉并欲对薄公堂的消息。这愈发想让我们知道磁带上到底说了些什么?彼此各执一辞,完全是黑箱操作的结果。99年是否要打开黑箱了?)_

一、生于七十年代的快乐,超级怀旧()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

    2002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三十二,最小的二十三。

    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知道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刘少奇的平反大会,往墙上刷过“抓纲治国、以粮为纲“的标语,同学里不只一个叫国庆、卫星、捍东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当然不会经历这些,他们刚上小学时候没什么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

    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

    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

    睡过抗震棚。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

    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是劳模的报告。)不管是否传阅过。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在深圳、海南、广州、珠海打过工,或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

    打工经历。结婚时使用车队并且录像,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一般都在饭馆餐厅酒店请客,多数人结婚后就和父母分开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时大多还在谈恋爱或者准备谈恋爱。)

    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

    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

    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

    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

    假如你是这样,你就是70年代出生的GG

    你的玩具箱里曾有二十本以上的小儿书和一把手工做的纸子弹枪。

    你吃过五分钱的冰棍。

    你知道杨子荣、嘎子,李向阳, 没头脑和不高兴。

    你会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你崇拜过岳飞, 玩过飞镖, 知道阿童木是谁

    你会做风筝之类的小东西,带过军帽, 打过三次以上的架。

    你知道小路纯自,大岛茂, 加里森,和大西洋底来的人。

    你的女朋友中至少有一个是四环素牙。

    小的时候(小学时光),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搜集那花花绿绿的糖纸.

    那时候能经常吃糖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家也就在春节时买上一二斤糖而已.所以想搜集一张别人没有的,可以让自己炫耀一番的糖纸并不比现在寻找一张邮票珍品容易.搜集糖纸的最佳时节当然就是春节了!常常是在街上逛时,眼睛就盯着马路,老远看到地上有一张糖纸就会飞快地跑过去如获至宝般的捡起来!回到家就把它洗干再压干夹到一本厚的书里!有的时候,看到别人手里拿的那种糖的糖纸是自己所没有的

    ,就会跟在人家后边,直到人家把那块糖放进嘴里再把那糖纸扔到地上为止.新的学期开始时,就把一大本糖纸带到学校去,和同学们炫耀一番,再进行交换!大了以后,有一次进行大扫除,还发现了一本当年集的糖纸!没舍得扔,也是我的一种回忆吧!

    小学一二年级时,还喜欢玩“扔棒冰棍“的游戏,竹子做的(现在的冰湛淋棍都是扁平的木头做的),参加的多是二三人,每个人对出数量相等的棒冰棍,先来石头剪刀布,由赢的人先扔.把一大把棒冰棍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离地一米左右,太高了别人也不答应,属作弊行为),撒到地上,先把和其它不挨的拾起来,再用一根冰棍棒去一根根挑其它的,如果能挑到旁边一根而不碰动其它的,那这根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碰动

    了其它的,就该下一人玩了.为了参加这个游戏,放学后就要到大街上去捡棒冰棍!

    童年时代上街捡的东西太多了!不过,捡的这许多东西也填满了我的记忆!

    再大一点,五年级左右时喜欢上了跳橡皮筋,放学后也不回家,先趴在 窗台上匆匆做完作业(那时的作业多是把某某课的生词或课文抄N遍),就和同学们开始跳橡皮筋,不跳到天黑的看不见了是不会回去的!回到家时,妈妈一问为甚么这么晚才回来,就会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让我们在学校打扫卫生!害得妈妈老感慨老师的心狠:天天让这么小的小孩打扫卫生!

    精神生活:

    那时候学校门口特多无证摊贩,卖啥的都有。那种小的黑白的遗像似的香港明星照片五分钱一张,翁美玲的特好卖,卖着卖着还真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还有一种折叠起来的,正面是明星照,反面是之类的歌词,一毛一套,觉得有点儿贵。杂志什么的是父母给订的,不算在零花钱之内,当时挺流行的有,,,,

    (好象要三毛六分一本,尽量不订,借别人的),(大家还记不记得封三的海虹和封底的小兔非非?)有小人书的都神气得不行,买得起童话书的都快成贵族了,我那时老想那本厚厚的,三块一,老没攒够。

    物质生活:

    有拿个锅卖“秦糖“的,鼻涕似的黄乎乎一坨,三根小棍一搅和,成白乎乎痰似的了,吃得还挺香。还有什么“香烟糖“,“粽子糖“,“面饼“,“炒米糕“。还有转糖人的,转到什么给你什么,我老盯着“游龙戏凤“,可转来转去顶多转个“老鼠偷油“。

    那时的全是色素的桔子水装在一个看上去就有毒的塑料管子里,开一小口滋滋地吸,还好那时的小孩都特纯洁,也没对着那管子的形状乱想。

    娱乐:

