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少儿看有教育意义的书
各种世界性质的童话、寓言都很好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阿凡提》《伊索寓言》),或许你感觉没啥用,这是潜移默化的,我现在还能回忆起我当时看《...
2024-03-24
["韩诗推介"第一部]
领衔: 水草丰美
策划: 程增寿
画外: 黄春龙、陈培浩、水草丰美
出品: 后来论坛
《水草丰美诗选》(附相关评论三篇)
——程增寿选编
水草丰美(笔名),原名刘映辉,生于汕尾陆丰。韩师中文系98级学生。在校期间诗歌创作颇丰,综观其整体诗歌作品,其风格除最令人熟悉的“古典柔美”外,还有比较通俗的,富有现代气息的等多元化倾向。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韩园诗歌大赛最高奖,其获奖作品在韩园中曾风靡一时。纵观韩师诗史,她是一位韩师不可多得的有着创作个性和风格贡献两重意义的女性诗人之一。
——编者
第一辑
《江南印象》
山青水秀
生长美女和才子的江南
江南是诗人的故乡
早春是柳丝斜飞间野梅的江南
是暮春时节苹花开放
相思犹绿的江南
(江南诗人提个小小的篮子
叫卖着杏花
穿梭在悠长悠长的深巷)
五月是泛舟采莲的江南
田田的莲叶覆盖了女子的罗裙淹没了
女子的菱歌的江南
(是在江南吧 在自清先生掐了一缕
月色的荷塘)
种植了多少长诗小令的江南
《江南春》、《江南曲》、《忆江南》袅袅在
青石板的江南 江南以外的东方
(江南好
江南的风景可旧曾谙?)
呼之即出的名字
王荆公梦里变只蝴蝶也要回去的江南
江南是我的故乡
(2000.8.29)
《中国纸扇》
竹做的骨头
足够硬 足够直
足够撑起 纸
徐徐展开的面
抑或清清白白“素面朝天”
抑或龙飞凤舞狂泻几许吟哦
亦闲书一树傲梅 几丛疏竹
数笔
源远流长、诗情画意、浓烟淡墨、错落有致的
中国
中国纸扇
出生在哪个朝代
哪块风水宝地的
纸扇 在中国
身世谜一样的纸扇
也许
离骚吟过
《史记》传说过
阮籍挥着它谢客
也许
醉客太白拿它买过清风朗月
杜工部执它访过民生疾苦
义山君在上面拨动《锦瑟》
也许
泅在更远的年代
远远的 远在《诗经》远在风雅颂?
是的
宋徽宗那皇帝老儿曾在上面工过花鸟
板桥关注过兰竹墨迹
更有甚者
怡红公子竟叫晴雯丫头撕扇取乐
以搏千金一笑
好一把命运叵测的纸扇啊
盛世里
名士们摇一柄风流
出入青楼巷陌
不平的年代
自有侠士骑高头大马
挥一把纸扇去取那人的性命
或在雅士手中开成千古风流
或血溅素纸祭祀多少眼泪
开开合合 合合开开
中国纸扇无法诠释它的一生
中国纸扇
幽泉抱石、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雁排长空的
纸扇
朴素的纸扇 多情的纸扇
昂贵的纸扇 薄命的纸扇
时代握住命运的纸扇
井冈山的土肥沃出的竹
皖的水造化出的纸
中国的阴阳五行滋养出的
中国纸扇
玄的纸扇 禅的纸扇
纸扇里的中国
(2000.11.5)
第二辑
《夜读〈在狱咏蝉〉》
“四杰”中
不知所踪的是骆临海
自从他站起来
反对一位当政的女人
(他没有坟
芳草离离的
是这个女人的墓)
唐朝那只秋蝉留了下来
冲破重露
独立西风
在监狱窗外的那棵老树上
对着长空
唱了又唱
一唱撩人愁思的秋风
再唱一湾怀乡的浅月
三唱兰草的贞节
唱唱唱唱
谁表予心
谁信高洁
夜是墨墨的黑
露是重重的沉
问病痛的愁肠啊染霜的鬓影
(2001.2.25)
《解读〈江雪〉》
鸟都冻在春天了
千山捉不到一只清脆的鸟声
峰回路转寻不到一双走路的鞋
冰雪把脚都冬眠在烤火的屋里了
孤舟不孤
一钩一酒一老翁
独钓 一尾
诗
意境深远韵味浓郁
( 2000.5.23)
第三辑
《描述四季》
春天永远是一首江南小令
风姿绰约 亭亭玉立
肥的是若梅的雨 丁香油纸伞
分明不分明的一缕清笛
瘦了那闺中少妇蹙起的绿眉
懒洋洋地只想倚在湘妃塌上
梦着一江的春水
悠悠地流
夏天是情人手上盛开的一柄
无根的花
嚼花香满口
嚼栀子、嚼玉兰、嚼夏夜昙花一现
班婕妤轻轻挥动团扇
夏季这现代爱情的诺言
短了那万般恩爱
长的是昭阳日影
秋天只合生病、离别、填词写曲
写尽苍凉之意
千年不愈的传染源
马东篱一病断肠
李易安雾鬓风鬟
王西厢零落一部《长亭送别》
秋就是去年天气里
马儿绝尘后仍轻轻摇动的那只素手
冬天总与喝酒和踏雪寻梅有关
雨雪霏霏的日子
要么围着红泥小火炉饮尽新醅的绿蚁酒
聆听琴瑟之音谈诗论文
要么融入冰天雪地
折枝梅花说说林逋唱唱陆游
孤舟上独钓一江严寒
冬天永远孤高自清、桀骜不驯
2001 7 20
《中文系》
中文系永远是个人口密集的大系
中文系的学子就像韩江干涸裸露的沙土一样
随随便便
你指缝一松
便是成百上千
中文系要掌握许许多多古代的外交辞令
然后去楚国与屈原上下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毕业遥遥无期
去拜见诸子百家、叩首杜甫门下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杜甫大笔一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中文系于是托腮沉思咬笔头吃纸片
中文系妙语如珠口才惊人
中文系的之乎者也老生常谈会吓跑艺术系翩翩然的花蝴蝶
体育系却莫名其妙地爱上了端端正正莲步轻移的中原才女
中文系每天都嚼小说
喝功夫茶
津津有味地啃古人的名诗妙句
