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名言 > 要不要教孩子从小争第一呢?

要不要教孩子从小争第一呢?

发布于:2022-06-13 作者:admin123 阅读:56

  3~6岁幼儿的竞争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能力  如比拼会不会系鞋带,会不会脱叠外套,会不会叠被子;会不会自己扣上纽扣。必须承认的是,有些孩子在生活能力方面的比拼热情也是老师鼓动上来的,双休日,父母奇怪于孩子总是拉着他们比拼谁更快地吃完饭,谁第一个上完厕所,谁第一个睡着觉??其实这都是幼儿园老师为了体现在生活环节上的“军事化管理”而挑起的竞赛,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吃饭囫囵吞枣、狼吞虎咽,又因为想第一个上完厕所而出现憋便憋尿的状态,要对宝宝讲明这样做的害处。

  除此之外的“生活竞赛”是可以鼓励的,它使孩子的生活能力快速锤炼出来,并改变了“万事要求人”的依赖心,改变了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2。游戏能力  宝宝们比拼堆砌积木的能力,玩雪花插片的能力,拼七巧板的能力,做纸塑的能力,玩剪纸的能力,玩智力拼图的能务,比谁能玩得更复杂、更漂亮、更别出心裁和更快。

  孩子们的游戏能力,既是想象力和耐心的较量,又比拼了动手动脑的灵活程度。

诙谐搞怪能力父母有时会被孩子们的竞赛项目搞得啼笑皆非,他们不明白以下这些比赛有何意义,比谁能够绕着椅子转圈子而不头晕;谁先把冰箱冰格里同样大小的一块冰含化;谁在手腕上画出的手表更美;谁骑小自行车路过雨后的水塘,溅起的泥浆和水花更多,甚至,两个小朋友都在换门牙,比谁的门牙更漏风更能发出怪音

一、孩子很极端总是喜欢争第一怎么办呢?

女儿总爱争第一,落后了就哭,排斥比她好的小孩.

对于孩子的引导非常关键的是要明白她需要什么,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让引导有用。

提到了两个现象,一个是哭,另外一个排斥比她好的小孩。

针对哭,首先要和她一起分析输的原因,该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对于不如别人的地方一定要告诉她提高的方法。排斥比她好的小孩,实际上是她对“不是第一”的恐慌,对其他人针对结果反应的一种担心。

所以,家长的引导应该是以消除她的担心为主,让她感受到周围的人不会因为比赛结果而不爱她

二、3岁孩子为什么喜欢争第一?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就是竞争,并为结果沾沾自喜或沮丧。竞争中的“常胜将军”会积累自信。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予以疏导——虽然你跑步很慢,但是你积木搭得又快又好。多和同龄人“较量”,学会认识自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比较,只能以父母为坐标测量自己。只有在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才开始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认识,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成为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至于成败输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需要慢慢地消化。

要不要教孩子从小争第一呢?

  孩子理解的竞争大都和能力有关,属于一锤子定输赢的“竞争”,时间和学习对于竞争的影响,孩子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

父母怎么做才是保护孩子健康的“竞争意识”?不要插手孩子的游戏和竞争。当然有些界限要事先确定下来:比如不要让竞争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险,或者不能共同排斥一个弱小的孩子等等,这些需要成年人的适当指导。

  大人也应当注意孩子的团结,孩子不能单枪匹马地逞能,而是要有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能力。不要无意中带给孩子压力。孩子的竞争和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的标准大多是可量化的——更好或更坏,而且常常由他人来决定竞争结果。而孩子之间的竞争是游戏式的,内容、规则和评判结果常常有他们自己决定。

  重要的是让小家伙们在游戏中竞争,以游戏的态度竞争,所以做父母的要避免这样一些“鼓励”孩子的话:“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加油,你比他们强多了”……这样使游戏变成了功利的比较,而且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不要用奖励把孩子卷入疲惫的竞争。小小的竞争也可以成为家庭生活的点缀,甚至成为父母们屡试不爽的家教手段:“如果你能比把爸爸穿衣服穿得快,就可以得到一个‘加长版’的睡前故事”“不许磨磨蹭蹭了,谁最快把鞋穿上。

  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由于竞争是这个年纪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把比赛当伎俩使用,孩子会乖乖上钩。但是,如果家庭中类似的竞争过于频繁,甚至每天都以成败论犒赏,孩子就会有过大的压力,还会产生一种让人伤心的错觉;爸爸妈妈的爱与我的成绩、能力有关。

标签: #孩子 #为什么 #喜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