    那时挺流行“拍洋片“,我有一套水浒,另一小孩有套三国,混在一块儿玩,为了关云长和李逵谁厉害争了老半天。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不管用。

    咱那时的精神食粮(70’s):

    说完了吃,穿,玩,来谈谈我们那时的精神食粮。

    幼儿园时,有《小朋友》,《好娃娃》,《365夜》,太小了,其他的记不住了。最深的印象是中国队在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还有电影《少年犯》,救火英雄赖宁。现在的孩子没几个知道赖宁的吧。可我最爱看《少年文艺》,《故事会》,《故事大王》,《少年文艺》里的故事个个好看,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十分接近的,《故事会》里的故事好象就比较社会化了,应该算“成人读物“,但都十分吸引人,笑话也特都逗。我妈还给我订了《作文通讯》,《小学生作文》,也都挺好看的。中学时有《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画刊》。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出来很多杂志,就开始什么都看了,《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进入一个缤纷的世界。再也没有了当年《中国少年报》的油墨芳香,我好象已经上高一了。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

    咱那时的电视剧(70年代生)

    家里买电视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7年前后。那时沈阳好象一共才三个台:中央,辽宁,还有一个可能是沈阳台,我记的不大清了,反正电视台特别少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呵呵,当然是和半导体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

    小学时代最有名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上海滩》播映时端的是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沈阳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五年级,我们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个也围一条白围脖上学来,据传是他在外校的“对象“给他织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

    ,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

    《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班里还出现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我还记得头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我们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

    咱那时的广告(70’s):

    那时侯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侯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有一种洗发膏广告,(不记得什么时候都该叫洗发水了),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的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的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

    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兰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打字声,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还有什么,好象还有好多,记不得了

    咱那时的新年(70’s):

    小时候的新年,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天天盼,天天想;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班里新年联欢会的节目,当时多以唱歌为主,于是每天回家都唱一遍,希望正式“演出“时能正常发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和同学到批发市场买贺卡,当时每个人我都送,好朋友就买贵点的,自己欣赏的小男生就买温馨一点的,关系一般的就买便宜一点的。:)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琢磨新年那天穿什么衣服;提前三天就开始在家里写

    贺卡,一般是把写贺卡的工作放在家庭作业之前完成;提前两天就开始买零食,花生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到现在都不觉得花生瓜子好吃,可是好象联欢会不弄的一地瓜子皮就不象是一个热闹的联欢会;提前一天就开始布置教室,当时我是中队长,又能从妈妈的单位里借来好多漂亮的拉花,所以布置教室时就格外积极,爬椅子上桌子的,可我当时十分羡慕能布置黑板内容的同学,他们均是能写会画的, 一会功夫就能把黑板变成一副漂亮的图画,而我的字从小就很烂,只能趁他们不注意之际偷偷在黑板的角上用彩色粉笔画几个星星、气球之类的东西,然后就觉得黑板更漂亮了。:)

    摆桌子算是最累的活了,但是我一边摆一边就在想,第二天一定要挑个好地方坐不能坐在角落里,也不能坐老师边上,最好能挨着谁谁谁和谁谁谁。。。:)

    终于盼到了新年联欢会的那一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一个个小朋友穿的花花绿绿的就来了,从刚一入座开始就开始吃,好象家里过年没吃的似的,刚开始的节目大家都还认真看,认真听,认真鼓掌,但小孩办事就是容易虎头蛇尾,联欢会过半班里就点象茶馆了,可能也因为吃的东西剩的差不多了,嘴基本上都闲下来了,再说好不容易赶上在教室里说话老师不管,不说白不说呀。。。最后送贺卡的时候到

    了,班里就乱成一锅粥了,本来嘛,班里n多个同学,大概30人左右吧,每两个人互送一张,用排列组合一算,这一共是C n2种送法啊,所以场面挺壮观的,班里人挤人,桌上剩下的橘子,糖果也被挤掉地上了,聪明的小朋友会趁机装兜里俩橘子,也不能怪人家贪吃,不装兜里也会被踩烂了,浪费可耻嘛。:)好不容易送完了,静下来了,大家都回家心切了,老师总是做做最后的总结,给大家一些祝福的

    话,但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总是那句:“班干部留下来打扫教室“。唉~ 。。回家第一件事是把收到的贺卡仔细看一遍,有自己画的,有买的,(凡是买的都有淡淡的香味),有带错别字的,还有祝词没写完的,还有写着别人名字的,(估计是混乱中送错了人了。呵呵)。看贺卡时心情最好了,单单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信封就让人觉得温馨,不象现在的短信息,虽然也有颜色,但不是黑色幽默就是黄色笑话。:更不象现在的电子贺卡,虽然也能带去祝福,但再也闻不到淡淡的香味、看不到歪歪扭扭的字了。。。

