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力谜语 > 小说:李老师的烦恼

小说:李老师的烦恼

发布于:2024-03-24 作者:admin123 阅读:100

  短篇小说

  李老师的烦恼

  作者 郭茂胜

  这是跨世纪前夕。所有主课老师都是“跟班上”从初一带到初三,唯独教初三重点班语文的李树斌例外。因为学校只有一个重点班,又因为只有李树斌最善教初三语文,他是团山中学公认的常青树。新来的师专生尽管个个很全能,可就是语文差些火候,教育站和学校试过两次换下老李,结果中考语文明显大滑坡,简直邪门儿。团山镇总共四所中学,如果说团中属王牌的话,那么重点班无疑是王牌中的王牌,所以人员配制教育站经常插手干预,而换掉李树斌自然也有客观原因,比如奖金补助高,有人眼红,评职称优先,有人觊觎......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假的,关键原因是那一次老李不该当面嘲笑站长“凶酒”。这可是犯了大忌!徐站长过后多次跟人解释说那是他口误。“口误被辱。”——这是徐站长原话。可见领导是记仇的,至于念“酗”为“凶”算不算口误鬼才管。

  说李树斌是人才,那可是有原因的:书香门第不说,上初中的他就成绩特别优秀,本可上高中继而清北的,可家庭成分高的父亲审时度势认为上大学难过政审关,不如念简师兑现,于是就有了这位李老师。向来以工资为收益的李树斌倒也知足,虽是多年的“半边户”,可当老师的“假”多呀,除了寒暑假乡下还有“农忙假”,于是很长时间他觉得“尽享耕读之乐,人生何其快哉”。不过,随着年纪增大,随着时代发展,诸多烦恼也不期而至。

  首先是子女问题,小的儿子颇偏他的基因,一路打拼顺利闯进华中科技大,足以让他宽心,问题是已经二十四五的女儿依然待守闺中。这个年龄在江城绝对大龄,何况乡下。女儿不省心,初中毕业就让他托人情外加些破费才弄到师范指标;师范毕业教了几年小学又嫌教书辛苦枯燥,时不时哭着闹着要改行。一天周校长私下告诉他,说老马退休文教站缺一小学辅导员。于是李树斌又厚着脸皮去求站长(他还不晓得站长跟他有“过节”)。站长倒也不是铁板一块,“人事问题必须领导点头。这样吧,你去找一下王书记,他要是同意我这里保证没问题。”这是徐站长给的话。他还以为有一线希望,哪知道这其实是徐站长涮他。

  那天,他果真屁颠屁颠地跑到镇里找分管文教卫王书记,结果可想而知。出大门时,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忽然听见有人叫李老师,回头一看是陈大力、自己的学生,立刻想起这位陈大力课堂上被他揪过耳朵的事(他平生极少体罚学生),于是脸一红,回了声“陈书记”,其实大力已经不是总支书记。陈大力的脸也红了,却问老师到镇上办什么事?他于是就把姑娘想改行的事说了,对方又问他:“镇计生办如何?”“好哇好哇,要是能够高就当然求之不得。”“那,叫令爱明天去计生办面试一下。”“好好好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八字还没一撇,他就喜出望外。

  直到女儿上班他才晓得,原来那陈大力已是分管计划生育的副镇长。不过这么轻易办成事,可让他李树斌长了见识开了窍,俗话说鱼有鱼路鳖有鳖路,他的路不就是“弟子资源”嘛。不用白不用。于是从看病购物钓鱼到进城下馆子买电器等等等等能用则用,这一路“用”下来让李老师感触颇多:以前越是被他忽视甚至歧视的学生反而更讲义气,越是混蛋的伢往往越有出息,而所谓用心栽培的恰恰是白眼儿狼。

  上班不久的李小姐又有新问题。她承认计生办是个“清闲有趣”的地方,但是整个计生办除了主任其他人都属于镇财政供给,非正式编制。她想要到一个有编的单位或者弄一个编。“有编才算体制内,找男朋友也高个档次。”她的话也不无道理。不过这回她倒没有闹腾,而是“暗度陈仓”搬动自己上司的上司去给父亲出计献策。

  话说陈大力有个初中同学,名叫宋江明,此人华师毕业,去年由市委办调任人事局长兼编制办主任。这无疑是个非常难得的路子,陈副镇长好像也乐于充当帮手,除了电话号码,他还加油打气说那宋江明如何如何的重感情讲义气,生怕老师不去。

  周末下午,在校长办公室门前盘桓许久的李树斌,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进去并拨通了电话。整个通话也就三两分钟,对方完全没有他预期的那种惊喜,不过目的总算是达到了,一是确认住处,二是确认对方明天在家休息,但是学生——应当属得意门生——那种不冷不热让他有些忐忑。

  翌日,他花了76块钱,拎一条大鱤鱼敲开了宋局长家门。师生久违了,却看不出“惊喜”。好在贵为局长的学生也没有摆谱,只是说“老师你来就来何必讲礼呢”。无事不登三宝殿,稀客上门而且带着礼物,肯定有事相求,于是看茶过后,学生就直接问:“李老师您上街有何要事?”“嘿嘿,是有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李老师竟然有点拘谨,“就是,就是我那鬼丫头,她,她不中师毕业吗?嗓子不行也不想当老师,你看能不能帮忙改了行,管是什么单位有编就行。有编就行。”说完李老师又觉得自己好像有些点唐突,窘得直搓手。这种缺少铺垫、开门见山的直白,用江城人的话说叫做“一上来就把人顶到壁上”,对此宋局乃见多不怪,所以虽然他面露愠色却也游刃有余:“呵呵,人往高处走嘛,理解,理解——您喝茶。其实当老师挺好的,我都后悔没当老师。真的。”“唉!儿大牙(父)难做啊。死丫头她,她非要跳砧板!”李老师小嘬了一口铁观音,不温不火的说,“要是很为难的话,随便搞个编也行啊。”这种揪着敏感东西死磕的老师,让少年老成的学生局长有些不爽,便只好摆出诚恳的姿态婉拒:“非常非常对不起啊李老师,这个,这个这个编制呀,乃是市长亲自掌控,我们只是办事人员知道吗,实在是无能为力,而且......”“哎哟喂,现在个世道哇真是不得了,不晓得么样搞的,叫是个‘编’呀,都讲方儿的。真的。”正当大门关死的时刻,局长夫人开腔了。李老师像是得到根救命稻草,立即用很温和的眼光打量这位夫人:身条标志、衣着得体、颜值也不低,就是双眼皮美的有些夸张。夫人解围,局长于是借坡下驴批评起不正之风,但随即将话题转到唠家常,最肤浅也是最轻松的话题。唠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忽然吩咐夫人去买菜,说是要好好招待一下李老师——其实是在下逐客令,李老师虽说迂腐但礼节方面他还是明白人,立刻站起身说:“不不不,饭不吃的,我还有好多事。”抢到玄关处他还不忘补上一句,“哎,那个事儿江明你可要上点儿心哈。”“好好好。拜拜!”局长笑容可掬。

  从三楼下来一路跌跌撞撞——这是小脑瓜在思考问题,思考汉语言文学一个低端却有点冷门的技术性问题:两个并不搭界的汉字互换使用所产生的修辞手法。最近几年江城人很多场合故意将“万”说成“方”。经过考证,他认为,这种人为错用,动因主要有两:一是显示风趣,二是出于隐讳。这会儿他正在捉摸刚刚局长夫人嘴里的“方儿”,究竟应该归于哪一种修辞手法?如果是风趣,那说明夫人乃性情中人,无需多虑;如若出于隐讳,那可就麻烦大了,不光是阿庆嫂型不好对付,恐怕自己还得破费。注意,“方儿”对他老李可是要伤元气的,毕竟月薪才270多。当然,实在不行他有绝招——对付女儿的绝招,那就是阿q胜利法:管她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当马牛,该读的书老子给她读了,算是责任尽到家了,难道还要管她一辈子不成?老校长教了一辈子书,两个儿子不也在家种田吗?

  然而这还不算完,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烦恼:“某些方面”长期受到压抑让老李非常不开心。事情明摆着:据专家论证男女有十年生理差异(女人要早衰10年),加之他那“半边户”女人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的劳作,而他虽说放假也干农活儿,可那充其量是个支援性质。因此当他还是一个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成熟男”时,与他同岁的“先生娘”早已是头发花白的老太婆了。一个血气方刚雄风不减呢,一个却将近枯枝败叶了,去年二人还使润滑剂(属于OTC类药物)做过几次“作业”,今年老伴儿坚决的拒绝。此般无奈无处诉说,荷尔蒙长时间受到抑制反过来对他的情绪和健康也会造成影响。现在李老师除了程式化教学、除了在聚集点(那是个产生快乐的地方)凑下热闹,其余时间都愁眉不展。

  原来这团山中学沿袭旧制没设教师办公室,教师宿舍即是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包括体罚学生尽在宿舍进行。宿舍是一栋十几间平房,中间一条通道,两边宿舍,大门在正中对开与通道形成十字形大厅,两旁的木条长椅就是老师们的聚集点。课余时间,什么新闻笑话荤段子尽可在此展播。此时,长椅上坐了不少人,爱开玩笑的熊老师念手机短信:“常言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却认为,草总是给兔吃的,与其让别处兔子吃不如自己先下手;草也是这么想的,谁吃不是吃,不如混个脸儿熟。”有男老师立马损熊老师,说他嘴巴骚火力不足是狗熊,也有女老师开玩笑说他别有用心。翟云霞老师则直截了当:“熊启国,熊什么时候变牛了?想吃嫩草是啵?”“我才不想吃嫩草。我要吃就吃你这棵青草,不老不嫩正合适,哈哈哈哈。”“哟!吃我?来呀,来呀,不来是儿!”笑声中有人竟拍巴掌起哄。“喂喂喂,同志们注意影响适可而止吧。”李树斌背着手走了过来,他好像捡到半个耳朵,问老熊,“什么新闻?吃什么草?”熊老师于是掏出他的宝贝摩托罗拉,老李看完一笑:“嘿嘿,有哲理,有点意思。”啪的一声合上翻盖儿,“手机真好,不过要是能看见人像就更好。”这时有人向他讨教:“李老师你水平高,你说说,这同事算不算是窝边草?”这话听着有点儿像挖坑,老李便顺着那条短信说:“不管算不算,反正草和兔子是你情我愿,对吧?”“那,卡拉ok妞儿是嫩草还是窝边草?”这话似有所指,个别人脸红了,好在此刻上课钟声响了,讨论于是戛然而止。

  近两年在这不太开放的团山镇,机关干部进卡拉OK早已见怪不怪了。不过也有风险,派出所为了“创收”有时也会突击检查的,就在去年夏天,老熊跟粮管所老张就被抓过。虽然交了罚款,可那于副所长并不买账又将材料捅到单位,徐站长本来要上报市教委的,后来七弄八弄改为内部“诫勉谈话”,相当于罚酒三杯。由于考虑到社会影响,这件事连教师内部都没有通报批评,只是大家心知肚明而已;不料老熊反而舔着脸告诉好友说他“退财折灾”,罚款钱都是老张出的因此他的话就有点耐人寻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听说老熊最近又跟服装厂屈老板打的火热,整个团山镇都知道屈是卡拉ok常客。再说那位率真又泼辣的翟云霞,她和老熊一样也是语文老师,人长得清秀白净,年轻时也算是美女,如今半老徐娘依旧风韵犹存;老公先前是农机厂职工,生活不大宽裕也起不了进城奢望,97改制后老公做水箱赚了一大笔,却又不想她进城;以前没钱老公隔三差五的搭班车来,如今有了私家车竟是几学期没来一次。

