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搞笑图片 > 贵州苗族打猴鼓舞的来历、形式、特点?

贵州苗族打猴鼓舞的来历、形式、特点?

发布于:2024-03-22 作者:admin123 阅读:48

  毛南族舞蹈有打猴鼓又叫猴鼓舞

猴鼓舞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是为了祭祀一位由猴演化成人的新娘,至今已经换了四代领头人。

1951年,贵州省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全省10余只富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队伍进京演出。猴鼓舞也有幸参加,当时猴鼓舞的四个专场演出场场爆满。

  观众都感到意犹未尽。在北京十里长安街游行演出时,北京的1万多名观众一路追赶,从此猴鼓舞声名远扬。

猴鼓舞已经由以前的两人表演发展到现在的20人表演。但由于现在村里很多村民都外出务工,找不到合适的传人继承。希望借这次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的选拔大赛将猴鼓舞从推上舞台,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猴鼓舞,继续传承这支苗族民间文化的精髓之舞

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是个不到2000人的小寨,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于这里的猴鼓舞在上世纪50年代就闻名于天下,沙坡村便因此增添了不少风光。

那天,为了探访这古老而神秘的猴鼓舞,我们跟着孟关乡政府的几位干部来到了沙坡村。

刚到村口,就听见一阵欢快的唢呐声,热情的苗家人以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客人的欢迎。

循着唢呐声来到村子还未铺平的场坝上,一群苗族男女青年已放开喉咙唱起了山歌,随着歌声,身着盛装的苗族妇女翩翩起舞。

歌声与舞步中,我注意到一位老人默默地蹲在一旁,与年轻人的欢畅相比,他显得有几分落寞。

听了好几首歌,看了一个又一个热闹的舞,但总不闻鼓声响,也不见“猴”的招式,我们有些疑惑了:“难道这就是猴鼓舞?”一旁的村干部忙向我们解释说,因为村里会跳猴鼓舞的人很少,而且平时都分散到附近打工,要看猴鼓舞,必须头天预约。

  “今天只有扮猴王的鼓师在家,人不齐,实在没有办法跳,只好明天了。”村干部说着,有几分无奈。然后,他拉过来那位沉默的老人:“这就是鼓师,也是我们村目前惟一的一位猴鼓舞传人。”

老人名叫唐世富,十多岁就开始跟上一辈“猴王”学跳猴鼓舞,到现在已跳了将近五十年。

  “年龄大了,好多动作都做不起了!”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

坐在田坎边,老人缓缓地讲起了有关猴鼓舞的传说,在他身后,大片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轻轻摇曳着,一如那个古老故事的美丽场景。

猴鼓舞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苗族阿爸种了一畦黄瓜,但只结了两个,长得又长又大,阿爸舍不得吃,想留着它们做种子。

一天,阿爸要出门,临走前吩咐两个女儿好好看家。两姐妹在家干完活又累又渴,看着那两个鲜嫩的黄瓜,便忍不住抛开了父亲的叮嘱,摘食了它们。晚上,阿爸回家看到空空的黄瓜藤,非常生气,问两个女儿是谁吃了黄瓜,但她们谁也不肯承认,阿爸更加生气,便威胁说如果再不说实话,就会让老虎来吃她们。

贵州苗族打猴鼓舞的来历、形式、特点?

  两姐妹害怕了,终于承认了偷吃黄瓜的事。

女儿的实话让阿爸渐渐消了气,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诅咒,因为他认为诅咒会成真。为了避免灾祸发生,阿爸在一个宽阔的水塘中间修建了一座小屋,让两姐妹住进去,并建造了一个小小的吊桥以便送饭。阿爸跟两姐妹约定,每天送饭时,会在岸边点一把火,只要见到的是一把火,就可以放下吊桥。

