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力谜语 > 笑话

笑话

发布于:2024-03-23 作者:admin123 阅读:82

  -超级搞笑笑话大全↘

  1.幽灵:上帝,我下次投胎想和天使一样全身洁白,并且带着一对翅膀,但我仍然想吸血。-

  上帝:那你投胎做护舒宝吧。-

  2.有个朋友第一次勤工俭学在公园里卖冰棍,不好意思吆喝;这时候突然有一人在那里大喊:“卖冰棍儿~~~~卖冰棍儿~~”。那朋友一听,心里可高兴了,就跟着喊:“我也是~~~~我也是~~~~”。-

  3.蚂蚁和大象结婚不久,大象就死了。蚂蚁一边埋大象,一边痛哭:“亲爱的,你怎么这么早去了,我这辈子不干别的,就埋你了!”-

  4.你男生暗恋一女生 鼓气勇气问那女生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投缘的”女生答 ,连问几遍都是一样的答案-

  该男生泄气道:“头扁的行不行”。-

  5.一日,我上气不接下气追赶末班车,一边追一边喊:师傅!师傅等等我呀~-

  车窗突然有名乘客探出头来,慢条斯理的对着我说:悟空.你就别追了-

  6.某天考生物,其中有一题是看鸟的腿猜出鸟的名字。某生实在不懂,生气的把卷子一撕准备离开考场。监考老师很生气于是问他:“你是哪班的,叫什么名字?”某生把裤腿一掀,说:“你猜啊你猜啊。”-

  7.漂亮的蒙古族女演员表演完后,领导上台接见,接着她的手,问寒问暖,半天也不肯放,亲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该女演员激动地回答道“玛勒格碧.松首”-

  8.一个人买了一个只会说俩字谁呀的鹦鹉,有一天主人不在家,有个换煤气的来敲门。-

  鹦鹉:谁呀。-

  答:换煤气的-

  鹦鹉:谁呀。-

  答:换煤气的-

  主人回家门口躺个人,主人纳闷,这是谁呀-

  门内:换煤气的-

  9.一人在路上看到一堆东西,蹲下闻了闻,说可能是便便,用手摸了点放嘴里舔了下,说,还真是便便,还好没踩到!~-

  10.医生问病人是怎么骨折的,答:我觉得鞋里有沙子,就扶着电线杆抖鞋,我抖啊抖......有个人以为我触电了,便抄起木棒给了我两棒子。-

  11.某教授在田间授课:“科学研究要不怕脏。。。”然后他蹲下来,用手指戳了一下地上的牛粪,然后把手指放到嘴里舔净.一同学忙说:“我不怕脏。。。”然后也用手指戳了一下地上的牛粪放到嘴里舔净教授:“另外还要善于观察,我刚才是用中指戳粪,但舔的是食指。。。”-

  12.某公厕内,A君便秘,拉了好久都拉不出来,这时另一男子B君冲进来,刚蹲下就噼里啪啦的拉得好不畅快,A君听到后说:“伙计,真羡慕你呀,拉得这么痛快” B君说:“有啥好羡慕的,裤子还没脱呢……”-

  13.某君正练习骑自行车,前面来了一个行人,某君惊慌,大叫:"站住!站住!"行人一楞急忙停下。怎奈某君骑术太差还是把行人撞倒。行人起身大怒:"你还叫我站住!你好瞄准是不是!"-

  14.漂亮妹妹,2岁。一日,偶打电话给她的妈妈,小家伙接的电话。出于礼貌,我也要和她寒暄一下。“乖乖,妈妈呢?”“去花果山了!”“......”“乖乖,那你在做什么呢?”“阿姨你真逗,我不是跟你打电话呢,!”-

  同事的儿子,4岁。经典的一句话:“我小的时候......”-

  15.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乌龟踩伤了窝牛。警察正在调查事故原因说窝牛:乌龟是怎么撞到你的?正吊着石膏的窝牛惊惶未定地回忆道:我不记得了,当时他的速度太快了!-

  16.一只北极熊孤单的呆在冰上发呆,实在无聊就开始拔自己的毛玩,一根……两根……三根……最后拔的一根不剩,他突然大叫…………好冷啊!!………………-

  17.同事的女儿是个小美人胚子,从幼儿园回来她妈妈经常会问她:“美人儿,今天有人这么叫你了吗?”小小女孩子居然叹了口气:“估计他们看我看多了,也就不觉得我美了。”-

  18.一对夫妇避孕失败后生了一个小男孩,孩子一生出来就紧握拳头,一直笑个不停.护士把他的拳头一掰开.发现里面有一把避孕药,接着小男孩开口说话了:“你们两个想弄死我,没那么容易,哈哈哈哈.........”-

  19.两个男人去山上玩,一个人不小心失足掉下了山崖,同伴着急的喊:“兄弟,你怎么样,有没有事啊?”,只听到掉下去那个人回答:“我不知道,我还在往下掉呢~~~~~”-

  20.我也顶,一男子骑自行车,不掌车把,双手抱在胸前,一交警看见后说:手掌好!该男子回答,同志们好!-

  21. 猴子问狐狸,该怎样用一首歌形容大象放的那个屁?狐狸说:古巨基的好想好想蚂蚁听见说:“操,我还以为是动力火车的当了。”-

  22.两兄弟被老虎追,弟弟实在跑不动了,就说:“哥,咱别跑了,和这畜生死嗑吧”哥哥说:“别扯蛋了,我跑不过它,能跑过你就行了。”-

  23.面条被馒头海扁,找表哥方便面去报仇,方便面看见豆包就一顿暴打,回来后对面条说:放心,我把它屎都打出来了。-

  24.一时髦女子走上公交车,见一空坐便掏出纸巾猛擦一阵,刚要坐不巧放一屁,旁边一男子笑道:“我KAO,真他妈干净,擦完还要吹吹”-

  25.企鹅很无聊,于是想到北极去找北极熊玩-

  走啊走,走了很多年,快到了,突然想起来家里煤气没关好-

  于是返回,走啊走,又走了很多年,关好煤气,又出发,又走啊走,又走了好多年-

  好不容易来到了北极熊的门口,敲门:-

  ——北极熊!出来玩!-

  北极熊:-

  ——不玩。-

  26.初中,某数学老师讲方程式变换,在讲台上袖子一挽大声喝道:同学们注意!我要变形了!……-

  27.某法官斜视,一日审判甲乙丙三个犯罪嫌疑人,-

  法官对甲说:“东西是你偷的吗??”-

  乙答:“不是”-

  法官大怒:“我没问你。”-

  丙道:“我也没说什么呀。”-

  28.飞机上,乌鸦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 ,猪听后对空姐说:"给爷也来杯水!" 空姐听后,把乌鸦和猪一起从飞机上扔下来. 乌鸦笑着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

  29.有只兔子走进一家店里问老板:你们这儿有没有胡萝卜卖?老伴说:没有。过了一会儿兔子又来问:你们这儿有没有胡萝卜卖?老板不耐烦的说没有!过了一会儿兔子又来问了,老板终于忍无可忍:你要是再来捣乱我就拿把剪刀把你的耳朵剪了!-

  过了一会儿兔子又来了:你们这儿有没有剪刀卖?老板说:没有。兔子又问:你们这儿有没有胡萝卜卖……-

  30.魔王抓住了公主-

  魔王说:你尽管叫破喉咙吧,没有人会来救你的!-

  公主:破喉咙,破喉咙!-

  没有人:公主,我来救你了!-

  魔王: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魔王,你叫我干嘛?-

  魔王:哇呀,看到鬼了!-

  鬼:靠!被发现了.-

  靠:胡说,谁发现我了?-

  谁:关我屁事!-

  魔王:oh,my god!-

  上帝:谁叫我?!-

  谁:没有人叫你啊!-

  没有人:我哪有!!!-

  据说魔王从此得了精神分裂症.-

  31.一个国王要替公主征婚,把一个苹果放在公主头上,谁要把它射中就有机会迎娶公主。-

  第一个男士把苹果射中,他说:“I’m 罗宾。”-

  第二个男士也把苹果射中,他说:“I'm 后羿。”-

  第三个男士不小心把公主射死了,他说:“ I'm sorry..."-

  32.某人在精神病院实习,忽一神经病患者手持一把菜刀向他追来,这人转头就跑,直到跑到一条死胡同,心想这下完了,那个病人说:给你刀,该你追我了。--

  33. 狼刚失恋,觅食时路过一间小屋,听到一男人教训自己的孩子:“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喂狼小孩在屋里哭了一夜,狼在外面守了一夜,早上起来,狼哽咽得说:男人,男人都是骗子!!

一、[短篇]知青园第四任主人追忆前任

作者附言:这是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过的旧作,现发于此,请网友批评指正!

  知青园第四任主人追忆前任

  李乙隆

  知青园原名知青田,是下乡知青学大寨赶昔阳战天斗地开山造田造出来的,那时候以粮为纲,种水稻,严重缺水,知青们一插上秧便开始抗旱,累死累活,亩产两百斤,报表上多填了一个零。知青回城后,便荒着。荒了一阵子便种上了水果。种上水果后,称为知青园。知青园承包给村民去管理,至今已四易其主。第一个承包者只承包两年,第二个承包者也承包两年,第三个承包者承包三年,第四个承包者承包50年,承包期太短不利于知青园的可持续发展,承包期长使承包者不仅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管理,还可以增加投资,使知青园这片土地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当然以前承包期短并非承包者目光短浅,而是政策上的原因。知青园种植有香蕉、桃、李、龙眼、荔枝、梨、橄榄等。第四个承包者还在知青园中有泉眼的小山谷里筑起水坝,截起了纤细的泉水,蓄成一个小水库,也可称为池塘。水中养鱼虾,水上养鹅鸭。第四承包者还在知青园里养起了蜂,还养着一群鸡,养了两条大狼狗,养了十多头羊。知青园中极少采用化肥和饲料添加剂,讲究天然,近乎一个生态圈。除了人畜类便外,还把那些长势茂盛的小草锄下来,晒干后,弄成一堆一堆的,在上面盖上一定比例的干泥土,烧起来,这是我们家乡人所说的“火烧土”,是极好的有机肥。我不想用生花妙笔去描状知青园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的春天,去描状波光粼粼、鹅欢鸭叫的池塘晨景,去描状知青园中生气勃勃的各种生命,更不用说枝头上那些生动的果实了,只凭上面那些说明文般的平实介绍,你已经对知青园充满神往了。你一定要问,知青园的第四任主人是谁,你想与他拉拉关系,以后到他那儿去玩。告诉你吧,知青园的第四任主人正是在下,本文的叙述者。纵观我们全村二千多人,有谁能有我这样的大手笔!