  李、熊两位语文老师的宿舍斜对门,晚饭过后李老师正在看书,老熊悄悄进来找他搭讪:“怎么啦?我看你最近跟更年期似的。那,带你去一个地方,敢不敢?”“杀人我不敢。”老李笑道,“老子现在比更年期还更年期,除开杀人啥我都想试一把。”“那好,杀人的事儿明天再说,本大人今夜领你去放松放松唱唱歌儿跳跳舞。怎么样?”“卡拉ok?”“不去?”“谁说了不去?不过,第一,我不买单,第二......”“行了行了我答应你,不买单就结了哪还有第二第三的权利。”一路上,老李用口哨吹着悠扬的曲调,老熊却巴着烟努力思考一个问题:常言说事不过三,可他清楚的记得,这是第五次邀李树斌——前四次都被他拒绝了。“我还以为你百毒不侵呢,看来是个男人都得服声色犬马的,只不过有人偏喜欢细火慢炖。”

  所谓舞厅也只是一间房,靠墙两侧大沙发,对角彩电与音响,音乐缓缓流淌,舞灯洒下炫动光点。斑驳陆离的光亮中,老李瞥见屈老板正搂着一个女子跳舞,便立刻意识到:是他“请客”。于是非常恼火!因为屈家公子就在初三重点班,而老熊清楚自己做人原则。他想愤然离去,转念又一想:人家并没有跟自己打招呼嘛,起码还保持心照不宣的距离,何必自作多情,反正没出钱,就当一回刘姥姥吧。这时一个年轻的胖女人上前请他,他嘴里说不会人却已经起身了,可是尴尬也随之而来:可气的老李,竟跟木头一样笨,跌跌歪歪不说还不时的踩人家脚。好在他有自知之明,一曲未了竟主动请退。清坐也尴尬,于是乘空抢起麦克风唱歌,播放的是轻音乐《一剪梅》,他唱得不赖,算是挽回了面子。接下来继续当观众,或者说当学员——他开始用心观察舞者的动作要领。一曲慢四开始了,瘦长的女子过来请他,这可是一位老手——她用她的手感和身姿步伐带他一起舞动,虽说他是绝对的被动但感觉像是收放自如。一曲下来,李树斌红光满面。等过快四、快三,下一曲慢四,他主动请一位小家碧玉型的共舞,这次两人很不协调,由于对方也不太会跳以至他又踩脚,结束时老熊上来对他耳语:“换个科目?”“干,干吗?”“捏捏颈”“进包房?”“按摩室。”

  按摩室是个小包间,简单到只一张按摩床与床头柜,还有就是柜上汽水瓶插一支塑料红玫瑰。老李进来往床中间一坐,随即一位20出头皮肤黝黑的女子进来,声音很脆:“你好老板。”说着就绕到他身后伸手摸他脖子,他感觉很舒服但有点惶恐、矜持。为了减缓紧张,他没话找话的问女孩:“你喜欢什么花?”“我喜欢牡丹。老板你呢?”“我喜欢地菜花。”“地菜花?好奇怪啊,只怕全中国也只有你吧——给个理由?”“朴素。清香。”“还有吗?”“最关键,它是世上唯一不凋谢的花。”“你骗人!哪有不谢的花。”姑娘手指塑料花,“它才不谢呢。”“这是真的。因为它花瓣直接长成了籽,懂吗?”“呵呵,居然还有这种事。”两只手儿也同时滑向男人的胸脯,一边揉捏一边嬉笑,“你是园林局的吧?”“我是种田的。”“麻人。”说时她关上房门并让他躺下,接下来的按摩(姑且叫按摩)就越加肆无忌惮,从上到下直达各个部位,游龙走凤又搓又捏,老李突然侧过身去拉开房门。“哎!”被隔挡在里边的女孩已经脱去裙子。“关上。”女孩愠怒道。“不。空气不好。”女孩似乎从未遇到如此不解风情的,于是把目光落到他的敏感部位——那东西不听指挥,擅自支起了帐篷——显然不是功能问题,于是女孩直言:“先生,你是做什么的?想钓鱼吗?”“什么?”问得老李有点蒙。日前某地钓鱼执法事件在网上炒的很火热,于是老李马上明白女孩意思,直言介绍自己是老师。“老师,老师也有七情六欲,为啥不那个?”“哪个?”“就是——”女孩比了一个猥亵的手势。“我问你,你见过流血吗?”“那谁没见过,我来月经不就是。”“那不算。我说的是血管汩汩流出的......”“你别吓人。”“可是你见过有流出来的血流回血管吗?哪怕一滴。”女孩没有回答。于是接下来是一阵沉默。不知静了几许,女孩悻悻地穿上蓝色连衣裙,说:“难怪你喜欢地菜花。”

  又是一个星期五,利用晚自习时间语文教研组为下周的教改公开课开了一个短会。“李老师,你最近怎么啦?家里有事儿?”散会时,翟云霞老师很担心的样子问他。“没有哇,没事儿呀。”为了掩饰他挤出一丝笑来反问,“你觉得我哪里不对吗?”“啊,那倒没有......反正我觉得你好像有心思,又好像......”“说实话,就是有点烦,烦恼,莫名的烦恼。你说麻将?哼,我才不碰那玩意儿,不是怕输钱,是怕上瘾,按照熵增定律,所有不良嗜好都能上瘾的。”“那,你可以上网呀。”“网?”他本想调侃一下打鱼网,一想,这种幽默太俗,就直接说,“可是我不会呀。”“嘿,早说哇,我教你!你那脑瓜保证不出一周就啥都会。”“okok!”

  此后几天,李老师只要一有空就泡到翟老师宿舍里学上网。正如翟云霞说的那样,他上网的进展果然超级快,好多东西都是一点就通。三天后,一些简单操作都会了,连qq号都是他自己独立申请的。对于他的进步,翟老师更是乐不可支,每当他叫她一声“师傅”,清秀的圆脸儿便乐成了一朵花儿。可是这种教学避免不了亲近,虽说他们共事多年但是这么“亲近”还是前所未有的,每每这时,李老师总觉得女人身上气味特好,类似一种无法表述的香,连汗味儿也是。这不免让他想入非非。

  很快又周末了。今晚老李又在翟云霞宿舍上网。翟老师下自习回来,很快又出去拎了桶热水进来,她倒一半洗脸另一半倒进一只暖瓶,洗罢脸就上前看他上网。“哎,粘贴是怎么弄的?”他回过头笑问。“按左键,按住了,拖......嗨,不是这样,笨死了你。”她上来手把手地教他。可是温暖柔软的肌肤触摸早已让男人心猿意马,哪里还有心思学什么键?一会儿他借机抽身出来让她“示范”。女人随即坐上来很娴熟地握起鼠标,边点击边讲解。男人忽然从背后一把抱住她,抱了不说手还不老实。女人脸颊绯红喘起粗气用力抵挡,一只手捉住他的手腕,低声说:“不要啊,不要......李老师你......哎哟注意尊严。”话音刚落,那边就电击一般松了,而女人的手却还忘情的驻留在那里,于是电流尚未切断,只是两个载体僵持了好一会儿。像是香味儿的刺激,又像是那一头秀发的摩擦作用,男人再一次抱紧,女人挣扎还不停的叫“李老师李老师”。此时男人好像很恼火这个称呼,大声说:“是你叫我来的。”没想到,女人这下反倒怂了,咬着牙发出腹语一般的声音:“说细点儿,死鬼!

  在这欲进又退、欲迎又拒的激烈纠缠瞬间,其实二人的内心冲突和他们的外在行为一样混沌不堪,也许抹不开面子也许是长久的仰慕和喜欢甚至掺杂同病相怜的情愫,总之那种复杂的人性元素没人能说得清道得明,不如用四个字概括好了:半推半就。

  女人终于挣脱了而且奔向了房门,可是她并没开门而是用那只细手儿将插肖往前推一下。女人嘛,心思缜密,安全最最要紧。不得不承认,女人敏感处肌肤比男人想象的还要光滑细腻有弹性;也不得不承认,和男人一样女人也有饥渴的时候,生理不撒谎,那一片透湿就是对“尊严”的背叛。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俩的事虽说特别隐秘,却还是瞒不过众人的眼睛,况且窗户纸一旦捅破,干柴烈火岂是你想罢就能够罢的?不过奇怪的是,虽然全校老师们几乎都知道他俩的事,却几乎都装着不知道,好像有一种讳莫如深的默契,就连最爱开荤玩笑的老熊也避而不谈,这对于喜欢传播桃色新闻的江城人来说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还有几天就要中考,毕业班紧张复习备考,李树斌老师却猫在翟云霞宿舍上网。连续几天讲评模拟测试,这会儿他也想放松一下。上课钟声敲过不一会儿,去上课的翟老师又捧着书返回,进来她悄悄地插上门肖,又蹑手蹑脚到他身后,一个紧抱,他惊了一下:“怎么回来了?”女人笑道:“想你呗。”男人把手伸了进去,也笑了:“还真是。”“是你个头!夏老师明天做客,是她要跟我调课。”说着就跨过来面对面坐在男人大腿上。二人缱绻了好一阵子......两个人激情不减,活儿干得利索,算是成熟老到。李树斌心想:这种人生际遇虽说不道德但毕竟没有损害另一半,并不悖逆星云大师的“慈悲观”(他老伴儿信佛)。翟云霞也在想:老天有眼!自己即使不算报复也算是公平的,更是得心所愿。

  完事后二人简单打扫战场,随后翟云霞出去了,她要上厕所。老李重新回到岗位——电脑还没关机。

  “爸!爸!李树斌......”从过道这头喊到那头,李老师终于听见了,他大吃一惊:“在,在这儿。”女儿没好气的进门:“你跑到这里干嘛?”“上网啊,我还能干嘛?”“呵呵!老爸你还时髦起来了。”说着便拉一只方凳挨着老爸坐下,并从他手里接过鼠标,点开斗地主游戏,“哟,你还是个猎人嘛,我都知府了。”“我出于好奇尝试而已。你还好意思炫耀——少去点网吧!”“yeah!不过本人百忙之中专程到此,是,是有要事的——头头调了,调哪,市残联呀,你切什么切?人家可是有编的,堂堂正正民政局干部!”老李突然间表情凝重,脸色不好看,大概烦恼又回来了或者又捉摸起局长夫人的“方儿”;他知道,那个外号苏头头是女儿师范同学,也知道苏父是棉花加工厂老板。这时候翟云霞进来了,小李叫了声“翟老师”然后搂着老李煞有介事地说:“老爸,中考过后你要加紧行动哈。”“行动行动,行动得有经费。人家是大老板,你爸是教书匠,咱家盖房的债刚还清,你弟读书还要钱.....”“我不管!”女儿起身了,走到门口又回头拿手一比,“我去借,借三千。”他知道,女儿说借不会是真借,这么多年她连伙食费都没交,应该有些积蓄。

  “家里有事儿?”翟云霞关切的问。“没事。没事。”“怎么可能?刚刚......”“这,这,这也不好说哇。”“不好说就别说。不过,你要是把我当朋友,就不要瞒我。”说着她从一本书里取出一张存单,“给。”“这我可不能要,又不是买田置地.....”“哪来那么多废话,拿去!密码前七后八中间是我(出生)年月。”“这,这,这不成了倒贴吗?”“放屁!别把人都想得那么龌龊。咱们老朋友,是哥们儿是兄弟!兄弟不分彼此的!”

