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力谜语 > 南都记者专访广州光亮工程和灯光节设计师,解密夜广州背后的故事

南都记者专访广州光亮工程和灯光节设计师,解密夜广州背后的故事

发布于:2024-03-23 作者:admin123 阅读:82

南都记者专访广州光亮工程和灯光节设计师,解密夜广州背后的故事

  光亮工程设计其实只实现三成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152 版次:GA01 版名:广州读本 封面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10-25

  作者:魏凯 张志韬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10月15日,广州首届灯光节顺利闭幕,也标志着广州夜景光亮工程暂时告一段落,基本成型的广州夜景照明,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景观照明工程上马。 ●白天鹅宾馆晚上亮灯时正面看效果不错,但侧面看眩光就太厉害了。最初设计的时候灯具要装挡光板,因为时间太紧了根本没装。(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白鹅潭那里计划要立的一块超大的LED屏幕其实不属于夜景照明范畴,而是属于牌匾标识和广告照明,所以我们设计师的发言权就很小。

   ●现在花城广场四大文化建筑中间广场的地砖灯的颜色是特别亮、特别纯的色彩,我一直都说不要用那个色彩,这次趁灯光节的机会我把它调回来了。

   从“光头哥”到“拇指妹”,广州的光亮工程一向争议不断。光亮工程是形象工程还是民生工程?是为市民提升生活质量,还是一种浪费和污染?10月15日,广州首届灯光节顺利闭幕,也标志着广州夜景光亮工程暂时告一段落,基本成型的广州夜景照明,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景观照明工程上马。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清华规划院光环境设计所副所长陈海燕,她和她的同事从2007年开始就介入广州光亮工程设计,珠江两岸、新中轴线、亚运场馆等几乎所有重要景观的夜景灯光设计均由他们主导或参与,首届灯光节也出自她的团队之手。在她的眼中,广州光亮工程得失又如何呢?

   关于灯光节

   这次太仓促,其实参照国外经验,是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的。以后的灯光节还可以放到上下九、西关大屋民俗区,和市民、游客的夜生活结合得更紧密。

   南都记者(以下简称南都):广州刚刚结束的首届灯光节在20天时间里吸引了500万游客,光从游客数量上看应该办得挺成功,但是从经济平衡上看,赞助的企业无法回本,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可能再办下去很难持续,你怎么看这种矛盾?

   陈海燕(以下简称陈):这次灯光节主要是太仓促,像卖广告、拉赞助等增加收入来源的措施都没办法开展。其实参照国外经验,很多经费是可以节省下来的,像里昂灯光节已经做了很多年,名气非常大了,它大部分的表演设备都是免费的,厂家自愿提供,以此作为一个良好的产品发布平台。而政府只要负责一些供水、供电、安保、媒体宣传组织、请灯光设计师的费用,政府只需要负担这么多成本,投入并不大,但带来的旅游收入却是非常惊人的。我自己亲身的经历,里昂灯光节期间,离主城区有两个小时大巴车程的酒店,一晚住宿费都要200欧元,灯光节一结束它房价马上都下跌了。

   另外,其实我们还可以设一些流动的饮食和小礼品摊,像北京天坛庙会的做法是拍卖摊位,甚至可以卖到十几万一个,现在花城广场这些便民设施还是不够的,游客渴了没地方买水饿了没地方买吃的。如果算上这些开源节流的措施,再加上初期政府负担一些水电费等基础投入,等广州灯光节影响力逐渐大起来后,是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的。

   南都:如果能解决经济平衡的问题,明年还会继续举办灯光节吗?

   陈:其实除了今年的活动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个灯光节五年的长期规划。除了花城广场,我们挑选了很多片区也可以做灯光节的,比如上下九、天河北商业区,还有西关大屋民俗区,现在环境整治得也很好,就是时间太仓促。希望以后的灯光节能扩大到这里,和市民、游客的夜生活结合得更紧密。

   关于评价

   很少有城市有广州这么好的载体,珠江从城市中心通过,整个一条新中轴线完全是新的建筑。遗憾的是每栋楼的夜景照明设计有点各自为政。另外,我觉得有点要改进的就是做得过多了,所有的地方都亮了,本来该暗的地方也是如此。(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灯光节做完之后,整个广州光亮工程告一段落,现在也许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整体评价,你觉得可以打多少分?