  因为老虎的双眼在黑暗中就像两团火,所以如果看到的是“两团火”,千万不要放吊桥。

谁知阿爸的这些话被躲在附近的老虎听见了,一天晚上,狡猾的老虎用黑布蒙上一只眼来到吊桥边,大姐看到“一团火”便放下了吊桥,老虎跑到屋里吃掉了大姐,妹妹侥幸逃脱了。

  被老虎吞吃的大姐化作了猴子。

老虎吃饱后在屋里打起了盹,不久,大姐的男朋友赶来约会,却只见老虎,不见两姐妹,猴子将发生的一切告诉了青年,青年悲愤交集,拔剑杀死了老虎,离开时,他将剑鞘遗落在屋里。

从那天起,这里就再也没有了白天,在经历了13个黑夜后,这里的寨老邀请四方的同胞前来赶场,并让前来的后生将他们随身携带的剑插入杀虎青年留下的剑鞘,但这个剑鞘对于一个个后生的剑不是太大,就是太小。

  最后,一位英俊的后生将他的剑插入剑鞘,分毫不差,人群欢呼起来,簇拥着这位勇敢的青年,天一下大亮了。

人们沉浸在欢乐中,为表达对杀虎青年的崇敬,也为了表示对死者的祭奠,人们将这个故事编成了舞蹈,表演者装扮成老虎和猴子,随着鼓点跳舞。舞蹈中的主角为强大的老虎和充满灵性的猴子,也许是为了体现智慧、勇敢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猴鼓舞”从那时起代代相传至今。

猴鼓舞曾经辉煌

听沙坡村村民介绍,按照当地苗家的习俗,起初的猴鼓舞只能用于祭祀、丧葬礼仪,其他场合是不能随便跳猴鼓舞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猴鼓舞已逐步演变成为一种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苗家人用来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歌颂美好生活的传统民族舞蹈。

沙坡村猴鼓舞最辉煌的时期要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的猴鼓舞队曾两次进京演出。唐世富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立刻焕发出光彩:“两次去北京,我们都有几场专场演出,每一场观众都坐得满满的,对我们的演出都大声叫好,更不消说在北京十里长安街游行演出时,大堆大堆的人一路追起看,北京的好多记者也抢着拍我们,那时我们的猴鼓舞好受欢迎哟!”

1950年和1965年的两次进京,让沙坡村猴鼓舞声名远扬。

  猴鼓舞不仅成为每年桐木岭跳场时的开场节目,每年的“四月八”,跳猴鼓舞也早已形成传统。“每次,只要猴鼓舞的鼓声一响,大家马上就会围拢到一堆看我们跳,看的人和跳的人都很高兴,有猴鼓舞表演的地方都很热闹。”唐世富自豪地说。

为了将猴鼓舞传扬下去,寨子里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不少心血。

  据唐世富老人回忆,且不说猴鼓舞的起源,单从解放初期到现在,猴鼓舞已换了四届领头人。唐世富是第三代猴鼓舞的传人,他曾多次组织村民走出省、市进行联谊表演,希望更多的人知道猴鼓舞。

2001年,沙坡村猴鼓舞再次被邀请到广州参加嘉年华会表演,不仅受到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喝彩,前来旅游观光的港澳台同胞、美国、日本、俄国的朋友也连连跷起大拇指说“OK”。

  猴鼓舞表演队还走上了大雅之堂,在中央音乐学院民族舞蹈艺术研究生班的师生面前一展风采。

一个人的猴鼓舞

当唐世富他们那一代猴鼓舞队员正自在地享受着其中的欢乐与荣耀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来了,卡拉OK来了,小伙子们好多都出去打工了,猴鼓舞也已不复当初的辉煌。

  而一个个“猴王”渐渐老了,好几个“猴王”已经逝去,猴鼓舞队的队员,眼看着越来越少,现在沙坡村堪称“猴王”的,就只有唐世富老人了。

由于猴鼓舞中猴王扮演者耗费体力较大,年过花甲的唐世富早已难以胜任,他也有十多年没跳舞了。眼看着猴鼓舞面临失传的危险,唐世富很着急。

  多年来,他一直在为猴鼓舞的传承努力着,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拥有猴鼓舞的技艺,但小伙子们好多都外出打工了,在家务农的又并不都喜欢猴鼓舞,所以到现在村里会跳猴鼓舞的年轻人并不多。如今,他最大的徒弟也年近花甲了。