炮制情书大全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文系为赋新词强说愁
偶尔来篇千字论文
中文系一头撞进图书馆里
蓦然回首 那“书”却在灯火阑珊处
于是中文系挥挥洒洒说不完道不尽
(注意:如有雷同
纯属意外)
哪天被老教授抓去背古文
一时间韩园上空飞满文言古语
中文系的眉头结绳成一段读不懂的甲骨文
(其实,中文系不背古文的日子悠哉悠哉)
子曰:逝者如斯夫
转眼考试的时间到啦
中文系手捧课本笔记
唱风雅颂赋唐诗宋词
评《红楼梦》点《三国演义》
中文系以古人作夜宵、以烛影为伴侣
生吞活剥咽下了中国文学史
(然后考卷上的十位数总被“6”以后的数字占据
及格万岁万万岁)
中文系早就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于是等到毕业的时候
中文系的离愁别绪剪不断
理还乱
中文系的眼泪纷纷扬扬
梅子黄时雨
中文系今天还游在大学校园里
并且印上了历史的
凹凹凸凸或深或浅的车辙
(1999.11.28)
第四辑
《再别韩园》(选一)
任何有感情的人,对学习过和生活过的母校,总是感念不忘的。这种感念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字,愈来愈模糊;而是长在参天古树上的年轮,愈长愈大,愈长愈清晰。
——题记
二
看一眼就好
不要停留
我怕我会抱住你冰冷的床柱
哭碎一颗心
525室可以眺望韩祠的那张床铺
窗外 相思林
绵绵细雨雨相思
(桌面
一抹尘土)
记得我说给你听的梦话吗
记得我写给你看的情诗吗
记得我与你朝夕相偎的每一天吗
最想是你
最惦是你
做梦都梦到你
怕见还是你
往事历历在目
往事如烟似影
离别之痛,
残梦之苦,
又岂是中医和西药可以疗治的!
后记:今年六月即将毕业的师妹在韩园发短信来说:今天在校园里看到一个人特像你,“阿老”二字刚到口边又止住了——我是想你了。我禁不住泪水簌簌而下。我是真想回去了,韩园也在想我吗?
(2003.3.26)
第五辑
《清明》(选一)
(一)
这个烟雨袅娜的季节
清明出芽了
清明在荒郊野岭中
散发泥土和腐木的味道
凭吊的纸钱挂满青山
盖住了一个个古老的姓氏
残断石碑模糊字迹轻描淡写
岁月的容颜
先人的传说早就开成
漫山遍野的白色小花
延绵后人的追忆
烧啊飘啊
墓前黑蝶翩飞
絮絮叨叨
把些许淡淡愁绪深深思念
讲给寂寥的青山听
春风剪不断
久病不愈的眼泪
窄窄的坟头上
恍然长出了整片春天
折一春枝在手
蹒跚上归家的小径
欲断魂的屐齿班驳伤感印痕
牧童的清笛依稀飘渺
离人的啜泣
酒家的布幌隐去了
醉客的身影隐去了
一年一度消瘦的心情
遗落在繁星般开着白色小花的山冈
介之推发黄的诗册中
寒食节的典故如一尾鱼缓缓凫来
几千年
诗人沿街叫卖
哀婉的
清明节
(写作时间:2000.4.8)
第六辑
《致母亲》
此诗写给我的母亲和女儿以及天下的女人,包括我。
——题记
我认识你的时候
你的脸圆圆胖胖的
头发剪得很短 但是乌黑浓密
你用疲倦但是骄傲的眸子对我微笑
可我却报以柔弱而毫不礼貌的啼哭
那一年 你二十九岁
等我背起书包走进校园的时候
你的脸显得更圆了
在阳光下有一种牛奶般的白
你的短发变得曲卷流转
依然浓密乌黑
你穿着合体的西装套裙 高跟鞋
我们都知道你很美
我念高中那年
有一天你说要去染头发
你站在穿衣镜前把额前的头发一捋
我看到你的头发不再浓密乌黑
我看到粉笔灰已沾在你的头发上
怎么也洗不干净了
读完大学回来
我二十多岁 你五十多岁
那一天你把手放在我的手上
很粗糙 摸起来有骨头的质感
上面长了淡褐色的斑纹
我很奇怪几年前那块握在手上温婉的玉呢
原来我的手臂已像你当年一样圆润
我的皮肤很滑 在阳光下像牛奶一样白
工作几年了
你已退休在家
你早就不穿西装套裙了
它们套在你身上显得是那样的宽松
你喜欢穿一些柔软的布料做的衣服
你的头发不再曲卷不再浓密乌黑
你的脸像害了相思的月亮
消瘦下去了
你让我帮你穿针
你说手有些不听使唤
我没有见过二十九岁以前的你
没有和你一起经历你二十九岁以前的生活
你二十九岁以前的故事定格在几张老照片上
那时你的脸是多么的圆
让我常想起中秋的月亮
两条粗粗的麻花辫矜持地放在胸前
眸子像月光一样闪亮
然后 我二十八岁了
我认识了她 那一个小肉团
她不理会我的疲倦我的微笑
她张着嘴毫不客气地放声大哭
以我当年那种方式来跟我打招呼
长牙了 走路了
喊爸爸妈妈了 换牙了
念书了 慢慢再长大了
我陪她经历许许多多“第一次”的担心和惊讶
我一直讶异
那个软软的肉团
怎么就变成照片上扎着两条小小麻花辫的小姑娘
圆圆的脸 眸子像月光一样
与当年的我和当年的你多么相象
她没有见过二十八岁以前的我
没有和我一起经历我二十八岁以前的生活
但是你陪我经历了
你陪我经历了你还陪着她慢慢成长
她的二十八岁二十九岁我将陪她一起经历
我还将陪她更长时间
但是你赶得上吗
哦,妈妈
请你为我们活得更长更健康
(后记:妈妈已经陪着我过了27岁生日,我却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来给她心灵上带来些许安慰,更谈不上什么“女儿”。但有一天我也将成为母亲,将重复她的一些经历。而天下的女人都是这样长大这样成为母亲的。所以谨以此诗献给母亲,献给天下的女人。)
《中国宴客》
高涨的划拳声
噼啪响的碰杯声
粗俗的谈笑声
厨房里
动物们终去
一堆兽皮兽骨
憎咄的寒光闪烁着
一只没脑的猴子
痛苦的眼泪扭曲着
一张完美的驴皮
在墙上斜挂着
无数个酒瓶
倒下
里面没有一滴残酒
99年1月1日
《我独居》(选二)
师姐去实习 一个月
于是我独居
3
独居是
我走来走去地盛水来煮
喝的洗头的洗澡的一定要充足
(一个月不去上面打水