   陈:如果跟我(想要的)理想状态相比,可能比较难打分,因为实际上我们做规划方案只实现了很小一部分。但是就全国来说,广州光亮工程实施得还算比较好的。主要是因为很少有城市有这么好的载体,珠江从城市中心通过,整个一条新中轴线完全是新的建筑,当时规划的珠江为暖光色生活轴线、新中轴为白光色城市轴线,这一点从大效果看基本实现了。但遗憾的是有些建筑的夜景照明并没有完全按当时的整体规划来做,每栋楼的夜景照明设计有点各自为政,但单看每栋楼都还可以,有些还是花了很大代价,请国际知名设计师来做的。

   另外一点,我觉得有点要改进的就是做得过多了,城市光亮工程到处都是,所有的地方都亮了,本来该暗的地方也是如此。当然我理解这是跟亚运开幕式放在室外有关,从摄像的角度看,要避免暗区。其实照明规划对城市常设照明的亮度是有上限控制的,现在为开幕式增加的庆典照明,可以在平日关闭,仅在庆典时打开。

   关于遗憾

   当初规划最终实现的只有3成左右,时间太紧了。当时工人紧缺到什么程度?直接到广州东站抓个工人来就上工地,那工人说自己只接过两根线的灯,没接过三根线的灯。

   南都:规划最终只实施了很小一部分,具体比例大概是多少?为什么大部分都没做呢?

   陈:去年亚运没开完的时候我们就开了一个总结会,内部讨论的结果是当初规划最终实现的只有3成左右。很多没实施的原因是时间太紧了。我们做新中轴和珠江两岸规划是2010年3月份,而11月份亚运会就开了,这中间8个月的时间里要走审批程序、要施工,拖得很漫长。按照规划,施工前我们设计师要看厂家的样灯,看是不是符合规划要求,但到后来时间紧到只要有灯就装,几乎来不及看。当时工人紧缺到什么程度?直接到广州东站抓个工人来就上工地,那工人都说自己只接过两根线的灯,没接过三根线的灯。

   南都:有没有一些让你特别遗憾的、没有实施的设计?

   陈:我举个例子吧,像白天鹅宾馆它的夜景照明做完后,晚上亮灯时正面看效果不错,但侧面看眩光就太厉害了。最初设计的时候灯具要装挡光板,因为时间太紧了根本没装。还有江湾大酒店那三栋建筑,当时设计它的光是暖光源的,要用金卤灯,但是国内厂家没有,因为这种灯国内厂家很少做,进口的话时间又来不及,后来没办法找了另外厂家的替代产品,最后是那个灯的颜色调不准,看上去特别怪,不黄也不白,有点发绿。当时这里还设计得用窄光束、光很集中,后来厂家送来的是宽光束,把建筑底下一团打得特别亮,而上面却显得很暗。

   我们最后总结了三个设计没得到落实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厂家灯具送得不对,还有就是很多小业主不让你们去装灯。比如你要在他墙面上弄个钉子,他就不让,其实我们都很有经验,这个钉子绝对不会对建筑有破坏。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灯具送来了但是没装对,不过后来也做了一次调整,调回来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现在花城广场四大文化建筑中间广场的地砖灯的颜色是特别亮、特别纯的色彩,我一直都说不要用那个色彩,这次趁灯光节的机会我把它调回来了。还有花城广场塑胶跑道包边的L E D灯带,以前从大红变大蓝,有点艳俗,当时的设计其实是很缓慢的变化,颜色从白到蓝,像流水一样地缓慢变化,这回也借灯光节调回来了。

   南都:花城广场最后的实施效果和设计相比变化很大吗?

   陈:这里的故事就太多了。因为施工时这里景观变化很大,很多的细节跟最初的完全不一样,比如原来这里是草地的,后来就变成硬质铺装了(例如石砖),环境变了,我的灯具肯定就要变了,再加上园林和照明两项工程之间有些沟通不及时,有些是我把灯都送进场了,才发现,咦,怎么这里的草地不见了?因为我的灯原来是配合草地的,而草地的渗水性很好,你变成硬质铺装的话,一下雨水就积在那里排不走,时间一长就把灯具都浸坏了,或者是把灯的控制系统弄坏了,有些灯就变得大红大绿不受控制了。

   南都:作为设计师,你看到自己的设计无法全部实现,甚至有一些不知情的公众或媒体也会批评你们,觉得是设计做得不好,你会不会觉得很郁闷?

