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话题喜剧《红包》发终极海报 延续全民抢红包热潮
即将于3月18日上映的都市话题爆笑喜剧《红包》日前发布了终极海报,海报以漫天飞舞的红包为表达对象,漫天的红包簌簌落下,表达了红包在现代社会无尽的寓意性。同时...
2024-03-23
用旧帖对<鹿鼎记>建议
我有一篇旧帖,是看了<鹿鼎记>小说后的感想。
它的大意是:韦小宝是主角,但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配角,其它如天地会好汉等英雄人物是配角,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理解成主角。一般都说鹿鼎记是金庸写的一篇“反英雄”的小说,但我觉得其实不能说是反英雄,只是金庸对英雄儿女们的悲悯更深沉了,更平静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要注意到金庸只是“更平静地怜悯英雄”,而不是真的“反英雄”。要注意给天地会好汉等各色英雄人物们更多一些重视,不要一不小心就让他们在电视上的形象不如小说光彩照人了,受到的关怀比在小说中少了,一不小心就不符合原著了。
搞韦小宝选角,搞韦小宝七个老婆选角,都是很好玩的,可以用此招术和孩子们玩玩,也可以用这个来炒作宣传一下鹿鼎记,但别在拍电视的时候也光拍韦小宝和韦小宝的老婆。得注意多拍其他人。
基本上,这个片子拍出来后,要让网上的傻X们说:“唉,配角比主角出彩”,“张纪中的武侠剧就是主角弱”,就说明拍对了。
附旧帖:
历史没有聚光灯 ——二读鹿鼎记
第一次读《鹿鼎记》,到了第二册的开头,就再也读不下去。因为主人公韦小宝让我彻底死心了。尽管我一而再地为他的卑劣表现作善意的附会,希望能找出所谓人物性格中善良美好的一面,但韦小宝一丁点儿也没给我机会。
他是个表里如一、绝不掺假的混蛋。而书里的几号英雄人物,如陈近南、文泰来也都被这混蛋夺去了光彩。英雄好汉们出场练了几趟,却在韦小宝的映衬下显得有点傻了吧唧。像是在看一个相声,韦小宝是逗哏,英雄们是捧哏。于是我寻找英雄的居心,只有落空。书中有许多美好的女子,更纷纷对这混蛋投了降。正是在看到刚强的方怡也对韦小宝束手无策,而且芳心竟似乎将要被他俘去时,我合上了书本。我恼怒了:老金这么写,到底是什么用意?顾不得倪匡先生的“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的评价,我颓然放弃了阅读。一读《鹿鼎记》宣告失败,止于第十二回。
后来几年没再读武侠小说。现在,因为想学着在网上写原创武侠作品,我就去书店租了《鹿鼎记》第二册回来,作为范本观摩学习,顺便把这第一好小说看个完全。
这些年来我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早已有了长进,这次的重读又怀有功利的目的,所以读起来,心态尚平和。从第十一回开始,读了几页,尽在留意金老师的遣词造句、起承转合,书里韦小宝正耍得小郡主跟傻子似的,我也没在意,两厢里相安无事。待见到“那黑衣女子”已陷入韦小宝的斗嘴陷井时,我开始心浮气躁,我知道这女子是方怡,还听说方怡最后是嫁给了韦小宝的。烦恶的情绪涌上来,一如当年。我终于不能无视韦小宝的小人行径,又难以卒读了,我明白,多少年来我仍未堪破。
我看出来了,韦小宝的冥顽不灵,根本是作者金庸存心做给我们看的。当韦小宝做出某一卑劣行为,书中常会给出他做该卑劣行为时的卑劣心理。这种心理描述在书里占了不少的篇幅,而且很明确地以“心想”、“寻思”等开头,金庸以此告诉我们:韦小宝是从内坏到外的,别对他抱有幻想。
不仅如此,金庸还将书中的各种美好人物,尽皆置于韦小宝的股掌之间,任其摆弄。读到现在,我最为牵挂的是方怡。她这样的女子,看来坚强刚烈,却对韦小宝的花招不能够免疫。在男权社会里,无论性格怎样,她们都是最软弱不过,这点我倒懂。我乖巧地悟道:金庸写方怡,其实是在写女性。无论方怡、小郡主还是别的女子,都是中国女性的个例,她们的可悲处,必是中国女性的可悲处。而韦小宝在她们面前的可鄙处,自然也是中国男性的可鄙处。金庸是在教我看清他们。
能这样读书,我庆幸自己果然有了长进。怀着一种莫以名状的幽淡的心酸,我终于愿意跟金庸合作,继续往下关注方怡她们的命运。然后,随着韦小宝“嗤的一刀”,我才更加彻底地开悟了。
书中说道,韦小宝在皇宫里救了方沐二女回房,听得地上有受伤的宫中侍卫挣扎说话,叫韦小宝杀掉入宫行刺的方怡,韦小宝略一寻思,已知利害,于是“提起匕首,嗤的一刀,插入他胸口,那侍卫哼也没哼,立时毙命。”
立刻有无限的同情涌上我的心头。这没名字的侍卫好不可怜,他卖命养家,忠于职守,韦小宝似对生死大事无知无觉,随手嗤的一刀就结束了他在人间的一切所有。这个侍卫不是比方怡等更可怜百倍?我的视野开了:可怜的,又何止是方怡与这侍卫?除了韦小宝,这书里的人物,个个透着悲凉。
