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情笑话 > 俄罗斯三周自由行日记(11-18)

俄罗斯三周自由行日记(11-18)

发布于:2022-06-15 作者:admin123 阅读:90

  图片见前贴

  目录

  2016/6/15 理想“旅行前书”:《俄罗斯》

  2016/6/30 百变小金与细心小李

  2016/7/2 歪打正着的美术馆之旅

  2016/7/3 从沙皇墓地看俄罗斯人的环保意识

  2016/7/4 从莫斯科到弗拉基米尔

  一、多变的旅行计划

  二、无锁的莫斯科旅馆房间

  三、状况百出的首次俄罗斯铁路之旅

  2016/7/5 热情古雅的弗拉基米尔

  2016/7/6 热心的莫斯科音乐教师Mikhail

  2016/7/7 苏兹达尔的野性与文明

  2016/7/8 苦掩烟瘾的小保姆Nesty

  2016/8/10 雅罗斯拉夫尔美术馆里的婚礼

  2016/7/12 一个人的叶宫花园

  2016/7/13 累死人的东宫博物馆

  2016/7/14 满城“咖啡”与夏宫“活雷锋”

  2016/7/15 逃离圣彼得堡

  2016/7/15 俄罗斯的诞生地:诺夫哥罗德

  2016/7/16 好脾气的俄罗斯火车

  2016/7/16 东正教的梵蒂冈:谢尔吉耶夫

  一、圣三一修道院的慷慨与周到

  二、虔诚的东正教徒

  三、令人惊艳的俄式洋葱顶

  2016/7/17 故地重游莫斯科

  2016/7/21 一万元能干什么?

  2016/7/23 在俄罗斯旅馆的别样体验

  2016/7/26 我的奇葩瑞典室友

  2016/7/29 无处不在的俄罗斯双头鹰

  2016/7/12 圣彼得堡Hostel Gosti

  一个人的叶宫花园

  又是阴差阳错的一天!

  本想去冬宫博物馆,可早上4点多醒来睡不着,不想等冬宫10:30开门,就干脆坐火车去了南郊24公里外的普希金市(皇村),可叶卡捷琳娜宫竟然12点才开门!不得不再次佩服俄罗斯人的任性:想哪天关门就哪天关,想几点开门就几天开,想几点关门就几点关。幸好今天临时改了主意:今天冬宫关门,明天叶卡捷琳娜宫歇业!更不得不佩服俄罗斯人的淡定,看着人海一样的游客,硬是无动于衷,一分钟也不提前开门。

  从7:30开始,用三个小时,仔仔细细逛了叶卡捷琳娜宫花园的角角落落,优美、静谧、精致,不愧为皇家风范。除了偶尔见到一两个跑步的本地人,放眼望去,周围经常一个人影都见不到。这偌大的皇家园林,似乎被我所独有。每棵树,每株草,每条河,每片湖,每座宫殿,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就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感觉超好。倒影中的土耳其浴室,树林中的金字塔,草坪周围的雕塑园,仪仗队一般修剪整齐的树木,当然还有那蓝白相间的叶卡捷琳娜宫,宫殿上那金碧辉煌的洋葱顶,还有那外墙上栩栩如生的许多金黄色雕塑,都在诉说这座建于18世纪的俄罗斯帝国宫殿的辉煌和奢靡,都不枉我起个大早,赶到这宁静的小镇专门来参观这座宫殿。

  看着提前两三个小时就排起来的人海长龙,实在不想等下去,就在11点开门的Agate Rooms展览前等了半小时,然后用近一小时仔细参观这栋叶卡捷琳娜女皇当时经常光顾的小楼,同样极尽奢靡与豪华。女皇喜欢的小书房,女皇晚年经常坐的轮椅,大厅令人眼花缭乱的雕塑与绘画,就连各个房间的木地板图案都各不相同,极为讲究,极为漂亮。

  午休后去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夏园和战神广场一带,越来越发现圣彼得堡果然名不虚传,到处都是沙皇二百多年精心经营的痕迹。喀山大教堂里里外外无数巨大的柯林斯柱排山倒海一般,极为壮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回廊极为相似。教堂里碰巧有大型活动,又一次见识俄罗斯东正教徒的虔诚。可与红场的圣瓦西里大教堂相媲美的滴血大教堂,吸引无数有人争相拍照留念。

  找个人帮我拍照,无意中结识一个愤世嫉俗的埃及小伙子,在俄罗斯旅行一个月。我说的每句话,都会引起他没完没了的评论和批评。在他看来,埃及官方贪污腐败,不顾人民死活,而俄罗斯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喜欢俄罗斯这地方,却不喜欢俄罗斯人。美国在他眼里更不怎么样,都是吸人血吃人肉的大吸血鬼。唯一让他喜欢的地方是法国,巴黎是他最喜欢的城市,其他地方在他看来都和垃圾差不多。而中国与这些国家不同,无论怎样,中国人给全世界人民提供便宜商品,慷慨大方。也许碍于我是个中国人的缘故,他对中国总算口下积德。其实尽管他评论的很多东西看似偏激,却也不无道理。2006年在洛杉矶结识几个埃及朋友,都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就连三年前在埃及9天所遇到的埃及人,也都看似非常好脾气,这个小伙子是个不一样的埃及人。看那架势,如果我不果断与他道别,他定会没完没了,这也是首个我旅途中碰到的不想聊下去的人。

  从叶卡捷琳娜宫逃回来,下午又碰到一个不想聊下去的埃及游客,我的圣彼得堡之旅,莫名其妙似乎老与“逃”字结缘。但在夏园门口,竟然与“老友”重逢。两个姑娘对我直笑,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后来才改用英语,原来是苏兹达尔一个旅社住的驴友,喜不自胜!

  2016/7/13 圣彼得堡Hostel Gosti

  累死人的东宫博物馆

  看博物馆本就是累人的活,加上冬宫大而无序的安排,等一个半小时,看七个小时,真要累死了人了。除了身体累,不得不做的很多无用功更让人觉得心累,身体因此更累。

  东宫主馆里有很多狭长的走廊式展厅,只要有个团停下来讲解,后面人全都得跟着停下来,人于是越聚越多,越来越拥挤,真的是进进不得,退退不了。这会儿你越发觉得难怪东宫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人人都要来看一眼啊!

