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笑话 > [文字共赏]民间搞笑很是尴尬

[文字共赏]民间搞笑很是尴尬

发布于:2024-03-21 作者:admin123 阅读:54

  徐正超/文

    “反波”在“播客”中算有些名气的,得到过许多京城文化名人的追捧。我把它介绍给盒子等一干朋友听,他们不买帐,是实实在在地不喜欢。对“反波”的所谓搞笑,大家简直连评价都不爱说。我终于相信了自己之前的感觉,他们确实很多时候拿肉麻当机智了。可身在北京的腕儿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呢?不得而知。

    同样,看了王三表召集众人一起玩的一个叫“博客贺岁电影”的东西,名为《小强历险记》,也没觉得哪里好,不过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人拍摄的一段玩闹而已。局外人是看不懂也不大会喜欢的。他们可以说是自己玩自己的不关别人的事情,可为什么他们还要到可以利用的媒体去 “宣传”呢?当然,咱们既然不待见,也没必要跟着再废话了。

    还有一个叫郭德纲的相声艺人,天津人,有些师承刘宝瑞的意思。现在在天桥一茶楼讲段子。据说在首都也火活得相当可以。我在网上寻了些他的MP3听,还可以吧,传统的活儿,没见有什么拔高,继承得相对得体而已。总归是没有传说中的神道和可爱。

    而如郭德纲这样,只在小众内被认可,始终不被更多人接受的并不鲜见。上海人王汝刚、毛猛达多年力挺“滑稽戏”,听说在华东地区这玩意还是挺受欢迎的,可一往北走就水土不符。我通过上海电视台特意看过他们的表演资料,凭心而论,那种笑料放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应该算不错,可至今如此,难免有落伍之嫌,即便是刻意求新的“包袱”,也是不温不火不痛不痒,毛毛雨而已。

    还要提到的是四川的“散打评书”,官方的说法,是由于方言障碍不被全国百姓埋单。而它的领军人物李伯清是个比较“倔”的家伙,始终坚持自己的“调调”——“散打”说了普通话,就没有味道了。我非常理解也支持他。但,看了他在央视3套表演的一个小品,我对他的信心又大打了折扣。那种做作得惊人的表现,让我为他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没有。也没戏。

    是空间上的距离使我们意识的距离也拉大了?可憨豆或者班尼#8226;黑尔什么的,离我们更远啊,但我们喜欢。

    本想借此题吹吹东北搞笑能力的。但想来想去,真也有些费劲,怎么说都感觉不够瓷实。你看,除了赵本山、范伟、黄宏几个知名的小品演员以外,外界知道此处的逗乐本事就是二人转。而二人转给许多外地人的感觉就是粗野。这来自一些流传到南方的下作音像制品的不良影响,以及在洗浴中心之类的地方那些底层“撂地摊艺人”可称作糟践的演绎。他们有些类似“反波”。摧毁了很多观众的信心和耐心。

[文字共赏]民间搞笑很是尴尬

    可能有人会以倡导“绿色”的“本山帮”二人转正规军团和我说事,但不瞒你说,我从两年前就有个杞人忧天似的念头,那些艺术团的演员就拿几个车轱辘笑话插科打诨,早晚不是也会掉链子吗?其实,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我曾不止一次在本山自家的大戏园子里看到他的爱徒因为重复了前面表演者的“说口儿”,被观众起哄。某种意义上,他们的艺术感觉和对语言技巧、火候、分寸的把握甚至还远不如北京的郭德纲呢。

    咳,来自民间的搞笑之声这般日渐强努和尴尬,真是让人心急啊。对不起,悲观了。

  我的博客:

一、收集天涯上关于地域互掐的极品笑话,非地域,测智商,纯搞笑,不喜勿入。

  天涯上每隔几天总有几个ID发些地域贴,挑起矛盾,增加流量。这些地域贴看得都逆了,无非就是黑完北京黑上海,黑完上海又黑武汉人,外加安徽人内部互骂,接着河南人扯东北人,,东北人扯山东人,福建人,广东人互掐,掐完之后,一起鄙视弯弯和港灿。两岸互掐,掐完之后周而复始。。。。看多了就腻了,纯粹闲的无聊,来整理一些地域互掐的秀智商笑话,大家同乐。

  回复第54楼,@冬天的闪电

  全国谁说不出来几个关于上海人抠门的笑话,呵呵。

  比如一盘菜就两块带鱼。

  打完鸡蛋之后,蛋壳要用铁丝穿起来搭在碗上,把里面的蛋清全部控干。

  门口挂块猪皮,每天出门时抹抹嘴,给别人看自己吃过肉了。

  把排骨放在米饭里一起蒸,饭熟了之后把排骨拿出来留着下顿用,一根排骨用一个月。

  原来排骨煲仔饭是上海名菜???我怎么记得正确操作是红烧肉烧蛋,把肉留着天天放点百叶结进去,肉吃一个礼拜?

  原来全国低保收入最高的上海,都吃不起肉,还猪皮抹嘴。这个段子就算是上世纪70年代也忒搞笑了,上海家化的凡士林才几毛钱,犯得着用猪皮抹嘴?

  还蛋壳用铁丝穿起来,你穿穿看呀,你民间艺人啊,还能鸡蛋打洞穿糟蹋钢丝?我直接用手刮一下蛋清不就下来了嘛?还费这麻烦事?

标签: #地域 #极品笑话 #智商 #收集 #天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