  好长一段时间,李树斌觉得自己是小人,格局太低。

  2010年4月初稿于武穴市青林路

  2022年3月修改于武穴市信达明珠花园

一、小说 李老师的烦恼

  短篇小说

  李老师的烦恼

  作者 郭茂胜

  这是跨世纪前夕。所有主课老师都是“跟班上”从初一带到初三,唯独教初三重点班语文的李树斌例外。因为学校只有一个重点班,又因为只有李树斌最善教初三语文,他是团山中学公认的常青树。新来的师专生尽管个个很全能,可就是语文差些火候,教育站和学校试过两次换下老李,结果中考语文明显大滑坡,简直邪门儿。团山镇总共四所中学,如果说团中属王牌的话,那么重点班无疑是王牌中的王牌,所以人员配制教育站经常插手干预,而换掉李树斌自然也有客观原因,比如奖金补助高,有人眼红,评职称优先,有人觊觎......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假的,关键原因是那一次老李不该当面嘲笑站长“凶酒”。这可是犯了大忌!徐站长过后多次跟人解释说那是他口误。“口误被辱。”——这是徐站长原话。可见领导是记仇的,至于念“酗”为“凶”算不算口误鬼才管。

  说李树斌是人才,那可是有原因的:书香门第不说,上初中的他就成绩特别优秀,本可上高中继而清北的,可家庭成分高的父亲审时度势认为上大学难过政审关,不如念简师兑现,于是就有了这位李老师。向来以工资为收益的李树斌倒也知足,虽是多年的“半边户”,可当老师的“假”多呀,除了寒暑假乡下还有“农忙假”,于是很长时间他觉得“尽享耕读之乐,人生何其快哉”。不过,随着年纪增大,随着时代发展,诸多烦恼也不期而至。

  首先是子女问题,小的儿子颇偏他的基因,一路打拼顺利闯进华中科技大,足以让他宽心,问题是已经二十四五的女儿依然待守闺中。这个年龄在江城绝对大龄,何况乡下。女儿不省心,初中毕业就让他托人情外加些破费才弄到师范指标;师范毕业教了几年小学又嫌教书辛苦枯燥,时不时哭着闹着要改行。一天周校长私下告诉他,说老马退休文教站缺一小学辅导员。于是李树斌又厚着脸皮去求站长(他还不晓得站长跟他有“过节”)。站长倒也不是铁板一块,“人事问题必须领导点头。这样吧,你去找一下王书记,他要是同意我这里保证没问题。”这是徐站长给的话。他还以为有一线希望,哪知道这其实是徐站长涮他。

  那天,他果真屁颠屁颠地跑到镇里找分管文教卫王书记,结果可想而知。出大门时,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忽然听见有人叫李老师,回头一看是陈大力、自己的学生,立刻想起这位陈大力课堂上被他揪过耳朵的事(他平生极少体罚学生),于是脸一红,回了声“陈书记”,其实大力已经不是总支书记。陈大力的脸也红了,却问老师到镇上办什么事?他于是就把姑娘想改行的事说了,对方又问他:“镇计生办如何?”“好哇好哇,要是能够高就当然求之不得。”“那,叫令爱明天去计生办面试一下。”“好好好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八字还没一撇,他就喜出望外。

  直到女儿上班他才晓得,原来那陈大力已是分管计划生育的副镇长。不过这么轻易办成事,可让他李树斌长了见识开了窍,俗话说鱼有鱼路鳖有鳖路,他的路不就是“弟子资源”嘛。不用白不用。于是从看病购物钓鱼到进城下馆子买电器等等等等能用则用,这一路“用”下来让李老师感触颇多:以前越是被他忽视甚至歧视的学生反而更讲义气,越是混蛋的伢往往越有出息,而所谓用心栽培的恰恰是白眼儿狼。

  上班不久的李小姐又有新问题。她承认计生办是个“清闲有趣”的地方,但是整个计生办除了主任其他人都属于镇财政供给,非正式编制。她想要到一个有编的单位或者弄一个编。“有编才算体制内,找男朋友也高个档次。”她的话也不无道理。不过这回她倒没有闹腾,而是“暗度陈仓”搬动自己上司的上司去给父亲出计献策。

  话说陈大力有个初中同学,名叫宋江明,此人华师毕业,去年由市委办调任人事局长兼编制办主任。这无疑是个非常难得的路子,陈副镇长好像也乐于充当帮手,除了电话号码,他还加油打气说那宋江明如何如何的重感情讲义气,生怕老师不去。

  周末下午,在校长办公室门前盘桓许久的李树斌,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进去并拨通了电话。整个通话也就三两分钟,对方完全没有他预期的那种惊喜,不过目的总算是达到了,一是确认住处,二是确认对方明天在家休息,但是学生——应当属得意门生——那种不冷不热让他有些忐忑。

  翌日,他花了76块钱,拎一条大鱤鱼敲开了宋局长家门。师生久违了,却看不出“惊喜”。好在贵为局长的学生也没有摆谱,只是说“老师你来就来何必讲礼呢”。无事不登三宝殿,稀客上门而且带着礼物,肯定有事相求,于是看茶过后,学生就直接问:“李老师您上街有何要事?”“嘿嘿,是有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李老师竟然有点拘谨,“就是,就是我那鬼丫头,她,她不中师毕业吗?嗓子不行也不想当老师,你看能不能帮忙改了行,管是什么单位有编就行。有编就行。”说完李老师又觉得自己好像有些点唐突,窘得直搓手。这种缺少铺垫、开门见山的直白,用江城人的话说叫做“一上来就把人顶到壁上”,对此宋局乃见多不怪,所以虽然他面露愠色却也游刃有余:“呵呵,人往高处走嘛,理解,理解——您喝茶。其实当老师挺好的,我都后悔没当老师。真的。”“唉!儿大牙(父)难做啊。死丫头她,她非要跳砧板!”李老师小嘬了一口铁观音,不温不火的说,“要是很为难的话,随便搞个编也行啊。”这种揪着敏感东西死磕的老师,让少年老成的学生局长有些不爽,便只好摆出诚恳的姿态婉拒:“非常非常对不起啊李老师,这个,这个这个编制呀,乃是市长亲自掌控,我们只是办事人员知道吗,实在是无能为力,而且......”“哎哟喂,现在个世道哇真是不得了,不晓得么样搞的,叫是个‘编’呀,都讲方儿的。真的。”正当大门关死的时刻,局长夫人开腔了。李老师像是得到根救命稻草,立即用很温和的眼光打量这位夫人:身条标志、衣着得体、颜值也不低,就是双眼皮美的有些夸张。夫人解围,局长于是借坡下驴批评起不正之风,但随即将话题转到唠家常,最肤浅也是最轻松的话题。唠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忽然吩咐夫人去买菜,说是要好好招待一下李老师——其实是在下逐客令,李老师虽说迂腐但礼节方面他还是明白人,立刻站起身说:“不不不,饭不吃的,我还有好多事。”抢到玄关处他还不忘补上一句,“哎,那个事儿江明你可要上点儿心哈。”“好好好。拜拜!”局长笑容可掬。

  从三楼下来一路跌跌撞撞——这是小脑瓜在思考问题,思考汉语言文学一个低端却有点冷门的技术性问题:两个并不搭界的汉字互换使用所产生的修辞手法。最近几年江城人很多场合故意将“万”说成“方”。经过考证,他认为,这种人为错用,动因主要有两:一是显示风趣,二是出于隐讳。这会儿他正在捉摸刚刚局长夫人嘴里的“方儿”,究竟应该归于哪一种修辞手法?如果是风趣,那说明夫人乃性情中人,无需多虑;如若出于隐讳,那可就麻烦大了,不光是阿庆嫂型不好对付,恐怕自己还得破费。注意,“方儿”对他老李可是要伤元气的,毕竟月薪才270多。当然,实在不行他有绝招——对付女儿的绝招,那就是阿q胜利法:管她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当马牛,该读的书老子给她读了,算是责任尽到家了,难道还要管她一辈子不成?老校长教了一辈子书,两个儿子不也在家种田吗?

  然而这还不算完,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烦恼:“某些方面”长期受到压抑让老李非常不开心。事情明摆着:据专家论证男女有十年生理差异(女人要早衰10年),加之他那“半边户”女人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的劳作,而他虽说放假也干农活儿,可那充其量是个支援性质。因此当他还是一个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成熟男”时,与他同岁的“先生娘”早已是头发花白的老太婆了。一个血气方刚雄风不减呢,一个却将近枯枝败叶了,去年二人还使润滑剂(属于OTC类药物)做过几次“作业”,今年老伴儿坚决的拒绝。此般无奈无处诉说,荷尔蒙长时间受到抑制反过来对他的情绪和健康也会造成影响。现在李老师除了程式化教学、除了在聚集点(那是个产生快乐的地方)凑下热闹,其余时间都愁眉不展。

  原来这团山中学沿袭旧制没设教师办公室,教师宿舍即是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包括体罚学生尽在宿舍进行。宿舍是一栋十几间平房,中间一条通道,两边宿舍,大门在正中对开与通道形成十字形大厅,两旁的木条长椅就是老师们的聚集点。课余时间,什么新闻笑话荤段子尽可在此展播。此时,长椅上坐了不少人,爱开玩笑的熊老师念手机短信:“常言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却认为,草总是给兔吃的,与其让别处兔子吃不如自己先下手;草也是这么想的,谁吃不是吃,不如混个脸儿熟。”有男老师立马损熊老师,说他嘴巴骚火力不足是狗熊,也有女老师开玩笑说他别有用心。翟云霞老师则直截了当:“熊启国,熊什么时候变牛了?想吃嫩草是啵?”“我才不想吃嫩草。我要吃就吃你这棵青草,不老不嫩正合适,哈哈哈哈。”“哟!吃我?来呀,来呀,不来是儿!”笑声中有人竟拍巴掌起哄。“喂喂喂,同志们注意影响适可而止吧。”李树斌背着手走了过来,他好像捡到半个耳朵,问老熊,“什么新闻?吃什么草?”熊老师于是掏出他的宝贝摩托罗拉,老李看完一笑:“嘿嘿,有哲理,有点意思。”啪的一声合上翻盖儿,“手机真好,不过要是能看见人像就更好。”这时有人向他讨教:“李老师你水平高,你说说,这同事算不算是窝边草?”这话听着有点儿像挖坑,老李便顺着那条短信说:“不管算不算,反正草和兔子是你情我愿,对吧?”“那,卡拉ok妞儿是嫩草还是窝边草?”这话似有所指,个别人脸红了,好在此刻上课钟声响了,讨论于是戛然而止。

  近两年在这不太开放的团山镇,机关干部进卡拉OK早已见怪不怪了。不过也有风险,派出所为了“创收”有时也会突击检查的,就在去年夏天,老熊跟粮管所老张就被抓过。虽然交了罚款,可那于副所长并不买账又将材料捅到单位,徐站长本来要上报市教委的,后来七弄八弄改为内部“诫勉谈话”,相当于罚酒三杯。由于考虑到社会影响,这件事连教师内部都没有通报批评,只是大家心知肚明而已;不料老熊反而舔着脸告诉好友说他“退财折灾”,罚款钱都是老张出的因此他的话就有点耐人寻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听说老熊最近又跟服装厂屈老板打的火热,整个团山镇都知道屈是卡拉ok常客。再说那位率真又泼辣的翟云霞,她和老熊一样也是语文老师,人长得清秀白净,年轻时也算是美女,如今半老徐娘依旧风韵犹存;老公先前是农机厂职工,生活不大宽裕也起不了进城奢望,97改制后老公做水箱赚了一大笔,却又不想她进城;以前没钱老公隔三差五的搭班车来,如今有了私家车竟是几学期没来一次。

  李、熊两位语文老师的宿舍斜对门,晚饭过后李老师正在看书,老熊悄悄进来找他搭讪:“怎么啦?我看你最近跟更年期似的。那,带你去一个地方,敢不敢?”“杀人我不敢。”老李笑道,“老子现在比更年期还更年期,除开杀人啥我都想试一把。”“那好,杀人的事儿明天再说,本大人今夜领你去放松放松唱唱歌儿跳跳舞。怎么样?”“卡拉ok?”“不去?”“谁说了不去?不过,第一,我不买单,第二......”“行了行了我答应你,不买单就结了哪还有第二第三的权利。”一路上,老李用口哨吹着悠扬的曲调,老熊却巴着烟努力思考一个问题:常言说事不过三,可他清楚的记得,这是第五次邀李树斌——前四次都被他拒绝了。“我还以为你百毒不侵呢,看来是个男人都得服声色犬马的,只不过有人偏喜欢细火慢炖。”