  东宫那累死人的台阶,也令人终身难忘。也难怪,我住的旅馆天花板还有三四米高呢,更别说人家是宫殿了,那宏伟宽敞,不是一般可比。累得精疲力尽时,面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竟然还有心思一级级数上去,而每层楼竟然要爬60个台阶,相当于我住的家属楼(每层18个台阶)的三层还要多。更要命的是,尽管主馆只有三层,楼上楼下却爬了好几次,走了11公里多,才算把主楼(四栋楼组成)的展馆看得差不多。这博物馆看的,绝对是体力活。

  之所以说东宫大而无序,还因为里面的很多展馆是死胡同,得原路去原路回,因此浪费很多时间。如果是你喜欢的展品也就罢了,走回来的时间只当休息眼睛,但碰上不喜欢的东西(如三楼的钱币展),你只想快快走完,到另一个展馆去,结果发现走了几十米,此路不通,得原路返回,这时真恨不得浑身冒火。尤其是离闭馆时间不远了,你还有好几个馆没看。

  进门安检时,不得不把带的水倒掉,看见旁边有人扔的半瓶水,就想把杯里的水倒在里面,省得拐回去找卫生间,结果被安检的小姑娘一把推了出去。没吃没喝,在冬宫主馆泡了整五个小时,也没看到里面的饮食区。出来已经四点,离闭馆只剩两小时,两边排队的还站了一院子,估计他们进去就该出来了!

  还好,我算是参观了五个展馆中的三个。快闭馆时与两个俄罗斯人聊天,他俩只去了两个展馆,根本不知道门票中还包含有其他三个地方。门票有效期一天,要想好好看,根本不可能把五个展馆都看完。

  为了多看两眼,10:30开馆,我乖乖提前一小时去排队,当时已是长长的队伍。没多会儿,圣彼得堡的阴阳脸来了,雨下得还挺急。前边的三位泰国女士穿起各色雨衣,打起雨伞,其中的两位四月份刚在张家界玩。她们也在工作,不知为何有这么多假期。后面三位是俄罗斯人,一对母女和另一个会点儿英语的女人。看我没带伞,前后五六把雨伞都向我倾斜,最后我硬是一点儿都没淋湿。这是东宫博物馆留给我的最温暖的记忆!

  2016/7/14 圣彼得堡Hostel Gosti

  满城“咖啡”与夏宫“活雷锋”

  莫斯科的莫斯科河,苏兹达尔的卡敏卡河,雅罗斯拉夫尔的伏尔加河与科托罗斯尔河,俄罗斯的河流在城中肆意蜿蜒流淌,不似伦敦、巴黎、罗马等中西欧城市的河流那样给人穿城而过的感觉,而是更加妩媚灵动,令人羡慕不已。正因如此,来圣彼得堡之前,对这个有着“北方威尼斯”美誉的俄罗斯“北方之都”,有着太多美好的想象,其中就包括数不清的清澈见底的沟河湖海。

  因此初见旅馆门前丰坦卡河水呈深咖啡色,不禁大跌眼镜,马上想到污染,但看看头顶的蓝色白云,似乎又不太像。四天来在圣彼得堡确实见识了“北方威尼斯”的风采,无数大小河流为这个充满厚重历史感的城市增添了太多柔美与灵动。然而所有的河水全是咖啡色,只是深浅不一的问题,就连今天跑到城西南25公里外的彼得大帝夏宫,见到芬兰湾里的水竟也是咖啡色,甚觉不可思议。

  请教过几个人,还是俄语同事回答的比较专业:“圣彼得堡始建于涅瓦河的沼泽地上,其河水也大都发源于富含腐殖酸泥灰土的沼泽地,所以河水为深色。”于是关注河水的同时,有意注意这里的土壤,除了发现当地人特别喜欢粗沙路面外,并未发现土壤颜色与我们的黄土地有太大差别。

  喜欢咖啡的人来到这满城沟沟壑壑“咖啡”的圣彼得堡,定会激动不已,但我还是更喜欢看得见小鱼悠然游弋的清清河水。

  在罗马等欧洲城市见过无数雕塑精美的音乐喷泉,但来到著名的彼得大帝夏宫下花园的盛大音乐喷泉,还是觉得颇为震撼,不过我花费的时间代价也不小。同那天去叶卡捷琳娜宫一样,一大早到夏宫,先以植物居多的上花园转了转,等到9点买票进入更为精美的下花园(700卢布,全程最贵门票,而且不包括宫殿,当然与我们的门票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了),碰巧喷泉稍微喷了会儿,之后就不见了动静。漫步到芬兰湾,又到两边转转,听说下一轮喷泉是11点,于是专门坐下来等待,与台湾带队来参加合唱节的老师聊了会天,倒没觉得太难熬。喷泉边游客越聚越多,时间也越来越近。果然这次喷泉时间长,规模大,围观的游客更多,蔚为壮观。等音乐结束,人群散尽,我还意犹未尽,又爬上正中间俯视喷泉全景,然后才慢慢地回到火车站。正庆幸没被大雨淋个正着,却得知130分钟后才有回圣彼得堡的火车,沮丧不已,于是就有了和当地小伙子一起步行去坐汽车的故事。

  每天都向无数人求助,每天也会有遇到无数主动帮忙的异国“活雷锋”。今天在夏宫附近就遇到一个极为绅士的俄罗斯当地男子,三十多岁的样子,不会英语,但我们靠手势、手机地图和胡蒙瞎猜,硬是免了我在火车站白等130分钟之苦。不过他领我快走近半小时,硬是从城外树林中的火车站,走回城中离夏宫不远的地方。看着我坐过的公交车一趟趟从身边开过,我几次差点崩溃想放弃,不知他说的汽车站到底在何方。在火车站他曾看看站牌,然后摇摇头,我以为是没有公交可坐。我向他示意有公交车,他示意这时锻炼的很办法,我无可奈何地说我已经在夏宫走了一上午!

