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笑话 > 铁证如山:曹雪芹揭了乾隆的老底(第一部分)

铁证如山:曹雪芹揭了乾隆的老底(第一部分)

发布于:2022-06-03 作者:admin123 阅读:58

  乡关何处是

  红学专家对他们理解不了的内容往往采取视而不见的自欺又欺人的态度,要么就是简单粗暴地以“作家败笔”论,就好象他们的学问和见识比之曹公还要高明百倍一样;可他们一方面又宣称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不信他们的话他们就会把你视为异端,而他们自己明明又说不明白最高在哪儿。他们会的,无非就是拿一些从西洋淘来的小说理论做大旗,然后闭着眼把红楼梦肢解八百块。他们忘了曹公写红楼梦的时候还是清代的统治者们闭关锁国的时候,而曹公的所有智慧都来自本民族文化。

  比如宝玉(其实学者老爷们称之为贾宝玉就不对,小说中明明说宝玉是小名,谁见过小说中人喊过贾宝玉的),专家们将其定位为“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的具有平等博爱甚至人权解放思想的“新人形象”(我敢打赌他们更愿意叫他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可他们就是不提宝玉曾经恶狠狠踢了袭人一脚害得袭人半夜爬起来吐血、他们更不提六十三回中宝玉何以要给他亲爱的丫鬟们、崇拜的丫鬟们取一个侮辱性的名字“野驴子”。对他们来说,只要他们不说的别人就不能说,谁说了就是异端、就是荒唐、就是歪解。

  有多少草根就倒在他们的淫威之下。据说当年霍国玲女士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引起关注的时候,某位红学大神竟然组织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予以声讨,虽然并无一个专家敢出来应答霍女士在书里提出的红楼梦里的上百个疑问,但他们的唾沫星子是足以掐灭一个微弱的火苗的。霍女士的渐渐被人遗忘就证明了他们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而无数对红楼梦一知半解之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专家学者的意见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总会在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刚露头的时候就喷人一身唾沫星子。至于他们自己知道不知道脂本与程本的区别、知道不知道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区别,他们自己才不在乎呢。

  这样的背景下,我这个正统红学的叛逆者显得多么悲壮:我偏不信邪,我就要看看专家们不说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东西。

  今天不谈宝玉脚踢袭人的事,估计专家们打死也不会知道那是作家对乾隆故事的暗示。不提。

  我们今天只提野驴子的事。

  六十三回中间作家插进了一段宝玉为芳官取名“耶律匈奴”、湘云为葵官取名“大英”、众人称为“阿荳”或“炒豆子”的内容,而在取名之前,作家还煞有介事地用大舜正裔与犬戎之别的宏论装点了一番,以证明其取名的伟大意义。取一个甚至带有侮辱性的名字何需说得如此庄重呢?何况犬戎之论颇有含沙射影讥讽满清祖先之嫌,作家岂不怕时人闻之色变的文字狱吗?

  而作家好像还嫌“耶律匈奴”还不够辣一样,接下来又加了一把火干脆喊出了“野驴子”一词。然后又风马牛不相及地提起个金星玻璃的词,又像今天的大学者一样噫里哇啦地说了一番洋语,害得今天以半个洋人自居的各路学者们甚至分不清楚那是法语、西班牙语还是葡萄牙语(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人心,我们欣喜地看到,最近终于有学者指出那是俄语,也有可能是索马里语)。

  估计曹公地下有知,一定会跳起来大骂:老爷们(曹公绝不会像我这么粗鲁一生气就骂傻逼),老爷们,我要用洋文还用得着用汉字标注吗?我虽没有大学者们那么精通洋语,可我也绝不会像一年级小学生那样在英语课本上用哥拉屎标注glass的读音吧?爷爷们能不能把我拽的洋文看成是耍把戏的道具、而把我的汉字看成是我不敢明说的某一汉字的谐音呀?

  谐的啥音呢?

  “往都里拿。”都者,京都也、皇都也。

  拿谁?

