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搞笑图片 > 回复姓氏时为什么前面要加“免贵”两字?

回复姓氏时为什么前面要加“免贵”两字?

发布于:2022-06-11 作者:admin123 阅读:41

谢谢永州好友的邀请。

其实现在回答别人问你姓名时也不一定要免贵。

古时候有了姓氏以后,随着地位的不同,的确有贵贱之分。年代久了,贵贱的界线逐渐发生变化,意义也模糊了,演变成文人寒暄时的敬词,和谦语。是从文言衍生出来客套话。当有点身份或懂点文墨的人动问“尊姓”、“贵姓”、“府上哪里”、“仙乡何处”、“高寿贵庚几何”……的时候,便会“免贵”、“免尊”、“提府不敢,小敝处”……谦虚地一一回答。听的多了,说的多了,文言也成了白话。不识字的,在场面上也会转两句。

正常情况下,免贵之类的用语也只是一种谦语,跟其他用语一样,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下,用起来才有预期的效果。

这是一种情况。说明语言随着社会需求在发展。

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滥用文言,说不定,出了洋相,还出笑话。

传说有位傻老二,三十多岁了,媳妇嫌他见人说不上三句话,扔几两银子,让他去学“人话”。

走了半天,也找不到一个人教他说话。午后了,又饥又渴。才看见前面有一个老者,正要上去搭话,又不知怎么开口,这时后面上来一个后生,叫了一声“老伯”,老头便知道他是读书人,回了一句“贤侄”。

年轻人问“您老高寿?”

“痴长80。贤侄贵庚几何?”

“晚生20”……

正在客套,这位老二进前一步,“我有银两”,要求教他们。

这一老一少,听了半天才弄明白,无奈地相视一笑,把刚才的对话重复了两遍。他摘要记住了。掏出些银子,往两人手中一塞,回头跑了。

他一头跑一头想,什么样的东西这么值钱,一定好吃。

迎面望见一家饭店,老板迎上来:“先生,请了!用点什么?”

“来一份高寿,一份贵庚。”

老板愕然,“先生,高寿?哦,不,您贵庚?”

他很有底气地说,“要你这里最好吃的,我知道,高寿80,贵庚20。”

老板跟夫人对视暗笑,“哎——来咯。”

老板机灵,见来者是一穿长衫的莽汉,杂烩一大盘,一碗莲子羹。他吃完丢下银子就走。

老板赶过来拦住了他,“先生,你要的是100文的份子,这钱不够。”

这二五到这时才傻了。只好脱下长衫,临走,回头说,“我明天来取。”

他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迎头撞见先前那位老者。一把抓住他,“说两句话,要你的钱干什么,拿着!”说完,把钱还给他,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他更傻了。看看银子,又看看远去的老头,还听见那人问了一句,“你的长衫呢?”这才一拍大腿,跑回饭店。

老板不在,店小二迎过来,见这么大个人,做这不靠谱的事。也转了个文:“您高寿?”

“80。”

小二惊诧,改口,“您贵庚?”

“20。”

小二看着更不像,“我是说,您属什么的?”

这二五不耐烦了,“我赎长衫的!”

这个故事后半段让我想到对牛弹琴。牛和弹琴的不都是傻子吗?

语言的运用,如果对象不对,认知不同,语言环境不适合,不仅会闹成笑话,有时还会给交流带来困难和障碍。

这种情况有碍于社会发展。

我村有兄弟俩一起外出当兵。后来老大定居山东,老二一直在北京工作。三十年了,老二照理讲满嘴京腔普通话,可是他每年回家一趟,人过徐州就立刻改回淮安乡音,所以回家跟每个乡亲都非常亲切。老大人也非常热情,可是他的满口山东方言,跟我们聊天,只有听他说的份。

这样看来,语言方式也带有感情的属性。对社会交流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还有一个朋友,小学文化,学了几天地理,跟人讲话每句前面都要加个但是,可是。喝酒喝水,他叫“吃酒吃茶”,三句话至少加一个“理情”。这种前后加过门的语言,让人听起来很不习惯。会严重地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常常会让说话人的诚恳大打折扣。

滥用文言,如果是为了装点门面,还不如说点白话来的实惠,毕竟,诚实,诚信是做人做事的立身之本。

现在社会,语言交流的通畅越来越重要,尤其简洁生活时代,显得特别重要。你姓什么,我姓张,多少人只说一个张,我看挺好!

由此可见,戴帽拖尾的语言可以休矣。贵姓之类的文言真的可以免贵了。

传统要发扬,但千万别让他拖后腿。

(即兴原创,网络图片。)

一、你遇到过哪些搞笑的名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超生游击队共有十个孩子,后面八个孩子的名字分别叫做:拉拉,扯扯,躲躲,闪闪,红花,地花,胜利,回家。

故事是这样的。

一夫妻俩都没读什么书,婚后头两胎生了两个女孩,按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来不能再生,可那男人就想生个男孩,于是在不配合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又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拉拉”、“扯扯”。

生了四个孩子之后,本来就穷的家庭更穷得叮当响,而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在当地也呆不下去,于是夫妻俩把仅有的一点物什用了几个蛇皮袋装着,带着四个孩子一晚上就跑了。

他们先是在外地讨生活,因为夫妻俩都没什么技艺,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在四处流浪的过程中,他们又生下了两个女儿,想到一路的辛酸,男人给她们取名为“躲躲”、“闪闪”。

俗话说:宁添一斗,不添一口,这样,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了,而连生六个孩子后,计划生育政策这道坎是无论如何也跨不过去了。

可那男人还是想生个男孩呀!于是他带着婆娘伢儿一大伙一下跑去了山里。

他们在山里开荒种地,养猪养鸡,乡里好多年都没再有他们信息,谁也不知道他们一家去了哪里。

在这后他们又生了两个孩子,还是女孩。山里嘛,各种各样的花儿很多,男人给她们取名为“红花”、“地花”

已经八个孩子了,按理说也真够了,可男人还是不甘心,一根筋地还要生,说非要生到有个男孩为止不可。

女人又怀上了,肚子越来越大,待生下来竟然是一对双胞胎,两个男孩!

男人高兴得哭了,分别取名为“胜利”、“回家”。

回复姓氏时为什么前面要加“免贵”两字?

一大家人,几个蛇皮袋,夫妻俩决定就此回家去。

注:本故事是听说的,真假莫辨,只为博诸君一笑。

二、

标签: #什么 #墓碑 #区别 #意思 #农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