   陈:估计每个设计师都会碰到这种妥协的情况,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都做得最好,但是希望下一个项目能做好。其实我挺感谢广州市政府和市建委的,在新中轴线和珠江两岸的设计实施过程中,他们对我们的方案很认可。但很多事情也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能做得了主的,当时每天都有不同的领导来视察,下了一个命令,我们当天就要改,我们甚至都没机会表达意见,领导来视察跟了一个车队,我们设计师在最后一车,都来不及近身去讲解。就像歌剧院的临时照明,当时有人觉得广东省博物馆的夜景照明是红的,所以就要把广州歌剧院的临时照明做成绿的,一块红宝石、一块绿宝石,这个最后还是做了。

   关于浪费

   像珠江两岸到了晚上每栋大楼的夜景灯光全部都打开,没有平时和庆典时的差别,有点浪费。还有一个没做的是花城广场周边39栋建筑夜景灯光联动的设计,当时也是努力了很久,花了很多时间,但最后也放弃了。

   南都:当初的规划有一个细节,就是把重点地区的光亮工程分成几个模式,比如节电模式、庆典模式、亚运模式等等,这些似乎后来都没做。

   陈:规划是分了4个模式,节电、观景、庆典、亚运,这么设计是为了有差别,当然也有节能的考虑。现在每栋做了光亮工程的楼只有自己的控制系统,能控制本大楼的灯,但所有整个片区的总体控制是没有的(注:市建委工作人员解释称,这一设计之所以没有实施是时间太紧,亚运前根本做不过来,而亚运后市民又觉得再对每栋楼施工去改设计太扰民了)。

   所以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像珠江两岸到了晚上每栋大楼的夜景灯光全部都打开,没有平时和庆典时的差别,有点浪费。我理解可能跟珠江夜游有关,关太多的灯可能会有影响,但是其实如果有总控的话,可以设计成比如晚上8点到9点有夜游的时候灯都开,9点以后没夜游的时候灯就关一部分。

   还有一个没做的是花城广场周边39栋建筑夜景灯光联动的设计,当时也是努力了很久,花了很多时间,但最后也放弃了。因为39栋楼的信号传输很难保证,用光纤的话,有些楼没建完,光纤又不通;用手机G PR S信号的话,亚运开幕式当晚人很多,可能会信号拥堵;最后我们还打算自己架一个发射器,用自己的频率发射,但最终没实现。不过未来等办灯光节条件允许的时候,这些还是有可能再实施的。

   关于反对

   我觉得(“光头哥”和“拇指妹”事件)是广州特别好的一个现象,很开放,包容度非常高。这件事能促使政府对亚运后夜景照明的功能和目的重新定位。(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其实在亚运光亮工程之后,广州也陆续有一些另外的项目,例如政府一度准备在白鹅潭那里立一块超大的L E D屏幕,这个项目当初在珠江两岸光亮工程设计里是没有的,你怎么看待这些新加的项目?

   陈:你说的那块屏幕我了解过,它类似于一个信息发布平台,更多地做公益广告,它其实不属于夜景照明范畴,而是属于牌匾标识和广告照明,所以我们设计师的发言权就很小。但是我们也曾多次呼吁,政府要把牌匾标识和广告照明也纳入夜景照明规划管理的范畴,让规划对这些牌匾也要有控制。

   之前珠江两岸广告有点乱,但亚运整治之后好了一些,其实广告多并不是问题,主要是设计上必须有一些规范。比如东京银座,人家一座楼满是广告,但是并不觉得太刺眼,比如20条牌匾在一起,它们的高度、底色都是一样的,广告商可以控制的是字的颜色和样式,有这样一些统一的元素在,看上去就不觉得乱;另一个例子是纽约时报广场,它有很多L E D屏,但是亮度只有国内L E D屏幕的20%,看上去也不会刺眼。而像广州花城广场少年宫侧面的大L E D屏幕,之前亮得简直没法看,夜间亮起来的时候连对面图书馆都被照亮了,就是个大的探照灯,光污染非常厉害,还有花城广场地下商场那块屏,一亮起来地上都被照得雪白,这次我也趁灯光节的机会调低了一些亮度。

   南都:广州之前准备花1.5亿升级光亮工程,后来也引起市民的一些反对,像“光头哥”和“拇指妹”都站出来表达意见,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陈:我觉得这是广州特别好的一个现象,很开放,包容度非常高,而且政府会这么重视市民的意见,建委主任还约见了当事人。这种市民和政府对光亮工程的认知有冲突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件事能促使政府对亚运后夜景照明的功能和目的重新定位。

   亚运之前,实施光亮工程主要就是为形象。但是其实我们本来的设计方案,如果你看过完整版的话,有很多地方是在为市民考虑的。比如对沿江休闲空间和广场绿地的照明。现在江边建筑都照得高高大大的,特别亮,但是市民活动的地方照明有什么啊?就是球泡灯,而且显色性也不是特别好,又暗,整个照明环境也不吸引人。好在珠江两岸照树的光从绿光换成白光以后,走在江堤上至少亮了,看过去不会像鬼火一样了。