  野驴子。

  野驴子得往京都拿。

  这骂的是谁我们暂且不提。等我们把全部内容梳理完了我不说你都比我清楚。

  在这儿还要郑重提醒读者:湘云口里的“韦大英”、众人口里的“阿荳”等称呼也不要忘了,回头你会在软烟罗和刘姥姥的临别礼物里找到呼应。

  这是开头部分,下篇我们细解软烟罗。欢迎大家关注,欢迎大家转发。欢迎朋友们交流切磋。欢迎各路大神拍砖。欢迎天下朋友围观。

  第二部分软烟罗的秘密

  先看小说原文:

  贾母笑道:“……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 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凤姐答应着……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凤姐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绵纱袄子襟儿拉了出来,向贾母薛姨妈道:“看我的这袄儿。”贾母薛姨妈都说:“这也是上好的了,这是如今的上用内造的,竟比不上这个。”凤姐儿道:“这个薄片子,还说是上用内造呢,竟连官用的也比不上了。”贾母道:“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贾母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刘姥姥念佛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说实话,单纯看这段文字,除了银红一词存有异常之外,一般读者能感觉到其中存有作家深意的估计少之又少,而这并非读者的水平低,是因为作家的叙事手段太高明:曹公把小说与历史消融得像白酒里掺了化学添加剂一样,不是酒鬼的人哪里能品得出来。

  所以我们解释起来好难啊。

  这几段文字中有三个词稍微细心点是可以感觉到不正常的,那就是:银红的、帐子、衣裳。大家可以在这个提示之下再回看一下小说原文能不能找到这种感觉。

  除此之外小说还有很多秘密,我们逐一解释。

  第一句: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

  你如果没注意到银红的这个词的异常,你以后就不要再吹牛你是个红学专家、是个红学大咖了。天底下的银子有红色的吗?也许月球上有,至少地球人恐怕还没见过。

  你知道作家为了让你觉察到银红一词的异常费了多少苦心吗?前面的秋香色、松绿的,都是铺垫这个银红的。

  再看第一个雨过天晴,你觉得这是个颜色吗?天底下有人知道雨过天晴是什么颜色吗?除了红学专家敢昧着良心说是个颜色,有点良心的人会说雨过天晴是个颜色吗?

  作家在三个表示颜色的词里,悄悄藏了一个别有所指的“银红的”。

  然后把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与“雨过天晴”放在一起,从分类的角度说,这不是乱了套了吗?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说,这不是在三个橘子里面悄悄放进去一个乒乓球吗?何况银红的根本就是蒙人的:再说一遍,天下有银白,没有银红。

  你知道作家为什么这么做吗?

  说实话,我们不太敢在这儿就告诉你答案,告诉了你反而会觉得牵强附会。所以我宁肯选择此时装哑巴。

  但是我启发你一下:雨过天晴有没有让你联想到“晖”呢?

  如果没有也不要紧,你只需要记住此处提到的银红下文还有一句叫:那银红的也叫霞影纱。切记,切记。

  第二句:“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这一句中有三个关键词:

  首先“霞影纱”是银红的另一个名称,这一点你记住就好,我们会在最后解释。

  但是如果你是个有悟性而且具有足够的古代汉语知识的话,你完全可以想到我们在第一部分时为什么提醒你不要忘了“韦大英”称呼。霞影纱与大英是同一回事。(具体解释见下节)。

  其次,“像烟雾一样”也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伏在哪呢?聪明点的读者肯定会想到邢岫烟,但是你未必知道邢岫烟的哪个内容才是所伏的焦点。我们以后会解释。

  第三:帐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这儿帐子一词的含义并不明显。你只需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好。

  第三句:贾母说:“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

  这句话中,你要特别用心回味一下贾母说拿这个做帐子试试也竟好之意,注意她所说的拿来做帐子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银红的,作家怕太醒目省略了,这一省略很容易让普通读者失去了感觉;

  可是下一句她又说:明儿要拿银红的糊窗屉。

  大家注意这时候刘姥姥不高兴了。

  第四句:

  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首先要注意的是,刘姥姥是听见贾母说明儿拿银红的糊窗屉才不高兴了的,她说的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就是对着贾母说明儿要糊窗屉来的。