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唐世富老人做了几个猴鼓舞动作,虽是即兴表演,但老人做得很认真,还显得有些激动。

  老人的投入,让我明白了猴鼓舞对他意味着什么。

短短几分钟,那模仿猴子的惟妙惟肖的动作已让我们领略了几分猴鼓舞的神韵。表演过后,唐世富已有些气喘,他很遗憾地说,自己年纪大了,很多难度较大的动作已做不了了,而且人也不齐,没法表演完整的猴鼓舞。

别让猴鼓舞遗失在田野

为了看到完整的猴鼓舞,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沙坡村,尽管村里头一天已作了安排,但表演者仍没有凑齐,本来十几个人的舞队只来了四五人。其中一位表演者告诉我,因为演员的缺少,“老虎”和“猴王”都不在家,一些动作无法完成,只能大致将猴鼓舞的特点表演出来。

穿着猴装的鼓手挥动鼓槌,浑厚的鼓声立刻在宁静的山村回响。鼓手模仿猴子的动作,围着鼓一面舞蹈,一面击鼓,滑稽的动作、强烈的节奏与多变的舞步,都充满了泥土味,朴实、稚拙、豪放而亲切。热闹声吸引了一些正在种庄稼的男女,他们赶紧放下锄头跑来观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笑声阵阵,一个古老的故事就在这田间的欢乐中上演。

表演完毕,演员们向我描绘着,猴鼓舞最精彩的要数扮演猴王的演员了,他会随着鼓声时而用头顶地行走,时而在地上翻跟斗,模仿猴子嬉戏。但由于猴王的表演难度较大,村里只有个别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本事,所以平时很难看到这精彩的一幕。只有逢重大节日或重要演出时,演员们都到齐了,才能看到真正精彩、完整的猴鼓舞。

我们离开时,鼓声还在响,芦笙还在吹,两次寻觅猴鼓舞的经历,让我的心中充满感慨,难道这个经历了几百年风霜,曾经辉煌的沙坡猴鼓舞,将会成为遗失在田野的记忆吗?

好在,乡干部的一席话让我们感到了希望:下一步,沙坡村将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尝试以传统文化为卖点激活旅游经济,同时使传统文化在旅游表演中达到传承的效果,猴鼓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演项目。

但愿多年以后,猴鼓舞还会在沙坡村不断地演下去。

  猴鼓舞是瑶族的一种民间舞蹈

每年达努节,瑶家村村寨寨,都兴起敲起咚咚脆响的猴鼓,穿起最好的衣裳,跳起轻快、欢乐的猴鼓舞。这猴鼓是怎样兴起来的呢?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

从前,有个瑶家老人叫卜努,住在平湖大江旁边,祖祖辈辈都是给侯爷帮工,受尽凄苦。

  到了卜努这一辈,侯爷与隔江的万户侯爷争夺地盘打起仗来了。侯爷为了取胜,就要所有的帮工上战场,不去的就要挨千刀万剐。卜努看到侯爷这般凶恶,再也不能在这里等死了,就暗地告诉瑶家弟兄——三十六计,跑为上计。

瑶家兄弟听了卜努的话,一天夜晚大家汇拢起来,就往有山岭的地方逃跑了。

卜努带起一般人逃了不久,就被侯爷晓得了。他气死啦,本来想亲自带兵去把逃跑的人抓回来千刀万剐的,因为正在与万户侯打仗,脱不了身,他就向皇上告了一状,说卜努带起一般人谋反南逃,请皇上派兵追剿。那时的皇上是专护下属的,接到侯爷的禀报,马上派兵将往南,去追逃跑的瑶人。