     70’s 的江湖

    70年代出生的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的江湖吗?如果你干过这些事,那大家就都是江湖儿女了:

    1. 在黄军用书包的带子上,用钢笔写着粗体的“笑傲江湖“。

    2. 班上的老大在中学的门口经营着一张台球桌。

    3. 男生都学小马哥叼着火柴棒。

    4.至少有3个以上的朋友,喜欢穿黄大档裤,穿白板鞋,他们每天都苦练李小龙的格斗技术。

    5. 晚自习下课后,学校门外的角落里总有香烟头的若明若暗在闪烁,你的心里扑通扑通在跳动,中午休息时的那位会不会也是混的?

    6.至少每个学期有3个以上的朋友(大多数是练格斗的几位)被人海扁过,你也至少3次参加过复仇行动,虽然这些复仇行动大多数都在谈判中解决了。

    7.以前练格斗的兄弟,至少有一个现在在证券公司或着IT行业过着滋润的日子。他们现在的体形基本上都很差。

    8. 从初中开始就有兄弟为抢女朋友反目。

    9.学校教导处对江湖儿女们的排名,经常因为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作弊或者校外斗殴而刷新。

    10.你的酒量是从高中开始练起的,父母经常出差的同学家里是主要的训练场。

    11. 最英勇的事是和兄弟们一齐教训过社会上的混混。

    12.撬过班主任宿舍的们,进去偷被没收的小说,然后顺便搬走了学校刚发给他的一筐苹果。

    13.班上的小白鼠考上大学后发现,学校的江湖儿女们也纷纷自费上了大学,而且他们在学校里更受女生欢迎。

    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中国篇(上)

    80年代的动画片种类多多,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艺术性都很好。下面分门别类说一说,如果不全,希望大家补充。

    我国的动画片必须说的是我国的动画片艺术性很强,而且别有特色。《大闹天宫》大家都看过吧,里面的绘画和着色非常非常的漂亮。另外《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画法堪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并且影响了早期日本的动画片(例如《聪明的一休》)另外,那个时候的歌曲出奇的好听,这是后话,不提。另外那时的动画片教育性很强:《雪孩子》教育我们要舍己为人,《小马虎》教育我们要仔细,《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单集的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三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快去看啊!

    《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片,强力推荐!里面那外国坏家伙说:“捞头(老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渔童忍无可忍,终于教训了那外国的坏家伙。典型的中国画法。

    《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不是英国的丁丁,是中国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钥匙,用科学技术打败了孙悟空。挺古老的,估计记得的人不多。

    《老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里面老熊唱的“老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

    《哪吒闹海》:酒是陈的香,哪吒是老的好!

    《小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歌也不错,现在也很少有了。讲小黄鹂练胆子学唱歌的故事:“小黄鹂,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胆子很小,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首绕梁三日的歌,一个是“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一首是“红太阳,挂天...“(开心,开心的流涕)

    《九色鹿》:又一个经典--美丽的九色鹿。配音和画面都是很唯美的感觉,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

    《小马虎》:另一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小虎。尤其是马小虎开汽车“吧吧呜,呜~--“当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车,就会来这一句。

    《小鲤鱼跳龙门》:超级无敌大经典。

    《猴子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国化的美术,听听中国化的音乐,作中国人真好。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建议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猴子捞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片。

    《过猴山》:里面的老头子跳舞时的音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里也来一段,那就火了。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结果一直没有盖房子。

    《淘气的金丝猴》:里面用国画画的的金丝猴和大熊猫进入了不少教科书!太棒了,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没法形容他。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过很好啊。

    《人参果》:不说了。

    《开山救母》:老版的《宝莲灯》,上下集。

    《娇娇的奇遇》:没有看过《娇娇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神笔马良》:小的时候我的至爱啊!

    《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继续灌水!(剪刀浆糊)[已扎口]

    《小熊猫学木匠》:教育我们要仔细。“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没吃桃子,少了桃子...“ 百唱不衰啊。

    《差不多》:讲一个小猎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们要认真。

    《狐狸打猎人》:和《差不多》是同时代的。

    《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

    《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

    《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

    《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开到建筑工地,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

    《济公斗蟋蟀》:不用介绍了。

    《蟋蟀》:《聊斋志异》里的《促织》故事,感人。

    《天才杂技演员》:木偶剧,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功。

    《骄傲的将军》:一个无敌大将军打了胜仗就刀枪入库,结果最后被打败了。

    《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要勤劳!三个和尚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因为简单,所以美丽。

