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男朋友们在女友生气时都是怎么哄女友开心的!我男友从不会哄人[已扎口]
我男友在惹我生气后从不会哄我开心,最多说对不起是他错了。他觉得这样就是哄人了。今天刚又被惹生气,伤心郁闷啊。想知道其他男友们惹女友生气后都是怎么哄女孩开心的...
2024-03-24
微型(闪)小说路上的回眸
文/(泰国)曾心
想起我会写起微型(闪)小说,一方面是受到司马攻会长的激励,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机遇。
1990年7月,司马攻会长在《新中原报》大众文艺版,连续发表了30多篇微型小说,让泰华作家脑洞大开,纷纷挥笔上阵写微型小说,佳篇力作层出不穷,激起了一阵阵的浪花。那时,我俗务繁多,没精力和时间去写长篇的作品,正中下怀,就像“浪花”上的水浮莲顺水而走了。
1993年,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和新加坡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与泰国《新中原报》为“大赛”联办单位,积极鼓励泰华作家参加这次征文比赛。说真的,那时我还弄不清“微型小说”是什么东西,只知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心想“微型小说”也属小说,若论资排辈,该属“老四”吧!虽然是小弟弟,也应当有兄长共同的“基因”——环境、情节、人物。但微型小说篇幅短少,字数少,如何在田螺壳里做道场,“纳须弥于芥子”,我学习了中外一些名篇,也学习司马攻的微型小说,从“精、少、巧、趣”入手,便大胆跟着做起微型小说来了。
其中我写的一篇《蓝眼睛》参加“大赛”,想不到此文却获了奖。奖项虽“小”,但当时是江曾培会长从上海亲自来泰国颁奖,并亲自签字赠书给获奖者,显得特别隆重。尤其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集》里,江曾培会长写的《微型小说将走向辉煌》的“序”里,还写了这样一段评语:“泰国作者曾心的《蓝眼睛》,写一位泰籍华人老妇,希望在美国读书的儿子能娶一个中国姑娘,可是带回来的却是一位洋媳妇。老人失望后,竟发现这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姑娘,能讲汉语,用汉语唱中国歌《龙的传人》,而她的黑眼睛、黑头发的子女,唱的却是英文或泰文的歌。作品从民族意识中生发出世界意识与国际意识,是吻合时代的发展的。由此可见,海外的华文作品,大都还是华人、华裔,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地与中华民族的‘根’联在一起。”这段话对刚出茅庐写微型小说的我太重要了,让我看到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仅没掉进“水”里,还上了岸,感到无限的鼓舞和欢欣。于是,我搁置了当时写得正欢的散文,转身而醉心于尺幅之内,恣意腾挪的微型小说了。
到了2011年,“微型小说处于低谷的泰华文坛,闪小说正好趁机而起,算是应运而生,顺时而发。”(司马攻《蹊径闪中来——序泰华闪小说集 》)司马攻先生又以身作则,不声不响一鼓作气,写了八篇闪小说,发表在《亚洲日报》副刊上。接着,他又写了《什么是闪小说》,在《泰华文学》发表,提出了“闪电、闪避、闪跳、闪点”的“四闪”创见。这两个“闪”的动作:一范文,一论文,即调转了整个泰华文坛的运作方向。我也跟着转了向。可谓“时来运转”,不仅转得自然,而且“转”得“春风得意马蹄急”。龙彼德教授在《闪小说的弄潮儿——曾心论》有这样一段书写:“曾心是从写微型小说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写闪小说的,这使他不必改弦更张,另起炉灶,而是严格律己,精益求精,在选材、结构、意蕴、境界、语言上狠下功夫。难怪他初试身手,便以《卖牛》一篇,在2013年泰华闪小说有奖征文中一举夺得冠军,并被国内外多家刊、报及闪小说作品集选载。”