长长的台阶触摸不到我的喘息声
一定很想我)
我成了个“煮水婆”
来吧买
一瓶一毛二
我扯开嗓门叫喊
我的头发披散乱如飞蓬
没有人来嘲笑我
我独居
5
独居是
我大声地唱歌放肆地笑
我跳舞跟自己
我指点江山挥挥洒洒
我读书读《江青传》骂“四人帮”哭冤死的魂灵
江青有别墅我有自由
我高兴唱就唱
高兴睡就睡
管它什么淑女不淑女
我也等电话等那边唤一声我的名字
我会热泪盈眶说我就是我很好
我独居
“闲人免进”关起的门是张警示牌
刘家大小姐可不是好惹的
我醉了疯疯癫癫我的写实主义
我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梦说废话想许多许多人
我独居
(写于1999年11月17—18日)
《记忆里,有关农村的九个片断》
一
天空很蓝云很白
水很清澈泥土很亲切
二
晨雾还未散去
古井边
汲水的女人挑了满满两大桶水
三
穿开裆裤的小孩坐在上了年纪的竹椅上
听掉了牙的老奶奶讲老掉牙的故事
四
东家的鸡跑到西家的鸡窝里下蛋
西家的鸡蛋又跑到东家的蛋篮里
五
男人在田里直起腰喝水
稻田也直着腰杆吮着水滴和汗珠
六
“我爱祖国——”
简陋的升旗台边
无数张童稚的小嘴喊出心底最质朴的话语
七
晒衣绳捆在两棵老树上
上面穿着湿漉漉的花衣裤
八
炊烟袅袅升起
灶膛里的火映着女人幸福的脸
九
星星疏朗的夜空下
村支书深吸一口烟吐出几个新名词
男人女人都望着村口的路若有所思
(1999.1.6)
《远和近》
当我对你微笑
腼腆地笑
你不用太高兴
我们还离得
离得很远哪
当我杏目圆瞪
我骂你打你 又哭又闹
你可以偷笑了
我们离幸福
走得很近
(2000.7.28)
听《观世音大悲咒》入禅
仿佛一条河
缓缓地流
仿佛一团雾
徐徐地散
仿佛一朵莲花
静静地开放
仿佛一条小鱼
在水中
悄悄地、悄悄地
吐几个水泡
尘世的一切
淡了
淡成佛前的那盏青灯
弋动着无欲的心志
大殿之外
菩提树下
长扫纷纷落叶的空阶
梵声一片
钟磬之音落了
咚——咚——咚……
敲108句佛法无边
而竹径不通幽
凡尘的长裙绊我
佛曰:尘缘未了
去吧
(2001.3.18)
《阴柔明晰的江南诗境展示——读水草丰美诗歌》
——黄春龙
文学尤其诗歌,来源于感物动心,文学创作的起点是“感物”,是“动心”的结果。目览文学诗歌作品,皆可读出点点情怀。读刘映辉的这些诗歌,尤有江南之境遇。凭阅读之印象,悉知其内浓郁的中国古典情怀,以至可以用人曾形容美学大家宗白华的话语来叙之:中国的,古典的。确凿有一番感触。
与篇题相应,于此专心阐释江南诗境。“江南”是一个感染了阴柔、妩媚、多情、明朗、清晰等文化内涵的词语,结合笔者思想之所及与刘诗中所反映,综归之:物之江南,人之江南,情之江南。打破时空界限,排除古今之隔,千百年来文人士者笔下的江南多是碧波的,飘絮的,桃李争风的,柔湖潋滟的,犹碧还青的,泛舟采莲的┄此“物之江南”,物之柔媚,满着生机,凝注希望。古今之人皆以咏之矣。“人之江南”可以这样解释:人之一生不外乎一年之春秋盛衰历史之起伏,正处于季节之处,行于宁和悠扬之中,相应于人不外乎豆蔻年华,青春岁月,是为多思多情之年,又加妩媚之姿,何逊于“江南”。以至于人情之处暖,人心之处宁中,在江南矣。正因为文学创作因“感物动心”,故而响应之人与物情景交融于中,绘成如此江南之景。
宗白华先生有一段话写得极其神妙:
湖山的清景在我的童心里有着莫大的努力,一种罗曼蒂克的遥远的情思在森林里,,落日的晚霞里,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一种无名的隔世的相思,鼓荡着一股心神不安的情调;尤其是在夜里,独自睡在床上,顶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那时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我仿佛和那窗外的月光雾光溶化为一,飘浮在树枛林间,随着箫声、笛声孤寂而远引-这时我的心最快乐。——《我和诗》
美学大家心中的诗歌便是从那些“罗曼蒂克的遥远的情思”而来的,那份平淡自然的心令几多人羡慕。其实诗歌就要在这种宁和心态中产生,因感物动心而发语,是为诗语。从刘映辉的恬静的诗歌里可以寻到这种感觉,那江南柔和的情绪在心中不可卸尤有宗白华先生的那种悠悠的情思,令人读来欣慕欢喜。
其实美感的产生与诗人的生活是不可分的。从日期来看,刘诗歌基本上写于一个时期:一个多姿多彩的时期,一颗青春之心跃于表,以诗歌描绘那个时期一颗自然的心。抒写诗人特定时间里的生活情思,流露出那点点纯清情怀,一如《您》的纯真、朴素之美,《再别韩园》的悠悠怀想,可谓之“江南”时间里的人物景态,充沛着诗人柔媚的情姿,使其诗歌整体内容十分集中,突出特点。《中文系》写出作为一个中文系学子的点点滴滴,诗语平朴自然,可与名诗人路也的《中文系》媲美。正是“江南”好风景时候,诗人之喜也非剧喜,诗人之忧亦非恶忧,一切来之轻轻,离之悠悠,正是三月烟雨之态。
正因了诗歌题材集中,突出诗歌的总体特点:清纯的,文化的,自然的。如《江南印象》纯然一幅描绘及牵思之卷,早春暖色,桃红李白,青年男女,跃然卷中。再如解读古典诗词的数首,无不寄寓着诗人徘徊于古典的心思,表明一颗诗心凝望着遥远而又逼真的文化氛围之中,总体思想并无他异,是为思想之纯,以映心灵之独美。再者从内容上观之,诗中描绘点滴,不外乎遐思江南人物景致,江南所凝固的文化意蕴,生活中的点滴锁记,对古典文辞的慕然向往,是为内容之纯净,以喻自然之美矣。所谓自然,不为做作而已,此些抒写,总是诗人因感物而发,因动心而叙,一切冥于心中,流于笔下,十分坦然,以至情感上纯真自然,衬诗歌情韵之美。如《我独居》中写道:“我扯开嗓门叫喊/我的头发披散乱如飞蓬/没有人来嘲笑我”多少有魏晋文人的洒脱不拘之态。总体而言,诗歌中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清纯之叙诉,表现一颗女子心。而这些基本上集中在“江南”身上来展示的。