  第二,用心体会“觑着眼”该是何表情、内心的想法该是什么。

  第三,我们想他作衣裳,第一次出来了衣裳一词。留意这个词,也留意这个句子。另外,如果你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是:我们想拿他作衣裳也不能,那么作家掉了一个拿字去。但是作家根本不用拿字,你就该想到作家并非不知道掉了个拿字句意有些含混,作家要的就是这含混。

  我们不解释“我们想他做衣裳也不能”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诸位在这儿可以参看刘姥姥临别之际平儿送的礼物:(见四十二回)

  “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大家细心一点了:小说何时交待过刘姥姥昨日要过青纱?奶奶另外送你月白纱做里子,这话不就是送你青纱做衣服吗?作家为啥不明说?因为作家怕说了太明显。

  令人惊叹的是,作家此处用了月白色一词,能让你想到作家有启发与银红色相对的意味吗?

  也就是说,作家没有明说的话是:你昨日不是说要衣裳吗?今儿奶奶答应你了。

  这就来了我们刚才提的问题:作家没说刘姥姥昨天还跟贾母或者凤姐要过衣裳呀。她提到衣裳的话只有我们刚才提醒你注意的那句: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

  你还记得刘姥姥针对的是贾母说要用银红的糊窗屉的时候才说糊窗子可惜了,我们想他作衣裳吗?

  这个“他”是指贾母口里的“银红的”。

  可是贾母临别的时候给刘姥姥的可不是银红的,可是青纱。

  在这儿大家可以再回看一下原文。

  刘姥姥说银红的糊窗子可惜了、我们想他作衣裳后,贾母的回答是什么呢?是: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

  贾母没答应给刘姥姥银红的,但是答应给她两匹青的。(在这儿其实你应该想到:贾母原来说的软烟罗里面可没有青色的。不是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

  软烟罗里面可没有青的。雨过天晴可不是青色的。

  所以临别时平儿就送了刘姥姥一匹青的了。又额外送了她做里子的、两匹绸子等等,反正也是作衣裳的。

  所谓软烟罗云云,根本就没有过这样一种纱或缎。作家生造之物。就跟妙玉的“鬼脸青”一样,凭空造的。你去翻翻历史典籍,有哪儿能见到软烟罗、鬼脸青的记载?(鬼脸青我们在解释作家逃亡路线时会再提。)

  其实可能我怕你看不明白反而说得有点罗嗦了。简单点说的话就是:贾母没给刘姥姥她想要的银红的,但是给了她青的。

  第四句:离开潇湘馆的时候,刘姥姥提到了梯子一词。

  请允许我们在这儿稍微岔插一下:当初我们读开头部分李纨领着丫鬟们开楼拿东西的时候,以为作家是在暗示此处的阁楼是皇宫里面的某一醒目处所,可由于我们关于故宫的知识少得可怜,也无法知道这个阁楼式的仓库到底是哪。结果我们梳理乾隆身世的时候才发现:从阁楼上搬东西云云,正是为了为此刘姥姥关于梯子的议论准备的。我们真的好赞叹作家的精心与巧心。这种淡到看不见痕迹的巧妙真的是可以誉为天衣无缝。

  刘姥姥的话是: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

  真正别有含义的是最后一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

  你把刘姥姥的这句感叹结合一下贾母所说的“后来我们拿他做帐子,试试竟挺好”。你能理解刘姥姥对梯子的感叹就是解释贾母所说的做帐子试试挺好的吗?

  作家真是用心良苦。

  他唯恐读者并不明白贾母所说的做了帐子试试挺好啥意思,于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细节好让刘姥姥借题发挥解释一下。刘姥姥嘴里的梯子,就是贾母口里的帐子的用途:是用来往上爬的。爬到哪儿呢?爬到最顶上。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说的,我觉得我应该自己去掐死我自己了。

  好吧,掐死我自己之前我留个遗言:大哥你实在不理解,去翻翻有关九子夺嫡的历史材料行不?