  皇家兵将一路追赶,好多的瑶胞都挨他们杀了。卜努呢,是个有计谋的人,一路上躲过追捕,带起一般人跑进了一座大山。这座大山里长宽百里,古树参天,野兽成群。山顶上有一个岩洞,卜努见这里是个藏身的好地方,就带领同胞走进大岩洞里躲了起来。

卜努躲进山洞还没满三天,皇家兵将又追赶上来了。

  他们四路围合,从下而上,离岩洞越来越近了。卜努这时一看兵将逼近,又无退路,正在唉声叹气等死时,山岩的旁边,突然窜出一只大猴子,带着一群小猴子,跑在卜努的前面,舞着毛绒绒的手臂,“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卜努不懂猴子在说什么,没理它们。大猴子就把卜努拉到岩门口。

  他往下一看,皇兵直朝岩洞走来,知道大势不好。卜努这时没了主意,便对大猴子说:“猴子老兄啊,你如果有灵性的话,就请帮个忙,把皇家兵将引走,我们瑶家世代不会忘记你们的。”

卜努一讲,大猴子叫了一声,带着群猴一溜窜到岩背去了。

不多久,只听得山林深处的对面大岭上,传来一阵阵钟鼓、铜锣的声音。

  那响声有强有弱,时疾时,叮叮咚咚,活象有人在岭头庆贺什么。这时,皇家追剿瑶家的兵将,听到山头传来鼓锣的声音,以为是卜努他们在庆贺胜利,于是大喊道:“追呀!他们在那个山头打鼓跳舞呀!”

卜努听到喊声,从岩洞口拨开树叶往对面山顶上一看,只见几只猴子在岩壁上用石头敲着钟乳石,一边敲,一边跳,欢乐得很。

  皇家兵将,跑得气喘吁吁,爬到山头一看,是一群猴子在游戏,他们气得要命,抓不到卜努,就要抓猴子来解恨。他们扑上去,猴子又跑开了,他们停下来,猴子也停下来,朝着他们跳舞。就这样一追一停,接连跑过了几个山梁,猴子把皇家兵将引到了虫蛇遍地的山里。皇家兵将再也不敢乱窜了,只好退兵回朝。

猴子引走皇家追兵后,卜努带着瑶家弟兄在这深山大岭里住了下来。他们一边打野兽,一边开荒种地,虽然与世隔绝,生活倒也安静。后来,卜努想起瑶家能在这高山上住下来,没遭到追来的皇家兵将的杀害,全靠有灵性的猴子帮了大忙。为了报答猴子的恩情,每年开春,卜努就选定日子,带领瑶家兄弟,备办三牲酒礼,烧香祭奠,并叫大家敲起鼓,打起锣,带上猴子面具,学着猴子们的动作,欢乐地跳起猴鼓舞来。

瑶家现在过达努节,还是喜欢跳猴鼓舞,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猴子的感谢!

一、贵州苗族矮人舞的来历、形式、特点?

每逢秋收时节,在荔波县南部翁昂乡的田野上就会看到一群群男女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男的用箩筐作帽,肚皮作脸,女的以撮箕为笠,手舞稻穗,旁观的人们用谷桶、扁担、稻秸、糠刀等为乐伴奏,自编自演。这种滑稽、幽默的民间舞蹈在布依族语为“雯筜?蕖保阂馕鞍宋琛薄O啻芫靡郧埃幼≡诶蟛ㄏ啬喜课贪阂淮牟家雷迦褐谟龅搅税倌旰奔暮翟郑帕N奘眨松妫嗣撬拇ρ耙肮⑼谝安恕髌こ浼ⅰ<改旰螅沼谟戳朔绲饔晁常骞确岬恰4幽且院螅贪翰家廊嗣糠昵锸帐苯冢鸵蕴鞍宋琛鼻熳7崾眨兄两瘛?

二、请问贵州苗族节-【4月8】的来历?