  知青园第三个承包者是个高考落榜者,高大英俊,有文化又能吃苦耐劳,承包果园足见其创业雄心,不像同村其他落榜者,只会埋怨家乡的闭塞落后、村民的愚昧,却高不成低不就,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他叫玉坤,名字有点女性化,人腼腆、内向,比女孩还怕羞。名字及性格,与他的外表都不相称。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本村姑娘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乡村姑娘可不懂白马王子什么的,是叙述者为省点脑力,按自己思维习惯写上去的。反正意思清楚就好了,大家不会苛求于我的是不是。我又不是什么大作家,如果是大作家,我犯得着脸朝黄土背朝天来侍弄这知青园做什么。丑话说在前面,大家也许就不会对这篇小说期望值过高,读后因失望而迁怒于作者。反正意思讲得明白就行,不敢追求什么生动、传神,更不要说什么感觉、氛围了。

  白马王子——既然“玉坤”唤起来有些女性化,有损于这篇小说男主人公的高大全形象,还是谓之白马王子——安营扎寨在知青园之后,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铲除杂草,补种果苗,筑起小水坝,疏通水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厕池,在厕池边上围起齐腰高——恰好遮去羞处的小石墙,可在里面淋浴和大小便。厕池不但积肥,还蓄水,有一条水沟通向厕池,晴天水沟是干的,下雨天便有水流进厕池,可用来浇果苗。本来白马王子是会把知青园一直承包下去的。他在承包合同中加上:“合同到期后,乙方有意继续承包,应给予优先;倘若乙方承包不成,甲方要对乙方新种的果树给予补偿。”倘若这样,我便不会成为知青园的第四任主人,也不会在这里饶舌了。其实,尽管我对知青园一往情深,我还是希望白马王子能一直把知青园承包下去,我总不能为了成为知青园的主人,为了写这篇小说,而让白马王子死于非命呀。看着这么优秀的一个青年,死在22岁上,谁不痛心!可不管我的美好愿望如何,白马王子径自死了,死得没商量。

  我现在胼手胝足于知青园,可谓是踏着白马王子的足迹,继承白马王子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开创知青园的新局面。

  知青园里有一排知青小屋,是石屋,在村民眼里神秘得很。何止神秘,分明是恐怖呀!我真的不是写小说的材料,扣人心弦的素材落到我手里,纯属浪费。就说给小说定题目吧,这篇小说完全可以题为“恐怖的小石屋”,我怎么就起了这个既不风花雪月,又无刀光剑影、鬼怪精灵的名字。怪不得我发在“榕树下”的文章点击率总是低得有伤自尊,没有一个撩人的好题目呀!我也不会搞一个“酷”一点的笔名。在网上,笔名其实很重要,就像广告征婚的女子,倘若有一个雅致隽永、音韵悦耳或洋里洋气的芳名,应征者一定要比名字土气俗气者多得多。大家也许已经知道,我的名字比我的相貌更缺乏说服力。

  知青小屋一排4间:一个男宿舍,用途略;一个女宿舍,用途略;一个储藏室,放生产工具和劳动果实;一个名字略,作厨房、食堂用。后面还缀着一个小小的卫生间,用途略。卫生间下面是一个小厕池。最先倒塌的是卫生间,到现在仍十分完好的是女宿舍。男宿舍被台风掀去半个屋顶;由于地基的关系,储藏室倒了一面墙,屋顶也塌了下来,一地碎瓦;厨房没有铺上水泥地板,杂草葳蕤,缺乏阳光——阳光只能从窗口照进来——杂草不是碧绿一片,而是杂着笋白和鹅黄,十分娇嫩。下雨天,屋顶漏雨严重,故不担心草们缺水喝。

  第三任主人住在女宿舍中,第四任主人住在自己新建的、离知青小屋约150米远的两间沙灰平房中。知青小屋作为一个历史遗迹,诗意地茕茕孑立于山坡上。那段历史已经受到否定,当时那男五女四的九个小青年也未见哪个成龙成凤,故那遗迹理所当然地寂寞着,就连知青们曾回来过也视若敝履,只在那个女战友的坟堆上压上一些坟纸,烧了一些纸钱,便绝尘而去。他们与几位村民偶有来往,一定也听过知青小屋中那桩不幸——被演绎成不祥的传说。在那桩不幸发生前,他们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来扫墓。那桩不幸发生后至今,他们只来过一次,据说,那位叫元的——坟堆里那位女知青生前的恋人回去后生了一场大病,因此他们便不再来了。知青小屋天天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对它并不熟视无睹,偶尔会对着它发一番感慨,为它写过一篇散文,七首诗歌。父亲极力反对我包下知青园,理由便是知青小屋,还有那个坟堆。在父亲看来,那个坟堆还好处理。我在知青园的边界种上蒺藜,父亲要我把那个坟堆圈在蒺藜外面,他说宁可把我的“版图”缩小半亩地,也不能把坟堆圈进来。当然,“版图”一词是我写着写着,很自然就跳出来了,父亲那样的文化是玩不起这种幽默的,他当时说的原话我记不起来了,反正是指承包范围之类。我笑着说,如果真的有鬼,鬼们上天入地,那蒺藜就能把鬼挡在外面吗?再说知青园发生的“鬼案”是在知青小屋中,知青小屋就在知青园中间,你能把它圈出去吗?我如果怕鬼,就不会把知青园承包下来的。说来还得感谢“鬼”的帮忙,不然,凭我的经济实力,怎么能把知青园承包下来呢?承包知青园,首期付款500元,以后每年交1000元,便宜得很。我也懂人情,那些干部没少吃过我的果子。上头有人来骗吃骗喝,也少不了拿我的果子招待,临走时拎走的大包小袋,除了村办厂的茶叶,便是我的果子了。当然,如果我不承包,牲畜践踏,人类推残,知青园早就荒芜了,还有什么果子不果子的。

  我这个人不但懂人情,也讲“鬼情“,各种果子成熟时,我总摆一盘到那坟堆前,摆一盘到那女宿舍中,还插上一柱清香,紫烟缭绕,是给鬼们的请贴,逢年过节也烧些纸钱。对这些我无所谓信,也无所谓不信。既然有些事情谁也说不清,我这个果农何必去苛求一个绝对的答案呢!

  坟堆里的那位女知青,可以说是我的性启蒙者。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年幼之时,都曾对年长的某位异性产生过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说是性意识的觉醒。不过有些人的性意识是被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唤醒的,这便是所谓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吧。我认为一个八九岁蒙童的性意识不可能为同龄人而觉醒,如果不是这样,那才可怕呢?

  我的果园在合同上的叫法是知青园,我称之为南山月山庄,自封为庄主。南山月山庄的前身知青田,正经的叫法是南岭知青农场。我的山庄中那片文物古迹般的颓败石屋,我称之为知青小屋。南岭知青农场曾经报纸有名、电台有声,之所以未能“电视有影”,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地方电视台。知青农场曾经红红火火,知青小屋也曾经风风光光。瓦亮壁白、窗明地净。墙上有毛 像和那时候各种流行的宣传画样板戏剧照什么的。对比当时的我们村,知青小屋绝对称得上雅致洁净格调高的去处了。我曾跟读高中的大哥去知青小屋玩,满墙的画使我眼花缭乱,红光一片,让人感到临火般的温暖。对温暖的记忆使我记得当时正是冬天。那时候的衣服比现在少,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当时我怯怯的,怪生份,但过后却把这经历当荣耀,跟小伙伴们炫个没完。

  葬在这园中的女知青,当时不过十七八岁吧,但在八九岁的我看来,俨然是个大人了。知青们进村文艺宣传,演铁梅、喜儿的,就是她。

  她,好端端的一个人,大家说她死了,她就真的死了。她在一次抗洪中,被山洪冲下山去 。其实知青农场不可能有多大的洪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失足沿着水流滑下山去,但大家都这样说,我苟且沿用。当时不管她以什么方式下去,结局却是一样的:她撞死在石头上。

  当时追悼会很隆重,有地级领导参加,还到处贴上向她学习的标语。那时我就想,如果能死得像她这样热闹,再死几次也不怕。

  我这样说似乎有点没心没肺,但小孩子懂什么,你别见怪。说我当时全不懂事也不恰当,隐隐约约意识到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难受。只是小孩子没定性,难受归难受,听到追悼会上鞭炮一响还是同其他孩子一样欢呼雀跃去拾没炸开的炮子。断断续续还是难受了一段时间,五六天吧。每次难受起来,很快被什么好玩的事打断,持续时间倒不长。倒是年事渐长,偶尔想起她时,偶尔会惆怅和感慨一番。偶尔路过知青园,看到那颓败小屋,萧萦孤坟,偶尔也触景伤情。成了知青园第四任主人之后,知青小屋与她的坟墓天天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本应熟视无睹起来才合乎常理,但在某个时候,不知是自己情绪低落而感受到知青小屋与她的孤坟的荒凉、落寞,还是凄清的景象,使自己更加郁郁寡欢。好在这偶尔的偶尔,其实不多,糙爷们一个,倘若经常那么自作多情地“偶尔”一下,也太娘们了。