  康熙初废太子顿时让其他阿哥看到了取而代之的希望,九子夺嫡的好戏就此开始上演。尽管后来康熙又重新立了胤扔一次,可是既有一废何愁没有第二废呢?二三八九十四等阿哥各展其能以博乃父青睐。唯独对外自称天下第一闲人(朋友们觉得耳熟不?好像红楼梦里以此称呼过宝玉这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哎)的四阿哥独辟蹊径,试图以孝子亲情的魅力攻占乃父芳心。无奈胤稹命里无子,连生三个都早早夭折。这岂不是证明了自己并无作帝王的命了吗?换了谁是康熙,恐怕也不会传位给一个生一个死一个的公子哥。再退一步讲,即使康熙雄才大略不计小节,本来就生性多疑的胤稹自己岂不胆虚?这种情况下掉包一个别人的种不就是一个赌徒常有的心理了吗?

  现在我们不难理解胤稹何以要把十岁左右的弘历带到康熙膝下承欢了:这无疑是胤稹献给康熙的一张投名状、一张资格证;尽管无法证明康熙最终是因为弘时才把皇位交到了胤稹手里,甚至无法证明康熙临薨前是不是真的要把皇位传给胤稹,但从胤稹的角度说,康熙对弘历的喜爱无疑增加了他抢夺大位的底气;而且即使到了乾隆时代,乾隆还把康熙对他的青睐作为宣传其父子继位的正当性,则此子在父子两代抢班夺权的过程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注意,我们此处说“银红的”暗指弘历可不是因为“红”与“弘”音同。甚至也不是因为作家把它排到了四种颜色的第四位置(弘历排行老四众所周知)。再说一遍:而是因为下文所说的“银红的也叫霞影纱”。而霞影纱一名与湘云的“韦大英”指的是同一个人。等我们解释完了王太医诊病一节后我们会再提这个银红和霞影纱的关系。在这儿不提是因为提了太早会造成信息太多影响主要思路。

  我们刚才提醒过你:雨过天晴有没有让你联想到“晖”。这是雍正第一个早早夭折的儿子。

  作家认为胤稹正是凭借着弘历博得康熙的青睐才获得大位。无论这是不是事实,从《红楼梦》中我们看得出起码作家是这么认为的。

  雍正又怎么可能把大位传给并非是他的亲骨肉的弘历呢?这正是小说用贾母之口说出的”明儿拿他糊窗屉“之意:梯子、倚仗的使命已经完成,那就不再重要了。也正是贾母此话引起了刘姥姥的不满,小说写道:

  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作家用“觑着眼看个不了”形象写出刘姥姥所暗指的孩子亲生父母的不满之态,而所言的“我们想他作衣裳”暗示的既有此子作为家族庇护的重要性,也有父母思念骨肉的内容。

  接下来贾母所言“作衣裳不好看”,作家正是以此表达贾府拒绝之意;而接下来凤姐炫耀身上衣服上用内造,当是以其时的帝王身份予以威吓;恫吓之后又给予安抚:贾母曰:“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其意无非是拒绝将银红的喻指之人还给刘姥姥,但是答应可以送他别的东西。这正是小说后文写及送了刘姥姥衣服且说是刘姥姥所要之物的含意。

  如果诸位觉得软烟罗里的秘密还不直接,请再看王太医诊病里面隐藏的东西。我们下篇文章介绍。

一、对联欣赏

  对联也是文学形式的一种。而且也是汉字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很多好的对联,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却能构成一个整体,而且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对联有很多种类,以下就三种形式分别例举一些供读者欣赏。

  一、名胜联。中国名胜古迹众多,一些名胜景点的门口常常可看到介绍此景点的对联。如杭州西湖中山公园有叠字对: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不但写出了西湖山明水秀的特点,还写出了西湖不论晴雨都各有一种特色的美。这让人联想到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

  又如西湖九溪十八涧叠字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山上有路,林中有泉。写得层次分明,尤其那一句“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仿佛让人置身于山坡,看到高处低处都是树,听见林中传来泉水叮咚声。

  此外好的对联还有:

  长啸一声山响谷应,

  举头四顾海阔天空。(清范当世题支云塔山联)

