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冷笑话 >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发布于:2022-06-06 作者:admin123 阅读:58

20年前的农村,农民都集中力量在自家责任田地里专心搞农业生产,没有出去打工的农民工,大家都你追我赶的,抢时间,抓季节拼命的干。起早贪黑,抢收抢种,没日没夜的做,那时的农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由于农业生产各家进度不一,为了抓季节,在亲戚或家族中,都会互相帮忙抢收抢种,在生产过程中,农民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互助关系。还有一些不存在亲戚和家族关系的,也会主动去帮忙做事。一个村庄、一块土地上生活的农民,每天干农活,大家笑脸相见,进出工互相问好。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兄弟和同志般的亲密关系。晚上没事的时候,关系较好的朋友,都会互相串门,在一起聊聊天,问问生产进度,互相探讨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庄稼施肥情况,互相取长补短。许多女人比男人串门还要多,不过她们聊天的话题和男人不同,她们聊天话题绝大多数都是家长礼短的事,谁家婆婆如何如何的不是,谁家儿媳怎么怎么的不好,我的儿子如何如何的优秀,他家女儿怎么怎么的会打扮,长得又漂亮…。谁家田里的禾苗长得好,谁家花生长得特别好…等。有句古话说得好:‘‘儿媳是面锣,出门就谈婆。婆是个鼓,出门谈媳妇。’’‘‘儿女是自家的好,庄稼是别人田地里的好。’’这就是当时女人串门的话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的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新的日常产品不断出现。城市的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些工厂需要一大批生产人员,高厚的工资待遇,深深吸引了农村大批年轻人,他们弃农奔赴城里去打工。十几年来,这批农村年轻人,在城里干得顺风顺水,都在城里购房安了家。而农村却变得冷冷静静,剩下一些年龄较大的,在城里找不到工作的老人在家种田。老人们年老体弱,也不愿意串门,所以现在农村串门的非常少,老人们都守在家里,只管自己的事。

农村串门之事,是时代带来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生活形式的出现,农村串门也随之消失。也充分体现了时代在前进,人民生活进入了新的状态。

一、寒假回农村,用普通话和二舅爷聊天,竟被莫名其妙打了一巴掌,是因为说得不够标准吗?

二舅爷为哈打他呢?在我们老家流传着一个小故事,听我道來:一个年轻的男孩子在北京玩了没几天,回家后跟他爸去地里干活儿,他看着一大片荞麦地,撇腔拉调地问:“爸!这红杆儿,绿叶儿,开着白花儿,这是什么东西呀?”他爸一听,火了,心想,你出去没两天半,就装腔作势,连荞麦也不认识了,还南腔北调地乱问,说时迟那时快,抡起铁锄,狠狠地给了他两锄把,这孩子立刻用家乡话大声哭喊:“救命呀!荞麦地里打死人啦!”故事讲完了,那位年轻人应该明白为啥挨打了吧?是因为普通话讲得不够标准吗?

二、老人常说,走亲戚或串门告别时不能说“我走了”,这是不是迷信?

老人常说,走亲戚或串门告别时不能说“我走了”,这是不是迷信?这倒不是什么迷信,这只是吉利不吉利的问题。在我们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把“走了”这句话视为“死了”或者是“去世”的意思,平时若是某某人去世了,我们总会说“某某人走了”。所以说在走亲戚或者串门告别时,如果说“我走了”,好像是说我这一走,就不会再来了,也就意味着我去了,从此再也不来了,就是有点“归西”的意思,非常的不吉利。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寓意不吉利的语言还有很多,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在一起就餐想给客人盛饭,往往都会说“还要点饭吧”?或者是“还要饭不?”等等,有时弄得客人很为难,特别是那些年龄大的老人,见到主人这样问话,总是会支支吾吾,不作正面回答,虽然还很想吃点饭,苦于这句话的原因,只好违心的说“不用”。因为你问人家“还要饭不”?“要饭”“要饭”,不就是“要饭”的意思吗,那要饭的不就是乞丐、不就是叫花子吗?所以,人家只好说“不用了”,这就是一种避讳,免得弄得不吉利。一般给客人盛饭,应该说“还用点饭吧”。

说来这也是中国语言太丰富,同一句话,同一个词语,有很多种理解,有很多种意思。我们村里曾经就发生过这种避讳语言、规避不吉利语言的笑话。有一对父子,大过年的在一起喝酒,儿子拿着酒壶,负责倒酒,一杯完了,就倒第二杯,倒酒的时候儿子总是要问问父亲“还喝不喝”?因为我们这里的地方口音,说“喝不喝”听起来跟“活不活”的口音差不多,儿子倒酒时总是这么问着,老子就一直说“活”,听起来也就是“喝”的意思,所以父子两就这样一杯一杯的喝着,等到儿子快支不住的时候,终于向父亲说:“爸,咱们用点饭吧”?他爸爸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摔,“啪”的一声,然后对儿子说:“你早这样说,不就好了吗”,“今天老子真的是喝高了”。