  我一直羞于叙述她搓着我的手时,我的下身很争气的挺了起来那一种很新鲜很舒服的感觉。她拿糖果给我吃,见我手脏,便为我洗手。她在热水瓶中倒出了一点水又舀进了一瓢冷水,在脸盆里,水不温不冷,她的手掌暖暖的,搓着我的手。现在想来,她的手根本不像现在少女的手,有点黑有点粗,掌上有厚茧,糙糙的。她的手掌握着我的手时,感觉实在好极了,下身不由自主地处于充血状态,当时我七八岁。

  如果她以一个美丽女鬼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我不但一点不怕,还会庆幸自己的艳遇。只是她是摔死的,摔死时的样子一定并不好看。其实有几个人能以好看的样子死去呢,即使是病死在床上,也大多数被疾病推残得形容枯搞。在家乡丰富多彩的鬼故事中,有一点相同的是,鬼是以它在作为人时死亡时的样子出现的,也就是定格在人鬼之际,比如吊死鬼便吐着舌头,淹死鬼便浑身水淋淋的,被砍头的是无头鬼,以前在我们村里打过几次战,便有人看到身上淌着血的战死鬼,老死的便是老鬼,不管它在作为年轻人的时候如何英俊、美丽。以此观之,天堂也美好不到哪里去,没有姑娘美如水,没有少年壮如山,一个个老态龙钟、颤颤巍巍。

  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以什么方式存在,又以什么状态“显形”,这些问题是哲学家、神学家、心理学家、灵魂学家、科学家们才会去想的,我用不着想这么多,我只盼望坟堆里那位女知青能以生前那美丽的少女形象——不知我是否已经告诉大家,她是美丽的——“显形”在我的面前。尽管艰苦的劳动使她不像现在的少女皮白肉嫩,但美丽的生命总会在她最美丽的时候顽强地美丽着。知青们进村文艺宣传时,她演铁梅,看得人山人海,不看什么铁梅,而是看她。尽管一个七八岁小男孩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一个十七八岁少女的容貌,但村里那些40岁以上的男人,说起她的美貌,仍然津津乐道。与美丽女鬼缠绵缱绻一番,也许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愿望。当然,一定要是真正美丽而善良的女鬼,不能一转身现出狰狞的面目,咬住你的脖子吸你的血或掏出你的心吃了;也不能缠住你不放,要你同赴黄泉。充满悲剧美的结局是两人依依不舍,最终她无比痴怨地说:“奴家去了,郎君保重。”她长长的一般是白色的衣袖慢慢地在你的手掌中抽出来——哎呀,一不留神编成古装戏了。喜剧的结局相当于香港的搞笑片,她说要投胎到某家,要你一定要等她长大,紧接着便是婴儿的哭声。当然,她要到阳间来除了投胎转世之外,还有借尸还魂之法,去找美丽的女尸附身。但美丽的女尸可是稀有资源,我即使爱上一个女鬼也绝不希望有美丽的女子死去,腾出尸体让女鬼的魂住进去。就算找到了一个美丽女尸,想到自己拥在怀里的本来是太平间的一个尸体,心里总有些不自在,爱起来心理上也许会产生一些障碍,说不定还会造成服用“伟哥” 也不奏效的“男”言之隐。如果灵魂和身体不是同一个“人”,你真的搞不清你爱的是躯体还是灵魂。而且你为男人我当然知道男人的德性,爱上女人往往爱的是躯体而不是灵魂。灵魂再高尚心灵再美丽倘若相貌丑陋,爱上她的男人其实不多,打个比方,躯体是使用价值,灵魂是附加值,虽然附加值有时要比使用价值高得多,但倘若没有使用价值,附加值要附加在哪里呢?

  像许多土里生土里长的老一辈山村孩子一样,哪里上过什么幼儿园,我也是在鬼故事里长大的。就像喜欢看恐怖片《午夜凶铃》看得好长时间不敢一个人睡一样,我对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也是又喜欢又怕的,越怕越刺激,越刺激越喜欢。那些一点也不恐怖的,带着幽默色彩的鬼故事,把鬼平常化,听起来也是很有趣的。如果鬼故事都这样讲,鬼片都这么演,潜移默化之下,人也不再怕鬼了。也许“鬼”根本就伤害不了人,伤害人的,是人自身的恐惧。在生产队时期负责巡田水的松伯,说他是“阴阳目”,夜里去巡田水时,看到鬼就像白天遇到人一样平常,有一次遇到一个无头鬼——我们村以前有过几次战争,赤卫队把敌人的脑袋砍下来,因之无头鬼的传说是有历史背景的——当时松伯蹲在田头吸烟,那无头鬼走过来拍着松伯的肩头,打看手语向松伯要烟吸,松伯点燃了一根烟递给它,它接过来插在脖子上吸着。小说写到这里一定有读者说我又跑题了,追忆知青园前任主人怎么编起鬼故事来,感谢你的提醒,我还是言归正传并尽快结束这篇小说吧。我还有许多正经事儿要做的,写小说只是无聊时解闷用的。

  写小说总是可长可短,要结束它还不容易。就说知青园的第三任主人也就是我的前任也就是玉坤也就是我在本文所说的白马子死了,死在知青园知青小屋前女宿舍中,死在某一个繁星满天、虫唱喁喁、鲜果飘香的夜晚。虽然发现玉坤已死是那天晌午,但据派出所民警推断,玉坤死亡时间是在昨夜某时,我沿用此说。对于玉坤之死,官方的说法是死于自杀,民间则说死于它杀。这“它”,便是前女宿舍的主人之一,那位坟堆里的女知青,现为女鬼,它缢死玉坤,掳去他的魂魄,在阴间或恋爱或同居或结婚。

  玉坤死状颇为不雅。写到这里我便想到这篇小说的出路,也就是打算把它发往何处,并根据打算处理玉坤的死状,一是忽略不写,一是含蓄处理,一是照直写来。想来想去我这个人快人快语言无不尽还是不劳读者费心去想像——往坏处说是剥夺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是写作之大忌——听我如实道来。

  关于缢死者的情状我不必描写了,以免让你做恶梦,其实不说你也知道的,影视、小说有过此类介绍描述的,我也写不出什么新花样,只能挑特别的来写,而不能把一般的写出特别来。

  我要告诉你的是,与一般人自缢不同的是,玉坤不是悬着,而是躺着,躺在床铺上,脖子上勒着一根麻绳。更让人讶异不已的是,他头上罩着一条女子的裤衩,身上穿着女子的外衣裤,玉坤牛高马大的,那女子衣服穿起来很不得体,显得很滑稽,没穿内衣裤,外衣扣起来紧绷绷的,裤子却解开褪到大腿上,那下体便裸露着,有排泄物溅在裤子上,已凝成白色的污渍。两脚用麻绳绑在一起;两手也绑着,绑成交叉状,是一个活结,自己用牙一咬就可解开。那罩在头上的裤衩不大,而玉坤的脑袋却不小,因之形成紧罩之势,也给呼吸制造了一点障碍,是脖子上麻绳的帮凶。玉坤的死状使他的死因显得扑朔迷离,但最后还是排除了各种他杀的可能性。玉坤的家庭亲友也觉玉坤的死状很是不雅不宜张扬,只往邪异方面说开去,一时间传得诡秘异常,我们村阴云密布,人心惶惶。

  我这人不太信邪,小时候大量鬼故事的熏陶,并没有使我凡事疑神疑鬼,因为大量的阅读使我的知识日益丰富,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比村民们多些,绝不会人云亦云。

  当大家对知青园避之唯恐不及之时,我不顾家庭的反对,以便宜的价钱承包了下来。这并不是说我不怕死,如果真有个恶鬼要我的命,即使是沉鱼落雁或羞花闭月要我到阴间去享尽艳福,我也会逃之夭夭的。但我从没看见过鬼。如果鬼只是因为恐怖而产生的幻影,那我是不大可能看到鬼的,因为除了看恐怖片过分投入之外,我这个人活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恐怖。

  我知道许多人都容易被怪异所吸引,包括传说和小说。当玉坤之死的怪异传说被村民们津津乐道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听众时,我不忍戳破其中原委,不忍扫大家的兴致。当这个故事作为一篇小说出现在我的笔下时,我不愿故弄玄虚。如果要故弄玄虚,我去写诗或做到抽象派画家岂不更省力,何苦写这么多的字。

  玉坤死于“性缢死”。他脖子上的绳子原是一个活结,在他欲仙欲死神志不清之时拉错了绳子的方向,把活结变成死结。他自绑手足是因为有受虐癖,他还有易装癖和恋物癖,那些女子衣服可能像村民所传真的是那位女知青的衣服,但不是从坟墓里带出来的,而是作为遗物放在知青小屋墙角杂物堆上的小木厢中。知青园第一、二任主人并没去清理知青小屋,也没住进去,只是自己在高处搭个“了望哨”看管果园。玉坤住进去了,发现了那个装着女子衣物的小木箱……

  (2000年7月)

二、书 缘   ———一个50年代生人的阅读经历

  书 缘

  ——一个50年代生人的阅读经历

  一.初见

  1963年, 那年茗子她六岁。

  S城傍江对山而建,已有数千年历史。

  茗子和她的爷爷奶奶就住在江边不远的一条巷子里,那里叫茶馆巷。

  傍晚时分。

  刚从戏校下班回家的爷爷,意犹未尽地还在楼上住房里哼着一段开场唱腔,奶奶正在楼梯间改的  多户共用厨房里搞晚饭。茗子和邻居家的同龄女孩,就在窄窄的楼道口玩着游戏,她们正兴致勃勃的模仿着剧团排戏。

  “哎呀妹妹,”茗子拿腔拿调地喊着,“月色这么好,我们一起拜月吧!”