  读罢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大空中独留云住,

  一峰缺处还看潮来。(杭州烟霞洞联)

  将山中气象写得变幻缥缈。

  诗写梅花月,

  茶煎雨后春。(杭州龙井联)

  写出了文人品茶的闲情雅致。

  桂林无杂树,

  山水有清音。(桂林书院联)

  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空灵清幽,如诗如画。

  素艳雪凝树,

  清香风满枝。(昆明大观楼联)

  雪的美艳、树的风姿,跃然纸上,有点有面,有静有动。真的美极了。

  此外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书斋联。这种对联通常是文人们题于书斋,用于自勉或体现自己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境界的对联。如清代石韫玉曾撰写过一幅对联: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写出了思想学问的最高境界。

  又如明代左光斗写过对联:

  风云三尽剑,

  花鸟一床书。

  写出了世事变幻中的知识分子的剑胆琴心。

  清代王文治曾作过这样的对联: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写出了文人雅士读书交友的境界。

  《红楼梦》有幅对联也可以看作是书斋联:

  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周恩来也写过一幅非常好的对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些书斋联也是作者某首诗中的联句,如南宋陆游为其“书巢”撰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这幅对联是陆游《题老学庵壁》诗中的句子。

  清代郑板桥撰写过一幅发人深省,让人耳目一新的对联:

  搔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意思是,称赞他人如果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称赞到点上,即使称赞也只会让人生厌。批评他人如果切中要害,即使是言辞犀利也让人感觉精彩。

  三、巧对妙对联。还有很多这样的对联,它的成因往往和一个典故或故事有关,它的作者也往往不是同一个人。有些是同一个人作的,但不是在同一时间完成上下联。如: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铁证如山:曹雪芹揭了乾隆的老底(第一部分)

  这幅对联为金圣叹所作。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却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又颇有民间农历文化的色彩。传说某年中秋之夜,金圣叹对酒赏月,作了上联,但自己对不出下联,直到大年之夜,才猛然想起下联。

  又如:

  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

  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原。

  上联写岸上之景,下联写江山之景,都分别有一种意境。这幅对联据说是古代的的一位巡按微服私访,在客店里遇到一位屡试不第的秀才,两人攀谈起来,然后巡按大人出了上联,秀才随即对出下联。后来秀才被授命当了州督学。

  又如: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这幅对联也对得非常巧妙。传说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有次遇到张都宪,张都宪出了上联考小施盘,小施盘巧对出了下联。

  明翰林学士解缙,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有一次,他的邻居曹尚书出了幅上联考他:“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对出下联:“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明末时湖北崇阳有个王应斗,幼时即聪颖过人,六岁便入当地三峰寺私塾读书。其善长属对为寺中一长老所知。一日,某指挥使到寺中游玩,见长老年老背驼,便就案上一盆万年松盆景出了上联:“缸里栽松弯弯曲曲长老。”并要长老对下联。长老知道指挥使显然是在讽刺自己,但一时又对不出下联,于是便到寺西厢的私塾找王应斗,将事情原委告诉他。应斗不假思索,便将对句告诉了长老。长老大喜,回客厅对到:“炉中化纸轻轻薄薄纸灰。”指挥使听罢,尴尬不已。这下联中“纸灰”与“指挥”谐音,于是非常巧妙地将这位指挥使讽刺了一把。

  清朝末年,兰州著名学士刘尔炘,拿出家中积蓄,并动员各界捐款,扩建了五泉书院并修缮了五泉山园林建筑。公园南也有五股泉水,称为后五泉。竣工之日,刘尔炘撰了一上联求对:“前五泉后五泉泉泉流水。”联一出后,过了七天也无人应对。等到第八日时,兰州北山有位私塾先生带几个学童来游山,其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学童看到刘刘尔炘的悬联后,向老师提出自己要去应对,私塾先生视其为自不量力而加以制止,于是这小学生谎称自己上厕所,到刘尔炘悬联处,称自己要对下联。刘尔炘一边将信将疑,一边命递于纸笔。只见小学童不慌不忙写出了下联:“大三沟小三沟沟沟有人。”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大小山沟同上联的前五泉后泉一样,也是兰州的景点。大小山沟在兰州市北,前后五泉在市南。