初期,我写的微型小说,没有“无中生有”的虚构,也没有去追什么文艺新思潮,什么新“流派”,还是老老实实地“守旧”,坚信那句老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于是,我偏重在自己现实生活中、家族和亲友的经历中,去找创作素材的“胚胎”。这些素材,有的似陨星,稍纵即逝;有的像金子,闪亮不灭,甚至渐渐地擦亮而储存在我脑海里某些类似记忆的火石。我就捉住那些能擦出“火”来的素材,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部的感受以及与此相关的全部想象力,有如滚雪球,越滚越大,重新唤起另一种相互渗透而改头换面的具体感受,从而进入一个似曾见过又未曾亲身体验过的真实。
回顾早期所写的作品,竟发现写我亲身经历生活的几篇作品,没被时间“淘汰”,反而随着时间的延伸,渐渐受到中国文学界、教育界的看好,先后被中国、省市选为语文考试、选入课文,被评论家多家重点选评。
如写于1994年的《捐躯》,那时我孩子在朱拉大学上解剖课,晚上,我驱车去接他,看到解刨室里的尸体,问他怕不怕。他说:“不用怕,这些尸体我们都拜为大恩师。他们有的原来是御官、政官、军官、博士、教师、律师等。生时,他们都早留下遗嘱,自愿捐赠身躯给做实习用。”我深受感动,联想到他读高中时的班主任,怎样培养他,当他考上朱拉大学时,激动地携着他的手在校园走了三圈的情景。由此,我又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常见老师“扶盲人过马路”;老师“拯救溺水学生”等事迹,便把许多“细节”揉在一起,改头换面,加以大胆想象,由许多细节支撑起来的一位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的女教师玛丽。她因拯救溺水学生而牺牲,嗣后——根据她的遗嘱——将自己躯体捐赠出来给学生作解剖实习用,而解剖实习她的躯体正是她的学生。
1997年10月14日,刊登于《亚洲日报》的凌鼎年《激浊扬清显真心——泰国曾心微型小说浅析》最先给予评价:“曾心塑造的玛妮老师是一个值得泰国人民,值得各国人民尊重的人,因为玛妮老师的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感谢曾心写活‘这一个’——因为微型小说写人最难,写活一个人更难” 。到了2014年,龙彼德写了《留白与跳跃——评曾心微型小说 捐躯》,分析了该文的“悬念有如包袱,就是这样通过怀疑——否定——见证——肯定的跳跃逐步解开的。玛丽老师虽然没有出现,但是她的形象却由隐至显,由小到大,高高地耸立在我们面前。”(见《名作欣赏》2014年5期)。
此文不胫而走,走了21年,于2015年被辽宁葫芦岛市当作普通高中三年级调研考试题,同年,被中国选为“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百度文库、作文网、海博学习网、雨露网等纷纷刊“考试题和答案”,十分红火,给我极大的“掌声”,尤其来自素不相识的掌声,更觉真诚,弥足珍贵。
又写于1994年的《三愣》,当时,我在中医诊所,一天,遇到一个讨价还价的病人,令我脑子一愣。又一天,遇到一个戴黑眼镜的病人,是个独眼龙,让我找到了“导火线”。据此,我回忆了泰国华校的全过程,从50年代被封,学生转入地下;到90年代解禁,华校复办。华侨、华裔热情捐助。我把这些事件进行虚构、想象、推理,塑造了张亚牛这个具有多重性格(病态、内向、亢进、吝啬、坚强、高尚)的人物形象。此文发表后,先后被五家选本收入,还被中国选作“2012年语文全新教程精品练习”单元综合检测;选为“辽宁省大连市2012届高三双基测试卷语文试题”;又被广东珠海市当作“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末语文试题”;2012年5月31日“语文报•高考版”发表了谭新阳撰写的《淡妆浓抹总相宜——现代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型探究》,以《三愣》为典型例文;翌年又被选作“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评估卷”等。