  跪地,弯腰,手举过头,两个女孩一本正经地对着木条凳做的香案拜了起来。

  又是一声“哎呀”,被用萝卜澡巾做的水袖缠住了身子的茗子,在扯水袖时摔倒、踩空,从楼上滚下去了。

  楼下,哪家一口铁锅就当梯口搁那里。

  尖锐的哭叫,茗子左额血流如注,大人们一片慌乱。

  第二天,爷爷没有去戏校,在家陪着头上裹着层层绷带的小孙女,偷空还琢磨几句唱腔。

  爷爷,带我去茶馆听故事!

  那要到晚上,还早呢!

  那你跟我讲故事!

  都讲过好多了,你听厌了。

  不啊,就讲那两个漂亮小姐拜月的故事!

  哈,正在排演的拜月记你都知道了!

  爷爷拿起他上班带的黑包,拿出一本书,这里就是拜月记。

  茗子翻了几页,失望地递给爷爷:漂亮小姐没有啊!

  有啊!戏开演了。爷爷边说边唱起来。

  背?我?理?我?怎?是?亲,茗子高兴了,模仿爷爷的腔调哼着。

  茗子,吐词要清晰,是悲?欢?离?合?总为?情!

  茗子只是瞪眼。

  悲,就是茗子摔破头,痛;欢,就是茗子听故事,笑;离,就是~就是茗子要上幼儿园,哭;合,就是我们过年了,乐。

  啊?爷爷,茗子的故事,书上也有?

  茗子又拿起那剧本,颇有兴致地翻看。

  所有你喜欢听的故事在书中都有,巷口茶馆里讲的说唐也在书上写着的。爷爷看到孙女一副似乎明白了的样子,便又唱了起来。

  悲?欢?离?合?总为?情,明月?惜?青春。

  茗子并不懂,只是很崇拜地摸着书。十年后,从去世的爷爷留下的日记中读到这句话,茗子才真正有所明白。

  一年后,茗子入小学,收到爷爷的入学礼,是一套图文并茂带汉语拼音的《中国民间故事》。

  从此,开始了她的阅读经历,生发出书与她的莫解之缘。

  二.相识

  从1964年9月到1966年8月,两年里茗子几乎看遍了她能碰上能看懂的图书。

  S城的北正街,一条南北向的古老街道,窄窄而又长长的街路,两侧几乎都是做各种小买卖的店铺。自从读小学回到住在北正街中段的父母家后,茗子每天都要踏上这条街,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是能够穿街走到头的,因为街上有太多的小图书室、连环画摊。

  一间能开三个大床的铺面里,沿墙支着一线长木框和铁丝做成的简易书架,架前摆放着数条窄得大人只能坐半边屁股的长凳,两墙间约一个大人高度的空中,也横横直直的系着铁丝。所有的铁丝上都挂着花花绿绿封面的连环画册。每一间这样的图书室画书摊都是茗子的最爱。

  父母给的每天的一毛早餐钱,最多可以省出6分,那必须是冒着迟到的危险跑到头卡子挤进聚满了人的柜台买两个馒头做早餐,才能省得出;若在校门口的粉店里吃碗光头粉,享受坐在桌边先捞尽每根粉条再喝完透着猪骨香的汤后的惬意,那就只能省出2分钱。每天早上,茗子在6分钱还是2分钱的矛盾中出了家门,每天下午5点半,看完2分钱或是6分钱的图书,赶在父母下班前回到了家。

  狡猾的图书摊老板,把图书都按类定了价。最便宜的是一分钱两本的,外观薄且破旧,或是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革命英雄故事;最贵的是两分钱一本,厚且新,带彩色,多是隋唐三国红楼类古代故事的大套本。6分钱才看三本,对于阅读速度快的茗子,最多半小时就要离别那些令她魂牵梦绕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真是件痛苦事。

  那天,茗子拿着早已经看完的三本聊斋画书,反反复复地翻着,身子扭动不安,但又没有交书走人。

  给!茗子手肘被谁推了一下,屁股边塞过来两本图书,自己手上的书被人接走。

  边上坐着的一个大点的哥哥,对着没反应过来的茗子扬了扬已到他手中的聊斋。

  换着看!好勒!茗子一喜。

  这是两本还没看过的三国,好厚!好精彩!

  只要一打开图书,茗子就对街上的喧闹店里的走动浑然无觉。等茗子看完去还书,老板说,少一本!

  啊,忘记换回来了!那个哥哥已经走了。

  伯伯,我那三本已经还了,你看,就在这里摆着。眼尖的茗子指着架上说。

  好啊!你还敢跟别人换书看!补钱!两本,四分!

  那~那我明天给你补四分钱来,好吗?

  不行!明天鬼晓得你会来!

  脸上的麻子涨得比眼睛大的图书摊的伯伯,边说边过来拖住茗子的书包,一些人在看热闹。

  委屈,羞愧,尴尬,难堪——??????

  王眯子,算了,莫为难小妹子了,一位白发爷爷搭腔了。这小妹子我认得的,是汉爹的心肝呢。

  汉爹?剧院里那个?书摊伯伯口气一下就缓了。你是汉爹的孙女,那我还才晓得。

  茗子的书包又回到她肩上了。

  下次来看图书,我不收你钱!茗子都出门了,书摊伯伯还在后面喊着。

  多亏北正街上有的是图书摊,茗子再也不会来这家看书,就是路过,也要低着头极快地蹿过。

  这次经历的好处是茗子学会拿自己的图书与同学交换着看了,同时交换的,还有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看法。茗子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与同学换书看的坏处是,换来换去,不是茗子自己的书收不回了,就是把同学的书换得记不清落谁手上了。于是,每学期结束前,茗子就要被父亲拽着,到同学家一户户还书,或是赔钱。

  茗子在还书赔钱的路上很注意观察父亲的动静:道歉诚恳,拿钱干脆,从不埋怨。快到家时总是一句叮嘱:莫要告诉你妈!一巴掌拍向茗子的脑袋——很轻!

  于是有父亲陪着还书赔钱的茗子,同学都愿意借书给她,茗子看的图书越来越多了。

  连环画书的形象性画面感,培养了茗子的丰富想象力,无论是写日记还是讲故事,她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真切的图画来,但是色彩之下,还有什么?

  有次赔钱回来,父亲说,暑假了,到你姑姑那住一段时间不?

  在研读导演专业的姑姑,住一间单人宿舍,宿舍走廊到头,有开着双扇门的大房间,门上写着三字:资料室。

  一张通向原著文本阅读天地的大门,从此向着茗子敞开来!

  三.渴求

  1966年夏,那场史无前例的坑灰复燃之火,焚烧神州,十年莫灭。

  家里不多的几十本革命小说书连同茗子积了好久的故事会,全都"主动"上缴了,留下来的一套  列宁全集也被带红袖章的恶叔叔抄走了。那晚茗子睡卧不宁,惊动了父亲,一声"起来"之后,  茗子偷藏在自己枕头里的《青春之歌》就被父亲抽出来了。

  搪瓷洗脸盆里,被扯成一沓沓的书页,在火中燃烧,纸灰趁着火气,飞起来,又落下。

  哭声嘤嘤?小祖宗,哭不得!母亲立马拿毛巾捂住了茗子的嘴。

  为什么要烧了我的林道静,你们是国民党?!两天不跟父亲说话的茗子,捶打着父亲的背,开口说了这一句。父亲只有苦笑。

  那时的茗子哪里知道她已相识的和还未来得及相识的书朋友们,都被一只魔手烙上了"封资修"的红字,打入了地狱!

  北正街上的图书摊店关了,剧团资料室封了,新华书店排排书柜书架空了,同学们的书包里只有同样的红宝书和两报一刊的社论了,还有就是以造谣污蔑挖人隐私的大字报到处飞扬。

  武斗,死人,游街,抄家……

  再后来,剧团是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产物,全部解散。一夜之间,茗子的爷爷姑姑全都成了无单位无工作无收入的三无人员!幸得母亲早就转业到了工厂,父亲作为留用人员派去看守已人去楼空的剧场。

  家庭收入骤减,社会物质供应匮缺,晚上经常连照明电都没有。

  昏暗的煤油灯下,留守剧团的三个家庭7个孩子围着茗子坐着,入神地听着茗子讲故事,时而笑声连连。时而静默沉思。那些或是充满童趣或是展现历史厚重的故事,在茗子的演绎下,使孩子们暂时远离了大人们的混乱世界。

  但是茗子已觉得自己快要干涸了。

  已经是两年多没有书可看的茗子,那天从资料室的灰烬中找到一本撕了封面的中学生理教材,十分高兴,捧回了家。晚上,同父亲一起留守的军代表来家里商量工作,发现了正看得入神的茗子手中的课本。一翻,一指,一吼:什么东西!这么点大人,就看这种不堪入目的书!

  本来并无半点遮掩的茗子,顿时无措——这种书太肮脏?这是教材!那书再没回到茗子手中。

  魂不守舍般地在剧场前院后坪里游荡着,茗子突然发现原来食堂边有个通往舞台地下化妆室的门开着,以前她和爷爷多少回进去过!去看看爷爷以前老坐的化妆台吧。里面漆黑一片!还记得门右边就是开关,手一绕就真的碰到了灯绳。

  啪!眼前光明一片!地下室的深处,堆满了一捆捆的书!

  心儿狂跳,满面通红,两眼朦朦,一身灰尘的茗子,还嫌躲着看这些抄没的禁书不过瘾,竟然一本本,一套套地偷了出来!

  以狼吞虎咽之态偷啃着她视为至宝的天赐美食,月余后,茗子没料到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把她出卖了。

  那张到地下室的门被一把大铁锁封住了,床板下没看完的红楼梦被一个竹筐装起,吊到房梁上去了,茗子被休病假一周,没书可读,只能闭眼睡得个昏天黑地。

  家里人都出去了,好静!