  终于走到他比划的那条大路,我们就在路口等车。原来他说的根本不是汽车站!没过几分钟,大公交200路来了,后面跟着两辆小公交,他指指大车,又指指小车,我当时也没明白咋回事,就跳上了大车。他应该是让我挑选车辆。

  我这才想起在夏宫门前等公交时,200路曾停在我面前,司机让我上车,可我从火车站去夏宫时坐的356路,就摆摆手让司机走了。一会儿355路又停在我面前,我这会儿才想起可能这些车都去火车站,就跳上了355路,果然去火车站。一路上这看似瘦弱的男子不是帮人拿箱子,就是帮忙抬婴儿车,有了座位示意我去坐,他身边有空位他也宁愿站着。总之除了我的俄罗斯室友和汽车上碰到的Nesty,这是我接触时间最长的一个本地人,绝对绅士!

  上车后小伙子搜出地图,指给我哪站下车倒地铁,哪个地铁站下车,下车前又对售票员交代好。这场景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这也是我一句俄语不会却能较顺利旅行的重要因素。

  午休后步行半小时去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想碰碰运气,看场芭蕾。到那儿6:30,果然7点钟有一场,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并且刚换了卢布,不愁没钱。打听剧目时,碰巧有个在俄罗斯生活了10年的美国人,20年前在这同一家剧院看过同一出剧目,却说不出故事讲的什么,只知很有名,很值得一看,并说下周末会演《天鹅湖》。我遗憾地说我明天就离开圣彼得堡,他夸张地表示遗憾。

  不幸的是排队买票时,前后边人都说是网上订好的,他们只是在取票。排到我了,果然没票!看着盛装入场的人群,再看看我身上的运动裤旅游鞋,风尘仆仆的样子,也确实不像看芭蕾的!

  2016/7/15 诺夫哥罗德BM Hostel V. Novgorod

  逃离圣彼得堡

  每个到过圣彼得堡或在那里学习过的朋友或同事,都告诉我圣彼得堡比莫斯科更值得逛,因此原本对圣彼得堡抱希望最大,准备待时间最长。然而圣彼得堡却不幸成为我旅行生涯中第一个一开始就想逃离,且越来越想逃离,并最终提前逃离的城市!

  这两天脑子里甚至不时浮现刚到莫斯科时邂逅的小李说的那句话:俄罗斯不适合自助游。而我很想这句话应修改为:圣彼得堡不适合自助游。最后终于决定舍弃原本一定要拜谒的柴可夫斯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墓地,提前来到俄罗斯历史的发源地大诺夫哥罗德,并且一来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在圣彼得堡的困难之一,是明明知道公交车应该在那儿,却老是找不到站牌,心里不免忐忑。万一错过一班车,就得再等20分钟。在Hostel Gosti附近乘过一次17路公交车,今天再去仍然找不到站牌,上次是按照Google地图找到的地方。后来发现小小的站牌竟然悬挂在马路中间二层楼高的电车线上:可能是给司机看的,而不是为乘客悬挂的!

  这下终于明白为何老是找不到站牌了!有了这次经验,今天下午准备坐K-124去汽车站时,把附近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个遍,又问了几个当地人,等了十几分钟,也没看到该车的影子,只好放弃,去附近坐了一站地铁。步行到汽车站32分钟的路,硬是两头加起来一点儿路没少走,还白白错过了3:30到诺夫哥罗德的汽车。哎,圣彼得堡!

  在圣彼得堡等一般20到30分钟一班的公交车的惨痛教训实在太多了!今天中午从彼得小屋回来,等49路车硬是等了半小时,还好最终它来了,谢天谢地!昨天从夏宫回来,之所以火车改汽车,是因为下班火车在130分钟后之后!当然也怪我自己功课没做好,被自己的“本以为”和“想当然”一次次坑得很惨却还不吸取教训。“本以为”夏宫那么热门的景点,“想当然”地以为既然从圣彼得堡过去的火车那么多,回来的火车自然也该很多,就像从普希金市回来一样,应该不成问题!

  不止冬宫设计不合理,让人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跑许多冤枉路,街道上更是因为斑马线少,能让人跑断腿。从兔子岛出来往东,过了大桥往南,走到涅瓦河一座大桥边,彼得小屋近在咫尺,只有两三百米距离了。可怕中有鬼,那地方果然没有斑马线,不得不折返,走到几百米外的大十字路口,却发现唯独这边路上仍旧没有斑马线!就是说为了到达马路对面,需要往北、往东再往南,走完这个小U型再往东、往南去找彼得小屋。原本两三百米的距离,硬是多走一两公里,崩溃!更崩溃的是彼得小屋今天闭馆!按照手头2015年8月才出版的《畅游俄罗斯》,彼得小屋周二闭馆,彼得保罗要塞周三闭馆,并且要塞10点开门,彼得小屋11点开,为此早上先去圣彼得堡大学,再去要塞,最后去彼得小屋。唯独这次功课做得好,确信万无一失,却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也许攻略有误,但门票和交通费用,很多几乎都翻了倍,甚至翻了几倍。不过习惯了国内的门票价格,到哪儿都不会抱怨门票。

  刚在厨房和圣彼得堡来的姑娘聊天,她说自己在彼得保罗要塞与彼得小屋之间的大十字路口附近住过,那里确实是个极端,圣彼得堡的斑马线也确实少,行走不方便。周围居民也给当局提过不少意见,不知为何情况并无改观。另外两个搞艺术的小伙子说“你直接穿马路啊,俄罗斯人都是这么做的,看车少直接过马路就行。”问题是那地方车多得要命,我倒是想过直接穿马路,可又不想被司机骂,只好多走冤枉路了。姑娘的话也证明我并没有冤枉圣彼得堡,那里确实不太适合步行游逛。

  去俄罗斯之前,去过22个国家的无数个城市,临走或多或少都有恋恋不舍的感觉,为何在饱受好评的圣彼得堡,却始终找不到感觉,问题到底出在哪儿?难道是自己审美疲劳,厌倦了吗?但前后六个城市感觉都很好,包括人们认为乱七八糟的莫斯科,为何独独在圣彼得堡出现问题?