凌鼎年说:“在中国大陆高手如林的微型小说文坛,作为一个在海外业余创作的曾心,能有数篇被选为中国省市,以至全国“语文高考试题”这是不小的荣誉,甚至比某些有水份猫腻的获奖更有说服力。”(见《名作欣赏》年谱文讯:《泰国曾心的微型小说捐躯被选作中国全国高考语文试题》2016,7上旬,总第543)
在跌跌撞撞和鼓励声中,我一路走来,写着写着,渐渐发现自己徘徊在一个窘境中,觉得一般素材到处有,有内涵的素材真难找。当年,我的选材太注重社会效能了,偏重选些人生遇际,社会现实与历史遗留的碰撞,也着重写了华教式微、道德沉沦、思想代沟、华人“根脉”和有民族意识的,或由民族意识生发出世界意识与国际意识的东西。显然,这种选材有利于主题深化的开掘,但也是一种自我设限与束缚。
2002年5月10日,司马攻先生在《中文情结赤子心——序曾心微型小说蓝眼睛》一文,写了一段提醒我的话:“曾心从事微型小说创作已经九年多,作品不算多。一方面是精品意识使然,另一方面是中文情结结得太紧。如果能放松一点,凭曾心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机智,多写一些如《一桶水》、《断臂》、《古董》这类具有情趣、理趣的作品,会使他的微型小说更多彩多姿。”
自出版了《蓝眼睛》后,我便有意要突破“自我设限和束缚”,便在题材上拓广了。有“抗洪救灾”,“社会政局”,“经济危机”, “城市综合征”,“人兽关系”,甚至“寓言”式的微型(闪)小说的出现。
2011年底,泰国中部和曼谷遭受百年罕见的洪水,我家周围几乎成为一个孤岛,哪里都去不了。我终日守着电视,看洪水汹涌的来势,一有感受,便坐近电脑,敲击键盘。被困在家二十多天,写了二十多篇抗洪救灾的闪小说。题材几乎全部取自电视,加上一点灵感,进行虚构,大胆想象和推理,将社会百态,人性差异,多角度,多重性表现出来。如面对特大洪水的突然袭击,有的人恐惧伤心,哀歌绝命的《消失的曲声》;有的人守财如命的《与榆同归》;有的失声痛哭的《哦!我的锦鲤》;有的人趁水打劫的《扯开蒙面巾》;有的人冒险画画的《国旗》;有的人乘机找到工作的《舢板机遇》;有的人觅得爱情的《竹筏情》;有的人死而复生的《超度时刻》;有的人名声鹤起的《水利专家》;有的人公而忘私的《改婚期》;有的人巨款捐赠的《一笔特殊赈款》;有的人写诗救灾的《猫犬诗人》;有的人新屋让位的《新别墅》;有的人经灾成长的《后方》等。这二十多篇急就章的闪小说,及时在《文综》、《香港文学》、《泰华文学》、《泰国风》等刊物发表。龙彼德撰写了《短、精、快——评曾心的抗洪救灾闪小说》一文说:“灾难催生文学,精神鼓舞斗志,这已是人类发展史上常见的现象。曾心的一组抗洪救灾闪小说再一次作了有力的证明。”
2013年,我又以抗洪救灾的为题材,写了微型小说《屠鳄》,故事讲述了2011年泰国特大洪水给乃岛家带来的灾难:他的妻子为救女儿被洪水冲走了,他在灾后收留的一条小雌鳄,填补了家庭的空缺,乃岛疑为是妻子投胎转世,女儿格玛则把它当成“妈妈”,朝夕相伴。及至小鳄长大,格玛削芒果不慎伤手,“鳄鱼闻到血腥味,本性发作”,一口咬断了格玛的食指,乃岛拔刀屠鳄,女儿却求父刀下留情。
这是我第一篇写“人兽关系”的微型小说,当时正好中国举办“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我便投去参赛。据报导:“经过半年的赛期,共收到我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来稿近八千篇,经过筛选,有270篇入围作品”,最后入选60篇。我的《屠鳄》获得“三等奖”。司马攻先生高兴地对我说:“你这个奖不小,又排在很前头,应当去领奖”,在他的鼓励下,我独自到了上海,在颁奖典礼上,欣然又见到阔别二十年的曾江培先生,他笑容可掬地与我捧着奖状合影。看了“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集”(精装本),终评委对《屠鳄》的点评如下:蒋子龙:“题材新颖,耐人寻味。”叶辛:“泰国风情故事。”孙颙:“比较有些意思。” 郦国义:“有寓意般的哲理,耐人寻味。”江曾培:“生动展现了人鳄情。”司马攻:“具体描出兽性的难以捉摸和人性的宽容。”希尼尔:“以新闻体小说的方式,叙述了一场水灾后男主角的妻子转世为鳄与女儿相处的故事,情节在情理之中。文末‘那把锃亮的尖刀停在半空中’有《空山飞狐》结局般的耐人寻味。”