  黛玉病重,宝玉会来看望吗?

  王氏家长们的狸猫换太子手法真的做了?

  房梁上的红楼梦仿佛变成了狸猫,爪子挠着茗子的心!

  搬移八仙方桌,架上四方高椅,还差一点点,红楼梦就是一面太虚幻境,姿态万方地在向茗子招手!

  爬下又爬上,一根杈衣棍让茗子终于再拥朋友入怀。

  看完了,心安了,奇怪,眼睛也好了!

  更奇怪的是,父母根本不关心红楼梦是否安居于房梁之上!

  13岁的茗子还未到怀想公子多情小姐薄命的年龄,为宝黛命运萦怀的嗟叹情绪不久就消退了,但是那铁锁隔断了茗子与新朋友的交会,她又恢复了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日子。

  那天茗子从外面庆祝什么成立燃放的鞭炮屑里拣出一手巾包的未炸鞭子,正想着如何玩点新花样,看到妹妹蹲在地上用饭粒喂蚂蚁,成群结队的蚂蚁欢天喜地地抬着饭粒回墙洞里。

  好的!茗子手脚一阵拂动,饭粒都拨到中央,蚂蚁们只得重新列阵。揭开手巾包,把鞭子拦腰一掰,露出黑黑的火药,在饭粒四周列出一道包围圈,只留一个口子让蚂蚁进来。

  这叫做诱敌深入,点火全歼!茗子得意地跟妹妹夸耀着,你就等着看尸横遍地吧!

  正要点火,一只穿皮鞋的大脚踩过来,火药阵立时乱了。茗子恼怒地抬头一看,是父亲!似怒非怒,欲言又止,表情十分奇怪。

  你还是去地下室吧!父亲喃喃地说。

  那张通向藏着收没书籍的门,大锁没有了!

  茗子从此可以一书包一书包地挑选回她爱读的书了!但有过那次看生理教材被军代表发现的教训,茗子只得把她心爱的书藏到自家厨房边的楼梯间里。放学后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地下室挑选,晚饭后可以钻进自己的藏宝室欣赏陶醉。

  与汤显祖相会于牡丹亭,感受杜丽娘的悲喜,领悟生死的意义;与马克吐温相识密西西比河边,约着小汤姆一起去历险,学会分辨正义与邪恶;与大仲马相知在基督山上,见识了知识与金钱的正面力量,快意恩仇……

  浸淫于经典名著之中,真让茗子感到自己幸福极了。

  有一天,茗子和妹妹兴冲冲放学回家,刚打开家门,便吓住了:家里空空如也!军代表的妻子告诉茫然呆立着的茗子姐妹,你爸调动工作了,你家搬走了!

  搬了!搬哪里了?茗子猛然想起前几日无意中听到父母说过要搬到南门口以外的地方去,茗子小时候跟随妈妈去过那里拜年。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把我们丢了?!

  气极!饿极!累极!拖着妹妹走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新家的茗子,急着查看家里摊得凌乱的家具用品,没有看到她的书宝贝,顿时伤心至极!

  永别了,她精心挑选珍藏准备慢慢细品的那一套套中外名著,一册册古今剧本!

  四.失落

  1971-1977,整整七年,茗子陷入了她阅读史上的沙漠地带。

  茗子读中学了。学制短了,初高中四年完成,理科课程内容深度较文革前课本大减,文科几乎围着毛著转,连古文阅读都是只选毛著中正面提及的古代典故诗文。味同嚼蜡的课本,千篇一律的豪言壮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连电影戏剧都只有好人坏人两类人的斗争。不堪啊!这让拜读过许多名著嘉文的茗子只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虚空感。

  能让茗子可以拿起来读几分钟的文本一点都找不到了。奶奶针线篮的一本夹丝线的旧剧本,都被她读得要呕吐了,那是一个老农民教儿孙爱护集体公物,改正自私自利毛病的短剧。

  为演样板戏而恢复的剧团资料室里,除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和政治学习资料外,仅有八个样板戏剧本和山寨版革命剧剧本。

  那天父亲回来,拿着一册油印资料,兴奋地对茗子说,这个,你可以看看。

  《园丁之歌》?

  数分钟翻看完,一扔。太小儿科!老师和同学帮助后进生的题材,茗子都不知写过多少次作文了。人物情节不说,这唱词儿写得也太什么了:“百花园中花似景,花红要靠育花人……”哪能和经典戏剧的唱词相比?茗子随口哼起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才是正宗!

  但就是这个茗子不喜欢的戏剧,使得她在语文课上被老师大为赞赏,茗子接过老师的问话,把故事完整地叙述一遍——“没有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担,就是剧本主题所在。”老师领着全班同学鼓掌!

  到了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又提到《园丁之歌》,还是茗子简要地叙述全剧情节,但老师总结的是“‘没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这句话问题大了,中央领导指出。这句话简直是反攻倒算。”老师和同学看茗子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早有的疑惑由心中泛起。

  为什么同样一个剧本,时而被赞,时而被批?到底哪是对的?

  为什么同样一本书一个电影,过去是经典名著,现在是大毒草?该读还是不该读?

  不敢问老师,也不能问家长,那时能够读到的文字里又找不到答案。

  难道真是人生烦恼识字始?百无一用是读书?茗子被漫漫黄沙围住了!

  心结莫解,前路茫茫。白天到学校混混跟同学疯疯,晚上就和奶奶宿舍里的人玩“5、10、K”。几度月圆月缺,茗子白胖了不少。

  那晚正想着去谁家混两时辰,宿舍里待业几年了的胖哥主动来邀茗子去他家玩——听说你最爱看书,来吧,我有好书看!

  不到十平米的房间,一盏电灯黄黄地照着正中的牌桌,四个青年男女吞云吐雾拍桌打椅玩的正欢。

  胖哥,书呢?随着胖哥手指,茗子看到窄板床头有个黑色本子。疑惑地翻开黑面,四个间架不稳的钢笔字赫然在目:《少女之心》!

  这不正是近来同学间窃窃议论的手抄本黄书吗?那天还有密友说起某男看过就成了强奸犯,某女看了就完全变了脾性,难道这么薄薄一本,竟有那么大的诱惑力?

  来,坐我这里看,亮大些。胖哥手臂一揽,就把有些发怔的茗子连人带书拖到他的腿上:“这本书难得借到,强鳖要了老子一条烟!”

  刺鼻的烟味夹着强烈的酸面包般的体臭,一边打牌一边调笑的男女,昏暗的灯光映着才翻几页就满是赤裸性描写的歪斜字迹,还有涨红了每一颗青春痘的油脸——“正五十K,妈妈的X,通吃你们咯些小鳖!”

  “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蚊子嗡嗡嗡”——呆霸王薛蟠!红楼梦中最使茗子恶心的人物。

  茗子丢下黑本子捂着嘴冲出了这个海市蜃楼太虚幻境。

  慌慌乱乱地进家,奶奶正在搬移书桌抽屉:人都走快一年了,你爷爷的这些日记留了有什么用?来清下,看看里面夹什么冒。

  茗子从厚厚一叠手工装订的帐本似的旧本子里,抽出一本,翻弄,放下,又抽出一本——

  今天白天排戏讨论开场唱段,晚上回家,茗子摔下楼,被铁锅撞伤额头,一头的血。难过!

  今天在家一天,照看茗子,琢磨唱腔,教茗子唱了这句:悲欢离合总为情,明月惜青春。高兴!

  ——爷爷!茗子再也忍不住了,大放悲声!

  哭过后,茗子心境顿开:那些写尽人间悲欢离合,高扬人性真善美大旗的书籍,才是能够照彻人类心灵的一轮永恒明月!

  茗子高中毕业了,只有"一个面向":除独生子女和身患残疾的毕业生可以在城里等待工作分配以外,其他都必须下放农村,向贫下中农学习。她到了知青点。

  在知青点里,用从父亲那里偷来的两包烟作交换,茗子看完了《红与黑》从于连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拿大冬天包洗衣服的承诺,她兑换到全本《安娜卡列尼娜》,由安娜的自杀,她感悟着情感与道德的纠结;因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被偷而与朋友翻脸,她懂得了友情必须建立在真诚上;还曾来回20里地到另一个知青点上借阅《简爱》,环复而漫长的田径上独行使她更理解了简爱的自强与孤傲;为看那本残缺的《古文观止》,给书的主人一户农家写了两百多个鬼节的钱纸包;从姑姑家偷来的半部《唐宋诗举要》让她从头页至末页工工整整抄了两遍,抄写本又成了茗子送好友的珍贵礼物;为参加高考,好友父亲的《辞海》成了她最好的复习资料……

  这些得之不易的书籍,帮茗子驱赶过身心的疲惫,让她浮躁的灵魂得到安抚,空虚的心灵感到充实,如月随行般,伴着茗子熬过了三度酷热难当的夏夜、冰天雪地的冬日,走过青春华年最为艰难的那一程。。

  五.重逢

  1978年3月,废止12年的高考又恢复了,茗子如愿考上了岳麓山下的一个大学。

  新鲜的空气,安静的教室,一见投契的同学,博学善教的师长:真的是换了人间!

  第一次到校图书室借书,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再也不需躲躲藏藏看书了,无比坦然自在:再也不必担心没书可看了,无比充盈满足。站在检索柜边,看着那密密层层的图书分类卡片屉,那种历经风暴的游鱼终于找到了入海口的欣喜实在难以言表。

  找书员工太忙碌,等不及的茗子偷偷溜进了藏书馆,这一眼望去,高及房顶的大书架如骨牌般向着另一头延伸摆放,每一个书架又是多排竖列着满满的图书——茗子只觉胸中热流激荡,一句话脱口而出:

  朋友,久违了!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从此,这条从教学楼 到校图书馆的约600米长的林荫路,茗子几乎每天都要走一个来回。

  那日,连着下了几天秋雨,地面有些滑溜。背着一书包书,手上还拿着几本放不下包的,茗子走得艰难。快走!趁其他同学还没到借书处,我又排队在前了。正在小小得意着自己的行动迅速,不料书包布带突然断裂,茗子下意识用手去护住书包里散落的书籍,竟忘了手中也有书,顿时,满地狼藉!

