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心名言 > [联艺杂弹]关于对联本质特性的争论及声律在对联创作中的作用(续)[已扎口]

[联艺杂弹]关于对联本质特性的争论及声律在对联创作中的作用(续)[已扎口]

发布于:2024-03-24 作者:admin123 阅读:97

  昨天在与桃花班争论的时候,他就威胁让我另开贴,否则要做删除处理。我遵命另开贴,可是今天开贴,我是将昨天的争论原原本本地贴上,就被另一位班主负棺人封贴。真是暗无天日了!有理不怕明辩,有本事就出来论理,这种素质还能出来当班主!

  偶尔夫子的确学识渊博,他对我例举的几个古联一一作了声律方面的评判,结论是那些古联按古音都是合律的,想来老先生是对的。我不懂古音,而且铁定不想去学。所以以声律论古联肯定出错,贻笑夫子之流再所难免。但问题正是在这里。虽然按照古音那些古联是合律的,所以当时的价值无庸置疑,而按照现代的发声,那些对联全都不合声律了,但从来无人因为这些古律不合现代声律而认为影响了古联的艺术价值。这恰恰证明,声律从来都不是判定楹联价值的关键和根本!它只是构成对联要素的次要的一种。它是属于锦上添花的对联要素,有它更好,无它也无大碍。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把声律摆到了它在对联创作作用中的正确位置。

   所谓“对联创作的成功与否在于声律”,以此作为教条去引导初学者,这根本就是误人子弟!成功与否是价值判断,是定性的判断,也就是说声律好则成功,声律不好就失败,不成功。声律果真就这么重要吗?

   在桃花、偶尔们的眼里,声律成了对联之主要的、本质的、根本的要素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对联的要素大致包括:上下分两联,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同位字词词性相同或相近,词意求对,当然,作为要素之一,也包括声律。要说格律,以上这些要素大概就构成了对联的格律,而不仅仅是声律,声律根本代表不了对联格律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对联格律中,有几个构成对联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本质特征,如必须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同位字词词性相同或相近,词意求对。没有这些要素,对联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根本不成其为对联了。这里试举两例:

  第一例:

  乘东风,鼓干劲,力争上游

  顾大局,讲团结,再创辉煌

  第二例:

  社会主义好

  共产党万岁

  这两个例子,第一例在构成对联的要素中占了较多,但在词义求对上有点问题,所以这一例在界定上很模糊,界限不清,在是与非之间。第二例则非常清楚,只包含了上下两句,字数相同两条,其它的不具备,所以肯定不成其为对联。其实,对联就这么简单。至于声律,在上述要素之外,懂一点,用一点声律以求声韵之美当然不是坏事。但它绝不是关键要素。所以破了声律,并不能斥之为破格、破律,更不能以此评判对联本身的好坏成败。

  格律只是构成好的对联的基本条件,并不精通格律就一定能创作出对联精品,正如精通兵法不一定能成为常胜将军一样。马谡失街亭就是一例,知道规则、纸上谈兵是一码事,而实战是另一码事,决定实战结果的因素要复杂得多。正如懂得格律,要写出好的对联要难得多一样。

  那么要真正写出好的对联,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是意境和文气。所谓关键,就是凡意境不美,文气不好,就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举个例子:

  甲乙丙丁

  七八五六

  哈哈,这是什么呢?它几乎完全合律,所有的格律要求它基本上都能满足,但因为没有意境,最多只能是关于对联格律的一个笑话。所以格律不是一切。至于如何做到意境美,文气好,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意境是综合审美元素的集合,所以她绝不会象桃花班主说的那样,有什么“空泛”的意境。这话有点外行。

  本人非常欣赏一个广告词“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太累;把复杂的问题弄简单了,贡献!”其实,写对联就是那么简单的事。知道那么几条基本的要求,就可以试着去写。但要写得好,创作出有文气、有意境的佳作来,就要下功夫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了。

  翻开所有有关对联的文章书籍,说到平仄声律,几乎都是长则篇大论,让人望而生畏,而且著述者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它摆到了极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对联格律掌握和创作中非常难的部分。但是,正如我们所说,声律既不是对联的本质特性,又不对联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它最多不过是构成好的对联一个次要因素。而所谓精通格律者们,却误导初学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这些次要的、现代生活中几乎用不着的东西,这正是我内心不平的原因。也许因为难以掌握,一般人不懂,所以那些“精通”者们才会时常拿出来,既炫耀一下自己,又去吓唬和折磨别人的吧。

  关于声律本身,我要说一句,我并不一概否定,只是不要把它捧得那么高。在摆正了声律在对联创作中的位置后,我还是能用则用。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只要知道上下联同位字平仄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要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这些就足够了。当声律与对联的意境、文气发生冲突时,当破则破,不要有所顾忌。另外,不苛求声律,当然不能作为不精研楹联艺术本身或创作不求上进的借口。

  至于说先精通再革新,则是不着边际的话。难道毛泽东在井冈山打游击提炼出的十六字诀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是他精通兵法和列宁主义之后的革新?!有知识是一码事,有水平是另一码事,知识可以在书本中学得,而水平只能在实践中提高。精通者,还是留给那些爱钻故纸堆的学究们吧,让我们提起笔来,创作,实践,切磋,提高并且快乐!