    《摔香炉》:老爷爷和老奶奶摔香炉的故事,废除迷信,崇尚勤劳。建议FL功练习者看三遍写出观后感。

    《好猫咪咪》:教育我们要“苦练杀敌本领“!另有壮胆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前年谎言,彻底推翻“。

    《小鸭呷呷》:大家还记得吧。

    《三只狼》:和《小鸭呷呷》一样都是折纸片,好玩,好玩。

    《鹬蚌相争》:剪纸片。

    《半夜鸡叫》:小学时代看了《半夜鸡叫》以后,所有姓周的同学都惨了。

    《红军桥》:估计大家都看过。

    《山伢子》:剪纸片,山伢子勇斗白匪军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报,我最喜欢了。

    《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老唱“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结果撞墙了。

    《长发妹》:美丽的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

    《小红脸和小蓝脸》:保护牙齿的故事。看了以后,现在我还是早晚刷牙。

    《过河》:讲小狐狸独吞桃子结果被朋友抛弃的故事。里面的歌“哎呀有只坏狐狸...“朗朗上口。

    《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流行啊。

    《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

    《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怜的哭喊:“老爷爷~“,还记得吗

    《咕咚来了》:咕咚来了的邮票现在涨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路边新事》:红领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几天中央六刚刚演过。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小哥儿俩》:木偶戏。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离开家,弟弟以为哥哥踢球去了,到了学校,发现哥哥原来在为班上修理坏椅子...俺当年曾经写过观后感,还得了小红旗呢!

    《松鼠理发师》:木偶剧,里面的小松鼠理发师挺可爱的。

    《老虎学艺》:还好,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

    《母鸡搬家》:谁看过?讲三只不同颜色的老母鸡接到搬家通知...

    《西岳奇童》:只有上半集,因为导演去世了...

    《喵呜是谁叫的》:讲一只从没出过门的小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知道了是喵呜原来是猫叫的呀。

    《刺猬背西瓜》:剪纸片。

    《大名府》:梁山好汉!

    《蝴蝶泉》:很经典的纯音乐动画片。片中没有任何对白,不过仍然非常动人。

    《山水情》:号称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

    有部片子是说一只老鼠希望变成猫,变了以后又想变别的...变来变去最后又变成老鼠哦!我还记得它变成猪的时候还唱了首狂搞笑的歌:“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吃吃那个睡睡,罗哩洛哩罗...“

    还有《猎人海力布》《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等。

    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外国篇(上)

       搞笑片

    《兔子,等着瞧!》:比《射雕》和《霍元甲》还早的动画,里面的兔子老是沾光,害的狼最后总是要喊“兔子,等着瞧!“

    《鼹鼠的故事》:虽是84年的老片,可几乎年年播放,估计大家都看过。小的时候很羡慕鼹鼠的小铲子--太有用了。鼹鼠的招牌笑声“哑枯..哑枯“和感叹词“有哈“。

    《米老鼠唐老鸭》:世界级的明星,不过李扬的配音“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啊呕“--没治了。

    《蓝精灵》大家想必都还记得阿兹猫,不过蓝精灵你能说出几个呢?蓝爸爸,蓝妹妹,聪聪,蓝蓝,笨笨,厌厌,乐乐,健健,灵灵,爱爱,美美...有爱做蛋糕的蓝精灵,有爱吹小号的蓝精灵,有爱照镜子的蓝精灵,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有一个蓝精灵“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嘣“,还有一个我讨厌...“

    《巴巴爸爸》:“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租,巴巴拉拉,巴巴立包,巴巴包,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包,听明白了吗,再说一遍...“哈哈,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

    《大力水手》:“我是大力水手,我喜欢吃菠菜,因此我力大无比“。不过《大力水手》中的女主人公实在是太丑了。

    《超级玛利》:游戏大家想必都玩过,但是动画片大家都看过吗?玛利兄弟是水管工...

    《猫和老鼠》:八十年代末的动画,小学生的必修课。反正猫永远打不过老鼠。

    《机器猫》: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机器猫》是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讲的头头是道。不过当初俺年龄小,就是看着好玩。

  Who 怕 Who 啊

二、搞笑经历—————————我的七十年代生活()

   2002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三十二,最小的二十三。

   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知道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刘少奇的平反大会,往墙上刷过抓纲治国、以粮为纲的标语,同学里不只一个叫国庆、卫星、捍东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当然不会经历这些,他们刚上小学时候没什么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

   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

   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

   睡过抗震棚。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

   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是劳模的报告。)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在深圳、海南、广州、珠海打过工,或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

   打工经历。结婚时使用车队并且录像,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一般都在饭馆餐厅酒店请客,多数人结婚后就和父母分开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时大多还在谈恋爱或者准备谈恋爱。)

   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

   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

   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

   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

   假如你是这样,你就是70年代出生的GG

   你的玩具箱里曾有二十本以上的小儿书和一把手工做的纸子弹枪。

   你吃过五分钱的冰棍。

   你知道杨子荣、嘎子,李向阳,没头脑和不高兴。

   你会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你崇拜过岳飞,玩过飞镖,知道阿童木是谁

   你会做风筝之类的小东西,带过军帽,打过三次以上的架。

   你知道小路纯自,大岛茂,加里森,和大西洋底来的人。

   你的女朋友中至少有一个是四环素牙。

   小的时候(小学时光)

   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搜集那花花绿绿的糖纸.