  糟糕的第一印象,咖啡色的河流,旅馆窗外的高分贝噪音,大都市的喧嚣,毫无规律可循的景点开放时间与休息日,加上行走中的诸多不便,共同组促使我逃离圣彼得堡。

  几天前的大中午,从莫斯科火车站出来,周围的建筑使人感觉仿佛到了巴黎,圣彼得堡的确如传说的那样欧化,但面对车水马龙的大广场,我的首要任务是找公交车站,到Hostel Gosti把行李放下来。问一个人不懂英语,又问一个女孩,女孩热心地指示我右拐。在烈日炎炎下拖着行李箱,往右走了一二百米,还见不到公交站的影子,才怀疑是被指错了方向(唯一一次被误导,一般我至少会问两个人,唯独这次信了这个女孩!)。好在问到的另一个女孩不但英语不错,而且熟悉公交,告诉我公交车站在广场的另一个方向。

  下公交车又走10分钟,找到旅馆,却进不去大门,炎炎烈日下等了十来分钟,最后还是拦住一对父子,让人帮忙打电话,好在电话没打通,两个小伙子从里面出来,说是旅馆在二楼。但二楼的两扇门上都没有旅馆的名字,不便随意敲门,就跑到楼上去找,均没有任何旅馆的标志,最后还是回到二楼那扇门前,使劲按门铃,使劲拍门,有时明明听得到里面有说话声,却对我制造的噪音毫无反应。就这样又等了十几分钟,终于有人来开门。我说自己在外面等了半小时,门铃不管用,工作人员马上卸下查看,发现电池没电了,瞧我这运气!

  进到房间,发现窗外就是汽车声呼啸不断的门前两条大马路,中间是丰坦卡河,马上又找前台,希望换间不临街的房间,但所有房间都临街!每天24小时,窗外刺耳的车声似乎从不停歇,尤其是那大马力摩托车或敞篷跑车在窗外红灯处突然启动时,那噪音能把周围所有睡觉较轻的居民都吵醒。困极了刚睡着,我的奇葩室友也该醒了,于是又被她咚咚的脚步声和在外面厨房叮铃咣当的做饭声吵醒,每天也就睡三四个小时。想换家旅馆,但预定的三夜后再折腾换地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每天都有驱使我快快逃离圣彼得堡的事情发生,最后还是在这个十分不理想的旅馆多住了一晚,然后比预计提前两天逃离圣彼得堡了事。

  其实Hostel Gosti并非一无是处。住下来后,发现以撒大教堂、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东宫等很多景点都在步行半小时之内,周围饭店、超市齐全,甚至还有家中餐馆。中餐馆就在旅馆后面的大市场里,每天中午的快餐有七八种菜,可选两热两凉,外加米饭,200卢布。晚上吃过两次饺子、馄饨,价位分别为180和150卢布,尽管都是速冻的,味道还不错,因此在圣彼得堡五天,是唯一天天吃中餐的日子。

  那天入住后稍事休息,就出发去以撒大教堂(很漂亮,柯林斯柱、希腊三角楣、罗马穹顶、古典雕塑,西方经典建筑的元素应有尽有。教堂里的绿色柯林斯柱很罕见,绘画、雕塑、建筑完美融合)、十二月党人广场和冬宫广场转了一圈,回来在微信上写道:“也许是期望值太高的缘故,还有选的住宿地方不大合适,反正像其他大城市一样,车多人多,到哪儿都觉得闹哄哄的,很怀念在符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和雅罗斯拉夫尔的五六天时间,好安静啊。”“明天准备去冬宫泡一天,希望感觉好点。但走过去需要30分钟,坐公交需要32分钟!”

  来到诺夫哥罗德就发现,洗发液、护发液和香皂都丢在了圣彼得堡!爱也好,恨也罢,圣彼得堡注定成为记忆中一个最特别的地方!

  2016/7/15 诺夫哥罗德到莫斯科的火车上

  俄罗斯的诞生地:诺夫哥罗德

  昨晚8点到今晚10点,在俄罗斯诞生的地方诺夫哥罗德正好待了一天,却逛了三次克里姆林宫(1044年,与里面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都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建筑)。晚10点如血残阳中的克里姆林宫,半上午阳光灿烂中的克里姆林宫,半下午大雨如注中的克里姆林宫,逝去的千年光阴,仿佛在这阴晴圆缺里一点点展现在眼前,就像每次在千年铁塔脚下一样,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是俄罗斯之行中参观的第三个克里姆林宫。仅仅几个月前,每次听到克里姆林宫,唯一想到的还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以为它像故宫一样,独一无二。其实克里姆林宫在俄语中的意思是“高墙围起来的城堡或要塞”,因此很多老城都有克里姆林宫,很多地方也可以被叫作克里姆林宫,比如圣彼得堡的彼得与保罗要塞。

  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像每次读到一本新书一样,都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旅行中几乎每天都游荡在不同的街道,接触不同的人,听不同的语言,看不同的景致,正是这些未知的新领域,不停地召唤我们前行。我们就这样如饥似渴,乐此不疲,虽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吃各种各样的苦头,比如到莫斯科第三天脚趾上就磨出了泡。

  圣索菲亚大教堂钟楼就在大教堂旁边,紧挨克里姆林宫的围墙。昨天下午暴风雨来临前,克里姆林宫前一个好心的女摊主让我赶快找地方避雨。看着阴沉沉的天空,还有点将信将疑,但女摊主说人人都知道暴风雨马上来临。于是我选择了听人劝,就在那座钟楼里欣赏了半小时大雨中的千年古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身旁十来口大钟。我是唯一提前去钟楼下等雨的游客,而暴风雨来临后,周围的阶梯上慢慢聚满前来避雨的人。其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大概是吓坏或是冻着了,不停地哭泣。那个手足无措的年轻爸爸手忙脚乱地把孩子从婴儿车里抱出来,却怎么都为光溜溜的孩子裹不好那块浴巾。随着风雨越来越大,两边开始往台阶上潲水,温度也开始大幅度下降,人们不得不一点点往上移,直到都躲入最上面的大门里。

  克里姆林宫正中间是座纪念碑,为纪念俄罗斯建国千年(1862)专门铸造的,与旁边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相互映照,似乎都在诉说着俄罗斯千年历史的不朽与坎坷。纪念碑通体黑色,上面共雕刻有129位君主、神父、将军、艺术家等在俄国各个历史时期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人物,吸引很多游客争相拍照留念。

  克里姆林宫中的艺术博物馆,是瑞典室友Andrews竭力推荐的,他还特意从相机里翻出一张巨大的钱币照片让我看,说那是瑞典当时铸造的钱币,他看到后很激动,然而吸引我的却是那些颜色鲜艳、图案别致的宗教人物着装,新潮、别致、富有特色。