  孙中山年轻时有一次拜见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府门外将拜帖递给门官,张之洞见到门官呈上来的拜帖后,看到上面写着:“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于是问门官来者何人?门官称是一介儒生。张之洞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传给外面的人。孙中山一看,纸上写道:“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这分明是出了一幅上联,想难为求见的人。但孙中山很快提笔写出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见后,不由暗自惊叹,忙令门官把孙中山迎接进府。(2013-10-16)

二、“童谣巨星”金子美铃的生平及其他

  一、 关于金子美铃的生平和作品,李长声先生的一篇《吃鱼歌》有生动的介绍。擅自在这里:

   吃鱼歌

   李长声

  近来到处常播放一首歌,曲调明快,凝神听了一下,原来是“吃鱼歌”。歌词用鱼名谐音造句,又罗列一串串鱼名,妙趣横生:吃鱼吧,吃鱼脑瓜灵,吃鱼身体好,大家吃鱼吧,鱼在等著哪。歌名叫《鱼儿天国》,却原来鱼类的天国在人类的肚皮里,吃掉就是送它们上西天,胜造七级浮屠。

    鱼是要吃的,这是自然法则,但慈悲之心也要有,这就是人性。两难之际,中国古人的做法是远离厨房。不闻其声,不见其死,吃起来坦然。说来有趣,天皇的皇居不辉煌,不巍峨,黑白两色,看得中国人扫兴,但一见环濠里游动的大鲤鱼便兴致勃然,想到了红烧或醋溜。日本人一般不爱吃鲤鱼,让他们食指动的是餐馆水箱里只有巴掌长的沙丁鱼。厨师当著食客的面操刀料理,骨肉分离,鲜嫩的生鱼片配上葱丝 末,一尾骨架用竹扦贯穿也支在盘中,鱼嘴犹朝天翕张。欧美人在电视上看见了,大呼小叫,抗议日本不人道,但他们的斗牛不是更教人惨不忍睹吗?不过,如今中国的电视也几乎天天播映著斗牛节目。

    歌声朗朗,彷佛女歌手就正看著满舱的活鱼欢唱,我却想起金子美铃的童谣。例如一首叫《鱼儿》的,意思大致是这样:

    海里的鱼好可怜/白米人来造/牧场饲养牛/塘里鲤鱼也有食/可海里的鱼儿/什堋照料都没有/一点不淘气/却这样被我吃/鱼真是好可怜

    还有一首《丰渔》:

    朝霞散啦/鱼满舱啦/大沙丁鱼满舱啦/海边热闹像庙会/可是在海里/几万沙丁鱼/正在吊丧吧

    金子美铃是大正时代的童谣诗人。大正处於明治与昭和之间,历史才十四五年;大正七年(1918年),夏目漱石门下的小说家铃木三重吉痛感孩子唱的歌 是些低级愚昧的东西,要为他们创作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纯丽的童话和童谣,掀起第一场运动,创刊了月刊杂志《赤鸟》。这里照搬了日文的“童谣”,字面相同,但涵义似乎比我们所说的童谣或儿歌更近乎诗。当时唱片业勃兴,一些谱了曲的童谣广为传唱,大大超出儿童与学校的范围。北原白秋、西条八十、野口雨情是近代童谣运动的三位主将。杂志纷呈,《童话》虽後起,但久负盛名的西条八十自大正十一年入主童谣栏,使之和《赤鸟》《金船》并驾,留名日本儿童文学史。大正十二年九月西条选登了一首来稿《鱼儿》,从此金子美铃这个好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杂志上。站在鱼的角度说话,似出於一片天真,却颠仆了人类向来以自己为中心的真理。眼光越过丰渔,越过人们的喜悦,望见让人类得以存活的海,也望见海里的悲哀。美铃的童谣是明亮的,读者却情不自禁地透过明亮的天真去思索那幽深的大自然。