   那时候能经常吃糖的人并不多

   大多数人家也就在春节时买上一二斤糖而已.所以想搜集一张别人没有的

   可以让自己炫耀一番的糖纸并不比现在寻找一张邮票珍品容易.搜集糖纸的最佳时节当然就是春节了!常常是在街上逛时

   眼睛就盯着马路

   老远看到地上有一张糖纸就会飞快地跑过去如获至宝般的捡起来!回到家就把它洗干再压干夹到一本厚的书里!有的时候

   看到别人手里拿的那种糖的糖纸是自己所没有的

   就会跟在人家后边

   直到人家把那块糖放进嘴里再把那糖纸扔到地上为止.新的学期开始时

   就把一大本糖纸带到学校去

   和同学们炫耀一番

   再进行交换!大了以后

   有一次进行大扫除

   还发现了一本当年集的糖纸!没舍得扔

   也是我的一种回忆吧!

   小学一二年级时

   还喜欢玩扔棒冰棍的游戏

   竹子做的(现在的冰湛淋棍都是扁平的木头做的)

   参加的多是二三人

   每个人对出数量相等的棒冰棍

   先来石头剪刀布

   由赢的人先扔.把一大把棒冰棍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离地一米左右

   太高了别人也不答应

   属作弊行为)

   撒到地上

   先把和其它不挨的拾起来

   再用一根冰棍棒去一根根挑其它的

   如果能挑到旁边一根而不碰动其它的

   那这根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碰动

   了其它的

   就该下一人玩了.为了参加这个游戏

   放学后就要到大街上去捡棒冰棍!

   童年时代上街捡的东西太多了!不过

   捡的这许多东西也填满了我的记忆!

   再大一点

   五年级左右时喜欢上了跳橡皮筋

   放学后也不回家

   先趴在窗台上匆匆做完作业(那时的作业多是把某某课的生词或课文抄N遍)

   就和同学们开始跳橡皮筋

   不跳到天黑的看不见了是不会回去的!回到家时

   妈妈一问为甚么这么晚才回来

   就会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让我们在学校打扫卫生!害得妈妈老感慨老师的心狠:天天让这么小的小孩打扫卫生!

   精神生活:

   那时候学校门口特多无证摊贩,卖啥的都有。那种小的黑白的遗像似的香港明星照片五分钱一张,翁美玲的特好卖,卖着卖着还真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还有一种折叠起来的,正面是明星照,反面是,

   (好象要三毛六分一本,尽量不订,借别人的),,三块一,老没攒够。

   物质生活:

   有拿个锅卖秦糖的,鼻涕似的黄乎乎一坨,三根小棍一搅和,成白乎乎痰似的了,吃得还挺香。还有什么香烟糖,粽子糖,面饼,炒米糕。还有转糖人的,转到什么给你什么,我老盯着游龙戏凤,可转来转去顶多转个老鼠偷油。

   那时的全是色素的桔子水装在一个看上去就有毒的塑料管子里,开一小口滋滋地吸,还好那时的小孩都特纯洁,也没对着那管子的形状乱想。

   娱乐:

   那时挺流行拍洋片,我有一套水浒,另一小孩有套三国,混在一块儿玩,为了关云长和李逵谁厉害争了老半天。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不管用。

   咱那时的精神食粮(70's):

   说完了吃,穿,玩,来谈谈我们那时的精神食粮。

   幼儿园时,有《小朋友》,《好娃娃》,《365夜》,太小了,其他的记不住了。最深的印象是中国队在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还有电影《少年犯》,救火英雄赖宁。现在的孩子没几个知道赖宁的吧。可我最爱看《少年文艺》,《故事会》,《故事大王》,《少年文艺》里的故事个个好看,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十分接近的,《故事会》里的故事好象就比较社会化了,应该算成人读物,但都十分吸引人,笑话也特都逗。我妈还给我订了《作文通讯》,《小学生作文》,也都挺好看的。中学时有《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画刊》。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出来很多杂志,就开始什么都看了,《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进入一个缤纷的世界。再也没有了当年《中国少年报》的油墨芳香,我好象已经上高一了。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

   咱那时的电视剧(70年代生)