  所谓舞厅也只是一间房,靠墙两侧大沙发,对角彩电与音响,音乐缓缓流淌,舞灯洒下炫动光点。斑驳陆离的光亮中,老李瞥见屈老板正搂着一个女子跳舞,便立刻意识到:是他“请客”。于是非常恼火!因为屈家公子就在初三重点班,而老熊清楚自己做人原则。他想愤然离去,转念又一想:人家并没有跟自己打招呼嘛,起码还保持心照不宣的距离,何必自作多情,反正没出钱,就当一回刘姥姥吧。这时一个年轻的胖女人上前请他,他嘴里说不会人却已经起身了,可是尴尬也随之而来:可气的老李,竟跟木头一样笨,跌跌歪歪不说还不时的踩人家脚。好在他有自知之明,一曲未了竟主动请退。清坐也尴尬,于是乘空抢起麦克风唱歌,播放的是轻音乐《一剪梅》,他唱得不赖,算是挽回了面子。接下来继续当观众,或者说当学员——他开始用心观察舞者的动作要领。一曲慢四开始了,瘦长的女子过来请他,这可是一位老手——她用她的手感和身姿步伐带他一起舞动,虽说他是绝对的被动但感觉像是收放自如。一曲下来,李树斌红光满面。等过快四、快三,下一曲慢四,他主动请一位小家碧玉型的共舞,这次两人很不协调,由于对方也不太会跳以至他又踩脚,结束时老熊上来对他耳语:“换个科目?”“干,干吗?”“捏捏颈”“进包房?”“按摩室。”

  按摩室是个小包间,简单到只一张按摩床与床头柜,还有就是柜上汽水瓶插一支塑料红玫瑰。老李进来往床中间一坐,随即一位20出头皮肤黝黑的女子进来,声音很脆:“你好老板。”说着就绕到他身后伸手摸他脖子,他感觉很舒服但有点惶恐、矜持。为了减缓紧张,他没话找话的问女孩:“你喜欢什么花?”“我喜欢牡丹。老板你呢?”“我喜欢地菜花。”“地菜花?好奇怪啊,只怕全中国也只有你吧——给个理由?”“朴素。清香。”“还有吗?”“最关键,它是世上唯一不凋谢的花。”“你骗人!哪有不谢的花。”姑娘手指塑料花,“它才不谢呢。”“这是真的。因为它花瓣直接长成了籽,懂吗?”“呵呵,居然还有这种事。”两只手儿也同时滑向男人的胸脯,一边揉捏一边嬉笑,“你是园林局的吧?”“我是种田的。”“麻人。”说时她关上房门并让他躺下,接下来的按摩(姑且叫按摩)就越加肆无忌惮,从上到下直达各个部位,游龙走凤又搓又捏,老李突然侧过身去拉开房门。“哎!”被隔挡在里边的女孩已经脱去裙子。“关上。”女孩愠怒道。“不。空气不好。”女孩似乎从未遇到如此不解风情的,于是把目光落到他的敏感部位——那东西不听指挥,擅自支起了帐篷——显然不是功能问题,于是女孩直言:“先生,你是做什么的?想钓鱼吗?”“什么?”问得老李有点蒙。日前某地钓鱼执法事件在网上炒的很火热,于是老李马上明白女孩意思,直言介绍自己是老师。“老师,老师也有七情六欲,为啥不那个?”“哪个?”“就是——”女孩比了一个猥亵的手势。“我问你,你见过流血吗?”“那谁没见过,我来月经不就是。”“那不算。我说的是血管汩汩流出的......”“你别吓人。”“可是你见过有流出来的血流回血管吗?哪怕一滴。”女孩没有回答。于是接下来是一阵沉默。不知静了几许,女孩悻悻地穿上蓝色连衣裙,说:“难怪你喜欢地菜花。”

  又是一个星期五,利用晚自习时间语文教研组为下周的教改公开课开了一个短会。“李老师,你最近怎么啦?家里有事儿?”散会时,翟云霞老师很担心的样子问他。“没有哇,没事儿呀。”为了掩饰他挤出一丝笑来反问,“你觉得我哪里不对吗?”“啊,那倒没有......反正我觉得你好像有心思,又好像......”“说实话,就是有点烦,烦恼,莫名的烦恼。你说麻将?哼,我才不碰那玩意儿,不是怕输钱,是怕上瘾,按照熵增定律,所有不良嗜好都能上瘾的。”“那,你可以上网呀。”“网?”他本想调侃一下打鱼网,一想,这种幽默太俗,就直接说,“可是我不会呀。”“嘿,早说哇,我教你!你那脑瓜保证不出一周就啥都会。”“okok!”

  此后几天,李老师只要一有空就泡到翟老师宿舍里学上网。正如翟云霞说的那样,他上网的进展果然超级快,好多东西都是一点就通。三天后,一些简单操作都会了,连qq号都是他自己独立申请的。对于他的进步,翟老师更是乐不可支,每当他叫她一声“师傅”,清秀的圆脸儿便乐成了一朵花儿。可是这种教学避免不了亲近,虽说他们共事多年但是这么“亲近”还是前所未有的,每每这时,李老师总觉得女人身上气味特好,类似一种无法表述的香,连汗味儿也是。这不免让他想入非非。

  很快又周末了。今晚老李又在翟云霞宿舍上网。翟老师下自习回来,很快又出去拎了桶热水进来,她倒一半洗脸另一半倒进一只暖瓶,洗罢脸就上前看他上网。“哎,粘贴是怎么弄的?”他回过头笑问。“按左键,按住了,拖......嗨,不是这样,笨死了你。”她上来手把手地教他。可是温暖柔软的肌肤触摸早已让男人心猿意马,哪里还有心思学什么键?一会儿他借机抽身出来让她“示范”。女人随即坐上来很娴熟地握起鼠标,边点击边讲解。男人忽然从背后一把抱住她,抱了不说手还不老实。女人脸颊绯红喘起粗气用力抵挡,一只手捉住他的手腕,低声说:“不要啊,不要......李老师你......哎哟注意尊严。”话音刚落,那边就电击一般松了,而女人的手却还忘情的驻留在那里,于是电流尚未切断,只是两个载体僵持了好一会儿。像是香味儿的刺激,又像是那一头秀发的摩擦作用,男人再一次抱紧,女人挣扎还不停的叫“李老师李老师”。此时男人好像很恼火这个称呼,大声说:“是你叫我来的。”没想到,女人这下反倒怂了,咬着牙发出腹语一般的声音:“说细点儿,死鬼!

  在这欲进又退、欲迎又拒的激烈纠缠瞬间,其实二人的内心冲突和他们的外在行为一样混沌不堪,也许抹不开面子也许是长久的仰慕和喜欢甚至掺杂同病相怜的情愫,总之那种复杂的人性元素没人能说得清道得明,不如用四个字概括好了:半推半就。

  女人终于挣脱了而且奔向了房门,可是她并没开门而是用那只细手儿将插肖往前推一下。女人嘛,心思缜密,安全最最要紧。不得不承认,女人敏感处肌肤比男人想象的还要光滑细腻有弹性;也不得不承认,和男人一样女人也有饥渴的时候,生理不撒谎,那一片透湿就是对“尊严”的背叛。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俩的事虽说特别隐秘,却还是瞒不过众人的眼睛,况且窗户纸一旦捅破,干柴烈火岂是你想罢就能够罢的?不过奇怪的是,虽然全校老师们几乎都知道他俩的事,却几乎都装着不知道,好像有一种讳莫如深的默契,就连最爱开荤玩笑的老熊也避而不谈,这对于喜欢传播桃色新闻的江城人来说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还有几天就要中考,毕业班紧张复习备考,李树斌老师却猫在翟云霞宿舍上网。连续几天讲评模拟测试,这会儿他也想放松一下。上课钟声敲过不一会儿,去上课的翟老师又捧着书返回,进来她悄悄地插上门肖,又蹑手蹑脚到他身后,一个紧抱,他惊了一下:“怎么回来了?”女人笑道:“想你呗。”男人把手伸了进去,也笑了:“还真是。”“是你个头!夏老师明天做客,是她要跟我调课。”说着就跨过来面对面坐在男人大腿上。二人缱绻了好一阵子......两个人激情不减,活儿干得利索,算是成熟老到。李树斌心想:这种人生际遇虽说不道德但毕竟没有损害另一半,并不悖逆星云大师的“慈悲观”(他老伴儿信佛)。翟云霞也在想:老天有眼!自己即使不算报复也算是公平的,更是得心所愿。

  完事后二人简单打扫战场,随后翟云霞出去了,她要上厕所。老李重新回到岗位——电脑还没关机。

  “爸!爸!李树斌......”从过道这头喊到那头,李老师终于听见了,他大吃一惊:“在,在这儿。”女儿没好气的进门:“你跑到这里干嘛?”“上网啊,我还能干嘛?”“呵呵!老爸你还时髦起来了。”说着便拉一只方凳挨着老爸坐下,并从他手里接过鼠标,点开斗地主游戏,“哟,你还是个猎人嘛,我都知府了。”“我出于好奇尝试而已。你还好意思炫耀——少去点网吧!”“yeah!不过本人百忙之中专程到此,是,是有要事的——头头调了,调哪,市残联呀,你切什么切?人家可是有编的,堂堂正正民政局干部!”老李突然间表情凝重,脸色不好看,大概烦恼又回来了或者又捉摸起局长夫人的“方儿”;他知道,那个外号苏头头是女儿师范同学,也知道苏父是棉花加工厂老板。这时候翟云霞进来了,小李叫了声“翟老师”然后搂着老李煞有介事地说:“老爸,中考过后你要加紧行动哈。”“行动行动,行动得有经费。人家是大老板,你爸是教书匠,咱家盖房的债刚还清,你弟读书还要钱.....”“我不管!”女儿起身了,走到门口又回头拿手一比,“我去借,借三千。”他知道,女儿说借不会是真借,这么多年她连伙食费都没交,应该有些积蓄。

  “家里有事儿?”翟云霞关切的问。“没事。没事。”“怎么可能?刚刚......”“这,这,这也不好说哇。”“不好说就别说。不过,你要是把我当朋友,就不要瞒我。”说着她从一本书里取出一张存单,“给。”“这我可不能要,又不是买田置地.....”“哪来那么多废话,拿去!密码前七后八中间是我(出生)年月。”“这,这,这不成了倒贴吗?”“放屁!别把人都想得那么龌龊。咱们老朋友,是哥们儿是兄弟!兄弟不分彼此的!”