  四月八

  布依族节日

  布依族节日:四月八

  是纪念耕牛的节日,与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罗甸等地叫“牛王节”,镇宁扁担山一带称“牧童节”,安龙、兴义地区叫“开秧节”。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并以之喂牛,再忙也要让牛休息一天,以示爱护。

  在镇宁六马区,还要给每个孩童一只蒸熟的公鸡,让他们挑到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

  苗族节日

  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喜庆节日。是苗族的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每逢这一天,人们自动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

  。。。热闹异常,人数以万计,场面宏大而壮观,人们尽情歌舞以至通宵达旦。

  仫佬族节日

  亦称”牛王诞”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

  “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牛勤劳能干,为人们犁田耕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所需的仅仅是草和水,可奉献的却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爱护牛,把它当成人类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

  农历四月初八即被定为牛的生日,称“牛诞节”。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杀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

  家境好的人家,还沤制黄豆、玉米,拌入鸡蛋酒糟喂牛,真可谓对牛爱护备至。

  关于牛的生日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古时候,仫佬族先民耕田种地都是一镐一锄地挖,费时费力。一个叫罗英的姑娘生来聪明伶俐、勤劳善良。一天她到山上打猎,看到一只野牛狂奔乱跳,又看到乡亲们汗流浃背地在田间忙碌,心想,如果捉住这头牛为乡亲们犁田该多好啊!于是,她就追赶野牛。

  野牛在跑时一只蹄子被夹在石缝中,痛得哀叫不已。罗英无力帮它摆脱困境,只得采来嫩草喂它,并为它唱歌,歌声优扬,情真意切,不仅打动了野牛的心,也感动了山花、草木、月亮,坚硬的石头也为之感动,慢慢地裂开石缝,牛的脚拔出来了。它便随着罗英来到田间,勤勤恳恳地为人们拖犁拉耙,世世代代耕田种地。

  仫佬人有了耕牛,田里的活路轻松了许多。

三、爬山节咋回事

  每年阳春三月,苗族青年男女都以极其欢快的心情,欢度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爬山节”是苗族青年男女“游方”,即谈情说爱为主要内容的节日。通过爬山活动,达到婚姻自主、取得如意的终身伴侣的目的。在雷山县地区有望丰公社的三角田(五岔路),黄里公社的牛角坡,乌江公社的满天星,大沟公社的送扁富等处,分别在农历三月的子、午日举行。

  望丰三角田场面最大,每次人数达万余人,因为毗邻丹寨、凯里、麻江、台江等县的男女青年也都来参加。爬山活动除男女青年谈情对歌以为,近年来还增加斗雀、赛马、篮球赛、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爬山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在雷公山下的黄里公社大龙坳的寨子后面,有个牛角坡。

  牛角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古时候,在报干福(大龙坳的旧址)的地方,居住着一户穷人家,只有母子两人。母亲年迈体衰,儿子叫望坚,已有十多岁了。他身强体壮,勤劳朴实,样样活都能干。老妈妈看见望坚一天天长大成人了,很想给他找个媳妇。可是家无长物,一贫如洗。

  央媒人问了多少家,都嫌望坚穷,无人答应。寨上有户富人家,女儿叫“梅福”,长得十分标致,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许多人家来向她求婚,都遭拒绝了,姑娘的心里却偷偷爱上了小后生望坚。有时两人在路边相遇,都要搭上几句心里话,有机会的时候,还对唱几首互相爱慕的情歌。

  年长月久,彼此的心灵深处都萌发了爱苗。梅福暗暗发誓,非他不嫁,愿与望坚配成对,共同耕耘,白头到老。两个青年人相爱的情形,在寨上不胫而走,传到梅福父亲的耳朵里,老头子气得胡须倒竖,把梅福关在厢房里,不让她和望坚见面。