就写作素材来说,我所写的作品,几乎没有一篇涉及在中国那段“轰轰烈烈”生活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当时许多问题(如历次运动,包括文革)如何正确评估,如何认识生活的真实,还没把准。有人把它写成“谴责小说”。我说NO!鲁迅先生说:“谴责小说最根本的弱点是‘溢美’和‘溢恶’”。二是对待“祖国与我”的“位置”上,我总觉得对“祖国”如对“母亲”,应当是多些“感恩”和包容,不忍给予“抹黑”。有人主张作为艺术主体,“则悬搁现实的党派性而讲个性和超越性”。我也不认可。我总觉得好的作品应当如高尔基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胸膛,拿出自己的心,高高举在头顶上。居于以上的思想和顾虑,我的人生“一半在中国”,在我的作品里,几乎成了空白。
由于写微型(闪)小说受到字数的限制,多数采用叙述手法:顺叙、倒叙、插叙。我可能受到中国文学中的“白描”手法影响较深,经常写到关键处不知不觉顽强表现出来,写了一大段“白描”。如《老泪》,写年迈的陈五,将经营一生的小店交给儿子接管,开始在“钱”的问题上还不分彼此,像父子公司,平时陈五照常在钱柜里拿些零钱买烟买酒,甚至应酬亲友。久而久之,却发生了变化。
一天傍晚,陈五打开钱柜,正要伸手拿钱去买烟酒时,站在店前的陈雄斜视着他,儿媳蓦地捅了自己丈夫,呶着尖尖的嘴唇。暗示着:“那老头又拿钱了!”陈五思想毫无准备,伸出的手一时僵在那里。在嗡嗡作响的脑袋里,响起儿子战栗而哆嗦声:“爸!现在生意竞争,钱难赚,今后拿钱也得先说一声!”陈五把眼睛一瞪,那两道光波似两把利刀,刺得儿子垂下头来,儿媳却把脸朝外看。这时三副脸孔都很难看。最难看是陈五,整个神色即刻似枯萎了,脸型只剩下巴掌般大。
对这段“白描”,我写后,思想出现自责“过于传统”,也曾力图用叙述表达方式来改写,改来改去,也无法把这“三者”的神态各异、性格不同、举止的维妙和内心的纠葛关系表达出来。
龙彼德在《精妙的叙事艺术——评曾心的微型小说》一文却给予赞赏:“白描,也是曾心常用的一种手法,即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以极其简洁、单纯的笔墨,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李润新在《初论曾心的微型小说》也说:“曾心文友善用白描,这是他小说富有民族特色的成因之一。这是值得大大发扬的。”
有关微型(闪)小说的结尾问题。“诗有诗眼,文有文眼。”闪小说的“文眼”,往往在结尾。人们喜欢用“欧•亨利式”结尾,即在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徒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的作品也不乏用这种手法。只有“《为了纪念》却一反常规,将闪点设在篇中。”(龙彼德《曾心闪小说“点睛”•闪点在篇中》)但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中国小说以“悲剧”或“喜剧”作为结局,更能入木三分,打动人心。如《三个指头》,我写到了被人誉为“朱半仙”的老中医朱一新,在切病者脉搏时,忽觉胸闷胸痛,自知大限将至,仍坚持为病人把脉,出乎意料地“跳”出一个这样的结局:
这时候诊所,只剩下三名病号,便请他们到他卧室去,躺在床上的他,伸出三个指头,把完第一个病号的脉;又伸出三个指头,颤抖地把完了第二个病号的脉;再伸出三个指头把最后一个病号时,他的三个指头再不会动了,僵硬地停在病人的跳动脉搏上……