   当时我们设计的时候还专门对公共空间做了调研,什么位置留给老年人的,需要明亮一些,什么位置是适合年轻人谈恋爱的,比较暗一点,包括什么地方适合小孩玩,全家都在一起的,这些我们都有过一些规划,如果未来广州逐步把这些落实下去,我想是会更好的。

   ■个人简介·陈海燕

   硕士、工程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光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以城市照明、建筑照明为主要研究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了包括广州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广州亚运设施环境景观照明指引、广州珠江两岸及新中轴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广州花城广场景观照明设计、龙门石窟景观照明设计、北京西二环路(西城区段)照明环境整治示范导则,石家庄重点路段景观照明详细规划等多项照明规划设计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魏凯

   摄影:实习生徐敏 南都记者张志韬

  (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一、三大运营商血拼5.17网购节背后的故事

  三大运营商血拼5.17网购节背后的故事

  作者:贾敬华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5.17电信日看点十足,三大运营商居然不约而同的启动了网购节。很多用户在5.17还未到来前,已经看到了三大运营商铺天盖地的促销攻势。看罢了热闹的促销,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这个火爆的5.17网购节,还会发现火爆的促销背后还有故事。

  往年的5.17电信日促销,舞台在实体营业厅。而今年的5.17促销,三大运营商转战互联网平台,借助官方网上营业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促销。与此同时,实体店的促销也在紧锣密鼓的同步进行,配合网上营业厅的促销。在营销手段上,三大运营商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5.17电信日的前几天,中国联通在微博上启动了“#517疯抢周#”促销活动,并利用促销手段号召微博用户更换联通网上营业厅的促销头像。放眼望去,微博上联通5.17促销的红色头像格外抢眼。不得不承认,在今年三大运营商发起的5.17网购节中,联通在此次促销中抢了一个好彩头。

  当然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在微博上发起了5.17网购节促销宣传活动。只是,与联通相比,力度和火爆程度都逊色不少。通过对三大运营商5.17网购节的宣传分析就会发现,昔日堪称2G时代巨无霸中国移动,优势渐失,联通和电信不分伯仲。

  或许很多人心存疑虑,在营销上一向强势的中国移动,为何在今年的5.17网购节中黯然失色?

  进入3G时代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拓展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营销,而中国联通更是成立了电子商务部门,发力电子商务,弥补营销的短板。几年的摸索过后,联通的电商基因欲加厚重,这一次5.17网购节,联通的电商氛围更加浓重一些,透过三家运营商的网上营业厅布局也能看出端倪。

  对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网上营业厅分析就会发现其特点。

  中国联通:这是一个专业的B2C网站与网上营业厅的结合体,用户不仅可以办理业务,还可以购买合约机。网站使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可以为全国用户提供购买、付款、配送的一站式服务。

  中国电信:从页面布局来看,与联通的网上营业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而在落地方面,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不如中国联通的体验好,因为电信在电商布局方面刚刚进入角色。

  中国移动:在2G时代领先的中国移动,建设专业性明显不足。虽然同样可以网购,但用户体验无法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相比。

  从表面来看,三大运营商血拼5.17网购节就是将促销的战场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其实不然,今年5.17网购节,不仅是三大运营商进军电商的大胆尝试,更是对三大运营商电商实力的综合比拼。从前期的宣传营销,到后期的购买体验,以及配送,都将考验着三大运营商。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中国联通的电商平台是一体化结构设计,集团统一建设,统一运营,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电商平台是各省市自行建设和运营,只是使用了统一的域名规模。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影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电商平台的体验,这会直接表现在此次网购节的业绩上。

  尽管目前我们无法得知三大运营商5.17网购节的战况如何,但联通稍微领先已是不争的事实。客观地说,联通在此次5.17网购节的领先优势的现状背后,是电商战略辛勤耕耘的必然结果,也是先入为主优势的体现。不过,在移动和电信也加速赶超的情况下,联通在电商领域的优势能否继续领先还有变数。

二、在农技中(河边故事之一一三)

  “农技中”是一所的学校的简称,因为从一开始大家都叫这个名字,以致具体的全称现在根本就不知道了,应该是一所农业技术方面的中专学校。我在八里庙联中上了一个学期的初一,就转学到许庄中心中学,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几间房里读了半年书,又转到这所叫作“农技中”的校园。学校只有一排三层的教学楼,前面是操场,后面是菜园,靠西边是两排红砖房,是一些原来农技中老师的宿舍。这是中心中学临时租用的校舍,只有初二一个年级在这里上学,其他的年级在北面距离农技中大约两公里的中心校区上课。虽然在这里上课仅有一年的时间,但是有很多至今仍很清晰的记忆画面和细节,闲暇时经常咀嚼品味,味道越发的鲜醇和浓厚。