江南,历来为文人所咏,所伤,所诗,所歌;江南的女子,江南的花木,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清风鸣蝉喜鹊,无不牵挂着古今诗人的情心,尤为女子。“江南可采莲”,江南好风景,江南碧水蓝天,如此景物,显然不需以诗语而已成诗,淌于细流,飘于云间,游于山谷。而在诗人笔墨之下展示的江南,尽以情思渲染,使古今文化之意蕴,个人情感之深层及自然景物之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江南”是刘诗的核心。从诗中所描绘之景物来看,可以寻出如此种种:柳丝、野梅、杏花、莲叶、青石板、浓烟淡墨┅此些景物,无不使人遐思万千,因为这些景物之成意象,早在千百年来诗词中奠定了它们的文化内涵,并在历史文化长河中不断丰富,如“柳丝”怎不使人想到诗经中杨柳依依的氛围,“杏花”令人遥知那个雨纷纷里问路的陌生人,“莲叶”则实为江南的代表之物,采莲的女子泛舟何处,还是正戏于莲叶间┅这些意象意蕴的不断丰富,到达现在诗人的笔下又加以生活的情思,更见丰富多彩矣。
而刘诗歌中用以形容的词语也是充沛阴柔之美的词性,如相思、悠长、撩人愁思等。文学并非场景的完全表现,尤以诗歌,其语言的简洁注定其空白思想空间存在;但文学必须是完全场景的体现,尤以诗歌,一首诗以数言而绘浩瀚之态,这正体现出诗之魅力所在。因而在言辞之间,其跳跃之间留下联想与想象使诗歌的隐约性解读更具有魅力。刘诗歌中表现的江南,几物几语,拿上述所列之意象来作例可以如此表述:
柳丝
杏花 莲叶
野梅
上述仅以四物为例,眼观之四物周旁皆为空白,其实不然。其四物周围所构成的氛围人皆可联想,其四物之间所成的氛围造就的场景也皆可想象:从时间上,是为春?夏?秋?冬?可以人之常情作出解释;是为唐?宋?元?此点却可使不同阅历之人各施遐想;从诗歌本体上,诗人描绘此些景物何为?则可以凭诗歌之内及想象之外而得。如此说来,区区四物,造成的整体氛围则是浩瀚大海矣,它们之间仿佛凝铸着各种相关之景物,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歌景象跃然于中。这正是诗歌之妙处。而根据格式塔理论的学说,事物的内容结构与人情感的内部结构是一致或相反的,是为同质同构,同构异质。以此观此意中之物,尽染阴柔之情绪,是以解读诗人情感,诗歌意蕴矣。
因此,这里说的“江南”是一个意象群,江南中所有的景物,古今诗词中所出现的景物,刘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尽同了诗人的抒写而带出丰富之景,其内涵深刻且广泛。
《江南印象》直接描绘江南,直接寄寓思想,而除此之外的诗歌其实也是江南情绪的展示,如《侠女》通过塑造侠女形象营造温和的思绪,《中国纸扇》在浓郁的文化渲染中展示柔美的内涵,数首古诗阅读则通过古人的语言来寄托自己所思,《描绘四季》、《春天,想起那人》则纯是在描写季节中物,向往那种似水柔情。┅如此种种,与“江南”的多情、柔和、温暖,又泛着愁伤的意蕴十分相符的,实际上为言江南而言其他罢了。
另则,刘诗歌中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解读有着鲜明的特点,直接与古文化进行交流的诗首如《夜读在狱咏蝉》、《无题之一》、《戏赠李白》、《问刘十九》、《解读江雪》、《推敲》、《望梅止渴》等。诗歌是无疆界的,时间上,我们飞越千万年回到古人的时空,通过诗歌与古人进行交流,刘的诗歌仿佛十分钟情于这一点,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向往情绪。今人为古者解忧,诗灵有知,我们当欣喜,一如“一唱撩人愁思的秋风/再唱一湾怀乡的浅月/三唱兰草的贞节”,“谁表予心/谁信高洁”。若说此诗仅为古者解忧,诉以安慰,那也不尽然,隐约中仍可与时代结合来解读的。而《戏赠李白》中更渲染了一点个性的东西,与古人交流中加以个人状态的思想。当然,把这些诗歌当作纯粹的个性解读古典无不可,诗人遵照古诗中的意思而又添了不少新诗意,如《解读江雪》可谓精妙: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解读《江雪》
作者刘映辉
鸟都冻在春天了
千山捉不到一只清脆的鸟声
峰回路转寻不到一双走路的鞋
冰雪把脚都冬眠在烤火的屋里了
孤舟不孤
一钩一酒一老翁
独钓一尾 诗
意境深远韵味浓郁
(笔者析说:)化诗词而为诗语,最是一句“鸟都冻在春天了”见出灵妙。想象雪天之下,行踪罕见,人们在火炉边的温暖之态,而此翁于此为何?“孤舟不孤”缘于有“一钩一酒一老翁”,反其笔而运之,为老翁寻伴,仿佛寒雪间添了不少生气。最后两句统领全诗,又升华了思想,语言、韵味精妙致极。
但笔者认为解读固然精妙,若更密切地联系个性的生活来进一步渗透,则意味更见悠长。