   家里买电视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7年前后。那时沈阳好象一共才三个台:中央,辽宁,还有一个可能是沈阳台,我记的不大清了,反正电视台特别少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呵呵,当然是和半导体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

   小学时代最有名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上海滩》播映时端的是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沈阳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五年级,我们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个也围一条白围脖上学来,据传是他在外校的对象给他织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

   ,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

   《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班里还出现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我还记得头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我们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

   咱那时的广告(70's):

   那时侯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侯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有一种洗发膏广告,(不记得什么时候都该叫洗发水了),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的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的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

   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兰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打字声,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还有什么,好象还有好多,记不得了

   咱那时的新年(70's):

   小时候的新年,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天天盼,天天想;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班里新年联欢会的节目,当时多以唱歌为主,于是每天回家都唱一遍,希望正式演出时能正常发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和同学到批发市场买贺卡,当时每个人我都送,好朋友就买贵点的,自己欣赏的小男生就买温馨一点的,关系一般的就买便宜一点的。:)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琢磨新年那天穿什么衣服;提前三天就开始在家里写

   贺卡,一般是把写贺卡的工作放在家庭作业之前完成;提前两天就开始买零食,花生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到现在都不觉得花生瓜子好吃,可是好象联欢会不弄的一地瓜子皮就不象是一个热闹的联欢会;提前一天就开始布置教室,当时我是中队长,又能从妈妈的单位里借来好多漂亮的拉花,所以布置教室时就格外积极,爬椅子上桌子的,可我当时十分羡慕能布置黑板内容的同学,他们均是能写会画的,一会功夫就能把黑板变成一副漂亮的图画,而我的字从小就很烂,只能趁他们不注意之际偷偷在黑板的角上用彩色粉笔画几个星星、气球之类的东西,然后就觉得黑板更漂亮了。:)

   摆桌子算是最累的活了,但是我一边摆一边就在想,第二天一定要挑个好地方坐不能坐在角落里,也不能坐老师边上,最好能挨着谁谁谁和谁谁谁。。。:)

   终于盼到了新年联欢会的那一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一个个小朋友穿的花花绿绿的就来了,从刚一入座开始就开始吃,好象家里过年没吃的似的,刚开始的节目大家都还认真看,认真听,认真鼓掌,但小孩办事就是容易虎头蛇尾,联欢会过半班里就点象茶馆了,可能也因为吃的东西剩的差不多了,嘴基本上都闲下来了,再说好不容易赶上在教室里说话老师不管,不说白不说呀。。。最后送贺卡的时候到

   了,班里就乱成一锅粥了,本来嘛,班里n多个同学,大概30人左右吧,每两个人互送一张,用排列组合一算,这一共是Cn2种送法啊,所以场面挺壮观的,班里人挤人,桌上剩下的橘子,糖果也被挤掉地上了,聪明的小朋友会趁机装兜里俩橘子,也不能怪人家贪吃,不装兜里也会被踩烂了,浪费可耻嘛。:)好不容易送完了,静下来了,大家都回家心切了,老师总是做做最后的总结,给大家一些祝福的

   话,但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总是那句:班干部留下来打扫教室。唉~。。回家第一件事是把收到的贺卡仔细看一遍,有自己画的,有买的,(凡是买的都有淡淡的香味),有带错别字的,还有祝词没写完的,还有写着别人名字的,(估计是混乱中送错了人了。呵呵)。看贺卡时心情最好了,单单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信封就让人觉得温馨,不象现在的短信息,虽然也有颜色,但不是黑色幽默就是黄色笑话。:更不象现在的电子贺卡,虽然也能带去祝福,但再也闻不到淡淡的香味、看不到歪歪扭扭的字了。。。

   70's的江湖

   70年代出生的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的江湖吗?如果你干过这些事,那大家就都是江湖儿女了:

   1.在黄军用书包的带子上,用钢笔写着粗体的笑傲江湖。

   2.班上的老大在中学的门口经营着一张台球桌。

   3.男生都学小马哥叼着火柴棒。

   4.至少有3个以上的朋友,喜欢穿黄大档裤,穿白板鞋,他们每天都苦练李小龙的格斗技术。

   5.晚自习下课后,学校门外的角落里总有香烟头的若明若暗在闪烁,你的心里扑通扑通在跳动,中午休息时的那位会不会也是混的?