  自从考上初中后,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总是在中游徘徊。但是在农技中半个学期后,在学校墙壁上贴出的成绩排名表中,竟然在三十多名后看到了我的名字,那张用毛笔写成的红纸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希望,看到学习的“成绩”,看到了追赶的力量,不经意间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进而成为我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结识一些好朋友,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教我们代数和几何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师,他姓陈,一年四季都剪着平头,花白头发,瘦削的身形,经常穿着四个兜的灰色上衣,连风纪扣都系得板板正正,一只口袋里别着钢笔。陈老师很敬业,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表扬过,说他是早上第一个来到学校、傍晚最后一个熄灯走人的老师。他的敬业使很多学生受益终身,其中就包括我。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是短板,是总成绩中扯后腿的,不知是成绩影响兴趣还是兴趣决定成绩,我的数学成绩和对数学的兴趣两方面都不高,平时也不喜欢甚至有些怕上数学课,但是陈老师改变了这一切。他是一个和蔼的老师,平时笑眯眯的,不像其他的数学老师在你回答不出来问题或者解不出答案的时候,总是怀着轻蔑的神色看着你,甚至在纠正或教你怎样做题时也是不耐烦地数落着。陈老师不是这样,在学生尴尬地站在那里说不出来答案时,他会让你坐下来,轻声细语地讲解出来,眼神就始终盯着你,每说一句就看你一眼,像是在询问听明白了没有,直到你点头为止。陈老师喜欢在上课时叫上一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做习题,我们叫作“爬黑板”,做的习题通常是上节课学过的,或者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的普遍错误,我几乎每节课都会享受在众目睽睽下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解题的机会。记得那时候我和一位姓贾的同学是“爬黑板”最多的两个人。从那以后,我对数学作业变得认真了,也能自觉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我发现自己竟不那么讨厌和害怕数学了,有时候还因为一道没有解出的习题到办公室找陈老师寻求帮助,那时候无论他正在做什么,都会把桌上的书本向旁边一推,拧开自己的钢笔,取一张草纸,耐心地帮助我思考和解答习题。有时我想,陈老师和其他老师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总是用一种父亲般的真诚和耐心在教学,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循循善诱地教给儿女生活的技巧,以及应对困难的方法,是一种无私的倾注了全部身心的教育。我庆幸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直到现在对他依然心存感激。

  语文老师姓严,也是五十多岁,但是与陈老师相比,显得衰老和迟缓了许多。语文是我的优势,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但是严老师的授课方式却不敢恭维,他习惯于照本宣科,上课的时候一只手总是捧着两本书,一本是语文教材,一本是教学参考书,两本书重叠在一起,根据需要频繁地上下交换着,看这本书一眼,再立即拿上来另一本看上一眼,像校对一样,唯恐有纤毫的差错和不一致。尤其是翻译文言文的时候,捧着两本书,念一句原文,再念一句翻译,让我们在原文的空隙处一字不落地抄上译文,课后在作业本上把原文和译文抄写一遍。如果谁的译文与他念的不一样,就会用红笔在译文的下面画上一道粗粗的红线。我对这种教学方法心存抵触,所以作业本上的别样色彩就相对多了些,上课的时候走神或者偷偷看其他书籍的时候也多一些。严老师管教学生的方法除了罚站就是让你出去,因为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时我也被他喝令到教室门外罚站,站在楼道里听着他变换着语气读文言文和译文,看着操场里上体育课的学生几十个人围着一个篮球在跑。但是至今一想起他就肃然起敬的是他让我养成了一个记日记的好习惯,从第一堂语文课上他就让我们每个周写一篇日记,由课代表收集起来让他修改。那时候除了每周一篇作文,日记又成为同学们的一个“负担”,但我不这么认为,从一开始对日记的新奇到逐渐养成一种不能割舍的习惯,从那时每周一篇,到以后的每日一篇;从虚构模拟到真实叙述和真情表露,从 “为造新词强说愁”到 “我手写我心”,让我现在时时能从日记中追诉我的成长经历,以及某个时期某个地点的所思所想。谢谢严老师,使我能经常回忆起更多的记忆细节,从我的经历中激发我向前的勇气和信心。后来初三时转到中心学校时,教室的后面就是严老师的宿舍,一天早晨正在晨读,不经意向窗外一看,严老师蹲在他的门前正在刷牙,左右扯动牙刷,一嘴的白沫,另一只手端着的茶缸晃动着,水一点一滴地甩出来。猛然间我对老师的那种异样的感觉消失了,原来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每天洗脸刷牙,经历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以前总感觉老师是高高在上的,对他们除了教学之外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神秘的,但是严老师的一个刷牙动作,让我体会到老师作为常人的一面,这在十几年后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张稚嫩的面孔时,有了一种设身处地的坦然。