纵览刘之诗歌,仍能发现,诗歌在语言上有某些特点,诗人善于独语,表现与之相符的阴柔诗风。《江南印象》里见得,古诗解读中见得,《再别韩园》中见得,《我独居》中也见得,《中文系》、《此情可待成追忆》里也见得。独语常常是夜静人寂时刻愁人怨妇的表现,但刘诗歌中频频出现的独语则充分地表明某些意思,深化诗人情感,或施以轻快之调,显然前者居多,独语直接地表露诗人心声,使与读者的交流更明了亲切,如《再别韩园》:“挥手/用力地挥手/把潮湿的不舍咽进肚里/微笑/对着所有人微笑/(转身/柔肠寸断)”此中的自语形式可谓点眼之用矣。以一个女子的姿态独语,与诗人本身,与文本内容思想本身是十分相符的。无意中,犹似独自一个,油纸伞下,烟雨迷雾中,碧湖柳絮边,路短愁长之态,湖深泪水浅之心,此番情思,未必为深沉之怨,或者感于青春人物,感于古今景态,无由而起,因由而生,动心而语,阴柔之情以寄明晰之景矣。
罢了,刘映辉诗歌中浓浓的古典韵味,纯美的文化情怀,清凉的人间思语,幽宁的诗心情意,无不表露着一个女子青春之节的思绪,流淌着令人向往的情感与怀念。诗之纯美清淡,宛如清风扶水,杨柳舞柔姿,平静之思,纯宁之心,尽染江南一片柔语,可谓纯然美妙矣。
2005.8.1
古典经验与当下关怀
——再读水草丰美的诗歌
文/陈培浩
刘诗姐(即水草丰美——编者注,下同)的诗和春龙的评论以及他那个物象幻三论的论文我都重新看了,我觉得有存在这样的几类诗歌,生活的诗歌、美学的诗歌、哲学的诗歌,我们每个人都是因为生活里边的欢乐和痛苦,探索和挣扎而写诗的,所以几乎所有的诗歌都应该是生活的诗歌,用时髦的表达就是直面当下。但是诗歌同时也在美学的层面上展开,在既有美学经验的裹挟下成为一种游戏。春龙提出诗中的世界和世界中的诗这个概念,但我觉得他稍微把诗这个概念美学化了,或者说他把世界中的诗这个概念界定在抒情美学的范畴中。这我认为是不尽妥当的,(应该说这是因为他受宗白华的古典美学的影响至深所致)特别是当代生活,我觉得并不是古典抒情美学经验所能够涵盖和表达的,相反,古典美学往往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遮蔽物,以一件漂亮的外衣古典的装饰使诗歌离生活越来越远。
以刘诗姐的诗为例,从抒情美学的角度来讲当然是无懈可击的,她的诗歌中集结了无数的中国古典美学经验,几乎成了一个展览。但是,我觉得她的诗成了世界的一个遮蔽物,成了一个彻底的游戏,而且这个游戏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作者主题的缺席。这几乎是刘诗姐拟古典诗的共同特点,作者以这种古典拟物化来营造一个古典的氛围,所以,她的诗中永远都是美女才子柳丝野梅杏花暮春,而永远没有一个作者的主体,《江南印象》如是,《中国纸扇》如是、《描述四季》也如是,作者倾尽所有描述的只是一些古典的事象,这里面没有什么样的深入精神体验,所以,我基本上不同意春龙所说的“江南意象群”这个提法,我觉得意象是心灵和物象的碰撞下以古典原则凝结成的诗歌结晶,是自我生成的,而刘诗姐的意象是采摘来的,在没有把心灵汁液注入这些物象之前,所有的东西都不能称之为意象。所以我觉得刘诗姐的诗歌是用古典的材料涂搭成一只美丽的飞机,最终却没有在一个现代人的心灵降落,是一个自我娱乐的游戏。
仍以春龙的“诗中的世界”和“世界中的诗”的概念来讲,其实每个人诗中的世界的构建,都是以世界中的诗作为材料的,关键问题是,诗歌美学化之后,世界中的诗开始脱离现存的世界,开始脱离作者的心灵,而成为一种纯粹的美学游戏。
刘诗姐的诗显然不是以当下世界中的诗为材料的,她仍然沉醉于一个自造的古典的世界中,所以,古人的诗歌构成了她的心灵世界,然后这个世界又构成了她的诗,经过这两层构成之后,她的诗已经离生活很远很远了。
说到这里,我们所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诗歌技巧的问题,而是不同的诗歌走向的问题,我始终认为,诗歌必须对当下的心灵发言,而刘诗姐的诗确实是完美的,但这种完美也因为完美而没有出路。所以,这是一种典型的学院表达。所以我个人仍然是喜欢她的《我独居》。
最后,我觉得春龙喜欢刘诗姐的拟古典诗是非常自然的,他更多是站在古典美学的角度来看,而我更多的是站在当代经验的角度来看,所以,这几乎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自说自话。春龙有一首诗写狗的吧,我很喜欢,所以我觉得春龙也是会理解当代的美学经验的,美学随着时代总在不停地变化,还是那句话,古典经验已经无法囊括当代生活,甚至是成为当代生活的遮蔽物。
当然,必须说一下的是,刘诗姐的诗我觉得还是韩诗的一个风格类型,是很容易唤起我们的集体美学体验的诗歌类型。我觉得在精致工巧方面韩诗是无出其右的,但是缺少一些心灵的震撼甚至是共鸣。希望刘诗姐能有突破。也给诗弟诗妹们一个榜样。
(题目为编者所加;整理/程增寿)
居住在古典里
——为诗者辩
文/水草丰美
我很赞同“古典经验”和“当下关怀”的提法。这个提法至少让我们明确,诗歌可以这样,亦可以那样。即,诗歌不该是纯“古典”的,也不该是纯“当下”的,应该多样化,而且应该比这两样更多样化。
我的与诗歌结缘,很早。在念初中的时候,我就喜欢把整段的文字拆成一行一行的,但今天看来那显然不能叫做诗,如果硬要说是诗歌的话,也许只能说是儿童诗。比如初中时仍留有一首看舞蹈的小诗:《舞》翩翩然 /踮起脚尖成白天鹅 /碧水倩影 /喃喃絮语 /一个天鹅扑翅的动作 /惊醒了沉睡的眸子。(1995年)再比如更早的《四季诗》(列举《秋》):秋天凉爽,粮食丰收。不是春光,胜似春光。(1989年)纯粹是一种满足自我心灵的涂鸦,或者说因为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自己在朦胧懵懂中有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这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让我不能自已,所以就用笔把它记录下来了。