在我们这里,逢年过节,居家总会要炸一些油炸食品,比如“炸滑肉”“炸滑鱼”“炸花生米”等,当油放进锅里加热时,不能说“油烧开了”,因为油烧开了,就意味着油要炸锅了,要说“油烧长了”,油烧长了,就是油越炸越多,吉利。

所以,过年的时候,我们到农户家中,总会看到客厅的墙壁上贴上一些“童言无忌”“百无禁忌”的联语或者联句。就是不必避讳语言,可以随便说。正是因此,很多人过年总会把“福”字倒着贴,这就是为了讨口吉利,因为一旦你看到“福”字贴倒了,你说不定就会吐口而出这“福”字贴倒了,福到了,福到了,福都到家了,肯定吉利不是。有些人娶媳妇、结婚把“喜”字倒着贴也是这个意思。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作为老人经历多,见识广,说得很多东西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按照老人说得去做,肯定没错。

三、自己家的事,一定不要出门和别人说,您会越来越好,相信吗?

相信。但啥事都有两面性。

自己家事,一定不要了出门和别人说,不管好事和不好的事。如果是好事,在别人听来,有可能感觉你炫耀,对别人很可能就造成感官刺激。引起误解,带来麻烦。

但如果不是好事,说给别人听,一者听的人可能再外传,收致于造成不好影响,那时你悔之晚矣,并造你们之间的矛盾。二者听话的会看你笑,讽刺挖苦你。还可能造成矛盾。三者把自己家人的不愉快甚至痛苦说出去,没有几个人会同情,帮助,甚至会出现相反。

中国一句老话,很实用也实惠,“打掉牙肚里咽”“打掉牙和血吞”,讲的都是这个理。人与动物最大区别就是会想问题,有理性,有忍性。这里还包括自尊自爱自重。

我们读过书的都知道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儿子被老虎吃掉了,本是值得同情的事情,但是她念念不忘,悲伤过度,以致于到脑子不太清醒,见人就说,逢人必讲,变成喋喋不休的老太婆。反而没人去同情她。

自家有事自己酌情处理,或者自家人商量,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乱方寸,稳定情绪,慢慢解决。而不是见人乱说,有可能激化家庭矛盾。

一个家庭,尤其婆媳之间,鸡毛蒜皮儿小事,切不可无端生事,有了问题,哪怕是口角之争,宜解不宜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方为正途。

标签: #越好 #越来 #出门 #相信 #别人

相关文章

  • 大家的强迫症都是什么程度?

    大家的强迫症都是什么程度?

    严重的强迫症加精神洁癖吧。在家做家务,做完一件事就会用洗手液洗一遍手才能去做下一件事。烧出来的菜盛到盘子里盘子周围一定不能有菜卤的痕迹。水果的摆盘也要精美。拍菜...

    2024-03-24

  • 如何给宝宝讲数学故事书?

    如何给宝宝讲数学故事书?

    在为宝宝做数学智能提升时,父 母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带有数字的故事 读给宝宝听。例如果果的小狗生了 5 只小狗,有两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白 色的,另有两只是小花狗,一...

    2024-03-24

  • 你有没有被别人误会或误会别人的事?能否说出来大家听听?

    你有没有被别人误会或误会别人的事?能否说出来大家听听?

    误会,我想谁都有,被误会的时候,当别人误会自己的时候,自己当然不爽啦。比如说自己本身想给女朋友买个礼物,然后礼物买好了,然后女朋友不喜欢,又说自己主张给人家买了...

    2024-03-24

  • 苏妲己请客是怎么个故事内容?

    苏妲己请客是怎么个故事内容?

    苏妲己请客典出《封神演义》 苏妲己是九尾狐狸精的化身,变作美女以迷惑纣王,成为宠妃。她妖媚阴狠,助纣为虐,用炮烙、趸盆等酷刑,残杀了许多大臣和百姓,是人们所憎恨...

    2024-03-24

  • 为什么吴宗宪会那么出名,开黄色笑话还是他真的是主持天才?

    为什么吴宗宪会那么出名,开黄色笑话还是他真的是主持天才?

    吴宗宪会那么出名是他脑筋灵活,个性爱显嘴也够贱,而且临场反应够快。 开黄腔,是台湾秀场文化的一种现象。以前的主持基本都是要赶秀场,秀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黄腔受...

    2024-03-24

  • 刘邦吹牛得娇妻的传说是怎样的故事呢?

    刘邦吹牛得娇妻的传说是怎样的故事呢?

    秦时在离沛县不远的地方有个单父县。县中有个吕公,其人仗义疏财,可谓望族名士。不料他得罪了当地豪绅恶霸,不得不举家迁至沛县。沛县县令与吕公是至交。随吕公一起迁来的...

    2024-03-24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