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哲理 > 扬州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扬州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发布于:2022-05-17 作者:admin123 阅读:49

扬州城是一座宜居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交通便捷,风景秀丽,自然环境兼具“南秀北雄”的艺术风格。但是,和其他众多古城一样,扬州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文魅力,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人文景观历史上扬州有两次鼎盛时期:一次是隋唐时期,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带动了漕运,使得扬州经济飞速发展。一次是清代,扬州产生了众多富甲天下的盐商,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经济带动文化发展,因而这两个时期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比较重要的有唐城遗址、大明寺、鉴真纪念馆、个园、何园、汪氏小苑等。此外,还有宋夹城、汉广陵王墓、扬州八怪纪念馆、史可法纪念馆等其他时期的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保留着古往今来扬州城的全部内涵,它们是扬州城的精神所在。

2.历史名人、名作扬州向来名人辈出,有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女画家张玉良,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在扬州阵亡的抗清名将史可法,近代的文坛名将朱自清,汪曾祺等。

作为钟灵毓秀之地,自然不乏吟咏赞美之声: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勾起了多少后人的扬州梦!一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评为“以孤篇盖全唐”。大诗人杜牧亦不吝笔墨,前后留下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名句,给扬州添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唐代诗人徐凝的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更是不加藻饰而将扬州赞美到了极致!这些千古名句,展现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

3.文化遗产扬州遗留了众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有: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木偶戏(杖头木偶戏)、扬州弹词、高邮民歌 古琴艺术(广陵琴派)邵伯秧号子 民间舞蹈 傩舞(跳娘娘)......

手工艺有: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雕版印刷技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盆景技艺、江都漆画、平绣(扬州刺绣) 、扬州灯彩、绒花制作技艺、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等。

在扬州,经常能听到茶馆酒楼里传出咿咿呀呀的唱念声,在古街小巷看到潜心雕刻的民间艺人。这些场景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安逸感、舒适感,你不会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只想在这里悠然地生活下去。

一、扬州有啥吃喝玩乐的?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也是悠闲的城市,吃喝玩乐的很多。略举一二。

扬州人有早上“水包皮晚上皮包水”的习俗。所谓“皮包水” 指的是早上吃早茶,早茶有各种包子,蒸饺,烫干丝,各种面条。

晚上“水包皮”,是指扬州的浴室文化。下晚去浴室泡泡,捏脚,敲背,等等,是扬州男人传统的休闲方式。

当然还可以听扬州评话,听扬剧,去各种扬州小巷溜达。扬州可玩的真多。欢迎光临扬州!

二、你最喜欢谁说的相声?

感谢邀请,因为对传统相声的文本比较着迷,所以也比较多地关注传统相声,在心目中刘宝瑞老先生是不二人选。刘宝瑞先生的单口,那真是一绝,令人回味无穷。每段单口就像是一段评书故事,又透着坏坏的小幽默。

最喜欢的是《黄蛤蟆》《书迷打砂锅》《珍珠翡翠白玉汤》《连升三级》《日遭三险》……都是百听不厌的段子,每次听似乎都有新东西让人久久品味;仿佛置身于祥和惬意的老北京茶馆里,时间静止不动了。

传统相声内涵隽永丰富现在有人说相声听个乐就完了,这可以说是娱乐至上;以前也有把相声赋予教化、讽刺等功能的,其实个人觉得这些都是当代人赋予的相声的新特色。传统相声应该是传统曲艺花园中的一支,它本质和戏曲、评书是一致的,是面向大众宣讲的通俗传统文化。

一些老先生留下来的录音,以及现在还在舞台上表演的一些传统段子,还能明显感受到这个特色。

比如刘宝瑞先生在相声《书迷打砂锅》的开场白中讲了个小故事,说《三侠五义》里的人物是怎么来的。他说,他有次去天津给一位七十多岁卧病在床的张姓老先生说单口,老先生告诉他,《三侠五义》这部书是自己编的,编人物时的灵感就没离开自己的房间。

比如“五鼠”,五鼠分别是钻天鼠卢方、 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这五鼠其实就是家里闹耗子的五种耗子。钻天鼠,就是顶棚里的耗子。彻地鼠,就是地洞里的耗子。穿山鼠,就是墙洞里的耗子。翻江鼠,就是沟眼里的水耗子。

说锦毛鼠,是小孩的宠物小白鼠,就是那种在小笼子里不断蹬轮子的小白耗子,所以姓白。因为被人宠爱,所以性格特别骄傲。最后死在铜网阵中,就是说那个小网笼就是它最终的归宿。

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合起来算一侠。

南侠展昭,绰号御猫。按理说猫应该捕鼠,可是展昭制不住五鼠,反倒有一次被五鼠关进了一个橱柜。这“御猫”是什么呢?实际上是瓷猫枕头。热天一般人爱枕,凉快。瓷猫动不了,怎么拿耗子呢。

北侠欧阳春,是按照墙上挂的判儿编的。(注释一下,老北京话管判官叫做“判儿”,判官实际上是指钟馗,墙上挂判儿,应该是指一般人家中喜好在中堂悬挂的钟馗画像。)判儿是络腮胡须,所以欧阳春是虬髯(络腮胡子)。判儿手持七星宝剑,编的时候稍微改了一下,改成七星宝刀,这样读者就不容易看出来了。

双侠丁兆兰、丁兆蕙,更有意思,他们就是挂判官像的两个钉子。

扬州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还有小侠艾虎和黑妖狐智化。

艾虎,编书的时候刚好赶上过五月节(即端午节),家门口挂着菖蒲、艾草和小老虎(我猜应该是绘着老虎图案的香囊),于是就有了“艾虎”。

黑妖狐智化,是按照墙上挂着的一张狐狸皮编的。(注意,刘宝瑞这里把“黑”字读作hè(发音“贺”),这是老北京话的读法,古音“黑”也常读作hè而不是hēi,比如杜甫的诗“野径云俱黑(hè)”;现在黑字hè的发音好像被从字典中剔除掉了。)

以上,就是刘宝瑞先生说的一个热场的小段儿。听来有趣,也确实道出了说书者的一些门道。以此为例,听刘宝瑞听的就是这些小故事小门道小笑料。

老北京话的活化石有个相声,刘宝瑞先声说了一句:“夹起一zhù子面来”。电视台的字幕打的是“一柱子面”,这其实是错的

在老北京话里这都是个常用语。但是连现在就连本地的年轻人可能也不常用了。

”zhù“,正确写法应该是“箸”,“一箸子面”就是一次性用筷子能夹起来的面。

“箸”就是筷子。按理说,这个“著”都不能算土话,而是个很文的词儿。

例如,古书中有好多与著有关的成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都听说过吧,刘备被曹操一说吓掉了筷子,忙借着打雷声来给自己找借口,留下个成语叫”闻雷失箸“。

此外还有”借箸代筹“、”无下箸处“、”箸长碗短“等等成语。

可见,老北京话可不像有些错误观点说的,都是满语的词儿,其中有好多都是古汉语里的词儿,有老先生的这活生生的例子在这儿摆着呢。

既然相声起源并流行于京津地区,那么其方言特色就是它生命的一部分,离开老北京话,相声就离本源太远了。就像苏州评弹不能离开苏州话,扬州评话不能离开扬州话是一个意思。

刘宝瑞老先生这样的国宝级人物,说的就是生活中最自然最真实的语言,因而也最能代表相声最本真的特色。

可惜,如此亲切生动又有内涵的声音,似乎渐渐成绝响了。

标签: #相声 #喜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