高中时读了顾城的诗歌,也尝试着按他的方式写诗。一直到念大学了,才算真正接触到诗歌,或者说接触到真正的诗歌。那是景森师兄的指引。我记得有一次他借我一本舒婷和另外一位诗人(现在不记得是谁了)的诗集,还跟我谈了很多与诗歌有关的话。然后我写出《写给林黛玉》,并且战战兢兢地获了奖。那时我念大一。其实那仍处于学的阶段,我诚惶诚恐地拿了那个奖后再也不敢提起这篇东西。而决定写诗而不是其他(比如辛倩儿说她自己最擅长的是散文,那么她应该是专于散文了),却是因为懒惰。既然心灵总有一种冲动必须要写点什么,那么写什么好呢?写文章太辛苦了,写完要修改,要重新抄写,一抄意味着要抄起码上千字,而且有时不止修改一次,那么也就意味着不止抄写一次(哪像现在我可以在键盘上敲一敲一次性完成),这是我这样的懒人不能容忍的。想来想去,只有诗歌最适合我。诗歌不拘泥于字数、形式,不要求加逗点,甚至允许病句出现,非常适合只有三分钟热度、不允许重复做单调的事的我。于是大学三年,大家在韩师的一些报刊上,看到了我因为心灵冲动和行动懒散而随意铺成的诗歌。因为“心灵冲动”,所以“作品”不少;但又因为懒散,所以见报的并不多。现在我手头上有的,大概也是韩师人能读到的,大多是诗评者说的“古典经验”的诗歌。除了《我独居》和《中国宴客》(附《中国宴客》:高涨的划拳声 /噼啪响的碰杯声 /粗俗的谈笑声 //厨房里 /动物们终去 /一堆兽皮兽骨 /憎咄的寒光闪烁着 /一只没脑的猴子 /痛苦的眼泪扭曲着 /一张完美的驴皮 /在墙上斜挂着 //无数个酒瓶 /倒下 /里面没有一滴残酒 99年1月1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大家似乎已经把我定型为“古典”了。但别忘了,我写的数量其实不算少,只是大家见到的是这个类型罢了。所以看到阿寿在前言所说的“多元化倾向”,我很是赞同。因为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定型。(只是“风靡一时”、“风格贡献”等赞词实在有拔高之嫌,因为我自己没有这种感觉)当然,现在已经很少写诗了,偶尔写些教学随笔和论文,那是有功利心的。
以上我申明了两个观点,正好可以回答诗评者提出的一些不同看法。一是我写诗(直到今天)是自娱自乐,因为喜欢,所以写,就这么简单;二是对于我的诗歌,也许应该看得更全面些,才可以做出更为公正的批评。
其次我应该承认,我是一个居住在古典里而无法自拔的人。简要概括我大学时代“古典”类型的诗歌,思想内涵无非两类:一为表言心志(或曰节操),一为表露心迹(即少女情怀)。另外占了一定数量的是送别诗。前者如《夜读》、《解读》《戏赠李白》等,皆是借古言己。因此读及春龙师弟的“倘若诗灵有知”,“当欣喜”矣,我认为他是懂了我的诗的,我已经欣喜万分了。其他的更多的应该算是情诗吧(我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说法),这些诗歌中都有“我”的形象。比如《无题》:
无题(之一)
春蚕到死丝放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一把香儿焚着寂寞
你写成唐诗的眼睛
透过雕兰花的木窗格子
望我
你望着
杳杳舞一朵幽弋的栀子花
能握住你纤巧的无力的手吗
当夜雨涨肥了池塘
当你如葱的指尖划过五十弦
当风一缕一缕
缱绻你的香魂 诗魂 情魂
我端坐寂寞案头
嚼几颗难忍的红豆
风的裙裾灼灼生华
那支笔
编织的那些软弱的文字
光洁的额上那孤傲那清高
临窗开放着
你的懂
你的袅袅余音
无题(之二)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晏殊)
我的头发已经长成风中的垂柳
绿得很浓了
我的眼睛总含笑说些什么
涨满了春水
我婀娜的云袖里
悄悄绾着一个同心结
要送给你呢
雨一声声滴落空阶
古琴呜咽得残月有些朦胧了
风也淡淡地叹息
那只小小的油壁香车泊在哪里
你乘坐的青骢马又驻在哪里
你没有来
你是无根的行客
“我”的“孤傲”“清高”,你的“香魂”“诗魂”,“我”和“你”其实可能都是“你”,也都是“我”,二者是相通的。这两首诗如果勉强我自己来解读,我不妨可以说,这里要表达一种爱情观。“那只小小的油壁香车泊在哪里,你乘坐的青骢马又驻在哪里”,因为要的是真挚的爱而不是现实的婚姻,所以今天我仍要感叹“那只小小的油壁香车泊在哪里,你乘坐的青骢马又驻在哪里”?不只是这一首,还有《四季歌》:
四季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题记
谁的眼睛笑着一只蝴蝶
萦绕于我裙裾
谁拿起我的眉笔
细心描痕我的春天
谁扶住我窄窄的肩膀
泛舟倾诉千言万语
谁吹响一支洞箫
和我对饮于月下菊香中
谁打开我的胭脂盒
染透窗前那一枝红梅
谁的声音失落在古典的风声里
谁用执着追觅古老的爱情
“谁”如何是一种向往,而“谁的声音失落在古典的风声里,谁用执着追觅古老的爱情”则告诉我们,作者要的是古老的爱情,即天荒地老,即可以说个“懂”字,可是当下有这样的爱情吗?也许显得杞人忧天,然而事实是,我现在还没有遇到。(所以我有时觉得诗歌是一种谶语,但果真如此,我们应该都会等到,因为真正之爱总是会来得比较迟的,但也因此更持久更幸福——这是题外话)
就咏史类的诗歌而言,《夜读》有诗人的形象,亦有我的形象(只是我“隐形”了,让诗人站出来说话,说的是他的话,也是我的话),《解读》亦然。《我独居》我很喜欢春龙师弟“多少有魏晋文人的洒脱不拘之态”的评语,第一次看时我实在大吃一惊,因为当时确实是很洒脱的,想想看,师姐们去实习了,几乎整栋楼只住着我一个人,不想洒脱都很难的。这个批语道出了我不能道的感觉。