  诺夫哥罗德的克里姆林宫内外,有两座二战纪念碑,设计都很别致,里面的纪念碑中间点着长明火。俄罗斯果然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到处都是二战纪念碑,长明火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我参观拍照的那会儿,好几拨当地人前去拜谒。当地两个小伙子在外地读大学,目前也在休假,虽然克里姆林宫对他们来说就是休闲健身的地方,但还是会经常专门拐到树林中的纪念碑前,缅怀先烈,温习二战中俄罗斯的那段惨烈历史。

  诺夫哥罗德是我喜欢的又一个世外桃源,尤其是从圣彼得堡“逃”出来之后。沃尔霍夫河两岸的克里姆林宫和圣乔治修道院(由多座十二三世纪的老教堂组成),以及周围巨大的绿地,是该市的市中心,也是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了解该城伟大历史的好去处。

  2016/7/16 莫斯科Hostel on Kurskaya

  好脾气的俄罗斯火车

  衣食住行游购玩,“行”永远是旅行的重要一环。这次在俄罗斯大小9个城市游走,尽量采取网友的建议,只要有可能,就乘火车:莫斯科—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夫尔—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普希金市(往返),圣彼得堡—彼得大帝夏宫,还有昨晚8小时的诺夫哥罗德—莫斯科,充分领略了俄罗斯火车的“好脾气”。不巧的是在所有这些火车旅行中,都没碰到能交流的邻居,因此要么看书,要么睡觉,要么看着窗外没完没了的森林发呆,更显得旅途的漫长和火车的缓慢。

  雅罗斯拉夫尔—圣彼得堡的那趟火车最典型。两城之间每天只有两趟火车,早点的21:40到第二天上午11:49,十四个小时多,但没有更合适的,只好既来之则安之。上车后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熬,况且那趟火车从各方面都像极了我通常进京所乘的1488,熟悉又亲切。

  上一张是在雅罗斯拉夫尔火车售票点工作人员写给我的火车信息,下边是之前瑞典室友写给我的便条,想告诉我钥匙在前台

  Google地图显示从雅罗斯拉夫尔到圣彼得堡,汽车只需9.5小时,而火车之所以慢,是因为它走走停停,动辄停上半小时。也许像1488一样,它是给快车让道,或者进不了站。但不同的是,这些暂停和慢跑,都算在车程之内,到最后并未晚点,而1488晚点是常态。很多时候这列火车都像要进站或刚从站里开出来一样慢悠悠,似乎不是长途客车,而是观光火车,不慌不忙,像小时候坐过的绿皮车一样。

  短途火车一排六个座位,中间是过道,而莫斯科—弗拉基米尔4小时、雅罗斯拉夫尔—圣彼得堡13个多小时,乘的都是硬卧。与我们的硬卧火车一样,格子间敞开着,每个格子也睡六个人。不同的是俄罗斯硬卧车的上铺都是行李架,因此对面铺位只睡四个人,另两个铺位在走廊旁边,一列竖排位,就是我们硬卧旁那两个折叠小凳子的位置。第一次乘坐时我还闹了笑话,死活找不到我的铺位。原来把中间的桌子拉起来,就神奇地变作了卧铺,比我们的硬卧宽敞一些。

  乘过两次硬卧,最后一次本想如法炮制,但昨天中午去诺夫哥罗德火车站买晚上到莫斯科的车票时,已经没有硬卧,软卧也只有上铺。帮我与售票员沟通的莫斯科大学Yuzbekov教授问我要不要,我无可奈何地说“别无选择,只能要了。”软卧上铺的价位竟然是硬卧下铺的两倍半,甚至还有更贵的票,不知区别到底在哪儿。其实每次买票遇到困境,都有前后懂点英语的人帮忙,否则还真是无法与售票员沟通。

  昨天中午参观完圣乔治修道院,直接从市里坐公交到火车站买票,中间还倒了一次车。到火车站售票厅,发现三个窗口开着,我自然排在了人数较少的中间那队,最后却发现白等了,因为那个窗口的工作人员要去吃午饭,难怪我后面一直无人。没办法,从头再来吧,好在因祸得福,就这样排在了莫斯科大学生物学教授Yuzbekov后边,他是来退换票的。教授两个月前刚从海南大学回来,结束一个月的讲座课。他说“海南大学”时我听成了“河南大学”,尽管没有那么巧合,但他刚从中国回来,而我两周前刚参观过莫斯科大学,因此有说不完的话题,等待的时间也不显得那么漫长了。

  前边总共十二三个人,硬是等了三四十分钟,最后该买票时教授让我先买,他可以帮忙当翻译,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登记护照与签证信息、确认铺位、收钱找钱,最后终于出票了,售票员还挨个指给我看票面上的主要信息。并非对我这个老外格外照顾,而是每个人都一样,难怪那么慢了。

  软卧车厢倒是和我们的一模一样,上下两层,宽大舒适,一觉睡到今早下铺的俄罗斯大妈叫我,说到莫斯科了,我才睡眼惺忪地下来。

  (三天后在北京西站南广场售票大厅,看到所有窗口前曲曲弯弯、密密麻麻的购票队伍一直延伸到对面墙壁,整个大厅水泄不通,我立马想到如果诺夫哥罗德的售票人员看到这阵势,非吓死不可!再有就是心里暗暗发誓:没事我一定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再不出来添堵了!好在我只是挤到取票机前,取我订好的电子票。取票机前倒是根本没人,取票也极为方便,看来我们得大力普及电子购票。第一次在俄罗斯乘坐火车,是莫斯科Thomas Hostel前台的姑娘帮我订的电子票,打印出来就行了,票都不需要取,更简单。

  三次乘长途汽车的经验倒是愉快得多,从弗拉基米尔到苏兹达尔一路有Mikhail陪着,苏兹达尔到雅罗斯拉夫尔有Nesty聊天,而圣彼得堡到诺夫哥罗德的大巴车里空荡荡的,我正好利用那四小时,补足在圣彼得堡四五天所欠下的睡眠,到诺夫哥罗德就又满血复活了!