这个结尾,既没有“出乎意料”,也没有“戛然而止”,只是按其情节:缘起、发展、高潮和结尾;把“高潮”融进结尾中,把“悲”推向极致——“死”。我觉得这样更能深化主题,更能刻画出人物性格。龙彼德点赞: “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个指头’是朱一新、医术的全面展示,也是震撼读者心灵的神来之笔”(《精妙的叙事艺术——评曾心的微型小说》)。
有关微型(闪)小说的语言问题。凌鼎年在《激浊扬清显真心——泰国曾心微型小说浅析》一文说,“读曾心的微型小说,首先感觉文字的流畅感。他的华文很纯正,没有某些海外华文作家文字上“隔”的感觉,也没有那种半生不熟的欧化式语言,与杂糅得令人费解的方言。看得出,曾心的中文受过极正规的学习与熏陶,不是那种半路出家的可与他比的。”
凌鼎年说“很纯正”,那是“相对”来说的,当年泰华不少老作家是用潮州话来写的,因此有“隔”的感觉。我自知,在我作品里并不“很纯正”,常有把泰国地方的潮州言和泰语的译音词,融合在小说里,尤其是对话,目的就是想把泰国华文小说,写得像泰国的华文小说,而不是中国的小说,或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小说。我所追求的语言并非要“纯正”,而是要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的语言。年轻时,我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下在生活中听到生动而有趣的语言,但很可惜,我没有坚持做下来,但有些句子还藏存在脑子里,时不时还会跳出来。如“她的性格变得有点古怪,喜欢用毫无表情的眼睛‘打’人”(《家庭内部》);“她三个女儿都以为这男孩,是‘拜佛走进吕祖庙——找错了门’”(《丧礼上的陌生人》);“而他也许由于一时太突然,思想毫无准备,如腊像人‘僵’在冷室的真空中”(《品茗谈天》);“李佳坤只好‘帘子脸儿——撂下来了’说:‘别叫我爸爸,你们去叫银行作爸爸好了!’”(《生日》);“美国有句谚语说:‘婚前睁大眼睛,婚后半睁半闭’”(《盯线》),等等,这种语言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群众,来自生活,是在写过程中,写到完全进入所要写的境界,顺着人物的个性,“以情寓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种语言,多为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写微型(闪)小说时间已不短,只出版几本书,如《蓝眼睛》(时代论坛出版社,2002年、7月),《消失的曲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三愣》(上海华语文学网电子书),龙彼德著《曾心微型小说艺术》(原文/评文)(留中大学出版社,20014年4月)、龙彼德著《曾心闪小说精选点睛》(原文/点睛)(留中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其中有数篇在国内外获奖,如《三杯酒》获“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一等奖”;多篇微型(闪)小说被选入中泰“读本”和中国经典版本:如《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世界微型小说经典》《最好小小说大全集》《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聚焦文学新潮流——当代闪小说精选》等,还有数十篇作品被译成泰文、英文、日文、德文等。
在微型(闪)小说路上,与其说我碰到“好运”,不如说遇到“贵人”,如江曾培、司马攻、龙彼德、凌鼎年、李润新、黎毅、刘助桥、程思良等。在他们不断“鼓舞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让我时不时获得散发芳香的花朵和捡到落下的欢乐种子,我以一颗真诚之心对他们深表感恩!
