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网文 >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发布于:2022-05-30 作者:admin123 阅读:51

   丰富、优美的现代汉语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的发展过程。在近

 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明显的趋势:一方面是宋元以来反映北方口语的书面语“白话

 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这是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源头;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北京口语“官话”的逐渐渗

 入各个方言区域,这是现代汉语口头形式“普通话”的前身。

   白话文学的历史是悠久的。早在唐朝的时候,由于文言远离了口语,也由于那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

 民阶层的成长,一种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新的书面语言就在民间出现了,这可以拿讲唱文学——“变文”作

 代表。这种新的书面语言后来人们叫做“白话”。

  不过变文虽然在广大城镇的佛寺流传讲唱,听的人很多,

 但是艺术水平并不很高,语言也不够典范,因此对书面语言的影响是不大的。

   唐朝以后,白话文学在宋、元、明、清这样漫长的岁月中继续向前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宋代有从民

 间艺人手里创造、发展起来的话本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是广阔的,人物情态的描绘是生动的,白话文

 体的运用是纯熟的。

  元代的杂剧戏曲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起,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学。它的

 思想内容比以前的白话作品更加充实了,艺术技巧与表现能力更加提高了,白话语言也更加形象生动了,

 并且拥有《窦娥冤》、《西厢记》这样的伟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白话

 文学达到了它的成熟阶段,诞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

 这些不朽的文学巨著,正式奠定了白话文体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当然,由于统治者的歧视,这时的白话

 还只是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使用,还没有在书面语中占据统治的地位,当时的公文、函件、科举考试、论

 文著作甚至某些小说、戏剧还是用文言文来写的。

   官话的历史比白话文学的历史短一些。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北方话在汉语中一直占着优势,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1234年蒙古人定都大都(北京)以后,北方话尤其显得重要。当时虽然明文规定蒙古话是国语,但实际上

 蒙古的老百姓和王宫贵族都学会了大都话,喜欢讲大都话,于是大都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元代的杂剧戏

 曲大多用大都话写成,艺人们到处为市民说唱演出,形成为一代的风气。周德清在《中原音韵》(1324年

 编成)一书中所说的“混一日久,四海同音,上自缙绅将论治道及国语翻译,国家教授言语,下至讼庭理

 民,莫非中原之音”,指的也正是大都话。

   明朝的时候,北京话作为共同口语的雏形看得更清楚了,“官话”的名称也出现了。明朝初年的时候,

 曾经编写了两本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书(《朴通事》、《老乞大》),那里边用的正是当时的北京口语,

 可见北京话的标准口语的地位,连外国人也是承认的。

  再是由于明朝的生产逐渐发达起来,手工业一天天

 地集中,商业一天天地繁荣,各地之间的联系一天天地密切,这就更加需要共同的口语,于是,当时就通

 过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的官吏、商人和赴考的举子,把“官话”(北京话)慢慢地传播到全国各个地方去了。

   为了推广“官话”,1728年清朝政府曾经在方音最重的广东、福建两个省份设立“正音书馆”,教授

 官话,并且规定“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1853年,莎彝尊著的推广官话的教科书——

 《正音咀华》也出版了。在那个时候,说官话已经初步形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中所

 说的“上文说的一位代笔师爷……他是杭州人,说起话来‘姐的姐的'全是土音,有点上不得台盘;所以

 东家更觉犯他的恶意,思想辞他馆”,就正是这种风气的具体反映。

  不过,官话的扩展还是落在白话文的

 后面,那时很多北方话地区的人通过文学作品学会了“看”甚至“写”白话,但是“说”是不成的。

   到了20世纪初年,特别是到了20世纪初的五四时代,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社会改革家提出

 了“言文一致”的主张,白话文学和官话这两股潮流就汇合到了一起,力量更加壮大了,大大地加速了汉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

  一方面,当时展开的“白话文运动”打退了文言复古派的多次反扑,从根本上动

 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使文言只应用在政府法令、公文以及某些新闻稿的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使一向只

 用在通俗文学领域的早期白话取得了使用于一切场合的文学语言的地位,并且拥有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孔乙已》《药》、郭沫若的《女神》等白话文作品作为自己的典范;另一方面,当时由“官话”发展而

 来的“国语运动”进展很快,电影、话剧、广播都采用了“国语”,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国语更加深入到各

 个地区,于是,“国语”这个名称又逐渐被“普通话”这个含义更明确的名称所代替,这就意味着北京话

 已经明确地获得了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了。

  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获得了在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两方面都

 有了相当规范的统一的文学语言。这样,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终于在五四时代最后地形成了。

一、形声字有哪些_形声字有哪些?

  一)义符和声之规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

  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

  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

  下形上声,如柴、酱、盆、甕等。

  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

  外形内声,如辟匪、匐、固等。

  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从禾顷声;?,从肉攸声;赖,从贝刺声;听,从听壬声。

  有的形符被声符隔离,如衷,从衣中声;街,从行圭声;哀,从口衣声;衡,从 行声。对这样的形声字在分析形体时一定要注意。

二)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

  为了养活某个形声字的笔划或构形的美观,在汉字形体演变的某一阶段上,形符或声符被部分地省简而成为所谓省形或省声。

  如弑,弑省,式声;耆,从老省,旨声;产,从生,彦省声;夜,从夕亦省声,等等。

  省形和省声,在汉字的发展、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了解这种情况对研究字形与字义的关系颇为有益。但是,省是以不省为前提的,在没有发现不省的字形以前,不可轻言省形或省声,否则容易犯主观臆测的错误。

  许慎在《说文》中对省形省声就用得过滥,有的颇令人怀疑(如说頫字是“从逃省”,妃字是“配省声”)。有的则是明显的错误(如说弗字)是“从 省”,监字是“ 省声”,奔字是“贲省声”等)。所以对《说文》之言省,特别是省声,我们不可轻信。

三) 形符或声符形态

  如恭是从心共声,唐是从口庚声,徒是从辵土声,归是从帚追声,责是从贝声,等等。

  有的形符或声符则完全被省简隐没,根本认不出是形声字了,如书本为从聿、者声,泰本为从水、大声。对于这样的表声字,必须复形到变之前的形体,不好辨识。

二、什么是形声字?

(1)形声字的概念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声字 即由表示字义的形旁(义符)和表示字音 的声旁(音符)以不同的方式构成。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结合方式多 种多样,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 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 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 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 旁在外。

(2)形声字的主要类型

①左形右声:仗、瀚、谬、阡、埠、撵、 浓、帜、胛、馈等。

②右形左声:削、郸、励、瓢、鹦、 胡、敛、飮、斟、知等。

③上形下声:艺、岿、管、霄、空、爸、 宁、界、竽、晨等。

④下形上声:召、想、斧、盎、袋、驾、 贡、凳、剪、熟等。

⑤夕卜形内声:衷、匍、庭、囹、凰、罔、 病、衢、匾等。

⑥内形外声:问、雠、雇等。

⑦形占一角:载、颖等。

⑧声占一角:旗、葩等。

标签: #形声字 #什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