  这次在俄罗斯行走碰到的最大困难,出现在今天一大早:被google地图恨恨地骗了一下。在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门口蹭咖啡馆的wifi信号,订了附近一家旅社,然后照着Google地图,按图索骥找到一片僻静的居民区。暗自庆幸这次找了个特安静的住处,却死活找不到那家叫Hostel de Kurskaya的旅社,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时才早上6:40,周围寂静一片,连个人影都没有,而我的手机电池即将耗尽。白等十几分钟,还是果断决定到外面碰碰运气。果然不一会儿在人迹稀少的小街上碰到一个中年妇女,不幸的是我们谁也听不懂谁的话。我拿着旅社地址,边比划边说我要找那条街上的那家旅社,Google地图把带我到这里,却找不到,问她能否帮我给旅馆打个电话。她终于明白我要干什么,立马帮我打了电话,和旅社工作人员叽里呱啦聊了半天,然后示意我跟她走,说旅社根本不在这条街上。越往前走,我心里越犯嘀咕,不知我们走向哪里,也不知Google地图这次为何失灵。而这位好心的莫斯科女人,又接连与旅社通了三四次电话,每次都聊好一会儿。最后我们下到Kurskaya地铁站,走过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地下道。女人买了地铁票,却没进去乘地铁,又带我从地铁正大门出来,指给我说前边那条街就是我要找的大街,我只需找到3号就是了。

  地铁站离我要找的旅社只有几百米远,但从27号走到3号时,看到3-1和3-2,又被搞糊涂了。截住一个漂亮姑娘再次询问,这姑娘英语不错,上网搜了旅馆名字和地址后告诉我,3号不是一个门牌号,而是一个大院的号码,于是又帮我打电话问旅社,好在电话还没通,迎面就来了接我的旅社工作人员。花一个半钟头,总算找到本该24分钟就到的旅社!一年来在境外屡试不爽的Google地图,这次和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要不是两个好心的莫斯科女人极力帮我,尤其是第一个赶地铁的热心女人,还不知要耗多少时间。

  2016/7/16 莫斯科Hostel on Kurskaya

  东正教的梵蒂冈:谢尔吉耶夫

  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一起,并称基督教的三大分支,是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的产物,强调正统性,因此叫“正教”,“东”指的是方位。除俄罗斯和希腊,东正教国家主要是前苏联的加盟国。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新教诞生。三大分支都相信耶稣基督,相信三位一体,相信原罪及最后的审判,尊圣经为宝典。它们的不同只在一些细微处,比如十字架的样式略有不同,教堂内外装饰有别,神职人员可否结婚,对宗教活动的叫法等。

  在俄罗斯各类教堂及博物馆里,见到各种大小、颜色、材质、装饰、形状的十字架,大多比我们常见的十字架多上下两个短横,有点像“丰”字,只是下面那横向右下倾斜。据说上下两横是为支撑耶稣的头和脚,让耶稣在十字架上不是那么痛苦。也有解释说最上面的横木是名牌,写着“罪犯”耶稣基督的名字。

  东正教教堂里很少座椅,信众都站着祈祷,与天主教及新教教堂很是不同。东正教的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但婚后会影响升职。东正教与天主教的活动叫弥撒,而新教叫礼拜。东正教的祈祷仪式比较复杂,多亲吻礼。

  从莫斯科到诺夫哥罗德,一路走来,参观了无数精美的东正教大教堂,比如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圣彼得堡的以撒大教堂和滴血大教堂等,但到了被称为“东正教的梵蒂冈”的谢尔吉耶夫(建于15世纪)的圣三一修道院,还是不得不惊叹修道院里几座教堂的精美绝伦,不得不佩服修道院的慷慨与周到。

  一、圣三一修道院的慷慨与周到

  首先感受到的,是圣三一修道院的慷慨与周到。修道院不大,但里面的几个教堂精致又精美,收几百卢布门票完全不成问题。况且所有到谢尔吉耶夫的游客都是冲着这座修道院去的,就是再贵也不会缺人,然而修道院本身及里面的大教堂竟然全部免费,包括厕所,大觉意外。俄罗斯很多地方厕所收费,从十几卢布到五十卢布不等,已经习惯,因此谢尔吉耶夫不收费,反而不习惯了。

  谢尔吉耶夫是以修道院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只有一万多人口,面对蜂拥而至、大多像我一样从莫斯科一日游过去的游客,接待能力估计很成问题,因此修道院在慷慨接纳世界各地游客、信众的同时,对大家必不可少的吃喝拉撒问题服务得如此周到,绝无仅有。

  进入修道院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几个卖本地特制发酵饮料的小摊车,后又发现多个卖各种面包等快餐的摊位和礼品店。我带的有水,并且明知会喝不惯发酵饮料,但还是抱着报答修道院慷慨免费的心态,饮料、冰激凌、小煎饼、奶油圈、冰箱贴,一一买了个遍,发现价格很公道,回来逛商场时就后悔买少了。

  喝一口那看似红糖水的发酵饮料,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咬一口奶油圈就发现上当,但还是抱着朝圣一般的心态,使劲咽下拿到手的所有饮食。旁边一位大胡子大概看到我痛苦吞咽奶油圈的表情,对我做了个鬼脸。从不吃蛋糕上的奶油,这辈子也没吃过这么多奶油!

  不想买饮料喝的,修道院还有“圣水”供应,据说健康营养,为此修道院还专门有卖塑料瓶的地方,供人们接圣水喝。漂亮的蓝色调圣水亭下,两个水龙头一直往外冒着圣水,两边始终排着长队。许多中国游客也学本地教徒的样子,不仅接水喝,还洗脸洗手湿头发。只有一只聪明的鸽子不用排队,娴熟老练地直接对着水龙头喝水,喝几口还抬头休息一下,旁若无人,也丝毫不为自己的加塞脸红。喂小家伙,你是否知道这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圣水?估计这鸽子就住在附近,这圣水应该是它每日的饮用水。最健康长寿的应该就是它了!

  慷慨周到又精明能干的圣三一修道院,让人淘了腰包还感觉极好!

  二、虔诚的东正教徒

  除欣赏建筑本身及修道院与众不同的运作模式,今天在谢尔吉耶夫,还对俄罗斯东正教徒的虔诚有了更深了解,再次感叹没有最虔诚,只有更虔诚!