  在初二教英语的是一位矮瘦的青年老师,嗓子特别的尖,发音时嘴角习惯地向两边扯,还一再提醒我们要认真看他的口型。他总是伴着上课铃响走进教室,一手提着录音机,又长又高的那种,与他细瘦的身材很不相称;一手拿着教杆,木头削的,又长又直。在我的印象中,在所有老师中他是最省力了,一走进教室就把录音机放在讲台上,拿出一盒磁带放进去,先听上一节课学的,再听这节课要学的,有时候讲过一部分后打开录音再听上一遍,有时录音机说上一句,他“喀吧”按上暂停,我们齐声跟着念,他再放下一句,我们继续跟着念。所以,一节课的大半都会在听和念中度过,那时候其他班级的英语课大抵也是如此,每个英语老师都有一台录音机,每一节英语课都能从教室里发出朗诵英语的声音。教英语的老师讲课时汉英夹杂,听起来很别扭,尤其喜欢叫人站起来回答问题,我在初一才开始学习ABC,英语基础并不好,特别害怕提问到自己,每次老师一说提问就和其他同学一样把头低下来,直至额头抵在课桌上,但是老师并非因为你低下头就不叫你,甚至有时故意拣那些低头更低的同学来叫。答不上问题的同学无一例外都会受到体罚,罚站是必须的,但是在罚站前他会慢慢踱过去,像悠闲地散步一样,脚步声却非常地重,拿起教杆对着肩膀抽上两下,或者在头皮上敲上几下,一边说着“敲碎你这个榆木疙瘩”。罚站的同学大多是低着头的,于是他最经常的是用粉笔头用力地在学生后脑勺上来回地划,像是要磨灭烟头一样。

  桑老师是很帅气的一位小伙,那时还没有结婚,同学们对他那个当护士的女朋友很感兴趣,见过的没有一个不说漂亮的,啧啧赞叹。他教我们物理,每天上课就拿一本教材,上面满是粉笔末和茶水污渍,说话爱用舌头舔嘴唇,行为举止干净利落。那时候没有条件买或者印刷试卷,通常是老师把一些习题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课堂上或者课后去做。物理老师是抄作业最多的一个,一般都是由我来代劳。一上课就翻开一本什么习题集,用手一招就把我叫过去。有时抄完一黑板需要把前面抄过的擦去再继续抄,后来他的什么申请书和期终考核的一些材料也让我拿回家去抄。

  杜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桑老师一起,在学校里是公认的帅气双子座,但和桑老师的文静书卷气相对,杜老师显得健壮硬朗一些。桑老师的文字板书透出秀气的一面,杜老师的书写则显得老到和狂狷。作为班主任,和同学们接触比较多,有时候他会表现出刚硬的一面,例如开学第一天刚进教室门两句话不对付就对一个调皮的同学当胸一拳,让这位周姓的同学后退几步结结实实地坐在教室的水泥讲台上,但大多的时候他会是一脸憨厚的笑容,露出两颗突出的大门牙。

  初中二年级的生活在我的整个学生生涯中有着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到镇礼堂召开新年联欢晚会,那一次听到的歌曲《木鱼石的传说》竟然和电视上唱得几乎一样,至今还在记忆中时时敲响;第一次由学校包场在周末的下午去市里的新华影院看电影,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能去一次,从学校到电影院几里的路程中,时时能看见蹬着自行车赶路的同学,三五成群,“叮铃铃”地摇着铃声。与此相比,让我对这段时间记忆犹新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结识了一批好朋友,还有一位同桌知己。