  喂,我来帮帮你。一个轻柔的男声说,走吧!

  跟着拿着自己那堆书的男生往图书馆最后一段200来米的斜坡路走去,茗子想化解刚才自己的尴尬。同学你哪个系部的?

  嘿,和你同系同班几个月了,还不晓得?你不是经常和那个叫小蕙的抢占紧靠在教室门的第二排出口座位吗?

  小蕙是茗子同班又同寝室的好友。真的是同班同学呢,茗子笑起来了,心也放松了。

  寒假到了。赶在图书馆闭馆前,茗子收集了寝室里外地同学的借书证,一次借了30余本书,准备假期好好享受"美味"。多亏小蕙帮忙连人带书送到了公交车上。刚跟小蕙挥手道别,发动了的车子好一阵摇晃,茗子有些站不稳,心里更生出担忧__下车时怎么办啊!

  喂,来坐我这里。轻柔且耳熟的男声传过来,两捆书就移动到车窗下的座位边了。

  是你!同班!茗子高兴地顾不上是在公交车上,众目睽睽,众耳直直,就和那个曾帮她收拾散书残局的男生聊起来了,竟不知自己怎么就安坐到男生让出来的位子上了。

  你到哪里?回家。你呢?我也是回家。两人同声:都是s城的!

  带着这么多书?还要转车吗?男生问。

笑话

  要在桥东转1路车,茗子说。

  那我送你转车,你拿不动呢。

  江边寒风扑面。从桥东车站下来,穿越长长的一段人车混行的路,才能走到沿江道。茗子跟着这个双手提着书捆的瘦高的眼镜男生后面,心里有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好亲切温暖!

  这些书你都没看过?男生问。

  你都看过?怎么放假不带书回家?茗子反问。

  你这些书,我16岁前就大多看过了。我家那时有一个房间四墙都是书架,可惜,还有好多我没来得及看,文革就都被抄家烧了。眼镜男生轻声说着,镜片光闪闪的。

  四面墙都是书架?茗子心里那根痴迷书的弦,被重重拨动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场景:一间大房子,除门窗外的四壁,都被高高的书架挡住,一本本脊上烫着金色字样的精装书高高排列,一套套盛在书匣里的线装书摞摞堆放,一个瘦高个男生在那窗下书桌边,不厌地翻阅,时不时发出笑声朗朗。

  哈哈哈!茗子同学,你的车到了!我还是好事做到底,帮你送到家吧!

  茗子定神一看,已是华灯初上,冬月清朗。

  他们一起上了车,也从此开始了他们对人生这部大书的共同阅读。

三、团长的呈现,皇帝的新衣?!(附:《团长》是给女生看的、专家给《团长》评分

团长的呈现,皇帝的新衣?!

  (备用题目:救救9爷!救救康导! 救救孩子!)

  9爷说我们是一盘散沙。果然,康导领衔的《团长》就在一片喧腾狂舞的散沙中开场了:四个电视台视先前协约如儿戏,各显神通纷纷抢播! 当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我们其实至今仍连萌发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并以为现代西方工业文明象征之一的契约精神都没有学会。注意,我说的是精神,是在心里学会!!!老师也教导我们,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相互协助呢!可惜,没能入心的也就终究脆弱了。

  我是来夸9爷的么?非也!我只崇尚道理而不崇尚任何人(请语文不佳的TX注意崇尚和佩服、尊敬的区别),至于道理恰巧“伤”到或“赞”到谁了那就是谁!我的眼里只有“理”,我的眼里没有“你”!

  败相的袭来

  我曾经很为《团长》的最终呈现担忧,我也很希望我的担忧完全是捕风捉影以及仅仅看了片花后的杞人忧天,宁愿以认识到自己天真、否定自我直觉、推倒自身预感力及分析力为代价,来换取《团长》的成功(没眼力界儿而确很烦的烦了旁白:你丫以为你谁啊?!)----不为别的,因为远征军这个题材太珍贵了!也多少因为康导和9爷还是偶尊敬和佩服的人。但现在,我不用担忧了,因为一切已成现实,就在眼前:这是个失败的呈现,这失败非指收视率、商业收益,而是作品本身。受不了“失败”刺激的,就理解为“很令人失望”吧。

  只看了2.50集,我就知道,我还有繁重的课业,生命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拜拜勒您叻!遂拂袖而去…..不必苦守TV,网上连轴看了!!暗夜中没有火炬,只有电脑闪烁,让我雷住、让我木呆、让我苦笑、让我癫笑、让我心伤的种种败相一一袭来,而这败相根源也在一排排难抵浊浪的漫开后渐渐浮出屏来……(蒙太奇:贞子来索命啦呀,我闪!----并非戏言,与后文某关键言语绝对呼应,自诩智商高的能看懂《团长》的朋友可否找出?十分简单哦,而不能通读本文及断章取义者自难看出)

  败相5之1----德云社般的语言

  《团长》里的人一个比一个能说,各个油腔滑调,不贫都会死的样子!死都不怕,就怕不贫!!恍惚间,以为进了德云社抗战版-----各位爷,您可以搞笑,但怎么都搞笑到抗战题材了!我们的英烈们啊!我哭!!

  战场上,插科打诨似的搞笑言语、自我嘲讽等都是存在的。按照西方心理学,那是对紧张无聊情绪的一种宣泄;按照素质教育中老师告诉我的,那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这终归有个度,战争终究是残酷的,恐惧、紧张、亢奋才是战场的主调,而从头到尾的“臭贫”与此主调是格格不如的,也是不符合现实的。我不知道9康 (指249和康导,以下同)是出于卖弄还是忘记了电视语言重在画面和故事,而非炫耀大段的嘻哈对白,抑或是恰恰就为了掩盖某种苍白!?要为了沉迷于字字珠玑,我们听广播文学听郭德刚相声去好了。

  德云社抗战版首席贫嘴孟烦了的京腔京韵更让我怀疑是一种卖弄和对某种苍白的掩饰,正像9康讥讽的“故事不够,女人来凑”那样,这恰是“内涵不够,贫嘴来凑”。孟的贫嘴整个一个现代北京胡同串子、北京某大学话痨愤青的穿越版,完全是用现代人的思维、腔调说过去的事,完全与当时语境脱离! (不怪演员,他已完成任务) 9康啊,民国时代的北京文化青年能那样说话么?您们是否是早已过气儿的王朔大爷的书看多了呀?难道没读过应当永远不过气儿的老舍的书么?!那您们就应当晓得那时候的京味与现代京片子是不同的; 如果还想把握其时弃笔从戎滇缅抗战军人的言语感觉,那正好能从黄上尉的《缅北之役》找到答案啊!再与老舍的书一结合,多对应啊!!(真还不如让我来配音呢)。表跟我说没读过啊!啥?不知道黄上尉是WHO?OMG!!! 那您9叔可别跟大家伙儿说为了做功课看了两架子书啊!!一个与时代完全割裂的超现实后现代“京油子京片子”作整场演出的串词儿兼主演之一,够了,仅此即已几乎注定了作品的失败走向!!----9康 ,还有火星文呢----“你过时了”(仿吴导《赤壁》关公对曹操语)!

  败相5之2----荒诞不经的情节

  此剧在情节上的荒诞不经可谓俯首皆拾。

  龙文章公然审讯厅堂上撒泼打滚、表演单口相声(师从马三立?),上官在无戏言的军中居然将堂堂团长追成上树猴,这样的事情显然都是不靠谱的,当然9康可能本来就没打算让它靠谱,就是要以超现实舞台剧风格来表达一种境界、一种深刻的思想。但您不觉得这太刻意、太矫情了?!就为了您的表达,所谓的境界和深刻,您就可以全然不顾当时的背景、情节的真实性?!(关于此后面另行详述)

  再比如,康丫受重伤、搞不好会死的情况下,其恳切请求战友不要再称呼他康丫以免活不过25岁,可不辣竟然极其轻佻地非要逗趣叫一声康丫,孟烦了竟也表情毫无伤感、如三岁孩童般近距离拿着望远镜看康丫痛苦挣扎的面部!!在残酷的战场,亲如兄弟的战友会如此消遣即将可能死去的弟兄、会把这种消遣当作安慰、会以此种方式展现乐观精神?!要把你和亲朋一起推向这随时永别的情景中,你会真的笑得起来、玩得起来?!你瘪犊子玩意儿你!类似地,当豆饼就要死去、兽医还在为他做最后送行时,昨夜还悲戚戚的战友们竟然就在“停尸房”外迫不及待地打起了篮球!要这样那昨天装什么犊子啊?!当豆饼终于大难不死、伤愈归队时,战友们竟然长时间没人反应,只见镜头扫过,又是本剧中无数次滥用的各个眼神迷离、呆若木鸡的雕塑般的群像!无人惊喜无人喝彩无人问候,最后只是蛇屁股不冷不热一句吃了没有(MS这句)打发了事!这就是一起生死与共的战友!?失控了,完全失控了,9康似乎只记起了卖弄黑色幽默、雕塑感画面,全然不顾战场实际!本来好不容易涌现的一点点残酷悲怆感觉,就这样被荒诞的情节与细节设计像冲马桶般地冲得一干二净!!讲述生命的珍贵似乎也是本剧的一个不错诉求,可惜为了前卫风格,这一诉求有时也牺牲成了一粒粒怪味胡豆。

  有人说这样的情节很有点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以及钱钟书的《围城》的感觉,OMG额地娘! 额地个亲娘呀!!请搞搞清楚,那些作品中,其人其事都与当时背景是何等的贴切,谁人能说不靠谱,也正因有如此基础,那些看似夸张的演绎却让人觉得可信、自然,或幽默或尖刻或调侃的语言也便有了深刻的内涵,值得百般回味,正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是艺术;而这样的感觉在《团长》中是全然没有的,剩下的只是表演痕迹极重的矫情、刻意、做作、伪深沉,为表达而表达,直接抛弃现实,凌驾现实,是卖弄----请个别TX不要再侮辱鲁迅、钱钟书啦!!