现在我已是耄耋之年,许多事情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记得我曾数次说过:随着泰国华侨、华裔家庭结构的重新组合,泰华文学应当着重写“叶落生根”,这“根”已延伸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而且似乎渐有逾越或突破华侨、华裔题材之势。因此,我想写华侨第四代、第五代的华裔,反映他们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生活。这个“夙愿”,我只走了“跬步”,不知在有生之年能实现否?但凭我个人意愿,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努力争取,不要给自己在创作路上留下一个“遗憾”。
(原载《泰华文学》第100期)
趣味书
1.王小波《红拂夜奔》:王小波的书中,个人最喜欢这本,有趣的极致。
2.鲁迅《故事新编》:陈丹青《笑谈大先生》说鲁迅很好玩,很多人不同意,那是因为没看过《故事新编》吧?这是鲁迅的书里,极有趣的一本,恶搞老子、大禹、后裔……
3.高军《世间的盐》:画家写人写事,说书似的,好玩,极富画面感。写80年代秦大伯发明电风扇,爆笑。“风扇显灵了……全院的人以各种姿态在半空中飞行,跟夏加尔的油画似的。”
4.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是最接近庄子的活人。当地球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他花大把光阴,去介绍两只蚂蚁互相认识、研究驴为什么不穿内裤。这书是农民卖萌指南。也是人类卖萌指南。
5.冯内古特《冠军早餐》:作者一上来就画了个屁眼。故事很搞怪,语言非常有趣。还推荐冯内古特《猫的摇篮》、《5号屠场》、《没有国家的人》。
6.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美国纽约客记者潜伏中国多年,试图呈现民间中国。很多段子都特别搞笑,但作为中国人,笑完了,又觉得悲哀。作者牛在基本上只白描,不过多评判。他的《江城》和《甲骨文》都是同一主旨。
7.《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英国人类学教授凯特·福克斯写的英国人的自黑大全,用学术的态度,严密论证了英国人的虚伪、矫情、别扭、装逼、蔫坏。
8.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刘瑜的文字聪明、有趣,金句密布。
9.《疯狂实验史》:人类历史上的重口味科学实验集。为了研究黄热病的传染方式,吃下病人呕吐物;把尸体的头切下来通电,看它能做出多少种鬼脸等。类似作品还有《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
10.《唐朝穿越指南》:如果你要穿越到唐朝,衣食住行要注意些什么?这本书选题很牛逼,考据详实。
11.保罗·福塞尔《恶俗》:《格调》同一作者,对一切流行现象说坏话。希望远离恶俗或者希望变得更恶俗的,都可以看这本书。
12.《隐疾》:医学博士博尔温·班德洛写的,假设戴安娜不是王妃,会是个抑郁、暴饮暴食的购物狂;如果梦露没成为明星,会成为流落在好莱坞街头的兼职妓女。专讲名人的人格障碍,看名人的恶疾还可读《天才梅毒与狂人之谜》。
13.理查德·怀斯曼《怪诞心理学》:为什么我们相信星座?夏天出生的人比冬天出生的人运气好?挺好玩的心理学普及读物,同类还有《拖延心理学》、《重口味心理学》等。
14.《离奇死亡大百科》:作者花了十年以上,统计各种死法,发现美国人死起来真不挑时间不挑地方,笑死、打嗝死、接吻死、口臭死等等。死亡主题的书很多,还有《先上讣告后上天堂》、《死亡课》等。
15.奥利维雅·贾德森《性别战争》:企鹅搞GAY,海豚是西门庆……动物们提出各种性爱困扰,性学博士给予它们生猛又专业的回答,把枯燥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写得轻松搞笑。
16.东野圭吾《怪笑小说》、《毒笑小说》、《黑笑小说》:跟推理无关,都是些神经病短篇小说,在冷幽默和碎碎念中,讽喻人性,调侃现实。其中一篇《尸台社区》简直是为中国房奴量身定做的戏码。当然,个人认为东野圭吾最牛逼的作品还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和《圣女的救济》。