  初中阶段仍保持密切联系的朋友大多是初二时结识的,主要是吴、白、孔三个人,我们来自不同的村庄,却能经常骑着自行车串门,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和我年龄相仿,经常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进城看电影,一块儿下课后到河堤上去摘桑椹,一块儿在春节后聚在一起喝上杯啤酒,一块儿在吴的那一间凌乱的卧室里打扑克……还有我的同桌,一位可爱秀气的女孩子。那时教室的后几排基本都是个儿相对较高的男孩子的天地,但是她身材高挑被排在教室的倒数第二排,我在身高上没有任何优势却因为是插班生被安排在后面,有幸和这位我见过的漂亮女孩儿成为同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校园里,男女同学的课桌上通常是用小刀刻成的或者用粉笔画的“三八线”,双目对视中通常射出的是不屑和轻蔑的火焰,但是我们在一年中却成为好朋友,友谊在互相帮助和彼此倾慕中有了更深的发展。她平时很少说话,柔声细语,但端庄中却掩着炽烈的热情,柔弱中透出生活的坚韧。记得刚走进校园不久,是个夏天,午后下起了大雨,放学后竟越下越大,同学们挤在教室门口焦急地等待,直等到天将傍晚,雨却没有丝毫要歇下来的意思,有的同学在雨中狂奔出校门,瞬间就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这时她从我身后也冲出去,等我反应过来时就看不清她的身影了。没过多久她回来了,浑身湿透了,顶着一把雨伞,手里还拿着一把,塞到我的手中转身就走了。那时候男女同学少有的能在一起说话,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但是我们抢占了先机,被安排在一张课桌上,就在这张课桌上,我为她讲解几何习题,她把钢笔灌满墨水递给我,我说起小时候在运河里游泳逮鱼的故事,她说起她们姐弟的有趣往事。

  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初二结束后全年级就搬到中心校区了,我们分在不同的班级,但在上学路上和校园里碰见总是寻找机会说上两句,即使没有机会,例如在课间操时,以年级为单位围着操场排队做操,我们正好相向而立,虽然隔着几乎整个操场,也总是不经意间四目相对,心里有种暖流在涌动。初三毕业那年,同学们都把1寸的毕业照冲印很多,互相赠送。我给她一张我的那张黑白照片,她却没有回赠,两三天后专门递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是她的一张放大的彩照,亭亭玉立,长长的辫子从一侧的肩膀上绕过来垂在胸前,目视前方,笑靥如花。

  她没有考上高中,回家找了一份工作,我考上了实验中学,在家里等着开学。漫长的假期,闷热而无聊,一天傍晚她却来到我家,同来的是本村邻居家的女孩,这个女孩和她的一位朋友相识,不知她是怎么费尽周折找到这个关系的,那天在我家聊了一阵,又到河提上沿着运河走了一会儿。她穿着一件碎花的连衣裙,淡雅又素净,在闷热的傍晚似有一缕轻风。不知不觉已经很晚,我把她送回家后回来,摆渡已经没有人了,只得在黑夜里绕过五六里外的大桥,在寂静的树林里穿行半个多小时才回到家。到家门口时,父亲正蹲在门口的石狮子旁抽烟,见我进来说了句“送回家了?”就关上大门。高中和大学期间,我们书信来往,她聊工作和生活,我说学习和校园,直到我毕业后,联系就少多了。

  时间就像流水,的确不错,冲走了许多过去的东西,逐渐模糊,使人逐渐淡忘,但是有时却冲走了砂粒包裹的泥浆,使砂石更加清晰,更加明洁。例如那年我在农技中上初二时的一幕幕,至今还经常想起,尤其是那些曾经美好却失去的,那些值得珍惜却没有留住的……

三、[开心幽默]光头的故事

  6月2日 晴

  看着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光头在闪亮,我心里又不禁不住活泛了,说实话,从小到大

南都记者专访广州光亮工程和灯光节设计师,解密夜广州背后的故事

  除了剃满月那次好象再没让脑袋见过光,所以,剃个光头对我而言级具诱惑。

  刚进大学,好象应该酷一酷,狠狠心,我朝理发店走去。

  里面还有几个人在等,老板说:“这么短的头发,理平头吗?”

  我说:“不,理光头。”

  老板笑起来,对其他人说:“理光头的优先吧,五分钟就搞定了。”

  十分钟后我出了理发店,头皮上无拘无数的,摸摸,有点扎手。觉得自己像个和

  尚,又想自己说不定上辈子就是和尚出身。

  回到宿舍,舍友们都惊讶不已,狂笑过后,每个人都忍不住上来摸一把,说:

  “恩,手感蛮好!去去去!把我的头当抹布了?谁摸我脑袋我跟谁急!

  6月5日 晴的好难受

  今天上网,忍不住把理光头的消息告诉我外地的同学。

  想不到,他竟然给我讲了一个笑话——

  一个女孩在浴室洗澡,家里的鹦鹉大叫:看到了,看到了!女孩生气了,恶狠狠地

  对鹦鹉说:再叫就拔光你的毛!