  好长一段时间,李树斌觉得自己是小人,格局太低。

  2010年4月初稿于武穴市青林路

  2022年3月修改于武穴市信达明珠花园

二、我的邻居(此文抄袭张艳茜作品)[已扎口]

我的邻居

    ——作家京夫

     1985年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在陕西省作协工作时间不长,有两个作家拖家带口也先后调入省作协。一个是自称扛着腌菜缸进入西安、风趣健谈、一肚子故事笑话、逗别人笑自己也笑的邹志安,一个是安静、寡言、清秀、偶尔逗别人笑自己却不动声色的京夫。邹志安来自陕西礼泉,京夫来自陕西商洛;两家的人口好像都不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两人都是师范毕业,从教多年。当时,他们同时在作协家属楼的前楼安顿下来。而我这个单身,临时住在了作协大门旁边,一排客房的一间平房里。那时候,很少有机会和这两位作家交谈、接触,甚至见面都很少,因为他们是创作组的专业作家,大多时间都在自己家里。

     作协的很多有笔名的作家,比如晓雷,本姓雷,但曾被不知晓的人称为晓老师;姓焦的诗人闻频,很多时候,也被称作了闻老师了。起初,见到京夫时,我会因不知如何称呼他而嘴里含混着匆忙过去,担心喊出“京老师”来而闹出笑话。后来,知道了因为创作《手杖》,而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又在1993年以长篇小说《八里情仇》成为“陕军东征”主将之一的京夫姓郭,名景富。于是,再见面时我就很自然地称呼京夫为郭老师。

     1993年之后,我因成家多年,从作协大院潮湿的平房搬到了家属院的后楼,京夫也在住房调整中搬到了后楼,我们分到了同一个单元的三层,两家就此成了邻居。他家在东户,我家在西户,他家是四居室,我家是两居室。只有一点相同,我们两家的房子都与英年早逝的路遥有关,京夫家的房子原来是路遥家,我家的房子是作家李若冰的大儿子李恒住着;李恒搬走后,路遥装修房子阶段,就住在这套房子里。

     京夫家究竟有几个女儿?我和他做了十年邻居,搬离作协之后也没有搞清楚。总觉得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相像,她们也同京夫一样言语不多,轻盈宁静地如燕子一样飞来飞去的。要不是他家的这些“小燕子”,我会以为,他家里时常是没有人的。因为京夫家平时非常安静,总是悄无声息的。

     作协后院有一大景观,一进院子就能看到在楼房的一面墙上,生长着茂盛的“爬墙虎”。这棵不知是谁栽下的“爬墙虎”,十多年时间里,枝叶遮蔽了一面墙。春天时,这些枝叶如小精灵一样,开始快活地串到各家的窗户和阳台。京夫家离那面生机盎然的绿墙最近,所以,最先迎接来绿色小精灵的入住。偶尔,我站在阳台上晾晒衣服时,透过那些可爱的绿色“小脚丫”,能看到在阳台上沉静伫立的京夫。我就想,这么安静的一个人,是怎样在小学教孩子们上体育课的呢?那可是要一刻不停地带孩子满场活动的呀。

     因为京夫深居简出,所以,尽管和他处邻居多年仍然难得见上一面。偶尔,他会因为转交寄到他名下的作者稿件到编辑部来。这时话会多些,详细介绍作者写作的状况,希望编辑部给予重视。然后,时间不长再来过问一下稿件的使用情况。不被刊用的稿件他会再三叮咛我们,给作者写封鼓励信退还给作者。

     2000年的冬天,省作协召开商洛地区会员的片会。因为是回到京夫的家乡,作为双重身份,京夫主持了会议。那次,平时一向寡言少语的京夫,将会议主持得严肃而不乏活泼,尤其对每一位发言人的点评,京夫一言以蔽之的语言概括才能尽现。那天,我发言结束后,京夫感慨道:张艳茜满怀工作热情,这些年为了办刊物,她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如今也在奉献着自己的生命。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善意的笑声云翻浪涌,大家觉得京夫那句“奉献生命”言重了。我没有想到京夫对我是这样的评价,一个文学期刊编辑的悲壮感就是从那一刻起产生的。但我心里还是很熨帖的,有安慰感。平时很少和京夫交流工作感受,他却懂得我无言的付出和辛苦。

     2003年,京夫送来一组散文《野物趣闻》,以保护动物为主题,表现人与动物、自然与动物的关系。他说,和动物之间其实很容易和睦相处的,有一次他在一个宁静的地方站立,一只小鸟儿竟然停落在他肩头,吱喳玩耍了好一会儿才飞走。

     要是别人讲述这等奇事,我定会质疑是瞎扯,但是,想到阳台上沉静伫立的京夫身影,这种事发生在他身上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那次,京夫还说,他会写更多有关动物的题材,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关的文章,来呼吁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应当平等对待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万物生灵。果然,一部由京夫精心构思、充满悲悯情怀、更具有生态和环保意识、历时十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力作——《鹿鸣》,就在2007年的4月面世了。

     4月21日周六那天,上海人民出版社,陕西省作协等单位在西安的汉唐书城为京夫的长篇小说《鹿鸣》出版召开新闻发布会。那天的会议,来宾分坐在两个空间:一部分作家和官员坐在摆放为半圆形的沙发上,另一部分媒体人坐在对面的几排座椅上。

     我在显著位置没有看到京夫。再看,一头灰白头发、儒雅温厚的京夫竟坐在旁边沙发背后的座椅上。平时的低调不张扬,也许早已让京夫习惯了在不起眼处寻找位置。

     发布会上,陈忠实惊叹京夫的写作激情和活力。他说,他和京夫是同龄人,都已年逾六十,京夫在海南的三亚见到“鹿回头”的巨幅雕像,听到一个美丽的传说,就能由此引发他构思创作出四十万字的长篇巨制,这说明京夫文学创作的那根神经还很活跃,还很灵敏。

     坐在沙发背后的京夫神情庄严凝重,谦虚认真的表情像个中学生。

     贾平凹接着说,其实六十多岁的京夫依然还年轻,现在七八十的人不是还弄事吗?

     会场上便有笑声,但京夫神情依旧,他没有笑。就像小鸟儿又落在他肩头了,生怕自己不小心,惊飞了这样的幸运邂逅一样。

     贾平凹又说,京夫能在这个年纪还在写作上求变化,而且变化得很成功,说明了京夫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勇气。表面上看,京夫是个非常宁静的人,但是他的内心却永远涌动着波澜壮阔的激情。

     这时,京夫表情略微松弛了一下,嘴角和眉梢向上挑了一下,但很快就又恢复到沉静之中。

     2007-4-26

三、我的邻居——作家京夫

我的邻居

  ——作家京夫

   1985年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在陕西省作协工作时间不长,有两个作家拖家带口也先后调入省作协。一个是自称扛着腌菜缸进入西安、风趣健谈、一肚子故事笑话、逗别人笑自己也笑的邹志安,一个是安静、寡言、清秀、偶尔逗别人笑自己却不动声色的京夫。邹志安来自陕西礼泉,京夫来自陕西商洛;两家的人口好像都不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两人都是师范毕业,从教多年。当时,他们同时在作协家属楼的前楼安顿下来。而我这个单身,临时住在了作协大门旁边,一排客房的一间平房里。那时候,很少有机会和这两位作家交谈、接触,甚至见面都很少,因为他们是创作组的专业作家,大多时间都在自己家里。

   作协的很多有笔名的作家,比如晓雷,本姓雷,但曾被不知晓的人称为晓老师;姓焦的诗人闻频,很多时候,也被称作了闻老师了。起初,见到京夫时,我会因不知如何称呼他而嘴里含混着匆忙过去,担心喊出“京老师”来而闹出笑话。后来,知道了因为创作《手杖》,而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又在1993年以长篇小说《八里情仇》成为“陕军东征”主将之一的京夫姓郭,名景富。于是,再见面时我就很自然地称呼京夫为郭老师。

   1993年之后,我因成家多年,从作协大院潮湿的平房搬到了家属院的后楼,京夫也在住房调整中搬到了后楼,我们分到了同一个单元的三层,两家就此成了邻居。他家在东户,我家在西户,他家是四居室,我家是两居室。只有一点相同,我们两家的房子都与英年早逝的路遥有关,京夫家的房子原来是路遥家,我家的房子是作家李若冰的大儿子李恒住着;李恒搬走后,路遥装修房子阶段,就住在这套房子里。

   京夫家究竟有几个女儿?我和他做了十年邻居,搬离作协之后也没有搞清楚。总觉得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相像,她们也同京夫一样言语不多,轻盈宁静地如燕子一样飞来飞去的。要不是他家的这些“小燕子”,我会以为,他家里时常是没有人的。因为京夫家平时非常安静,总是悄无声息的。

   作协后院有一大景观,一进院子就能看到在楼房的一面墙上,生长着茂盛的“爬墙虎”。这棵不知是谁栽下的“爬墙虎”,十多年时间里,枝叶遮蔽了一面墙。春天时,这些枝叶如小精灵一样,开始快活地串到各家的窗户和阳台。京夫家离那面生机盎然的绿墙最近,所以,最先迎接来绿色小精灵的入住。偶尔,我站在阳台上晾晒衣服时,透过那些可爱的绿色“小脚丫”,能看到在阳台上沉静伫立的京夫。我就想,这么安静的一个人,是怎样在小学教孩子们上体育课的呢?那可是要一刻不停地带孩子满场活动的呀。

   因为京夫深居简出,所以,尽管和他处邻居多年仍然难得见上一面。偶尔,他会因为转交寄到他名下的作者稿件到编辑部来。这时话会多些,详细介绍作者写作的状况,希望编辑部给予重视。然后,时间不长再来过问一下稿件的使用情况。不被刊用的稿件他会再三叮咛我们,给作者写封鼓励信退还给作者。

   2000年的冬天,省作协召开商洛地区会员的片会。因为是回到京夫的家乡,作为双重身份,京夫主持了会议。那次,平时一向寡言少语的京夫,将会议主持得严肃而不乏活泼,尤其对每一位发言人的点评,京夫一言以蔽之的语言概括才能尽现。那天,我发言结束后,京夫感慨道:张艳茜满怀工作热情,这些年为了办刊物,她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如今也在奉献着自己的生命。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善意的笑声云翻浪涌,大家觉得京夫那句“奉献生命”言重了。我没有想到京夫对我是这样的评价,一个文学期刊编辑的悲壮感就是从那一刻起产生的。但我心里还是很熨帖的,有安慰感。平时很少和京夫交流工作感受,他却懂得我无言的付出和辛苦。

   2003年,京夫送来一组散文《野物趣闻》,以保护动物为主题,表现人与动物、自然与动物的关系。他说,和动物之间其实很容易和睦相处的,有一次他在一个宁静的地方站立,一只小鸟儿竟然停落在他肩头,吱喳玩耍了好一会儿才飞走。

   要是别人讲述这等奇事,我定会质疑是瞎扯,但是,想到阳台上沉静伫立的京夫身影,这种事发生在他身上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那次,京夫还说,他会写更多有关动物的题材,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关的文章,来呼吁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应当平等对待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万物生灵。果然,一部由京夫精心构思、充满悲悯情怀、更具有生态和环保意识、历时十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力作——《鹿鸣》,就在2007年的4月面世了。

小说:李老师的烦恼

   4月21日周六那天,上海人民出版社,陕西省作协等单位在西安的汉唐书城为京夫的长篇小说《鹿鸣》出版召开新闻发布会。那天的会议,来宾分坐在两个空间:一部分作家和官员坐在摆放为半圆形的沙发上,另一部分媒体人坐在对面的几排座椅上。

   我在显著位置没有看到京夫。再看,一头灰白头发、儒雅温厚的京夫竟坐在旁边沙发背后的座椅上。平时的低调不张扬,也许早已让京夫习惯了在不起眼处寻找位置。

   发布会上,陈忠实惊叹京夫的写作激情和活力。他说,他和京夫是同龄人,都已年逾六十,京夫在海南的三亚见到“鹿回头”的巨幅雕像,听到一个美丽的传说,就能由此引发他构思创作出四十万字的长篇巨制,这说明京夫文学创作的那根神经还很活跃,还很灵敏。

   坐在沙发背后的京夫神情庄严凝重,谦虚认真的表情像个中学生。

   贾平凹接着说,其实六十多岁的京夫依然还年轻,现在七八十的人不是还弄事吗?