一、[联艺杂弹]关于对联起源的一些思考

  关于对联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恶人谷珠楼对此的网上调查竟然提供了从殷周到明清共七个备选答案,由此可见一斑。春节无事,看了一些书,查了一些资料,想了一些问题。把东鳞西爪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各位探讨。

   一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一“故事”中,第一条就写著名的“余庆”“长春”联。文字不长,照录在下面:

  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讖,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段话其实还包含着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信息。

  首先,“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是梁章钜的老师“纪文达师” 即纪昀的观点,而纪昀是清乾嘉时期的大学者,据《清史稿·纪昀传》记载“(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大学士刘统勋举昀及郎中陆锡熊为总纂。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逸,尽读诸行省所进书,论次为提要上之,擢侍读。上复命辑简明书目。”可以说纪昀由于工作需要几乎读遍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全部古籍(包括后来因为没有收进《四库全书》而失传的古籍),“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这句话由他口中说出来,其分量是不言而喻的。以纪昀的博览群书,以乾隆时期古籍之多,尚且没有发现更早的关于对联的记载,现在的几个“专家”动不动就“发现”了,“突破”了,真是谈何容易!

  其次,“余庆”“长春”一联是出现在“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查查历史资料,可以知道后蜀归宋是在公元965年(后蜀广政28年,北宋乾德3年),由于阴阳历的差别,其“前一年岁除日”实际也已经是在公元965年,距公元960年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灭亡和北宋的建立已有5年之久。因此与其说这是五代联,倒不如说这是宋代联更符合事实。

   二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一“故事”中,第二条写的是“吴越时,龙华寺僧契盈,吾闽人也。一日,侍忠懿王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辏。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因题亭柱云:“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时江南未通,两浙贡赋率由海达青州,故云。时人称为骈切。”

  梁章钜在记载前代对联时,大多注明出处,但这一条却没有注明。其实这一条出于《五代史补》,内容是:“僧契盈,闽中人。通内外学,性尤敏速。广顺初,游戏钱塘。一旦,陪吴越王游碧浪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王喜曰:‘吴越地去京师三千余里,而谁知一水之利有如此耶!’契盈对曰:‘可谓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时人谓之佳对。时江南未通,两浙贡赋自海路而至青州,故云三千里也。” 《五代史补》的记载与梁氏的记载相比有一些出入。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五代史补》明确记载时间是在“广顺初”,广顺是吴越王钱俶的年号,即公元951—953年之间(广顺只有3年),早于孟昶“余庆”“长春”一联10年以上,而且当时北宋还没有建立,是真正的五代时期。二是《五代史补》只说“契盈对曰”,没有说“契盈因题亭柱”,就是说契盈只是口说了一个七言对仗句,因此是联是诗就大可存疑(《全唐诗》就以“句”的形式将这两句加以收入),说这是“最早的胜迹联”也失去了有力的根据。

   三

  清人谭嗣同在其《石菊影庐笔识·学编》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考宋(按:应是梁)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似诗,而语皆骈俪,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对此,认同的,不认同的,存疑的观点都有。其实谭嗣同既然用了“考”字,当然是有所本的(元人《诚斋杂记》有类似的记载,或者就是谭嗣同所本)。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文中并没有说明“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这十个字是怎样题在门上的。是写在一起贴在一个门扇上的呢(这样相当于贴了一张“请勿打扰”的告示)?还是写在两张纸上分贴在两个门扇上的呢(这样就是贴了一副对联)?而这十个字是不是对联的关键正在这里。幸好有其三妹刘令娴的续句,能帮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如果刘孝绰的十个字是按第一种方式贴的,那么刘令娴是续在同一张纸上,结果形成了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这样一首压韵的五言诗,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刘孝绰的十个字是按第二种方式贴的,那么刘令娴就是在两张纸上分别续上五个字,结果形成了“闭门罢庆吊,落花扫仍合;高卧谢公卿,丛兰摘复生。”这样每边两句的一副对联,可是这样还象对联吗?可见刘孝绰的十个字是不可能按第二种方式贴的。

   四

  目前在网上可以找到的被称为“唐联”的对联,大概有三十多副。经过现实联界和网络联界多人的考证,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被否定,如所谓的李泌对张说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材,静若得意。”,其实是“赋方圆动静”而非对联,张说先示范,李泌依格式赋。所谓的唐江夏王李道宗题江夏灵泉寺联“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夜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经考证灵泉寺建寺在李道宗死后一百多年。所谓的唐太宗李世民题晋祠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其实是后人集杜甫诗句而成的集句联,不可能出于李世民之手。所谓的郑谷题钟祥莫愁湖联“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其实是清人题南京莫愁湖水阁联,而且“西子”是宋代以后对西湖的称呼,唐人郑谷也不可能写出“一片湖光比西子”的句子来。另有一部分其实是作者(或他人)的诗文,即使后来被人用作对联,也未必可以称作唐联,如所谓的李邕题太平公主南庄联“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侵阶溅舞衣”,杜牧题汉阳渡口联“残灯明市井,晓日辨楼台”,陈蓬自题居所联“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骆宾王题杭州西湖韬光观海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骆宾王对宋之问联“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王感化题怪石联“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等都是收入《全唐诗》的诗句,而所谓颜真卿手书联“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则是其《奉命帖》中的文字。从以上这些例子不难看出,现在的某些“专家”们在“发现”和“突破”时是多么浮躁,多么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