为方怡一人而生的莫以名状的心酸,变成了为众生而生的莫以名状的大慈悲,我欣欣然若有所悟,与金庸又靠近了一步。似乎我把这个过程描述得很戏剧化,但它是可信的,我这一悟,也是阅历丰富,心态成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吧。韦小宝那一刀,不过是有如棒喝般的提醒罢了。
这小说分明是个喜剧,此时我读起来,已有了悲剧的感觉了:是韦小宝一个人的“喜”,在衬托着整幅小说画卷的“悲”。这种悲与眼泪不发生联系,应该叫作大悲或悲悯。那么这分明是个悲剧,作者却要当成一部喜剧来写,使它像是笑话或相声,也算是他的一种大幽默吧。林语堂说得好:一个幽默家始终是像一个负责把坏消息温和地告诉垂死的病人的人。
我灵光闪动,想到了用手走路的欧阳锋和至尊宝。也许我们可以小幽默一下,学他们,把一切都倒过来看——-韦小宝是配角,其他所有人是主角。前赴后继的反清志士,功过难评的满清皇帝,每一条像蝼蚁般死在韦小宝刀下的性命,每一朵插上韦小宝这堆牛粪的鲜花,都是主角。韦小宝这个巨大的配角,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起到了视角的作用,他代替作者观照了所有这些鲜活生命,也许还观照了社会、历史等等。
韦小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有一双平等的眼睛。在他的眼睛里,英雄和狗熊实现了平等;皇帝和草民实现了平等;忠烈和汉奸是平等的;玉皇大帝和妓女也是平等的。他对谁的尊敬都不会更多一点。
在韦小宝的眼睛里,“敬畏”,“信仰”之类字眼尚未发明,价值取向和道德偏见为零,取而代之的,只是利害祸福、金钱美女等无伤大雅的少许杂质而已。这样一双眼睛,比任何哲学家或历史学家的眼睛都更堪信任。金庸让芸芸世人生活在韦小宝的眼睛里,等如是让他们生活在生活中,而不再是生活在历史书或哲学书中。
而作为一个巨大的配角、龙套,他又起到了调剂的作用。《鹿鼎记》好比这样一部电影,摄影师几乎把所有的特写都给了韦小宝,在他的身后,是红尘滚滚,黑雾翻涌,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打有人闹。间或有人跌绊着被挤到韦小宝的身边来亮个相,我们刚一看清他,他又回到了红尘和黑雾里。爱热闹的观众,可以从占去半边银幕的快活小宝那里获得乐趣,而像我这样执意要一探究竟的观众,也可以学会调整视线的焦点,使之从韦小宝身上挪开而看到他身后的整个画面。尤如我们避开网站首页上那些漂浮不已的广告而看到整个页面。
电影画面中,处于背景位置的各色人物都面孔模糊,身影游移。英雄或市侩同样显得蝇营狗苟。奔忙着的人影都是一般高矮大小。对于英雄或好女,金庸并不给予特别的优待,因为命运原本不给予他们优待。金庸假意将所有的现世幸福全部给予了韦小宝一人(所以韦小宝竟是书中最不血肉丰满,最不真实的人物),却暗渡陈仓地达到了除韦小宝外所有人在无常的命运面前的平等。
我们于此,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永恒不变的真相:上帝的工作室里负责打聚光灯的那位老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打瞌睡;历史书写者费尽心机搜集到的英雄枯骨绝不能拼回英雄的风姿。英雄只活在英雄周围人们的心里。你知道了这一点,如果你愿意,你仍然可以选择做英雄,你还愿意做英雄吗?从此后,我将不再盘问金庸英雄在哪里了,我得开始盘问自己了。
对于热情不熄的年轻读者,《鹿鼎记》好像一片森严的沙漠,它拒绝种植美丽的梦想,因而读者往往只有叹气掉头。金庸似乎在跟韦小宝联手搞一出恶作剧。然而又如林语堂所说,“与其说这个说笑话者是残酷的,还不如说人生是残酷的了。”在这部收山之作里,金庸玩了一把实在的,动了一点真格的。
我想,金庸从一动笔就是把《鹿鼎记》当最后一部来写的。他不必再去动用温柔的谎言吸引读者继续读他以后的小说;他不想再用好看的故事来麻痹读者对冷酷现实的警惕心。他不再言不由衷。
嗟夫,果然是好小说。才读过几十页,便已有了这许多心得。也许是我附会了一些,待往下看去。
二零零一年九月五日
相关文章
即将于3月18日上映的都市话题爆笑喜剧《红包》日前发布了终极海报,海报以漫天飞舞的红包为表达对象,漫天的红包簌簌落下,表达了红包在现代社会无尽的寓意性。同时...
2024-03-23
价格和价值,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欢迎大家来续个结局: 从前,某个地方发了一场大水,整个村子都被大水淹没了。只有当地的一个财主和一个农名逃了出来,他们俩逃到...
2022-06-11
读好书就能提升文化内涵和说话水平。 宋朝大文豪苏轼有一句名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对楼上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要想气自华,读一两本书是没有什么作...
2022-05-2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