   会场上便有笑声,但京夫神情依旧,他没有笑。就像小鸟儿又落在他肩头了,生怕自己不小心,惊飞了这样的幸运邂逅一样。

   贾平凹又说,京夫能在这个年纪还在写作上求变化,而且变化得很成功,说明了京夫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勇气。表面上看,京夫是个非常宁静的人,但是他的内心却永远涌动着波澜壮阔的激情。

   这时,京夫表情略微松弛了一下,嘴角和眉梢向上挑了一下,但很快就又恢复到沉静之中。

   2007-4-26

四、文学的不二之法 ----当今小说的尴尬与前景

文学的不二之法

  ――当今小说的尴尬与前景

  黄惟群

  文学形势的变化

  见到这样一条网上留言:“读现在的小说,没动心感,远不如直接读新闻、时评、历史、随笔和杂文。”

   只要不否认事实,任何人都能从这条信息中读到广泛、普遍的民间认同,感到当今小说所面临的重大危境。

   小说创作从产生开始,不管是推崇或排斥美与丑、正与邪、光明与黑暗,不管是对现实的深度揭示还是对理想的极度向往,都以接通读者感官,激动读者脉跳为前提。失去读者阅读动心感的文学作品,意味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所谓八十年代当代小说鼎盛期的文学成就,一定程度是被夸大了的。当时小说所以能够“统治”一个时代、引得全民巨大反响,其中有几个原因。一,国人刚从一个久被压抑几近窒息几近忘却人性的恶劣环境中摆脱,余悸与哆嗦依然不息,心的渴望因特别强烈而要求特别低,一点点空气、一点点光亮、一点点心的真实、一点点丑的揭露美的展现,就能以百倍放大的效果,拨动人的伤痛,抚慰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向往。二,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切都在重建,各大学科全部处于断裂状态,人才还在培训中。文学有点特别,非但不需产于学院,某种意义,还和学院体制对立。文学可以无师自通,是心灵的产物,靠的是生活积累;当时的人们,最多的恰是生活积累、心灵话语积累。三、因政治环境的非明朗化,媒体开放程度远远不够,还在高度警惕唯恐失足地说着万无一失的话;文学的形象思维表达所特有的“模糊性”、“灵活性”、“生动性”,特别适合在非明确时期于非明确地带的狭缝间穿行。因这些原因,小说开始探头探脑、转弯抹角,率先起到了其他形式难以胜任的释放胸臆“积压”的作用。可以说,当时的小说,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社会总代言人角色,大包大揽地将政治、历史、哲学、时事、社会学所关注的问题统统纳入怀中,甚至,在那娱乐生活极其贫乏的时代,还承担了成分不小的娱乐功能。

  三十年巨变,今天环境全然不同。当年使得文学灿烂辉煌、广受各界关注的种种因素已不复存在。今天的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等,分门别类,都有了各自的完整体系,承担起各自所该承担的责任,在自己的领域中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做出了其它学科难以跨越的具体、扎实、完整得多的阐述;今天的媒体也已开放得多、真实得多,新闻、时评、专题报道,有了相对清晰明朗的立场;随笔杂文,比起小说,对各种问题的议论,也直接得多、深入得多;更有网络的积极参与,全方位进入各个领域,在可能的范围中最大限度做出了淋漓尽致的大发挥;还有琳琅满目的各项娱乐,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影视业的蓬勃兴起,轻而易举夺走了广大观众的视线。

  来自影视的冲击

  对小说造成最大冲击的可谓影视,特别是电视剧,毫不费力,它们就把曾经那般耀眼的小说从主流位置“挤”到了边缘。

  影视因画面、声音、语言三部分的共同作用,带给观众集文学艺术娱乐为一体的享受。然而,纵然影视语言也是文学,但此文学非彼文学,影视文学毕竟不同于小说。影视中,语言只是一个部分,影视对之的要求基本属于粗线条,只是个框架,一个大概线路,具体的细部及其微妙性,通过演员的表演完成。影视中,走在前沿、直接进入观众视眼的,是活动的画面,是大小演员。

  事实上,即便优秀的影视也无法取代小说。影视传递不出文字语言所富有的深远浓厚意味,做不到文字语言的精思纤密,表述不出细节的复杂微妙性;特别是,因不能大量运用画外音而不可能直接进入人物内心、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另外,相对而言,影视是种填满的艺术,因画面的无可变性,留下空间较小,面对银屏,观众剩下的基本只是接受理解和领悟。小说不同,小说除了接受理解和领悟,还给读者提供想象,给一百个观众提供一百种不同想象。

  当今的影视剧本水准,应该说,距离理想还非常之遥。绝大多数作品均为粗制滥造之作,情理不通、漏洞处处、笑话百出。大量编剧都在偷懒地套用已有模式――一些毫不出色但毫无风险的模式,很少有人愿意创新。特别是宫廷阴谋、太监心理,歹毒心肠,遇上万年不遇的好时机,到处可见,其品位之低下、技能之拙劣,不谈艺术,仅谈娱乐,实在只能“娱”人而不“乐”人。

  可悲的是,还没輪到优秀影视出现,远欠优秀的影视已将小说击得一败涂地。

  一个原因:影视中演员的活生生行动,可以掩盖剧本的不足。

  但更重要的是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的小说太不优秀!

  文学创作的三阶段

  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意识创作;第二阶段:有意识创作;第三阶段:看似无意识实是有意识、看似有意识实是无意识的创作。

  所谓无意识创作,是指创作没明确理性、非手段化的自发喷涌式状态。大多作家的无意识状态都是漂亮的,干净、纯真、朴素,较少杂质,是内心的需要、心的冲动,是作家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热情、自己的方式对事物的投射与反应。“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心的需要和冲动是文学的根本,是文学产生的源头,也是写好作品的先决条件。尽管这一阶段的作品会显一定粗糙,一定写作手法和表现方式的幼稚,但体现的是作家的个人特性,其中隐藏的是作家日后成功与否的要素。

  第二阶段即“有意识创作”阶段。这阶段的作家对创作已有一定了解,特别愿意通过广泛勤奋的学习完备自己。可以说,这是个完成基本功的阶段。然而,这一阶段的作家,一方面积极奋进,一方面多有恍惚、迷乱、自信不足,特别易受社会风气、文坛风气影响,容易将时尚当标准,并以为那样的标准才是自己的追求,特别容易在学习借鉴他人长处的同时不同程度地迷失自己,忘记自身独立与作品原创的重要。

  至于第三阶段,那是洗尽铅华、炉火纯青的阶段。这阶段的作家,无意识中有的是有意识,有意识中有的是无意识。心到笔到,颐指气使,率尔造极,想表达的和所表达的自然天成、不见斧痕,不见匠心、手段、刻意,甩手间流出的都是成熟老道。这是文学创作的至高境界。是大家的境界。

  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创作的第二阶段。

  小说、故事的两难境地

  当代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小说。传统小说以故事为主。故事有故事的严格要求,要求事件的完整性,要求情节的曲折起伏、跌宕多姿、扑朔迷离,要求不断发展变化的情节具有让人难以释卷的神秘性、悬念性、诱惑性,满足大众的猎奇心。

  讲一个故事也许容易,但讲好一个故事、将故事讲得滴水不漏、丰满圆润、生动动听、其实不容易。故事需要情节人物发展的合理,需要主线与支线的自身合理及彼此联系的合理,需要人物各自于不同环境中表现的合理以及相互关系的合理,还有与环境间关系的合理。“合理”,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是个起码的、也是必须的要点。只有合理,才让读者信服,让读者贴近,才具备进入读者心灵与之纠缠致使“中毒”的可能。

  所谓合理,就是事物内部的逻辑,就是事物内部客观存在的可被判断、推理、论证的规律。

  一些愿为自己护短的作家一再强调:文学创作是形象思维的创作,不需逻辑、是没逻辑的。实在是个不可原谅的天大“误会”。很多故事为什么让我们觉得可笑,就因不合理,因其中的逻辑错了,因按故事中的人或事判断、推理、论证,出现不了故事中出现的情况。逻辑,太重要了,尽管它不出现在纸面,但却必须切切实实、极其严谨地存在于纸内。

  然而,不管故事是否易写,大多作家眼里,它还是通俗的、简单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对止于故事的写作,还是不满足的、甚至是轻视的。

  这就有了小说。小说中,故事只是一个部分,起的是载体作用,用来承载作家的用心、作家的审美、作家的艺术表现。小说强调如何通过故事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强调在作品中寄放了作家怎样的情感与思想,强调写作技巧,强调叙述过程中透发的文学味,强调细节的准确、微妙性,人物的生动、复杂、立体性,小说更强调探索深隐人物表象内的灵魂。

  如此,小说的写作难度较之纯粹的故事大大提高了。讲好一个故事不易,讲好一个负有如此重任的故事更不易,而将小说家所负的重任于不动声色、顺利成章中,自然天成地完成于,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当今小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这样一件难上加难的事,被大多作家看得过于轻松、过于简单,也完成得过于轻松、过于简单了。

  差不多所有作家都觉得自己在讲故事,却几乎没看到几个讲好、讲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都是些可讲可不讲、不讲马路上也能听到的故事。

  故事是可虚构的,但不管怎样的虚构,终究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材料,读者因故事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而投入其中。虚构的故事中,太多需要极其细致精密的考虑。太多。真实事件中,逻辑、准确性和分寸感因天然存在,即使作家掌控能力略欠,问题还不大。但虚构的故事,一切都靠作家“无中生有”地制造,合理巧妙地安排。这样的制造安排,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差之分毫,失之千里,一点不妥,全盘不通,宝玉大弓,终非所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优秀的作家能把一个假的故事写成真的,而一个差劲的作家则能将一个真的故事都写成假的。其中牵涉的就是对事物内部存在的逻辑、以及微妙的分寸感有无高度精准的把握能力。

  差不多所有作家都觉得自己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者,都觉得自己是在写小说,觉得在小说中注入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审美与艺术、理解与认识。然而,只能说是他们自己这样感觉这样认为并且这样满足着。

  九十年代之前,中国历史上所有长篇堆在一起,屈指可数,而如今,蜂拥而上,凡作家,个个拥有三五、八九。小说到了非长篇不能容纳,内容该已丰富得可被任意筛选、调度,作家的写作能力也该十分过硬。然而,我们来稍看几部“名著”。王安忆的《启蒙时代》,简直就是垃圾筒,七拉八扯,胡拼乱凑:张三扯到李四,李四扯到王五,王五扯到赵六,链条式地任意展开,没有约束、没有章法,既没说好一个故事,又无半点表现技巧;而社会时尚、小道消息、街头拾遗、历史碎片、政治见解、八卦故事、古典文学炫耀,到处可见,想得到的统统鸡零狗碎地塞进小说。三十年前,人们的思想感情、文化知识极其贫乏,精神面貌处于贫血状态,那时的小说中,看了什么书,引了哪段名言,以及整段出现的心得体会,都能赢得社会青睐,今天,回首再望,这样的显摆,不能不让人生寒。余华的《兄弟》扬扬洒洒几十万字,屁股、苍蝇、鲜血、大便、尸体,打人、杀人,“丑”与“恶” 的概念穷凶极恶地发挥;一朝得志,百试不厌、周而复始;真知灼见是不可期待的,而故事则是些儿时记忆、成年见闻的凑合:扫荡腿、大白兔奶糖、以及人造处女膜、阴道探测器等等,浅显、粗俗、低劣得难以置信,文字语言、细节、结构、审美、艺术,不管从哪点看,都与文学扯不上多少关系。格非的学识和写作水准算是够格的,而且是全面的,他写《人面桃花》,无疑也是为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古典文学素养找条出路。然而,且不说故事编得不算完美,小说写的是一百年前的历史,他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有多少?当时的任何人,笔下随便洒出的一滴水,都够他考证三五年,还不一定考证得对。这样的故事,能写出多少可信性?多少价值?毕飞宇的细节描写之出色当今作家中数得上的,然而,他的《玉米》似乎又显示了,他有深入细节的能力,却缺少退出细节、审查并且控制细节与人物性格统一的能力,他也似乎还没重视怎样在小说中寄放自己的整体审美。为了求“大”,还勉强地将三个中篇拼成一个长篇。文学作品的优秀与否,不以长短而论,拙劣的作品再长还是拙劣,优秀的作品再短还是优秀。现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家:沈从文、鲁迅、周作人、汪曾祺等,都和长篇无关,张爱玲算是写过几个,但她的长篇于她的成就无功可言。

  我们的中篇,体现的是个极不理想的境地,那就是“平庸”,极度平庸!一如衣向东的《爱情西街》,不管将之当小说还是当纯粹的故事,从中都看不到亮点,看不到吸引我们、打动我们的地方。我们甚至在这样的作品中找不到作家的创作冲动,不知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促使作者创作这样的小说,为什么要创作。近期榜上有名的小说,孙惠芬的《致无尽关系》,写得算是真实了,也细致了,有了贴切感,但是,过于琐碎了,材料没经筛选,缺少提炼,缺少谋篇布局的考虑,不知叙说的节制,不知经用手段强化细节,不知“物色虽繁,取之当精”、“附赘悬疣,实奢于形”。王十月的《国家定单》,写的是劳资关系,揭示的是社会现象。应该说,写得还不错。然而,这样的小说算不算文学作品?有没有文学性?有多少?这是个很大很值得考虑的问题。而就可读性而言,这样的小说能竞争过专题报道、电影故事?很多这样的小说,很多。