再列举一首表露心迹的诗,那里“我”的形象也许更鲜明些。
那年冬天
那年冬天我思念着一个人
思念得很苦
他改变了我的世界
改变了我的生活
他甚至改变了我的容颜
我变得美丽
注视他的名字我无限温柔
听到他的声音我很快乐
冬天的风会吹坏他吗
冬天的雪会冻伤他吗
我把他种在一棵思念的杨柳树下
等待他折一枚依依的柳枝送我
对我诉说
今年
我种下的春天已长了满地都是
他却没有发芽
只有一尾蓝色蝴蝶
飞过我记忆的窗口
这记忆有些甜蜜
有些忧伤
我知道那年冬天
我很傻
也许我该永远
不去打开这往事的
锦囊
以上的诗句表明,我的诗歌是有“我”的参与,有“我”的灵魂的在场的。这些形象其实不算模糊,但个性没有《我独居》那么鲜明、那么张扬。另外从语句看,我个人认为还是倾向于口语化,语言质朴,不懂得修饰,至于精致工巧实在谈不上。这也是我欣赏春龙师弟的诗评的原因。人家的文字,才是真正的精致工巧,文笔实在优美。
在我的创作中,也有这样的诗歌。
中国农民素描
——路上所见及所感
下午四点二十分
我坐在一辆开往广州的豪华客车上
这是盛夏 盛夏的黄昏依然艳阳高照
我在23℃的空调风下吃着水蜜桃
一边发短信跟他描述我见到的景致
夏季的山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绿
五点四十分的时候
一座村庄出现在车窗外
远远的是低矮的房屋
近处的田园
我看到农人们忙着收拾摊晒在地上的花生
孩子们雀跃着装着花生边往嘴里送着
黝黑的脸上写着小小的满足
那是他们辛苦一季的奖赏
女人们摇动脱谷机给自家的稻谷脱去笨拙的外衣
疲倦的眼里装满母亲的感恩和幸福
感谢上苍数月的雨顺风调
庇佑自己辛辛苦苦养大了粮食
盼到了待嫁的这天
男人们牵着牛荷锄而归
老牛和农人疲惫而坚定的脚步踩着劳动的自豪与光荣
土地被烧黑了
野草被烧死在土里借缕缕的黑烟
向天空诉说着什么
只有大地守口如瓶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烧不尽的还有死心眼的粮食
下一个生长的季节
又将整齐地站在田里等待农人的检阅
这完全是小农经济的景象
这一切完全合乎我的想象
春播夏收 夏种秋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中国的农人把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演绎得如此朴素如此平淡
天灾也好,人祸也罢
中国的农人已习惯于
在七亩三分薄田上
靠女娲补天的灵巧和精卫填海的坚毅
在黑色的土地上分娩出绿色的麦苗金色的稻谷
分娩出丰腴的粮食
来养活普天下的人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如此平淡 如此简单
只有天下大乱战火烧到村庄
热血烧到身体的时候
农人们才用地里生产的粮食酿成一种叫酒的
饮料
歃血为盟 揭竿而起
捍卫自己生产和劳动的权利
耕种出一块块与历史有关的田亩
那个时候
农人的脚印遍及960万平方公里
一旦天下太平
农人们又退回到自己的三分七亩薄田上
播种 收割
生产 繁衍
乐天安命 生生不息
哦,我该用什么来表达我内心的敬意呢
我只能承认
大声地自豪地承认
干干净净坐在宽敞的写字间的我
分不清五谷杂粮的我
其实血液里也流淌着农人的落后愚昧
我的祖先在远古时期飞土逐肉刀耕火种
我的骨髓里烙刻着农人的赤诚淳朴
祖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劳作分而食之
永远不弯的脊梁挺着农人的倔强不屈
就是失去生命也要捍卫自己的家园和土地
捍卫和安守养活千千万万人的土地
其实我们也都是农民
我们都靠农民养活
这首诗写的是途经一座村庄见到的真实情景和心里真实的想法,但对于一个在小县城长大,成天躲在书堆中的人来说,写这样的诗实在勉强得很。学生时代尤其是大学时代,都在跟唐诗宋词打交道,心甘情愿地住在古典诗词里;毕业出来工作又是跟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打交道,不但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古典诗词,自己也身体力行(况且这些还与高考挂钩)。下面一首也许算是有切身体会,但也脱不了“书生气”,一如往常的不加修饰。
致母亲
此诗写给我的母亲和女儿以及天下的女人,包括我。
——题记
我认识你的时候
你的脸圆圆胖胖的
头发剪得很短 但是乌黑浓密
你用疲倦但是骄傲的眸子对我微笑
可我却报以柔弱而毫不礼貌的啼哭
那一年 你二十九岁
等我背起书包走进校园的时候
你的脸显得更圆了
在阳光下有一种牛奶般的白
你的短发变得曲卷流转
依然浓密乌黑
你穿着合体的西装套裙 高跟鞋
我们都知道你很美
我念高中那年
有一天你说要去染头发
你站在穿衣镜前把额前的头发一捋
我看到你的头发不再浓密乌黑
我看到粉笔灰已沾在你的头发上
怎么也洗不干净了
读完大学回来
我二十多岁 你五十多岁
那一天你把手放在我的手上
很粗糙 摸起来有骨头的质感
上面长了淡褐色的斑纹
我很奇怪几年前那块握在手上温婉的玉呢
原来我的手臂已像你当年一样圆润
我的皮肤很滑 在阳光下像牛奶一样白
工作几年了
你已退休在家
你早就不穿西装套裙了
它们套在你身上显得是那样的宽松
你喜欢穿一些柔软的布料做的衣服
你的头发不再曲卷不再浓密乌黑
你的脸像害了相思的月亮
消瘦下去了
你让我帮你穿针