17.傅尼叶《爸爸,我们去哪儿》:有两个残障儿子该怎么办?照样毒舌、照样嘲讽!超越苦难的方法之一,就是调戏它。国内有《爸爸爱喜禾》、《爸爸爱喜禾2》。
18.《鱼为什么放屁》:狗为什么吃屎?哪道菜里有六种阳具?哪种软虫会从你的鼻孔里爬出来?——这就是英国人写的“无用及恶心的知识大全”。同类还有国内科学松鼠会的《冷浪漫》、《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等。
19.村上龙《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村上龙是作家中三观不正的典范:“美人三天就腻味,这是使丑女免于自杀的谎话。丑女就连遭人腻味都谈不上。”“美丑、出生、成长、命运,这些都是才能的一部分。”村上龙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很重口味,今年内地还出了他的《孤独的美食家》。
20.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黄永玉去意大利写生时的随笔集,他评价徐志摩,说后者最极限的功劳便是为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取了美妙的名字,比如翡冷翠,比如康桥。
21.保罗•约翰逊《知识分子》:专讲名人坏话的书,卢梭、罗素、萨特等顶尖大师都被写得特别不堪。卢梭《忏悔录》以真诚著称吧?假的。波伏娃女权界教母吧?结果一生被一个沙文主义贱男控制得死死的。这本书除了刻薄、记仇,还有一个优点:罗嗦。
22.陈丹青《退步集》:陈丹青对城市、文化、教育等几个大领域都有独家见解,他的语言是体制外的,蛮横、过瘾。他的书我本本热爱,《退步集续编》、《荒废集》……
23.小宝《老而不死是为贼》、《一生只为这一天》:小宝是季风书店的合伙人,上海本土文化名人,这两本是他的书评集,他的兴趣爱好就是吃饭睡觉骂韩寒和余秋雨。文化人的毒舌,最好看。还可以从他点评的书中选书看。
24.希钦斯《致一位愤青的信》:希钦斯是美国资深老愤青、美国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逮谁骂谁就是他的存在价值,写这本书就是要鼓励愤青们,千万别息怒、别妥协、别乖巧,百折不挠地愤怒下去。
25.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很多人说李海鹏装逼,但他的文字还是专栏作家中一流的。
26.木木《模范情书》:木木是情感专栏作家中,最不俗气的一个。她能把辱骂写得温柔又知性。
27.《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如果你肤浅、爱钱、虚荣、外貌协会、没心没肺,并且想把这些品质继续保存下去,读这书是个好选择。这本书基本上算是安迪沃霍尔的自恋语录。
28.比目鱼《虚拟书评》:这本书的创意是一流的,当然也不算原创,博尔赫斯在《虚构集》中早就玩过——煞有介事地评论一些压根不存在的书籍,还提到各种细节,比如作者的八卦、销量、读者反映等等,以假乱真。
29.汉娜·亭蒂《动物怪谭》:看多了讲动物好话的书,看着这本诚恳地讲动物坏话的书,比较有新意。人与动物之间,不单有温情和悲悯,还有冷漠、敌视、伤害和利用。
30.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一个色鬼没看过这本书是说不过去的,这可是色鬼界的装逼宝典。把下半身话题写出文化、写出趣味、写出风雅、写出渊博、写出考据味。
31.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骂的是日本,全民变笨,年轻人只关心半径三米以内的事情;总有毫不脸红的读错字的官员出现;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同样适于解读中国现状。
32.丹尼尔·克尔曼《测量世界》:故事就是《生活大爆炸》式的,讲科学家洪堡和数学家高斯,以古怪的nerd式天才为核心。小说的创意在于它在虚实之间自由穿越。