   6.至少每个学期有3个以上的朋友(大多数是练格斗的几位)被人海扁过,你也至少3次参加过复仇行动,虽然这些复仇行动大多数都在谈判中解决了。

   7.以前练格斗的兄弟,至少有一个现在在证券公司或着IT行业过着滋润的日子。他们现在的体形基本上都很差。

   8.从初中开始就有兄弟为抢女朋友反目。

   9.学校教导处对江湖儿女们的排名,经常因为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作弊或者校外斗殴而刷新。

   10.你的酒量是从高中开始练起的,父母经常出差的同学家里是主要的训练场。

   11.最英勇的事是和兄弟们一齐教训过社会上的混混。

   12.撬过班主任宿舍的们,进去偷被没收的小说,然后顺便搬走了学校刚发给他的一筐苹果。

   13.班上的小白鼠考上大学后发现,学校的江湖儿女们也纷纷自费上了大学,而且他们在学校里更受女生欢迎。

   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中国篇(上)

   80年代的动画片种类多多,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艺术性都很好。下面分门别类说一说,如果不全,希望大家补充。

   我国的动画片必须说的是我国的动画片艺术性很强,而且别有特色。《大闹天宫》大家都看过吧,里面的绘画和着色非常非常的漂亮。另外《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画法堪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并且影响了早期日本的动画片(例如《聪明的一休》)另外,那个时候的歌曲出奇的好听,这是后话,不提。另外那时的动画片教育性很强:《雪孩子》教育我们要舍己为人,《小马虎》教育我们要仔细,《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单集的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三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快去看啊!

   《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片,强力推荐!里面那外国坏家伙说:捞头(老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渔童忍无可忍,终于教训了那外国的坏家伙。典型的中国画法。

   《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不是英国的丁丁,是中国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钥匙,用科学技术打败了孙悟空。挺古老的,估计记得的人不多。

   《老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里面老熊唱的老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

   《哪吒闹海》:酒是陈的香,哪吒是老的好!

   《小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歌也不错,现在也很少有了。讲小黄鹂练胆子学唱歌的故事:小黄鹂,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胆子很小,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首绕梁三日的歌,一个是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一首是红太阳,挂天...(开心,开心的流涕)

   《九色鹿》:又一个经典美丽的九色鹿。配音和画面都是很唯美的感觉,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

   《小马虎》:另一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小虎。尤其是马小虎开汽车吧吧呜,呜~当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车,就会来这一句。

   《小鲤鱼跳龙门》:超级无敌大经典。

   《猴子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国化的美术,听听中国化的音乐,作中国人真好。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建议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猴子捞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片。

   《过猴山》:里面的老头子跳舞时的音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里也来一段,那就火了。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结果一直没有盖房子。

   《淘气的金丝猴》:里面用国画画的的金丝猴和大熊猫进入了不少教科书!太棒了,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没法形容他。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过很好啊。

   《人参果》:不说了。

   《开山救母》:老版的《宝莲灯》,上下集。

   《娇娇的奇遇》:没有看过《娇娇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神笔马良》:小的时候我的至爱啊!

   《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熊猫学木匠》:教育我们要仔细。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没吃桃子,少了桃子...百唱不衰啊。

   《差不多》:讲一个小猎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们要认真。

   《狐狸打猎人》:和《差不多》是同时代的。

   《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

   《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

   《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

   《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开到建筑工地,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

   《济公斗蟋蟀》:不用介绍了。

   《蟋蟀》:《聊斋志异》里的《促织》故事,感人。

   《天才杂技演员》:木偶剧,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功。

   《骄傲的将军》:一个无敌大将军打了胜仗就刀枪入库,结果最后被打败了。

   《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要勤劳!三个和尚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因为简单,所以美丽。

   《摔香炉》:老爷爷和老奶奶摔香炉的故事,废除迷信,崇尚勤劳。建议FL功练习者看三遍写出观后感。

   《好猫咪咪》:教育我们要苦练杀敌本领!另有壮胆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前年谎言,彻底推翻。

   《小鸭呷呷》:大家还记得吧。

   《三只狼》:和《小鸭呷呷》一样都是折纸片,好玩,好玩。

   《鹬蚌相争》:剪纸片。

   《半夜鸡叫》:小学时代看了《半夜鸡叫》以后,所有姓周的同学都惨了。

   《红军桥》:估计大家都看过。

   《山伢子》:剪纸片,山伢子勇斗白匪军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报,我最喜欢了。

   《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老唱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结果撞墙了。

   《长发妹》:美丽的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

   《小红脸和小蓝脸》:保护牙齿的故事。看了以后,现在我还是早晚刷牙。

   《过河》:讲小狐狸独吞桃子结果被朋友抛弃的故事。里面的歌哎呀有只坏狐狸...朗朗上口。

   《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流行啊。

   《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

   《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怜的哭喊:老爷爷~,还记得吗

   《咕咚来了》:咕咚来了的邮票现在涨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路边新事》:红领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几天中央六刚刚演过。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小哥儿俩》:木偶戏。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离开家,弟弟以为哥哥踢球去了,到了学校,发现哥哥原来在为班上修理坏椅子...俺当年曾经写过观后感,还得了小红旗呢!