    金子美铃生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故乡仙崎像鸟喙探进日本海里,她在童谣中纵情歌唱了这个美丽小镇的景物和生活。姨父开书店,因这层关系,父亲渡海到中国营口当分店店长,日俄战争後被杀死街头。姨母死後,母亲改嫁给姨父。二十岁的美铃也来到下关,在继父的书店里做工。坐拥书城,成天埋头读书。童谣盛行,陶然动笔创作,投给杂志,恰遇上西条八十的慧眼,被激赏为“巨星”。大正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天皇驾崩,改元昭和,翌年(1927年)夏日,西条八十路过下关,约美铃在车站见一面。可是,下了车,站台上不见人影。後来西条在追忆文章中写道:“没有时间,我急忙找遍了站内,总算在昏暗的角落里发现她,怕人看见似的站著。看上去二十二、三岁,蓬头散发,身穿平常衣服,背上背著一两岁的孩子。这位年轻的女诗人,作品洋溢著绚丽的幻想,不逊於英国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女士,但给我的第一印象,好像是那一带里弄小杂货 的老板娘。不过,她容貌端丽,眼睛像黑耀石一样熠熠生辉。”二十三岁的美铃嫁给店夥计,说法是“爱好书,不愿离开书店”。丈夫放荡,不许她写作,不许她和同好们通信。1930年美铃离婚,惟一的条件是女儿归她。但半个月後,前夫又来要女儿,孤立无援的美铃以死抗争,服安眠药自杀。留给前夫的遗书上写著:“你要把女儿带走就带走好了,可是,你能给她的只是钱,给不了心的粮食……像今晚的月亮,我的心也一片宁静。”

    金子美铃只活了二十六年,死後作品也被人遗忘,真像是流星一闪而过。1960年代,读大学一年级的矢崎节夫在《日本童谣集》里读到《丰渔》,心灵被震撼,矢志寻找金子美铃。十六年过去,终於找到美铃的弟弟,获得三本手抄遗稿,扉页上分别写著“美丽小镇”、“空中母亲”、“寂寞王女”,计五百一十二首,其中发表过的仅只九十首。1984年三卷《金子美铃全集》问世,作为“心的粮食”,许多人静静地读著。

    仙崎自古是捕鲸的地方,据记载,1845年至1850年六年里捕杀了七十八头鲸鱼。大概渔民也不免有杀生的罪恶感,所以捕杀了鲸,如果腹内有胎儿,就好生埋葬,建墓立碑。这很像是日本式慈悲。当地还建了观音堂,每年春天做法事为鲸鲵鱼鳞们超生。美铃有一首《鲸法会》,写道:暮春为鲸鱼做法会/海上捕飞鱼/海边寺庙敲响钟/悠悠飘过水面/村里渔民穿外套/急忙往海边寺庙跑/鲸鱼的孩子在海里孤单单/听著那震响的钟/哀哀哭泣死去的父亲母亲/钟声飘过海上面/响到海的哪里。

    今年(2003年)是金子美铃诞辰一百周年,几万沙丁鱼在海里纪念她,或许还会有一两头小鲸鱼参加。

  (原载《中文导报》2003年4月10日 )

  二、金子美铃的作品在被世人遗忘半个世纪之后,又被重新发现的故事,当事人有专文介绍:

   金子美铃的复活

   矢崎节夫

   (草草天涯翻译)

  说起金子美铃的复活,是在二十一年前,即1982年的事。而我最初的寻找则可以追溯到1966年5月。

  初次邂逅美铃的作品,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读到的岩波文库《日本童谣集》里收录的一篇《大渔/鱼满舱》。读了这首童谣,我感觉到一股强烈到几乎令其他作品统统消失的冲击。此前,我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目光好像被颠倒过来,那是一种激烈又温和的深刻印象。――我想读更多金子美铃的作品,我想知道金子美铃是个什么样的人。从那一天起我开始了寻找金子美铃的历程。