  从火车站到修道院的路上,见到一座安静的大教堂,进去参观,无意中却见证了一个婴儿的受洗礼。在美国的圣地亚哥见识过这种浸信礼,即洗礼时要把受洗者全身浸泡在圣水中片刻,才算完成洗礼过程。但那次是成人,他起码知道在入水的瞬间憋气。而今天赤身裸体的婴儿大概是吓坏了,被念念有词的白衣神职人员浸在水里又立即举起来后大哭不止,浑身往下淌水,不知身后的几个家人做何感想。神职人员也是太尽责了,连自己的一只衣袖都湿透半截,使劲往下挤水。

俄罗斯三周自由行日记(11-18)

  在修道院又多次仔细观察俄罗斯东正教徒的祈祷礼,发现与基督教确实不同。基督教徒好像只在身上划十字,而东正教徒除了上下右左划一到三遍十字,还会亲吻每个圣像,再将额头抵在圣像上,有些教徒还会跪下来磕头。在此过程中,他们嘴里一直在诵念着什么,有些教徒还会长时间将额头抵在圣像上。孩子们也做得有模有样,就像那个受洗的婴儿一样,这种从小潜移默化的力量真是无穷之大。

  这些天在俄罗斯东正教堂见到的另一个细节,是教友经常会在教堂入口内侧的柜台上取一些小纸片,当场写些什么,然后放入备好的框里。我很好奇,不知他们写些什么。刚开始猜想是捐献卡,后来又猜是心愿卡。今天终于问到两个会说英语的俄罗斯年轻人:原来他们写的都是亲友的名字,以便神父为他们祈福。

  柜台蜡制的香烛旁边,有个不起眼的缝隙,教友如果想捐献,就将钱塞入这个隐藏的捐献箱,然后拿一些香烛去烧上,再回来专心写亲友名字,放入筐里。这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有两位神父专门在处理这些教友的亲友名单,给他们一些类似小花卷的点心,估计是按名单上的人数派发,多少不等。教友在做这些事时的专心、虔诚与宁静,让人肃然起敬,并由衷羡慕。

  金色洋葱顶教堂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在末尾排了一会儿,发现移动很慢,就先去参观其他地方,最后又回到这里,发现队伍更长了,愈发好奇。一直在队尾发小册子的志愿者姑娘认出了我,找另一个志愿者把我带到队首一个会英语的教徒跟前,解释说如果我是进去找大师祈福,就去后面排队,如果只是参观教堂,直接进去就行了。我这才注意到旁边很多游客都在直接往里进。我这个俄语文盲又闹了个笑话,还好姑娘提醒,否则真会浪费很长时间。

  从修道院出来,直接往对面走,希望另探条路回火车站,顺便逛一下市景,却很快发现已远离闹市区,到了一条安静的小街里。见到两位迎面走过来的神父,告诉我必须回到修道院门前那条路。幸好回来了,否则就会错过修道院对面的绿顶大市场,古色古香,里面都是各色店铺,各种纪念品应有尽有。再往火车站方向走,发现还有一处观景台,可以远远欣赏修道院全景,修道院与周围的漂亮民宅、宗教与世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回到因为圣三一修道院而繁忙的小镇火车站,在一个当地老太太的指引下,随她找到即将发回莫斯科的火车,旁边则是一列刚从莫斯科过来的火车,大批乘客从火车上下来,涌向修道院。他们将踩着我们刚走过的足迹,再次感叹圣三一修道院的独特魅力。

  三、令人惊艳的俄式洋葱顶

  到莫斯科安顿下来,就直奔红场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这座拥有多个色彩鲜艳的洋葱顶的漂亮大教堂,不仅是多姿多彩的俄罗斯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俄罗斯国家的象征。它和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以及无数其他东正教大教堂一起,因拥有那些花色、金色、蓝色、绿色、黑色、灰色等不同颜色的洋葱顶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土耳其和希腊,也见过一些东正教教堂,但只有在俄罗斯,才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特色突出、颜色鲜艳的洋葱式穹顶(Onion Domes)甚至断面。俄罗斯人为何对洋葱顶这么情有独钟,这是十几天来一直萦绕脑际的问题。请教过多位俄罗斯人,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今天终于发现百度百科上一篇专门的研究文章“洋葱式圆顶”,并且有汉语翻译,可见它也困扰过不少其他人。

  对这种火焰状圆屋顶的起源,学者众说纷纭,有说13世纪,也有说16世纪,也就是圣瓦西里大教堂建造的时期。也有人认为洋葱顶是俄罗斯民族复兴风格的标志,是在击败拿破仑之后,民族自信心暴涨的俄国人对西欧古典建筑和东正教建筑加以融合之后,进行民族化改造而形成的。洋葱顶下面的帐形塔是俄罗斯风格的特色,屋顶的最高处象征着人们的祈祷像火焰一样,可以直达天庭。也有人认为洋葱顶完全是为实用考虑,防止积雪堆积,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靠谱,坡度较大的斜顶更简单实用。

  关于洋葱顶的数量,文章认为,“洋葱式圆顶,经常以三个一组的形式出现,代表神圣的三位一体,或五个一组的形式出现,代表耶稣基督和四福音。独自出现的洋葱式圆顶则代表了耶稣。”也有学者认为五个圆顶的教堂是由祖师尼康传播的,他喜欢把自己比作中间的那个最高的穹顶,而将其他四个东正教的创始人则比作另外四个穹顶。

  洋葱顶明亮的颜色象征宗教的不同方面。绿、蓝和金色的圆顶有时候会分别代表三位一体、圣灵和耶稣。

  除了东正教堂美观大方、独特别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俄式洋葱顶,冬宫、夏宫等宫殿及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等,或蓝白或绿白或黄白相间,庄重大方又不失优雅多姿,配上各种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雕塑,令人百看不厌。就连一般的商用小屋及民宅也喜欢七彩虹般的鲜艳颜色。红场附近的粉色小屋,加上各类粉色调鲜花与装饰玩具、套娃等,整个一个童话世界。高尔基在《童年》中,就提到母亲家乡的人喜欢将房屋涂得五光十色,可见色彩斑斓的建筑是俄罗斯建筑的一个传统特色,就像洋葱顶一样。而色彩鲜艳的建筑,只是俄罗斯多姿多彩的一个侧面,五颜六色的衣饰,鲜艳可爱的套娃与鲜嫩欲滴的各色鲜花,还有那有趣的婚礼习俗,都令人流连忘返。