   五

  探讨对联起源问题,其实也就是探讨对联发展史,应该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因此不能离开历史学的方法。对于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确认,如果没有可靠的实物(比如出土的遗址、甲骨文、竹简、青铜器等等),至少应该有当时人或稍后时代人的文字记载,而且不能是孤证。如果只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的文字记载,而没有其它可以佐证的史实,是不能确认为历史的。正如我们并不将盘古氏开天辟地看作历史一样。而目前某些“专家”们所“发现”的相当一部分“唐联”所依据的就是诸如清代的地方志和家谱、现代的“地方文史资料”和报纸甚至某位老人的口述,而且全部是孤证。统计了一下,在目前这些“唐联”中出于地方志的有8副,出于家

二、成都望江楼征集千古对联评选出现千古错误!千古笑话!

  成都望江楼征集千古对联评选出现千古错误!千古笑话!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到私密日志

   一性怡然 发表于2009年10月24日 19:43 阅读(102) 评论(10)

[联艺杂弹]关于对联本质特性的争论及声律在对联创作中的作用(续)[已扎口]

  分类: 对联 权限: 公开

   成都望江楼悬赏5000元征集千古对联,千古错误! 参见:

  

  09.10.23号揭晓:

    特别优秀奖(来自河北、辽宁):

  观月阁,观月落,观月阁中观月落。月阁无言,月落无言

  朝月阁,朝月落,朝月阁中朝月落。月阁无声,月落无声.

    本人评论: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观月阁,观月落,观月阁中观月落.月阁无言,月落无言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朝月阁,朝月落.朝月阁中朝月落.月阁无言,月落无言.

  ------阁 对 楼 阁 又对 流---后句都弄调了---不知评审专家咋搞起在,简直是千古笑话,很低级的错误!

    这句是河北.张志强[长弓] 误投的一句:

  观月阁,观月落,观月阁中观月落。月阁无言,月落无言.

  看到后句弄调了,又马上投了一句:

  观月阁,观月落,观月阁中观月落.月落无言,月阁无言.

  ---结果选了错的这句:

  观月阁,观月落,观月阁中观月落。月阁无言,月落无言

    !哈哈哈!......

  另一辽宁联友投的这句同样错了:

  朝月阁,朝月落,朝月阁中朝月落。月阁无声,月落无声

  ---应为:

  朝月阁,朝月落,朝月阁中朝月落.月落无声,月阁无声.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朝月阁,朝月落,朝月阁中朝月落.月落无声,月阁无声. --- 这样才对,

  另: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

  ---这句是合掌---万年/千古........

  另:优秀奖7人。-----作品怎么查不到?.....

标签: #千古 #望江 #成都 #对联 #征集

相关文章

  • “ 拿细耳人“有什么小故事?

    “ 拿细耳人“有什么小故事?

    古代希伯来人中经过洁身归圣的人。在摩西的律法下,男人或女人许 了特别的愿,就要离俗归耶和华,严格遵守戒律。在离俗期间他们不许理发,不许喝 酒,不许吃葡萄或葡萄干...

    2024-03-24

  • 幽幽们!爱问幽默大赛开始了!快来说笑话吧!!!!!!

    幽幽们!爱问幽默大赛开始了!快来说笑话吧!!!!!!

      《笑府》 冯梦龙编 愿受脚踢 樵夫担柴时误碰了医生,医生挥拳要打。 樵夫求道:“我愿受脚踢。” 旁人问他为什么。樵夫说:“经他的手定是难活!” 肚里没货 一...

    2024-03-24

  • 有没有短篇的关于狼的故事啊!急需!!!

    有没有短篇的关于狼的故事啊!急需!!!

    汉未灵帝时,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内有九尾狐狸二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化作美妇人,遇着男子往来,诱入穴中行乐。小不如意,分而亡之。后有一人姓刘名...

    2024-03-24

  • 苏东坡对联故事答案

    苏东坡对联故事答案

      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

    2024-03-24

  • 千古一帝康熙竟是个错别字大王,你怎么看?

    千古一帝康熙竟是个错别字大王,你怎么看?

    错别字大王康熙,在历史上那是出了名的有才华。他对中华文化十分推崇,自己也打小就开始努力学习中华文化,而且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无所不学。 可是越学习,这错误就越...

    2024-03-24

  • [风土乡情]走近方言网络创作歌手金安仔(财大武汉学院在读生)

    [风土乡情]走近方言网络创作歌手金安仔(财大武汉学院在读生)

      天涯人物志 之 金安仔   人物介绍   天涯ID:金安仔   真实姓名:徐开飞   海南话创作型歌手 22岁 中南财大武汉学院在读   代表作:网络第一原...

    2024-03-24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