  败相5之3----几乎都立不住的人物

  《团长》的主要角色都是脸谱化的,东北人必然豪迈,上海人必然女气,河北人必然憨直,四川人必然忠勇,湖南人必然悍战,北京人必然油滑…….这样的处理与以往英雄必然高大全其实本质没啥两样----9康怎么也落入了俗套(9爷还明显融入乡土情结、美化了湖南人)?更要命的,相比《士兵突击》中性格突出、血肉丰满的群像,《团长》的主要角色要么显得夸张生硬造作(如龙孟虞),要么苍白无力(除迷龙小赤色甚至老麦尚可外,其余角色都十分单薄乃至毫无个性)。是不是又要有人跳出来叫嚣,《士兵突击》与《团长》不是同类、不可比,那我要问:数学与语文更不是同类,但如果百分制下都得99分,我就不能说数学和语文学得一样好么?!有些TX看问题过不过脑子啊!

  需要重点说说的是堪称《团长》最大主角的龙妖孽。一个区区跳大绳出身的管鞋垫袜子的后勤小官,竟然拥有超人的胆识、超人的智慧、超高的情操、超深的思想、超人的技能以及冲天的情义,一个几乎不能存在的完美的人还同时各样杂耍无样儿不精、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这确乎是妖孽了。想起了老师说的:画鬼容易画人难!看来9康是投机取巧了,他们可能无法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又有性格有血肉的真实的人,所以干脆给大家画鬼了!既然团长升华为鬼魅妖孽,自然无所不能,自然也更容易任由9康委托其随时随地蹦出惊人的至理名言,而不管是在正血肉横飞的战场,还是面对一大帮天南海北、大字不识一个的瞠目结舌的士兵。好不雷人、好不做作!

  另据说,9叔在写剧本时就盘算着怎样的角色可对应《士兵》中的哪个演员,亦即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根据故事需要定角色的规律,成了根据演员生造一个角色,再让角色去凑故事!也就难怪这么多角色看着做作、故事看着苍白了。

  于是,《团长》中的角色都变成9康急于用来表达思想的符号象征,却失去了令人信服的一个个“自己”,最多不过是貌似唬人的虚假躯壳而已。

  败相5之4----被严重稀释的人性

  《团长》看来是要通过描述战争中小人物由颓废、挣扎到希望、成仁的心路历程,来诠释人性,来揭示我们如此溃败艰难的原因乃至国民性的不足。有人说,这部剧反映了英雄也是人,也来自小人物,也怕死,生命都是可贵的,战争是魔鬼,这样的人性刻画超越了以往的战争题材电视剧。是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团长》有进步,但这只能说明原来的电视剧是何等垃圾,却并不能说明《团长》多成功,由此最多只能说不垃圾而已,因为这样的人性刻画大多仍是浅表层次的,个别较深的又没有挖掘出来----无论深浅都大大打了折扣,正如上述,不靠谱的语言、荒诞的情节、立不住的人物使得种种人性刻画的努力都被严重稀释了。

  人性其实还有更多的层面。《黑皮书》中,作为以“身”奉献的地下抵抗成员的女主角与其他所有跟纳粹有瓜葛的人都被当成“荷奸”,被那些备受纳粹迫害的荷兰民众强行剥光衣服、当众凌辱,在群情激愤中,似乎谁都是可以理解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突然间没了界限!!!类似地,《叶问》中那个其实并为泯灭良心的华人日语翻译官在无奈的举动下其实也在利用自己职权之便,对同胞进行尽可能的维护,并在最关键时刻冒生命危险救了抗日武侠叶问,就是这样的人却最终在一片打倒汉奸的高昂呐喊中,死在了昨天还在鬼子面前逆来顺受甚至一副奴相的自己同胞之手!!叶问那无奈悲凉孤独无助的眼神让我泪下,让我对爱国误国、美丑善恶、民族根性、英雄气短又有了新的解读(网上下载海外非河蟹版才看得到此片段哦,哎)!什么是人性刻画?!这就是!它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观者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两部作品在或技巧高超或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中来诠释人性,没有丝毫无厘头和荒诞。但在《团长》中,我没有看到这样有力量的人性刻画,我未曾留下一滴眼泪,我没有一丝的感动,我无法启动一分的思考!!估计又要有人一根筋地猴儿急跳出来说电影和电视不一类不能比啦!如是,所有电影演员包括你所崇拜的电影学院毕业的《士兵》中偶像演员今后都别演电视剧了,因为那不是一类啊!----以己之矛刺己之盾,何如?!!

  败相5之5---几成噱头的道理和思想

  《团长》似乎还要努力讲述一些道理和思想,从而揭示我们的败因和国民性。但其并未真正围绕这些道理和思想而展开,大多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以至于“中国鬼死于漫不经心”、“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我们一盘散沙”、“上层腐败”之类的道理差不多也就成了噱头,突兀,生硬,矫情。单论这些道理,也值得商榷:我们漫不经心么?我们把洋人赠送的洋枪洋钟当玩意儿的同时,在雕刻景泰蓝鼻烟壶上可谓精细之至,我们人与人的勾心斗角也可是从来不曾怠慢!安逸本身有错么?请问地球哪个国家不喜欢过舒服日子?!关键是为何西方人小日本想舒服就舒服了,还能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而我们就只能想安逸都安逸不了?!我们一盘散沙,可为何我们又总能散而不亡,我们的文化怎有如此强的黏着力以致数千年沿承?!上层也是人也来自民间,也是人构建的,上层的腐败仅仅跟上层本身有关?!..... 再如“安逸”若理解为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就有更深含义了,但《团长》似乎并无本意更未展开……总之以上种种仍然属于表像,而非根本原因,因为同样是人,为何别的民族在这些方面几乎都做对了或做的比我们好呢?! 小民不才,以为近代以来之衰败根源是我们的文化(拜托,可不是语文英语数理化啊)存在问题,没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使得我们的思想意识没有跟上人类社会进步的节拍,从而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处被动处处被动(本文引子中的情形可为一例),只有经历思想的觉醒、漫长而痛苦的努力,才能真正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主题过于宏大,论证过程免去(偶想收费地),在此本TX仅做最后总结性陈词:忘记传统等于背叛,因循传统等于死亡!!!!!

  当然一部电视剧不太可能承载这样厚重的思想,能把上述若干点充分展开就很不错了,可惜9康未能完成。其实此剧也有点《细细的红线》的调子,那也是一部非常有思想、很文艺的战争题材作品,也是描述小人物的心态和战争中的人性,有着散文诗般的风格,但其很结实,很靠谱,形散而神不散,看似悠悠道来,而当事件呈现时绝不含糊,能让你马上犹如置身其中。而《团长》却是形散神也散了,太多不靠谱的方面、散乱的结构与节奏让你无法融入,终致思想和观者均游离于画外。

  败相的根源

  种种的败相让我观影的躯体竟也变得败相起来:从最初的翘首以盼、正襟危坐,滑为斜依,平躺,最终两脚丫儿直穿椅背翘到天上,左手可比克,右手鲜橙多。这自不是对远征军的一丝不敬,大抵只是败相对败相吧。及至看虞团对一帮文盲说出“袍泽弟兄”这样的文辞儿,看龙妖对一帮溃兵叫出“我们相扶相携”这般酸掉牙的哈姆雷特话剧腔,“哈哈…哈…咳….咳咳……咳…..”终于还是没能笑出来,掌心中却分明有了血迹,确乎是为那已不能开口却仍未瞑目的远征军的被扭曲。(仿鲁迅文风)

  综上所述,《团长》其实要打造一部电视版超现实后现代舞台剧,很具有前卫、先锋、小剧场试验话剧的范儿,重在写意不在写实,正像9爷所说“重在精神”。这种尝试是勇敢的,但是否恰当呢?事实证明是很不恰当,失败了:在上述5 大败相的呈现下,许多观众都抛弃了《团长》,即便一些高层次观众也避而远之,甚至还有许多人尤其青少年年轻观众(我身边就有)产生了反面的可怕可悲误读,比如由以为国军不抗战跳到认为国军都英勇从不消极抗战的另一极端、国军都是邋遢的小丑但小丑也疯狂、英雄都是被逼的没有真正慷慨赴大义的、抗战其实挺好玩如同丛林真人CS /实弹匹特博(罪过、罪过)…..好一幅众生之败相!难道它就是要为小众打造的自娱自乐产品?!NO!我国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远征军,远征军题材多么宝贵,作为有良知和具有也应当担负社会责任的影视人,9康肯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这个作品,并通过作品了解远征军,但结果与此希望相差甚远,这难道不算是失败!这个失败其实都不需要事实的证明,因为按照当前大众审美能力,写意方式尤其是较“先锋前卫试验”的注定不为多数人接受,更不用说该剧写意本身就很不到位了!结果自然是大量的高中低各层次都不买账。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9康错误地采用侧重写意方式且此方式本身也没到位呢?就因为放弃了心灵的积淀! 是的,写意本身无错,但需要先有把握写实的能力,才能有出色的写意。就好比只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才能有真正拿得出手的草书。而9爷面对如此厚重的远征军题材,竟要用不到1年的时间就完成剧本创作,这样短的时间是没有什么积淀的,还不足以具备对此题材进行高水平写实的能力(除非你丫拥有老子孔子朱熹王守仁鲁迅苏格拉底黑格尔马克思卢梭莎士比亚的大脑合集----仿烦了烦一下哈),于是与康导联手,往好了说是剑走偏锋,往坏了说是铤而走险,直接跨越写实,奔向写意了,不玩楷书了,咱行书都不玩,上来就草书,而且是狂草!神乎乎玄乎乎,看不懂?!那就对了,揍是要这效果。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粗通书法、楷书根底欠缺的人要给急着求字的人写字,傻子都知道自然是写草书而非楷书,因为楷书写得不好那连幼儿园小班的都能看出来,而草书写得不好就不是普通人敢说的了。嘿嘿……