  赤橙黄绿青蓝紫,俄罗斯的夏季似乎是色彩的狂欢!对色彩的大胆使用,大概与俄罗斯人纯真、浪漫、童话般的生活和性格有关,更与寒冷单调漫长的冬季有关。借色彩艳丽的各色建筑与衣物配饰,俄罗斯人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16/7/17 莫斯科Hostel on Kurskaya

  故地重游莫斯科

  作为旅行者,从不打算故地重游,但这么快重返两周前待了五天的莫斯科,参观之前被拒之门外的普希金国立美术馆,再次徜徉在阿尔伯特大街上,在住过的旅馆附近徘徊,甚至还特意在同一家超市再次买了份快餐,都感觉熟悉、亲切,由衷地高兴。

  在莫斯科的9个火车站中,最漂亮的可能就是雅罗斯拉夫尔车站了。两周前去弗拉基米尔时就在这个车站坐的车,但当时出地铁站进火车站,并未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这次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这个遗憾。昨天早上5:15到莫斯科(从诺夫哥罗德坐夜班火车),一直在犹豫是直接带着行李去谢尔吉耶夫,还是先住下再说,倒是有机会先好好打量那个大广场。广场周围竟然有三家火车站,错对面的喀山火车站也很壮观。

  很想去俄罗斯套娃博物馆看看,上次错过了,这次又碰上周末两天不开门,实在无缘!不过阿尔伯特大街的礼品店里应有尽有,许多都在半价促销,却仍比谢尔吉耶夫卖得贵,后悔莫及。尽管如此,还是忍不住买了两个,主要是因为前天在诺夫哥罗德换的100美元卢布几乎没怎么动,又到了登机前疯狂处理外币的时候了。

  上午趁普希金美术馆开馆前,先去了城西的凯旋门(1829)和二战胜利广场1995),也是上次没来得及去的。当时还早,但周围到处都是中国旅行团成员,恍若身处北京。一路见到的中国旅行团之所以特别多,也因为前几天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合唱节。各个年龄段的比赛都有,仅台湾就来个三个团,大陆更多,成绩还挺不错。

  各国的凯旋门似乎都长得差不多,但莫斯科凯旋门黑灰两色的明显对比,还是有别于巴黎和罗马等地的凯旋门。两旁12根巨大的黑色柯林斯柱以及黑色雕塑,令人震撼又压抑,好像和“凯旋”不搭界。凯旋门附近的二战胜利广场也采用黑灰两色基调,庄重大方,使人不由得回想起俄罗斯在二战中付出的惨重代价。

  因为修路,从地铁站到普希金美术馆,还是费了一些周折,但终于得以入内参观。也许是期望值太高的缘故,这个美术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里面有很多希腊罗马名作的仿制品,虽然惟妙惟肖,但看过真品再看它们,总觉得怪怪的,有些明显粗糙。不过参观这些仿制品的过程中,却仿佛复习了一遍在欧洲看真品时的感觉,尤其是在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和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先后在莫斯科六夜八天,与三年前在巴黎待的时间一样长了。尽管没有巴黎那么雅致,没有圣彼得堡那么洋气,而且很多地方在修路,但还是挺喜欢莫斯科,起码与圣彼得堡相比。

  然而两周前在克里姆林宫里的一幕,始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从天使长大教堂出来,想在门外休息几分钟,碰巧来了一个中国旅行团,导游的一番话让我顿时目瞪口呆。他说刚才参观的大教堂是报喜的,这里是报丧的,因此忌讳参观墓地的,可以不进去,在外面等着大家就行。这也罢了,接着他建议大家还是都进去看看,并且都要偷偷地摸摸那些棺椁,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墓地,而是古俄罗斯沙皇的棺材,摸了可以升官发财、官运亨通,只要不让工作人员看到就行,因为按规定是禁止触摸的!真算是长见识了!本以为个别不文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给导游添麻烦,导游肯定一路都在下大功夫规范大家的行为,不让游客把中国人的面子丢在外面。这才发现有些导游不是帮大家文明出游的,而是怂恿人们违法乱纪的,不是引导大家长知识长见识的,而是有意宣扬封建迷信的!不敢想象这群人进去什么样子,但愿他们把导游的话当玩笑!

一、

标签: #中篇 #人生 #校园

相关文章

  • 有什么爆笑的动漫?

    有什么爆笑的动漫?

    今天就来推荐一部超级搞笑又充满基情的动画电影——《火鸡总动员》 《火鸡总动员》这部动画以一只瘦弱却异常聪明的蓝色火鸡瑞基为主角,加上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好基友...

    2024-03-24

  • 回忆2014,老鬼“环塔”记

    回忆2014,老鬼“环塔”记

      嘿嘿,环塔——说起来似乎好笑,老鬼快七十了,连汽车、摩托车方向盘是扁的长的都分不清楚,还能去“环塔” ?   但是,谁又敢说,老鬼不能去参加“环塔”活动!...

    2024-03-24

  • [短篇]藏在手机里的爱情

    [短篇]藏在手机里的爱情

    短篇小说    藏在手机里的爱情    汪洋   ...

    2024-03-24

  • [编辑星空]《择周刊》职场版栏目实习生招聘计划

    [编辑星空]《择周刊》职场版栏目实习生招聘计划

      《择周刊》职场版栏目实习生招聘计划   A、《择周刊》简介   《择周刊》完整准确地宣传和阐释党和政府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方针和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024-03-24

  • 谁来拯救“极品”姑爷 9年来悲催我家的暴力史!(真实故事)--求助

    谁来拯救“极品”姑爷 9年来悲催我家的暴力史!(真实故事)--求助

      谁来拯救“极品”姑爷 9年来悲催我家的暴力史!(真实故事)--求助   9年了,这一幕幕让人回忆起来想起来,如同一场场的噩梦般笼罩着我们家.而最近的一次暴力...

    2024-03-23

  • 校园广播的校园广播功能有哪些呢?

    校园广播的校园广播功能有哪些呢?

    独立广播(对本区广播)  网络广播系统任意终端服务器均可连接麦克风或音乐源(通过选择器插口)独立地对本终端分区进行广播而不干扰其他终端分区广播。  定时广播(无...

    2024-03-23

发表评论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