   《松鼠理发师》:木偶剧,里面的小松鼠理发师挺可爱的。

   《老虎学艺》:还好,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

   《母鸡搬家》:谁看过?讲三只不同颜色的老母鸡接到搬家通知...

   《西岳奇童》:只有上半集,因为导演去世了...

   《喵呜是谁叫的》:讲一只从没出过门的小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知道了是喵呜原来是猫叫的呀。

   《刺猬背西瓜》:剪纸片。

   《大名府》:梁山好汉!

   《蝴蝶泉》:很经典的纯音乐动画片。片中没有任何对白,不过仍然非常动人。

   《山水情》:号称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

   有部片子是说一只老鼠希望变成猫,变了以后又想变别的...变来变去最后又变成老鼠哦!我还记得它变成猪的时候还唱了首狂搞笑的歌: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吃吃那个睡睡,罗哩洛哩罗...

   还有《猎人海力布》《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等。

   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外国篇(上)

   搞笑片

   《兔子,等着瞧!》:比《射雕》和《霍元甲》还早的动画,里面的兔子老是沾光,害的狼最后总是要喊兔子,等着瞧!

   《鼹鼠的故事》:虽是84年的老片,可几乎年年播放,估计大家都看过。小的时候很羡慕鼹鼠的小铲子太有用了。鼹鼠的招牌笑声哑枯..哑枯和感叹词有哈。

   《米老鼠唐老鸭》:世界级的明星,不过李扬的配音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啊呕没治了。

   《蓝精灵》大家想必都还记得阿兹猫,不过蓝精灵你能说出几个呢?蓝爸爸,蓝妹妹,聪聪,蓝蓝,笨笨,厌厌,乐乐,健健,灵灵,爱爱,美美...有爱做蛋糕的蓝精灵,有爱吹小号的蓝精灵,有爱照镜子的蓝精灵,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有一个蓝精灵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嘣,还有一个我讨厌...

   《巴巴爸爸》: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租,巴巴拉拉,巴巴立包,巴巴包,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包,听明白了吗,再说一遍...哈哈,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

   《大力水手》:我是大力水手,我喜欢吃菠菜,因此我力大无比。不过《大力水手》中的女主人公实在是太丑了。

   《超级玛利》:游戏大家想必都玩过,但是动画片大家都看过吗?玛利兄弟是水管工...

   《猫和老鼠》:八十年代末的动画,小学生的必修课。反正猫永远打不过老鼠。

   《机器猫》: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机器猫》是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讲的头头是道。不过当初俺年龄小,就是看着好玩。

标签: #七十年代 #经历 #转载 #搞笑 #生活

相关文章

  • 小时候有哪些非常皮的故事。想想还挺搞笑的?

    小时候有哪些非常皮的故事。想想还挺搞笑的?

    本人是个女孩,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非常调皮,爬树上墙,戳猫逗狗,在村里是出名的捣蛋鬼和女霸王,记得比较搞笑的两次是掰人家田里的玉米,被别人发现,逃跑的途中掉了一只...

    2024-03-24

  • 求好玩的短信笑话,要新的

    求好玩的短信笑话,要新的

      1。一农民到汽车销售店拿出两千元:买辆桑塔纳。店员:什么?农民:门口写着桑塔纳2000啊店员:你去对面那奔驰600 2。我爱的人名花有主爱我的人惨不忍睹不是...

    2024-03-24

  • 有什么爆笑的动漫?

    有什么爆笑的动漫?

    今天就来推荐一部超级搞笑又充满基情的动画电影——《火鸡总动员》 《火鸡总动员》这部动画以一只瘦弱却异常聪明的蓝色火鸡瑞基为主角,加上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好基友...

    2024-03-24

  • 有哪些一看准会爆笑的动漫?

    有哪些一看准会爆笑的动漫?

    谢谢邀请哈。 动漫万事通的米伽就来分享分享那些看了会爆笑,心情舒畅的好作品。 碧蓝之海 类型:校园、搞笑、运动 一部七月番剧中非常搞笑的新番,讲述是一名主角北原...

    2024-03-24

  • 想知道什么是龙与地下城么?进来看看!!

    想知道什么是龙与地下城么?进来看看!!

    分不清ADND和DND、或不知道PH、DMG是什么的新手,请特别留意最后一段“ADD常用缩略语表”   魔幻世界之旅龙与地下城的故事   发表于大众软件CD杂志...

    2024-03-24

  • 记忆中老师的龌龊事[转帖]

    记忆中老师的龌龊事[转帖]

      大家都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记忆中有没有哪些猥琐的老师做过的龌龊之事?   1):大学时的摄影课中,给我们讲课的是一个从外面聘来的在摄影界颇有名气的老头子。而且...

    2024-03-24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