冬去春来,该是春耕大忙的时候了。

  望坚照常勤快地干活,天天在田里犁耘。梅福孤零零地一个人被锁在厢房里,一眼望到望坚,心都快飞出去了。可是,她心里明白,父母管得严,连“游方”都不肯叫她去,要与望坚成双实在比上天还难啊!一天,望坚来梅福家里作帮工,正好下地犁田。梅福想这是一个好机会,找自己的心上人叙一下情怀。

  恰好她家死了一头黄牯牛,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乘黑夜杀了牛,将牛皮披在自己身上,戴上牛角,装成一头大牯牛。天蒙蒙亮的时候,望坚赶牛出工了。到了田里,准备架犁,哪知牛不听使唤,拔腿就跑,望坚很奇怪,紧紧追赶。追啊,追啊,来到一个山坡,牛停住了。望坚走近一看。

  哎呀,哪里是牛啊,竟是自己的心上人梅福。两人相逢,真是难解难分。望坚百感交集,万分激动。他俩手拉手,漫步在山坡上,唱了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情歌,从清晨唱到日落,从黑夜唱到拂晓。悠扬的歌声传到寨子里,大家都为这对情人的歌声所打动。渐渐地,寨里和寨外的青年男女都向这个山坡围拢过来。

  那天,满山满岭都是人群,都各自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对歌。

梅福的爹妈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拿着一条扁担,带着一帮家丁,赶到山坡,将梅福和望坚活活打死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的子日。

这对不幸的情人死了,山坡上还留下了一对牛角。山一年年地长高,长成了牛角形状的小山包,“牛角坡”就因此而得名。

  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牛角坡上的草比哪里都先绿,映山红比哪里都先开。人们看到这些,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对传说中的情侣。每当暮春三月、莺飞草长的时候,男女青年都要身着盛装,撑着阳伞,手持折扇,从各处汇集到牛角坡来“游方”。表示对这对坚贞情侣的怀念,也是为争取婚姻自主的大集合。

标签: #爬山 #回事

相关文章

  • 岳飞与广西有什么故事?

    岳飞与广西有什么故事?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亦曾被派镇压农民起义和征讨地方割据势力。绍兴二年 (公元1132年)曹成盘踞湘...

    2024-03-23

  • “嘲笑”与“讥笑”的区别?

    “嘲笑”与“讥笑”的区别?

    “嘲笑”和“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

    2024-03-22

  • 谁开启了中国历史第一次选美大赛?有怎样的故事?

    谁开启了中国历史第一次选美大赛?有怎样的故事?

    越王勾践!据赵晔《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十二年(公元前485年),勾践想起一个对付夫差的“阴招”,也就是“送美女给事吴国君臣,乱其心志”。此外,“选美”是为了...

    2024-03-21

  • 民间最忌产妇产月内串门实在怎么回事?

    民间最忌产妇产月内串门实在怎么回事?

    民间最忌产妇产后未满月就到别人家去串门。汉族、佤族、白族、畲族等等许多民族都有此禁 忌。俗以为,产妇坐月子期间,“血污”未退尽,移气重,俗称之为“血腥鬼”。如人...

    2022-06-06

  • 清朝的溺婴现象到底多严重?

    清朝的溺婴现象到底多严重?

    在清代,溺婴多为溺女,有的人家只要生下女孩马上溺弃,有的家庭溺弃的女婴至少一个,多者有五六个……这种风气以福建、江西、安徽等几省最为严重。 溺婴这种陋俗,自战国...

    2022-06-06

  • 吃饭一定要在碗盘残留一些食物,从来不吃干净的人从小受的家庭教育有什么不同吗?

    吃饭一定要在碗盘残留一些食物,从来不吃干净的人从小受的家庭教育有什么不同吗?

    感觉这是毛病,现在这样的孩子特别多,我小时候受的教育是碗里不能剩饭,搞的我都有些强迫症了,只要在碗里,撑了也要吃下去[捂脸] 像我这样也不好,但是,尽量不在自己...

    2022-06-02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