33.劳伦斯•怀特德•弗莱《假装的艺术》:百科式装逼指南,分电影、书籍、话剧、旅行、社交等二十个话题,手把手教你该如何不懂装懂,并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国内也很畅销,可见装逼不分国界。同类可读《真的不用读完一本书》(英文版叫《如何谈论你没读过的书》)。
34.伍迪•艾伦《门萨的娼妓》:“我很久没有亲近过女人,上次亲近一个女人的时候是参观自由女神像”;“我和我的老婆唯一一次同时获得高潮是在法官签署离婚文件时”。整本书也有挺闷的部分,但为了这些伍迪•艾伦式句子,怎么都得忍啊。
35.艾柯《误读》:作为被梁文道称为全球最渊博三大高人之一,艾柯舍得把浩瀚的才华用来耍刻薄。他给《圣经》《神曲》《堂吉诃德》写退稿信,嫌他们无病呻吟色情猥琐,以此讽刺图书市场。还有一篇写玩具手枪的,就是花了几页直接列了几百种玩具手枪的名字。艾柯另一本散文集《带着鲑鱼去旅行》更好笑些。他还有很多书,相对枯燥,《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波多里诺》。
36.罗伯特•格林《权力的48条法则》:据说是囚犯最爱看的书。作者鼓励大家变得腹黑,那些声称自己天真单纯的人最老奸巨猾!
37.哈谢克《好兵帅克》:以帅克为首,所有人物都是二逼。每一页都爆笑,全程无尿点。作者是我最爱的高智商神经病,卖药、贩狗、重婚、坐牢、当战俘、反政府、被关进疯人院……最牛叉的是他在《动物世界》杂志当编辑,捏造了一批根本不存在的动物。
38.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对人性,蔡康永和东野圭吾一样理解精准。只不过蔡康永教大家利用这人性取巧卖乖,东野圭吾教大家利用这人性杀人越货。
39.《病假指南》:专门教你怎么装病、装有急事、装天灾人祸以至于必须请假的攻略。
40.《法国文人相轻史》:法国文坛大腕们乱搞、争风吃醋等八卦,福楼拜写信给莫泊桑称他为“我的小淫荡鬼”;大仲马把用过的情妇送给儿子小仲马…
41.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像哲学家的疯子,像物理学家的疯子,像诗人的疯子……基本上,这就是正常人被几十个高智商神经病调戏和羞辱的故事。国外还有神经科医生写的《错把妻子当帽子》、《火星上的人类科学家》。
42.罗伯特·弗兰克《富人国》:想知道你自己有多穷么?看这本书就有更清晰的坐标。美国记者写的顶级富豪生活方式。富豪们爱戴什么表?作者使用的这个句式我爱翻了——名表:如果你一定要问价格,我只好说,你买不起。以富豪为主题的,还推荐《老钱》、《奢侈病》、《大狗》。
相关文章
我男友在惹我生气后从不会哄我开心,最多说对不起是他错了。他觉得这样就是哄人了。今天刚又被惹生气,伤心郁闷啊。想知道其他男友们惹女友生气后都是怎么哄女孩开心的...
2024-03-24
五月的最后一天,一位游戏开发者发朋友圈说:他做的一款三消类游戏《PocketNumber》(口袋数字)在IOS平台审核通过的第一天就得到了AppStore智...
2024-03-24
1。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 一人在办公室老是放响屁,同事忍不住说:你能不能不出声?然后便见他坐在那摇来晃去抖个不停,问:干什么?回答说:我调成振动的...
2024-03-24
《下面是一个在网上看到的传奇故事,如果有喜欢玩传奇的朋友可以点我头像,进群交流!!559414217》 今天,我又像平常一样上线,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土...
2024-03-24
2、没有适当的早期读物有些家长说,我们很爱读书,家中也为孩子买了很多书,为什么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呢这时,我们需要来检视一下:家长到底为孩子买了什么书不同年龄段的孩...
2024-03-24
lz,看看这个中国历史的故事行不: 《草船借箭》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 ,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
2024-03-2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