  为啥说远征军题材一定要那样长时间的积淀呢。草民以为,远征军题材是个十分好的历史切片,是可以做出高度深度乃至广度的,但必须把这一切片置于民族的整个历史发展大进程中,编导不仅要深入了解远征军历史、抗战历史、世界二战历史,还要了解与其有复杂因果关系的近代历史以及国民性、民族文化(以中国为主兼顾其他相关体尤其是与我们如此接近又如此不同的日本),还要将这些元素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至于其中必然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各领域的知识自然也不能偏废,至少要知悉。这绝对是对编导修为涵养、分析力、洞察力、表述力的极大挑战,而要做经典,这是必需的。好比你要看清地球就得站在太阳系,要看清太阳系就得站在银河系,要看清银河系就得外太空了……显然,这绝非两三年积淀可以实现的,而9康也就是刚脱离了地面但仍未突破大气层,连自己都没有看清地球,又怎能奢望他们告诉地球人地球的模样?!啥玩意儿?您问我哪儿?我织女星座呀,有织女mm相伴,自不愁穿,更不寂寞,银河当酒,繁星做菜,弹丸地球,一点破事儿,早看底儿掉,哈爽!(偶也臭贫一把)....从另一较通俗的层面来讲,《士兵突击》是9康较熟悉的领域,都用了那样长时间的积淀,终于厚积薄发,成就经典,而远征军题材不是他们熟悉的,且更加厚重复杂,却反而好像一夜之间速成了!

  速成的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基本背离史实、为讲道理而道理、为说人性强说人性、充斥刻意矫情煽情做作生硬、疑似为商业妥协而严重注水以至拖沓不堪、其实十分自恋的闹剧以及上述的众生之败相。说的稍重点,这无异于对远征军的侮辱,尽管我相信9康在主观上尽心尽力、敬重远征军,9爷也说“对得起远征军”,但对于创作者,是否“对得起”最终还是要作品呈现来说话!!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9康为什么就不能在经过心灵的积淀后再将远征军题材搬上荧屏呢?《士兵》的大获成功带来了鲜花掌声闪光灯获奖采访走秀…..如此前所未有的礼遇面前,9康也终于变得浮躁了,他们以为以自己的实力,在较短时间内也是可以把握远征军题材的,或许还要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和逼迫,终于不积而薄发了!而事实上,他们至少在客观上已经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誉,总会晕眩,几乎无人可以幸免,这是否也是人性的悲哀啊?!......世间的事情有时就是很蹊跷,吴导《赤壁》遭遇火灾、结果成就垃圾大片,《团长》两遇事故、结果看来也要失败了,这难道都属偶然?!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我们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连上苍也要以自己的方式来予以警告,明戏的应当收手或调整,不明戏的自然只能迎来失败!!偶其实很早就对《团长》感到不妙,正是源自偶长居织女星座而生之上通神灵之超强第7感,只是出于对9康和《团长》的渴望和期待,才不愿也未敢泄露----表以为就龙妖能行鬼神之事!!哈!

  再次总结性陈词:战争非魔鬼因真实;浮躁是魔鬼因虚伪!

  我想,9康还是自知的,可以想象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紧张和压力,据说9爷前些天住院,难道仅仅是生理的病患?低调的康叔越来越高调曝光甚至在开播前就预定庆功宴,这是否是一种高度紧张下的失控和宣泄?(我真的真心祝福两位老师,尽快康复、尽快平常心)

  败相外的安慰

  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是有的:演员其实都很出色(除了不辣蛇屁股等方言学得完全不像显得不敬业),但这也更增添了可悲,因为在编导错误的角色与情节设定下,在错误的整体走向下,演得再出色也没有多少意义了,实在可惜啊;战争场面比国产其他国产电视剧要强不少,尤其31/32沙盘推演挺好,总体情节气氛感觉上也是剧中少有的较靠谱段落(好像翻译说太平洋战役中的那塔瓦血战,应为塔瓦拉血战吧,我听错了或是人家特意虚构吧),毕竟那么大投入么,但离想象仍有差距,尤其对于看惯了网上下载高清美剧的,不过可能还是因为资金不够丰厚吧。这部作品也是有意义的:让一部分人知道了远征军的概念、知道了国军也抗战、知道了英雄也是人也会死的,满足了一些文艺文学青年的独特口味以及爱屋及乌团粉那躁动慌乱的渴望----仅此而已,还不包括前述的那些反面误读,要算进来那就将这些积极意义也抵消了。但这样的意义对于如此大制作、如此高调宣传的《团长》显得太低浅了(要就为了让人知道,拍个喜羊羊滇缅从军记或易中天大话远征军说不定传播效果更广、性价比更高呢----臭贫我小太爷我天生就会),尤其对于要求较高的9康而言,这就更只能算一次哪怕失败了(再次重申,非指收视率、商业收益,因为垃圾大片在这方面也可以相当高)。有人说它是垃圾片有点冤枉了,它仍比许多国产电视剧强,但不算精品,更非经典,只是一次失败的勇敢尝试。据说有人看这个片子也哭得死去活来,我想要么是以前在一片垃圾主旋律片中活得太过麻木和空洞,要么就是正好对上了林mm型文艺女生的口味。

  团粉可能很不忿儿这样的论断,那我再只试问:如果《团长》完全是另外一拨人拍摄成这样的,你还会对它总体抱支持的态度么?或者能保证你的支持不会缩水么?!!请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地回答,这实际是对一个人的真诚与良心的拷问!在真诚并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前提下,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我只能说你还在迷途之中或者你就是那种口味独特的文艺文学青年尤其女生了;如果回答是否定或犹疑的,那说明你支持的实际并非《团长》,而是其中或者更准确说是《士兵》中的偶像明星以及编导们,这其实已经跟《团长》水平的高低无关。我预计,这样的良心拷问下,至少一半的团粉会是后者!!

  忽地,又生联想,《团长》的呈现就像皇帝的新衣,所谓光鲜、层次都是虚夸,其实并无一物,看不懂就被斥为没智商没品位……当人们围观这一新衣,当一些人或因为自欺欺人、或因为由粉丝情结而生魔障、或因为懵懵懂懂随大流而高声唱合时,人群中突地爆出一声稚嫩却坚定的脆响:“老爸,他没有穿衣服!”----偶就要做这样的小P孩!

  9爷说过听到赞扬就头疼,康师傅说过要保持谦卑之心,所以我想他们是能接受小P孩的,9爷说不定还会兴奋得蹦高,但这个社会真的都能接受么?!我也支持“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永远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真正读懂《士兵》的人我想不应当狭隘到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 草根掌掴阎老头的不是他那张老脸,而是压制说话权利的强权! 让所有草根小屁孩都有一片快乐成长的蓝天吧!

  翻开宣称道理人性的篇章,满纸却都只有两个字:唬人。救救9爷!救救康导!救救孩子!(见狂人日记西郭篇第250卷第3721册第8384页 )

  另两篇:《团长》是给女生看的;专家给《团长》评分

  (稍后登场)

标签: #团长 #新衣 #皇帝 #呈现 #评分

相关文章

  • 70后关于过年穿新衣的记忆

    70后关于过年穿新衣的记忆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衣服随时可以买,美女们哪个季节不添几件衣服?过年穿新衣,似乎已不是个可以引起多大关注的话题了。   但是关于过年穿新衣,六七十年代生人都会...

    2024-03-23

  • [感人故事]救人小狗因疫被杀 49位村民含泪送行[已扎口]

    [感人故事]救人小狗因疫被杀 49位村民含泪送行[已扎口]

    地震前夕,一向温顺的小狗突然叼着主人的裤腿拼命往外拉,凄厉的叫声惊动了乡亲。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地震发生了,42位村民幸免于难。之后,这只小狗继续带着这些村...

    2024-03-23

  • 关于饭店服务员吃客人的剩菜剩饭有什么想法?

    关于饭店服务员吃客人的剩菜剩饭有什么想法?

    做过餐饮行业的都知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曾就是一名餐厅服务员,从客人进店,倒茶,点菜,厨师接单,怎样烹饪一道菜,出菜,甚至每天洗菜阿姨们怎样去洗菜,洗几次,我...

    2024-03-22

  • 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最奇葩?

    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最奇葩?

    中国历史上奇葩的皇帝很多,有做木匠出神入化而不理朝政的明熹宗朱由校,有酷爱美食至活活胖死的明仁宗朱高炽,但我说的这位,堪称大神级奇葩皇帝,论奇葩,无人能及。 正...

    2022-06-10

  • 明朝皇帝朱厚照为何禁止百姓养猪?

    明朝皇帝朱厚照为何禁止百姓养猪?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鼓励农民养猪,发展农业。可是明朝有个皇帝却下令禁止百姓养 猪,岂不是咄咄怪事?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公元1521年在位)曾下令禁止百姓养猪...

    2022-06-09

  • 《聊斋志异之金世成》中的假和尚,为何他能吃屎,屎很香吗?

    《聊斋志异之金世成》中的假和尚,为何他能吃屎,屎很香吗?

    便便之香臭,估计除了脑子坏掉,或味觉失灵的人,都是知道的。很明确地说,这东西不可能是香的!此物虽然没几个人吃过,但每个人都闻过,除了自己排泄物,其他任何人或动物...

    2022-06-08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