  我们的短篇,真是一塌糊途。短篇是最显作家素养、功力、写作技巧的,一点毛病、一点优点,所长所短,一览无余。或许因为都去写长篇了,太多短篇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的写作技能还没过关,有的榜上有名的作品,稚嫩得让人不敢相信,简直就是习作。

  不管长篇、中篇、短篇,可说是既无让人动容的情感,又无让人尊敬的高明思想。很多作家以为高明地大发议论,且不说文学作品并不欣赏理性思考粗鲁地出现前台,就议论谈议论,实在也是一点不高明,太一般;至于情感,这一小说的文学命脉,似已消失很久,我们的作家们对情感似乎是麻木的、惧怕的、羞怯的,就像面对心中一团见不得人的柔软,都在回避。

  很多小说,翻开书页,几句话一读,就会产生排斥感,会对作品有种思想感情上的远。为什么?就因为“假”,太假。“假”,是当今小说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在有了那么多“真”可看可听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阅读“假”的小说?而我们的作家们,一编故事,就感觉自己是在“编”,于是,像个蹩脚演员,装模作样,假情假义,连语气声调全都走样,假得一心一意。“为文造情,其情必虚”。缺少诚意,缺少真情,也就传递不出作为文学的小说应有的那份动人。迟子建的《一坛猪油》,第一人称写的,第一人称写作的最大好处就是细致、具体,让人感觉真,产生贴近感。然而,她写得既空洞又假。是个听来的故事,发生在她出生前四十年,“战线”拉得很长,围绕一坮猪油,强做文章;时代背景、人物习性,她都不了解,还用第一人称写,怎能不假?刘醒龙在他的《圣天门外》,多次写到做爱的叫嚷声,声响竟能远传几里地。生活中谁听到过这样石破天惊的做爱声?有存在的可能吗?逐奇而失真,夸大得离谱,唯一能够产生的效果就是读者的信任危机和离心动力。魏微的《化妆》,从头到尾就是个假的故事,没一点合理性,情感是浮在表面上的,见解是牵强附会的。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写的是相爱男女必须冷靜面对分手前景的现实,然而,却将重点落在两人的性事上,心猿意马,项庄舞剑。 “男儿树兰而不芳”,无真情。也是一种假。

  还有语言文字,大成问题。太多小说的文字语言淡而无味,没有感觉,存在似乎仅为介绍、交代、为讲述故事、推动情节。简单、空洞、絮叨、匆忙,没半点风采、半点文学味,没一处能让阅读觉得必得停下,必须认真想一想,细细品一品,醉醉然地享受一番。大量作品,开始阅读就怀疑:这样的文字语言与文学有没有关系?这样的语言文字和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年终总结有什么两样?!

  还有铺垫,也是问题。小说中的铺垫是为高潮、为叙说中心服务。如果铺垫和不传递感觉的文字语言一样,仅为交代、介绍,那么,绝大多数铺垫的价值极为可疑。很多小说,前半部中发出的信息,后半部中实际都有,不过是以碎片形式散落而已。大面积铺垫的省却,以及碎片散落式的交代介绍,本身就是种技巧的表现,它使核心更突出、更精彩、效果更浓烈。而于有能力捡起碎片解读的读者,省却铺垫的阅读本身就是智力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提及这点,只为太多作家那里,铺垫往往成为罗嗦、唠叨、七拉八扯的正当理由。

  都是基本问题。说到底,我们的作家严于律己不够,自我检点不够,即便名家也不例外。

  大量中国当今小说正处于的就是这样一种:既没说好故事,又没写好小说的尴尬境地。

  这样的小说,哪来的竞争力?这样的小说,还有什么存在理由?!

  文学的不二之法

  小说彻底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多曾经的狂热追求者,一个转身,很容易就甩下轻蔑一瞥,怪声怪气地迈开投靠新一轮辉煌的轻盈步履。

  似乎是悲哀,其实是好事。离去的,本就都是不该来的。他们带走了热闹,也带走了喧哗、吵嚷和不够纯浄的目的。小说创作的队伍因之而精简了、纯粹了。留下的,目的简单了,对文学的热爱也明确了。

  应该承认,当年那席小说盛宴,本就是个误会。特殊环境的特殊要求,中国小说红杏出墙、担任了不该自己担任的社会总代言人角色。

  建国以来,中国文学有个被强行规定的功能:“为政治服务”。今天的人们无需疑问就能明白这种帮闲功能的荒谬性,但是,荒谬的理论几十年以“真理”面貌绝对权威地渗入,潜移默化的作用致使今天还有不少作家,将政治及其延伸的种种社会问题当做小说的全部,甚至当作可使作品变得伟大的投靠处。

  文学领域中,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历史问题等等任何问题,与爱情、死亡一样,永远是创作的题材,但是,它们所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是因它们天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小说的根本注视对象是人、是人的生活。作为文学艺术的小说,不管作者还是读者,重要的不是通过它来反映、了解社会、政治、历史,重要的是在它所叙说的社会、政治、历史中,感受其中的文学之美。

  也就是今天,在影视、媒体、网络、各门学科都有了自己难以逾越的专门领域后,特别适合“受挫”后的中国小说,清醒一下,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的本来面目,认识一下自己作为文学的本质、自己不同于其它类别的属性。

  有一点很明确,作为文学艺术的小说,不为任何其他服务,只为自己服务。作为文学艺术的小说,具有自己完全的独立性,是靠自己的独立性存在的。

  佛法无二。佛法是不二之法。佛性是佛法的不二之法。任何领域都有自己的不二之法,都有自己的“性”。

  小说中的文学性,就有小说的不二之法,就是文学的不二之法。

  文学的不二之法表现在小说中,就是小说作品中所透出的文学性,就是作家用审美的、艺术的眼光对生活、人心所做的投视和探索,并且将这一投视和探索用专业的表现技巧进行的再现。

  重要的是审美、艺术。

  一.审美。审美指的是人对于事物中含有的美的领受。在小说中,“美”有着更为广阔的含义,可泛指作家对事物内涵的特别领受。

  小说作品所展示的,是作家对生活有选择的、片面的摘取,是作家经过抽象、概括、浓缩后的形象化的生活和人物的再现。作家笔下的人事不是生活的拷贝,而是经过筛选、提炼、填补后的重新组合。这一组合天然存有作者的明确倾向、用心。作家眼中出现的生活画面千千万万,所以选这用那,正是作家个人审美观的体现,是作家思想、情感、视角、观察、感悟总和的体现。

  于作家,重要的是,用真实的情感、成熟的思想、敏锐的感觉、百分百的诚意、认识感受事物,在独特的事物中看到其中的惊绝之妙,在平常的事物中,感到他人所忽视所没感到的,发现其中独特内涵,并经艺术的、技术的、形象思维的转化后,用恰当、精美、富有色彩的文字,出神入化、情理皆通的细节,个性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准确地再现那些打动迷醉过自己的成分,并将这些成分传达给读者。

  小说注视的是生活,曾经有过的、可能有过的,将会有的生活。生活中埋没了太多因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而被我们忽视、麻木的值得回味、记忆、向往的篇段,太多值得我们触摸、感悟的情感与思想。小说的一个功能,就是形象地展现那些值得我们触摸、感悟的生活。

  小说注视的是人、是人心。小说是对人心进行的一种尽可能的深度探索。人心是极其复杂的,复杂得浩瀚。当今作家,已不满足于人心浅层、单面、模式化的解释,重视的是对人心立体的全方位的渗透,努力所做的是对心的真实进行不避不闪的审视,在哭泣、颤栗、微笑、欢喜中,体验隐藏心灵角落里被忽视、遗忘、连心灵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真实存在。浅度探索带给人浅度满足与帮助,深度探索带给人深度满足与帮助。只有在承认真实的前提下,充分认识自己,心灵才能对生命有更宽阔的认识,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二.艺术性。作为文学的小说是一门艺术。艺术强调三个方面:形象性、创造性、技术性。

  1、形象性。小说的创作是形象思维的创作。作家需要展示的是形象化的生活,需要塑造的是活生生的、站在读者面前倒不下、推不开,读者能够感到其心情、觉到其呼吸脉跳、看到其举动、想象得出其待人接物、处事方式的人物。

  形象化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人人知道小说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由感性和理性共组而成。但是,大多人都忽视一个绝对真理,那就是,形象的就是感性的。小说的表现世界以感性为主。感性包括感觉、感受、感情。可以说,感性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是文学作品产生的根本理由。人类对于事物的反映首先来自感性,感性的反应最直接,也最可靠、最可信。所谓理性,就是对感性进行排列、组合、分类、归纳后做出的总结。理性可以出错,可以骗人骗已,但感性不会。感性实实在在,没半点虚假。而小说,对理性和感性有个非常特殊的要求,它要求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人对事物不加注释的天然的直接的反应,也就是充分感性的反应,至于理解、感悟,是交给读者的。作为文学的小说是靠朴素的、本色的、天然的感情、感觉、感受接通读者感官,触动影响读者,从而与读者达成共识。然而,尽管文学作品要求走在前面的是完全的感性,却同时,要求感性后面有个绝对理性的操作之手,这操作之手即作者的清醒头脑。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理性不需露面,但却确实存在,是个藏隐后台不露面的导演。

  小说中的理性,除了明显体现在作品中的思想、意义,还极其重要地体现在如何表达思想意义的方式方法中,即作品的具体操作手段中,特别是在小说的构想、布局中。

  2、创造性。创作就是创造。小说创作天生就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创造性劳动。

  中国作家中有种普遍现象,就是对西方名家名作的无条件崇拜、无条件俯首称臣,以及毫不犹豫地模仿拷贝(其中掺杂不少投机取巧、攀龙附凤、狐假虎威因素)。崇拜是种缴械行为,投降行为,是自信的缺乏、个性的消失,与大脑的创造力成反比,是真正的小说创作者绝对忌讳、绝对不能容忍的。

  任何一个原创的合理形式,一定是内容的恰当表现。而内容的产生则需环境滋养。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内容。即使今天西方国家土生土长的新一代华裔,真正进入西方人的思维,像他们一样理解、对待生命,像他们一样思考、感受、认识事物,都非常之难,其中牵涉到根深蒂固的母文化影响,关系遗传基因。而在完全缺少自然条件的情况下,对极度不同的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方式无条件的认同接受,并予天人合一的运用,恐怕是件有待解决的世界难题。

  中国作家可以原封不动地运用西方创作中新颖的模式架构,却几乎没可能在这架构模式中填上恰如其分的内容。中国作家可以在这框架的填写中得到一时快感,但只能一时。因为,中国土壤不滋养合适西方文学模式所需的内容。即便中国作家能于自身发现一些那样的细胞,也只能是一些,用完就完。

  就创造而言,中国作家需要骄傲,需要自信。这一骄傲运用在小说创作中,就是拒绝模仿拷贝、拒绝制造赝品,坚决遵守原创准则,用心去体会内容,用心为内容寻找到最充分、最合适的表达方法。而用心体会和找到的内容和方法,就是最好的创造。

  3、技术性。小说的艺术性还极其重要地体现在表现技术上。小说的表现手段主要有语言文字、细节、结构。小说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艺术。小说的叙说是文学的叙说。必须富有文学味。所谓文学味,即作家注入叙说过程中的对于所叙事物以及文字语言本身的参悟、体会、琢磨、玩味。语言由文字组成。语言的风格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的风格,只有与胸怀情愫的波动节奏合拍了,只有起到便利释放胸中积压的作用,才是合适的、理想的。而不管怎样的语言、怎样的风格,其优秀性,一定即舒展又节制,纵而不奢,约而不简,纵时,如袖中甩出的气香,悠然飘去、又缭绕不息,引得感官飞扬旋转,拨动的是读者深心的那份醉、那份骚动与纷乱;约时,则句句相衔,环环相扣,语无可删,字无可减,欲添则不能,而正是在这字与字的紧紧相扣中,留有的是“空白”、是韵味,是难以明言难以填满的内容、文字外的文字、语言外的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无可替换地表达意思。而语言,重要的是富有活的生命,其中需有作家的体味、感觉、倾心的爱。