  第二次邂逅是两年后,在佐藤义美编著的《大正.昭和初期 名作二十四人童谣选》(CHILD本社)中收录的《露珠》。

  又过了两年,我遇到一本令我欣喜的书。与美铃同时期的投稿诗人檀上春清以接近私家版的形式出版的《金子美铃童谣集 茧和坟》。书里收有《鱼满舱》、《露珠》等28篇作品。遗憾的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跟金子美铃相遇的机会少之又少。

   1980年,我因朋友今井夏彦住在下关的缘故,访问了美铃曾经居住过的城市下关。可惜没有寻访到美铃的踪迹。于是我拜托今井君帮我打听美铃投稿时用的地址“下关市西端商品馆”的所在。一个星期之后,我接到他打来的电话。

   “我找到了认识美铃的人。是曾经在商品馆里开过书店的花井正先生,他是美铃的表亲。”

   当晚,我就给花井先生打了电话。

   电话里,花井先生用和善的声音说:

  “美铃是个很好的孩子。她的亲弟弟就在东京。叫上山雅辅,在若草剧团当演出部部长。你可以去找他。”

   就这样我在今井君和花井先生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金子美铃的亲弟弟。

   上山雅辅先生在电话里回答我说:“美铃是我的姐姐。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人提起她了。听声音你还很年轻,很高兴像你样的年轻人还知道我姐姐的名字。也许她会有什么东西留下来。我可以找找看。”

   1982年6月20日,在若草剧团的接待室里,美铃写在三本笔记本上的遗稿和她的照片放在了我的面前。

   找寻美铃十六年,这一天正是美铃复活的开始。

   1984年,首次出版的《金子美铃全集》沿用了遗稿的旧体汉字和旧式假名,出版当时寻到的其他已发表过的作品,则按发表时的形式收录。之后,我们听到了很多读者要求“更容易读懂的全集”的声音。

  这次为纪念金子美铃诞辰一百周年出版的《金子美铃童谣全集》在依照金子美铃的三本遗稿的基础上,改用新体汉字和新式假名。为让小学生也能读懂,我们还尽量标注了读音。

   希望这套全集的出版能让更多的人和金子美铃相遇。

   (2003年10月)原文为『金子みすゞ童謡全集#12539;①#12539;うつくしい町(上)』的后记(JULA出版2003年)

  CM、欢迎光临〈纯色金子美铃〉阅读草草天涯选译的《金子美铃童谣全集》!

  

标签: #童谣 #金子 #生平 #巨星 #及其他

相关文章

  • 佳佳儿童乐园 3.6 绿色版,儿童小故事童话故事中文儿歌中文童谣

    佳佳儿童乐园 3.6 绿色版,儿童小故事童话故事中文儿歌中文童谣

      佳佳儿童乐园包括小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中文儿歌,中文童谣,英文儿歌,学古诗,学拼音,百科常识,益智游戏,涂色拼图,数学游戏,语文游戏,棒棒学英语14个...

    2022-06-15

  • 由《李宗仁回忆录》中的“异事”谈及术数

    由《李宗仁回忆录》中的“异事”谈及术数

      美籍华人健 康博士曾广骅先生与美籍华人、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是老同学、老朋友,情比兄弟。广骅先生与笔者乃忘年之交,2005年4月在北京相逢时常谈起唐德刚先...

    2022-06-06

  • 哈尔滨,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哈尔滨,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答:我曾经在哈尔滨市工作了10年,尽管过去了30多年,有些事情仍记忆深刻: 1.很多人到秋林公司百货大楼排队买“大列巴”; 2.过节都少不了哈尔滨市的红肠和哈尔...

    2022-06-01

  • 夫妻吵架笑话 小笑话大道理

    夫妻吵架笑话 小笑话大道理

      夫妻吵架笑话超多,每一则小小的夫妻吵架笑话,其实都包含着夫妻相处的大道理,来看小编精选的夫妻吵架笑话10则,从小笑话里学习如何让你们的婚姻生活相处模式变得更...

    2022-05-16

  • [开心幽默]8个暴笑幽默及顿悟的哲理故事

    [开心幽默]8个暴笑幽默及顿悟的哲理故事

      8个暴笑幽默及顿悟的哲理故事   ○建筑师   【幽默】   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睡床就会摇动。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

    2022-05-15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