你说手有些不听使唤
我没有见过二十九岁以前的你
没有和你一起经历你二十九岁以前的生活
你二十九岁以前的故事定格在几张老照片上
那时你的脸是多么的圆
让我常想起中秋的月亮
两条粗粗的麻花辫矜持地放在胸前
眸子像月光一样闪亮
然后 我二十八岁了
我认识了她 那一个小肉团
她不理会我的疲倦我的微笑
她张着嘴毫不客气地放声大哭
以我当年那种方式来跟我打招呼
长牙了 走路了
喊爸爸妈妈了 换牙了
念书了 慢慢再长大了
我陪她经历许许多多“第一次”的担心和惊讶
我一直讶异
那个软软的肉团
怎么就变成照片上扎着两条小小麻花辫的小姑娘
圆圆的脸 眸子像月光一样
与当年的我和当年的你多么相象
她没有见过二十八岁以前的我
没有和我一起经历我二十八岁以前的生活
但是你陪我经历了
你陪我经历了你还陪着她慢慢成长
她的二十八岁二十九岁我将陪她一起经历
我还将陪她更长时间
但是你赶得上吗
哦,妈妈
请你为我们活得更长更健康
(后记:妈妈已经陪着我过了27岁生日,我却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来给她心灵上带来些许安慰,更谈不上什么“女儿”。但有一天我也将成为母亲,将重复她的一些经历。而天下的女人都是这样长大这样成为母亲的。所以谨以此诗献给母亲,献给天下的女人。)
闲下来的时候,我想我是必须承认我不懂得写诗了。一开始就不懂,现在也不懂。所以我的所谓诗永远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东西。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如果问我应该首先让读者或观众快乐还是让自己快乐,我的选择是首先必须让我自己快乐。假如我不快乐,我没法让别人快乐。而且,每一个读者的品味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我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悦目赏心,都一致夸赞,这也是必须首先尊重自己的喜好的原因。所以我写了诸如《江南印象》这样的文字,当时我感到快乐了,也让一些人沉浸在美好的意境当中,这就足够了。毕竟我的文字没有让人感到不安。
工作快五年了,我的生活已经离诗歌很远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个人离生活很近。我仍是一个拒绝与人交往(除了可以像朋友一样聊天的学生,学生家长一般谢绝)的人,拒绝一切的人情世故。必须从古典中走出吗,我想是的。否则该有多少人在背后说我不近人情啊。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写诗,毕竟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了。杂事是这样的多,现实是这样的不容逃避。但我希望自己有时间有心境的时候,还能够拿起笔,写一些与现实与残酷无关的文字。
春龙的文笔真的很好,他的文章属于诗歌鉴赏的范畴。我是在以今诗解古诗,他却是以他文解我诗。以诗解诗,是我沾了古人的光,他们的诗给了我创作的灵感,造就了我的诗;能让今人来解我的诗,那更是一种荣幸。岳飞云: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至少我知道有一个知音者。培浩师弟的文章才是真正的诗歌批评,属于文学批评的领域。两个人的文章又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了。一个体验古典,一个直面当下。两者都是人性的、人文的。感谢这两位诗友能参与我的涂鸦之作的讨论,而且是那么的赤诚,那么的用心。也感谢其他诗友的关注。
“我们的声音,和而不同!”愿诗歌的花园中,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写于2005-8-18上午
相关文章
各种世界性质的童话、寓言都很好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阿凡提》《伊索寓言》),或许你感觉没啥用,这是潜移默化的,我现在还能回忆起我当时看《...
2024-03-24
5月18日,北京儿艺大型儿童舞台音乐剧《团仔圆妞》全国巡演新闻发布会暨《团仔圆妞》儿童故事绘本首发仪式在京举行。 儿童剧《团仔圆妞》由国台办新闻局担任指...
2024-03-24
先简单描述一下:印象中是本挺厚的书,从零到三岁,用来早教智力开发的,书里是按第一天、第二天这样排的,每天对应一个故事、儿歌、谜语或者游戏,内容也是跟年龄对应...
2024-03-24
每年的春节前后,电影院都会上映一些非常好看的电影,有些堪称经典,值得期待,那么2018的贺岁片有哪些,让我们先睹为快,根据我们的喜好,择优去电影院跟各路明星...
2024-03-23
这是一部满早以前的电视剧了,我记得当年我看这个的时候还很小,但是这里面的一个个古代的小故事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移木赏金和晏子使楚~小时候会...
2024-03-22
第 1 章 二月的北京,依然寒气逼人,太阳躲在云层里,天空常是暮蔼重重。 情人节这一天,却是阳光灿烂,风也显得柔媚了许多,婆娑着人的面颊、发际,空气中弥...
2024-03-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