  细节是小说的一个极其重要部分。小说靠细节带动。细节可使人、事活起来,生动起来。出色的细节具有高浓度的含量,有着可被延伸、可被融会贯通、可因之而被想象出完整的人、事的“因子”。只有准确的细节才具被放大、延伸、想象的因子。细节很难编造。造细节像造人。造个机器人不算太难,但造好机器人、让机器人真正活起来,像人一样吃饭走路做梦作爱,则太难太难。小说创作中,发生这人身上的细节,不经修正地搬到他人身上,很难妥贴,毎个细节都是特定之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使然。

  所谓结构,“筑室之基构,裁衣之缝缉”。通俗些,就是离章合句、轻重缓急,从哪切入,在哪收尾;哪些先写,多写、重点地写,哪些后写,少写、不写;怎样通过各部分的挤压、碰撞,突出中心,达到想要的效果、想达到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设模位理,拟地置心”。这是件思无定检、千变万化的事,又是件“统绪失宗,其味必乱”的事。不同的安排,发力、受力不同,效果完全不同。重要的是效果,是效果与目的吻合。一件很客观的事,又是件很主观的事,很简单,也很复杂。效果是客观的,制造是主观的。主观和客观能否达成一致,效果是否随着作家意愿走,完全在于作家的掌控能力,在于作家有无精准的思维能力、精准的感觉能力和精准的操作能力。

  小说作品的成败,就在于其中文学性体现的优劣,在于审美、艺术、专业表现技巧,在于作家的具体操作与目的用心间的吻合度。有多少吻合度,谈多少用心目的。我们以往谈得太多的是用心目的、意义影响,几乎不谈文学性,不谈审美,艺术、表现技巧,这就直接导致了作品追求华表、内容空乏、以及写作技能粗劣的后果。

  缺少文学性的小说即使再成功,也不是文学的成功。

  小说大众化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今天,只有高度重视、发挥自己的文学性,关注自己该关注的,站正自己的位置,小说才具存在下去的充分理由。在失去众多假象迷惑之后,在各门学科严格分门别类、自身发光之后,离开了文学性,小说也就失去了价值,失去了存在理由。

  注重文学性的小说,是高贵的小说。或说,文学的不二之法,本身就是高贵的。人去人来,她就那样,宠辱不惊,淡定自若,高贵地站着,高贵地看着,并且高贵地微笑着。

  一些可供参考的例子和意见

   这里,先推荐几篇近期看过的小说。因阅读有限,覆盖面不够,而就作品,也只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鲁敏的《离歌》,算得上是个颇为精致、文学性展现颇为全面的短篇小说。无论结构、细节、语言文字,都是经过推敲、琢磨,而且是安排得当的。小说像个艺术品,散发一股艺术味,既浓厚又清醇。小说的叙说中,始终有着作者投入的感觉、感情、感受,有着作者自己对事物对文字语言的体味。她的文字语言是优美的、活的,有着背后的语言,“那河水倒还好好地丰满着,瘦都没瘦”。小说写的是一个老人对自己身后事的张望,带有凉意的画面上,竟被写出了温暖、写出了脱俗的轻盈感。

  陈谦的《特蕾莎的流氓犯》是部层次较高的小说。作者进入的是人物的精神世界,制造的是与人物的心情、性格浑为一体的浓烈的情绪和氛围。小说省却了铺垫,笔锋直指核心,直指引起人物痛苦的根源,但写的却是这根源产生的后果。一部非常理性但却表现的非常感性的、当今少见的小说。小說中的语言尤其出色,似乎淡淡,像是飄過的秋風中隨手摘來,但卻濃得化不開,是經過了三十年沉澱,被歲月的滄桑浸泡透了的,濃濃的壓抑,沉沉的傷感,始終讓人感觉撫摸著人物若隱若現的伤痛。

  谢宏的《深圳往事》有种特别魅力。他是个诗人,但文字朴素、简洁至极,像闲笔,但却挥洒自若,其中见智,见趣,见巧,见情调,也见人物。写得很传神。他笔下的生活离我们很近,离凡人很近。他平平淡淡、不加雕凿地还原曾经有过的具有情趣、生气的生活, “收集”了生命中容易疏忽的细小精彩,在其中注入了自己波澜不惊的爱与醉,并将这种爱与醉优美地传递给读者。于是,在阅读的细致体验中,它们像水波一样漾了开来,有回味。

  王安忆近作《骄傲的鞋匠》是篇可谓出色的小说。这篇小说中,王安忆诚意地、投入地潜入人物身心,诚意、投入地体验、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于是,她笔下的人物活了,真的活了。这部作品中,王安忆的良好感觉和丰富想象,因找到了合适落点,也就真正发出了光彩,推波助澜、添砖加瓦,使这篇小说的叙说描绘显得格外饱满、格外厚实。小说为我们展开了一辐上海弄堂的画卷,画卷上活动着弄堂风情,弄堂人物。这风情这人物,看得见,闻得到,感得到穿梭其中的风与尘,闻得着人物的呼与吸。

   下面想谈点或许可为参考的意见与例子。

   不是作家都合适写小说的,甚至可说大部分不适合,尤其是一些优秀作家。小说牵涉到故事,而历来中国文人的关注,都不在故事。凭白无故编个故事,太难编好,太易让人感觉假。尤其今天,真人真事已有太多渠道现身说法打动人,假个故事,实难让人亲近。而既要说好故事,又让故事承载作家想要承载的,实在不是件容易做得自然、顺当、妥贴的事。

  近年来,西方文学小说带着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式,晃晃荡荡地进入中国,它们的最大好处,归根到底,是用事实证明了,小说创作原来是没模式、不需模式的。所以那么多模式存在,说明的恰是,没一个模式是必须、唯一的。西方文学还用事实证明:小说是个包容量很大的文学体裁,故事、随笔、散文、日记,全都可以大而化之地纳入其中,一概称之为小说。对文学作品来说,重要的是,作家如何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最自然、最饱满、最真实、最富有情感地写出心里最写的。重要的是最有感受、最想写、写得最顺当的。至于写出该称小说或非小说,无关紧要。西方文学文学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无拘无束、无规无矩。

  近年来,一些作家另辟新渠,带着新的思路,走上了传统小说模式的反叛之路。

  韩少功是个思维缜密、惜墨如金、下笔知轻重的作家。又是个少有的知识丰富、才能全面的作家。小说、散文、杂文、随笔、理论文、评论,他什么都能写,写得都很好。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世界知识、哲学知识、政治知识、民族学知识、地方学知识。这样的作家,靠编造故事发挥才能,无疑是种委屈、是种痛苦。他的《马桥词典》找到的是一种全方位发挥他才能的方法(也可称之为“借口“)。他以一条条马桥地方语的注释作为线索,连接自己用小说、散文、随笔书写的零碎篇章。他的毎个短篇写得都很棒。他是当今中国文坛写作技能数一数二的作家。他用笔下那些零碎的篇章,组成一幅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风土人情画,并在其中称心如意地寄放了自己不限于地方的观察认识和思考。

  作家陈村的聪明怎么也是出类拔萃的。他是个能够看透人、事的人。然而,他的精明又不那么纯粹,时而混有一点 “傻”;他大大的看透中还伴随些小小的不透。他是个敏感的人、深刻的人,也是个琐碎的人、胡思乱想的人。他风趣幽默,又尖酸刻薄。他厚道老实、善良热情、有情有义,但也不乏圆滑、不乏一点心眼。他的成熟、老道中总离不开那么点轻佻,他时时底气十足地大声张扬,却这张扬中又总透出股股稚嫩。他的身上或许充分体现的是人的复杂性、作家的复杂性。他的丰富复杂使得他的作品格外有了看头。《鲜花和》是他才能挥发的集大成,很精彩。他写的都是自己贴近的、熟悉的生活,零零碎碎,却这零碎万趣汇文,情、理、智、巧满溢,组成了个完整的人生观。《鲜花和》带给阅读的是种享受,这享受让人心生将之延长的希翼,很难得。

  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写的是自己的家庭,是他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一张张滞留眼前不离去的面孔。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也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好的书之一。王蒙先生不避不闪毫无留情地触摸了人心的柔软、隐秘,丑陋或美丽,直抵深处。因是亲人,最了解,爱与憎与厌,笔笔情到深处,又因是亲人,毎一笔的深度渗透,带出的都是血和泪。这篇小说中,王蒙的横溢才能得到了痛快淋漓的挥洒。小说写的是几十年的历史,因真实,因准确,这历史是他一家的,又不仅仅是他一家的。真实、准确书写生活的文学作品,天生就是民族的、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也只有真实准确书写的文学作品,才可靠可信,经得起时间考验,可被一切领域用作研究参考。

  最后,推荐一下沈从文的《柏子》。

  此文可为范文,而非范文;有很多优点,但不囊括所有优点;是个短篇,只是个生活的横截面,但薄薄几页纸,有着足够可被想象、延伸、填补的长。小说具有几个精致的、艺术的、技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应是所有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不断被看到的。这样的特点,不论出现在哪,于作者,何尝不是种骄傲,于读者,何尝不是种满足,而用在这里,也算是对本文“不二之法”的一点小小的、不全面、但却正面的补充。

  《柏子》写的是一个上岸水手去找妇人的片段,寥寥几笔,语言、细节极富韵味,人物形象、性情、生活,了然其中。

  “他们尽管诅咒着,然而一颗心也依然摇摇晃晃上了岸。。。。。。飞到所熟悉的

  吊脚楼上去了。”

  ――“摇摇晃晃”,概括得多好,多形象。摇摇晃晃踏着跳板上岸的心,摇摇晃晃飞向吊脚楼的心;这摇晃中便有了船员天长日久的生活,有着一时脱离前往吊脚楼的那份荡漾的亢奋与喜欢。

  “门开了,一只泥腿在门里,一只泥腿在门外,身子便为两条臂缠紧了,在那新

  刮过的日炙淋粗糙的脸上,就贴紧了一个宽宽的温暖的脸上。”

  ――艺术的画面。语言文字勾勒出的一个艺术画面。造形中,透出急切,透出融化苦涩与粗糙的细致的温暖。这样飘溢美感的画面,看到了,就在眼里驻下了。

  “他把妇人的身体,记得极其熟习,一些转弯抹角的地方,一些幽暗的地方,一

  些坟起与一些窟窿,即如离开妇人身边一千里,也像可以用手摸,说得出分寸。

  妇人的笑,妇人的动,也死死的像蚂蟥一样钉在心上。”

  ――留在肌肤指缝间的另一个身体的记忆,挥之不去的不尽丰满柔软和滋润,那么具体,细腻。该已淡远,却仍浓郁,还贴在肌肤,留在心里,散在感官中。这就是感觉,丰富了人生,丰富了文学的感觉。

  “烟与酒与女人,一个浪漫派的文人非此不能夸耀于世人三件事,这些喽罗却

  很平常的享受着。。。。。。然而各个心是同样的跳,头脑是同样的发迷。。。。。。”

  ――即使是一句理性的概括交代,仍是感性的、形象的,倾注了作者的体味。

  有限的文字承載无限的情思、感觉不完的感觉。

  这样的文字,谁又能面对而不慨然?――含蓄、简约、雅致,勾动的是心中的一份欢喜、一份会意,体验的是一份不曾有过的体验。心中淹埋的一份也许已麻木、也许尚无意识的文学隐藏,像钓鱼一样地被钓了出来。

  面对这样的文字,怎么走得动路,怎能不停步,怎能不细细品位、细细享受,美美地醉上一番。

  这样的文字,有什么可以将之取代?!有什么可以将之淘汰?!

标签: #不二 #当今 #前景 #尴尬 #文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