  次日一光头男子到女孩家做客,鹦鹉马上飞到客人肩头问道:喂,你也看到了吗?

  说完故事,同学还一个劲地问我,你,是不是干什么坏事了?

  我气得差点晕倒……

  6月10日 晴得一点新意都没有

  最近过得有点郁闷……

  今天下午的理论课没去上,这很平常,每节课都有人不去上的,我也不是第一次。

  可没想到,上了半节课,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说,今天好象有人翘课啊,没来齐

  啊。

  大家在下面喊,来齐了,来齐了,来得够多了。老师慢条斯理地说,哪个光头呢?

  我记得你们班有个光头的,他今天没来吧?

  同学回头把这事告诉我时,我心都酸了,看来以后别想旷课了……

  欲哭无泪啊。

  6月11日 拜托不要再晴了好不好

  由于昨天的教训,今天六节课我都去上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比如我刚打个盹

  什么的,老师”关怀“的目光就越过几十号人立即过来了:哪个光头的同学,睡够

  了没有?

  我只好撑起眼皮看着他。

  外系的老师都不怎么认识咱们,平时点名都是看着花名册或点学号,就像中奖一

  样,点上谁谁倒霉,全看个人运气。现在可好,老师根本不看花名册,张口就来,

  请那位光头同学……

  好命苦。

  6月13号 给个阴天先

  我决定不再回答老师穷追不舍的提问。

  今天这老师好象蛮好的,至少很公平,不直接点光头了,老办法,花名册,我心里

  松了一口气。

  ”李当,请回答我的问题。“

  走大运了,这样也能点上我!不过,我还是不想回答,没吱声。

  ”李当来了吗?“老师又喊了一声,我心里有点发毛。

   ”他没来!“我喊了一嗓子,所有的同学都看着我,眼里满是敬佩。

  ”怎么没来?“

  ”生病了。“事已至此,只有硬着头皮撑到底。

  ”那怎么没写请假条?让他今天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好的。“我酝酿着叫谁帮我顶一下。

  ”那么,就请你这位光头同学回答一下刚才我问题吧。“全班一阵爆笑,老师被笑

  得有点莫名其妙。

  我没做杀人放火的坏事啊,为什么谁都和我过不去!

  ”我不会。“我硬着头皮站起来,干脆死拼到底。

  ”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今天下午你和李当一起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我不想活啦!

  6月18日 给下点雨吧

  终于成功说服了其它两人去理了光头,我们班一共就有三个光头了,我的噩梦被分

  担了三分之二。

  我很感激他们,把他们当知己,所以今天上英语课特意和他们坐一块,光头见光

  头,照亮了半边天,也照亮了老师的眼睛。

  我们三心不在焉地听着课,这时,英语老师说,请第二排第二个光头同学站起来。

  我左看右看,明确了自己的地理位置,级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请问1点58分用英语怎么表达?”老师面带微笑,不知道他乐什么。

  这个简单,我脱口而出,Two to two。(秃秃秃)

  然后,全教室的人多笑趴了!天哪,又被耍了!

  同学们,记住我血一般的教训啊,千万不要理光头!

标签: #光头 #转载 #幽默 #开心 #故事

相关文章

  • 其实创业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激励一生的六个经典故事

    其实创业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激励一生的六个经典故事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

    2024-03-24

  • 愚人得宝的故事是什么?

    愚人得宝的故事是什么?

    意外得宝 曾有愚人,生活极度贫困。他欠了别人很多债,又无力偿还。他除了逃走之外,别无它法。当他来到一个沙漠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装满宝贝的盒子,在盒盖之下、珍宝...

    2024-03-24

  • 牛年说牛,求一则关于牛的故事 (急)

    牛年说牛,求一则关于牛的故事 (急)

      小的时候,我睡觉前最大的爱好就是缠着父亲给我讲故事,而且最喜欢听的几乎都是有关动物的。几乎每天如此,到后来爸爸实在找不到新故事了,就把老的故事来回的讲。我好...

    2024-03-24

  • 我想要一些详细,长一点的关于生命的故事。

    我想要一些详细,长一点的关于生命的故事。

      很多的,比如昂起头来真美--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

    2024-03-24

  •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故事?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故事?

      最经典是西游记 孙悟空的故事,可以说是—个由个人奋斗失败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典案例。 孙悟空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学会了做...

    2024-03-24

  • 火柴天堂讲的是什么故事

    火柴天堂讲的是什么故事

      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好久,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点吧。"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火柴还是很理解,可能与她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2024-03-24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